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配嫡女-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仇氏可还有话说?”冯钧朝着屏风问道。
    当年的产婆此时已跪在堂下,将当年被仇氏庄子里的婆子所请,为一产妇接生,及事后被人打发了大笔银子令其拖家带口离开京城之事说得一清二楚。
    仇氏那时不过豆蔻年华,见识焉能与如今相比,不知故土难离此话。只以为给她数十两白银,就能让人受用终身,愿意携全家远去它处过着逍遥日子。
    她却不知,便是乡间的产婆,在京郊与人接生,少者数百钱,多着半两、一两,那几十两又算得什么?
    便是那几十两于那产婆而言乃是巨款,但若离了宗族,独门难活。
    为了一家子的生计与安稳,她也不会离开。
    仇氏万万没有想到还有再见产婆那一日,只抖着嘴,什么都说不出来。
    因那一笔银子太多,反而令产婆至今还记得那产妇的模样,与凤、显两族一对,正是两族遗失那产妇。
    而产婆只是接生,并未涉及人命,又有何说不得的?
    就那一笔银子,反而让产婆对那户人家起了好奇之心,竟将仇氏打听了个明白。
    只是那时她手中拿着仇氏给的银子,有惧于仇府之势,故才没有多言,更是绕过京城在京郊偏远县地与人接生。
    如今她一家子被捏在别人手中,生死只在她一念之间,只要她说一句实话,还更能得到一笔银子让她足以养老,她又何乐而不为?
    产婆在案纸上签字画押,又被带下。
    剩下仇氏闭着眼,竟心中惶然不知所以。
    便是她父亲请了讼人,然而在与产婆对峙之时,亦是被回得哑口无言。
    产婆并未谋害产妇,产妇之死自与她无关。那么显家产妇死于谁之手?
    “奴家认罪。”
    仇氏思虑良久,便跪了下来。
    “瑾娘!”屏风外旁听的仇伯爷闻言失声呼道。
    仇氏已满脸泪水,对着仇伯爷的方向磕头道:“女儿不孝,让父亲为难了。”
    仇伯爷一时怒而起身,手指抖着指着屏风却是无言,只转过身看着同在堂下的温家大爷,将怒火发在他身上。
    “孽畜!当年若不是因你,我儿怎会变得如此!”
    仇伯爷怒吼道,上前一脚踢在温家大爷身上,将他踢出老远。
    武官大多脾气暴躁,又武力值高,这一脚与温家大爷对莲心那一脚的相对程度不遑多让。
    温家大爷被踢得顿时口吐一口血沫,堪堪从地上爬了起来,只垂首不语。
    却是温家二爷在一边看不惯了,冷嘲道:“伯爷有时间教训咱们温府的人,还不如先回去教养好自己的女儿!当年之事到底如何,咱们今日也不怕辩个清楚!”
    当年小廖氏又哪能料到自己的男人会有从龙之功能得重用。太夫人有意让仇氏做自己的长房嫡长孙媳,她便把仇氏往温府里送。
    仇伯爷被温家二爷一句话说得面红耳赤,嘴动了动到底没能说出什么反驳的话。
    他仇府虽不是什么世家,然也是百年前与高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勋贵,温府所谓书香门第也不过百年,他仇府何须巴结于温府?
    可他常年在外带兵,府中全赖大、小廖氏打理,等他能留任京城之时,仇氏已经十一有二,两府交情已然不再一般。
    恰那时当今愿意仇、温两府亲近,他才未加阻拦,令两家互有交好。然这与愿意与温府联姻却是另外一回事。
    仇伯爷当初看中为自己女婿的却是自己手下一小将,虽年岁稍长,却有勇有谋,仅因投军打仗而耽误了婚事。
    加之那户人家仅有三女一子,三女已各自出嫁,婆婆温和软弱,仇氏嫁过去便是当家作主,无人为难。
    偏偏仇氏不愿,一心巴望着温家大郎,令他头痛不已。
    如今仇氏因温家大郎即面临牢狱之灾,却不知那小将后娶得妻室,却是一妾也无,名下三子皆为妻室所出。
    这与嘴里口口声声说着深爱仇氏,却是一房妾一房妾往屋里进的,还生出庶出子的温家大爷相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别。
    温家老爷不喜仇氏勾引温家大爷,才造成如今的大错,将温府百年名声毁于一旦;仇伯爷更是憎恨温家大爷,仗才引诱仇氏,这才让仇氏走上邪路。
    但这与公堂无关,便是温家老爷与仇伯爷皆官居二品,冯钧为公堂威严,也得出声呵斥。
    “公堂重地,无关闲事避谈!”
    冯钧一拍惊堂木,仇伯爷与温家二爷纷纷噤言,重新落座。
    “仇氏,你虽认罪,言你为夺子谋害产妇。然其原因为何?如何与显家产妇相熟?如何诱骗她入别院?又如何为她接生?最终如何抛尸于野?”
    便是认罪也不是那般好认的,为防有人顶罪,古来但凡命案,涉案者必将陈诉案发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以辨别真伪。
    三司会审更为谨慎,因此与地方命案有些许搪塞不同,定要一字一句皆从仇氏嘴中得出。
    仇氏无奈,便是早年因此夜夜噩梦,如今也得将那噩梦撕扯开来,表与众人。
    原来仇氏见温府竟娶了张氏,便觉得自己定有机会,只盼着温府太夫人将张氏弄死,她便好过门。
    就是温家老爷嫌弃她乃落魄勋贵出身,然温家大爷乃是续娶莫不成还妄想高攀?
    能娶她亦是温府的运道了。要知那时仇府所跟皇子,已离太子之位不过一步之远。
    哪知张氏自被她陷害名誉尽失之后,却是处处小心翼翼起来,竟让温府太夫人无处着手,更是生下了温府宥娘。
    虽温家大爷口口声声道他是被母所逼,不得不与张氏圆房,才诞下子嗣。
    然仇氏心中却是如刀口滚过,心痛如绞。一边庆幸张氏生的不过是个女儿,另一边却怕了,若温家大爷就此因孩子与她一刀两断又该怎办?
    等到张氏怀上第二胎时,那时太子位已定,乃是当今。
    仇氏便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又恐张氏生下嫡子,于温家地位更稳,因此多番试探于温家大爷。
    奈何温家大爷竟真有看中张氏肚中孩子之意,直言若是产子,他便再不进张氏房。自此之后一心只与她在一起,便是弃官隐居远离京中亦成,与她直至白头偕老,儿孙成群。
    仇氏被此言气急,与温家大爷大吵一回。
    莫不是她千辛万苦与父母周旋,等来的便是温家大爷将她置为外室,她的儿女不仅毫无身份且还是最为下贱的外室子?
    难道她千辛万苦与人携手算计张氏,便是为了成全她儿女双全,当她的探花夫人?
    老天爷就这般不公平,见不得她好过?
    从小,仇氏便知道自己将会嫁给温家大爷。温家太夫人这么说,她的母亲亦是这么说。
    太夫人说温家大爷如何乖巧懂事又听话,她母亲说温家大爷风度翩翩才学极高又待她温柔体贴。
    为此,她为了与温家大爷般配,琴棋书画,无一不学,持家勤俭无一不会,只为及笄之后嫁与心中的良人。
    又哪知真等及笄之后,才知要嫁给温家大郎是这般的难。
    之后两人再相见,她便温柔小意,又将温家大爷的心拢了回来。又令人故意谣传张氏待她之恶,多写书信长期羞辱,令温家大爷怜悯,有了休弃张氏之心。
    然仅仅如此又哪够,便是仇氏深知温家老爷也不喜张氏,却也知道他更不许温家大爷休妻以败坏名声。
    又听闻温家大爷带去的温家老爷之话,仇氏心中便有了想法。
    所以张氏必须死,而她必须要嫁给温家大爷。
    令张氏死容易,如温家大爷所想那般,说不定在产子时便进了鬼门关再也活不过来。
    难的是让温家老爷同意她与温家大爷之事,而不是令温家大爷另娶她人。
    因此便有了产妇之事。
    若她有了温家大爷的孩子,温家老爷还敢拿乔不同意?此时她父亲已经开始被重用,却是温府要来巴结她了。
    可她从哪生出一个孩子来?便是她当初为了彻底拢住温家大爷,不为张氏有二胎或能产子心偏了去,两人早有夫妻之实,然却运气不佳,一直不曾有喜。
    此时却是一直跟在她身边的廖嬷嬷为她着了急,也是心疼于她,才献了一计。
    既然自己无子,那么便向人借子也行。
    就是温家大爷,心中亦是装了她的,若能娶她,心下只有欢喜哪来拒绝。
    仇氏便觉此事甚妥,便将此时托付于廖嬷嬷,令她寻一弃儿、或是将产子产妇来。
    可惜古人自来重视传承,丢弃女婴者众,男婴者却几乎于无。
    寻来寻去,能在张氏产子之前生产的却只有一位妇人。
    那时仇府已然开始高升,仇氏便只用了一句,愿在太子面前替她夫君美言,她竟是相信了,将她视作亲妹。
    虽不知那产妇肚中是男是女,然有接生丰富的产婆远远见着便说是男婴,仇氏也赌了那么一把。
    幸而她赌对了,那妇人被刺激产子后,当稳婆在屋中道,是男丁时,仇氏便知道她成了。
    一个私生的孙女儿或许不够温家老爷心动,然一个男丁总是够罢?
    加之为了温家大爷的前程,为了温府的名誉,仇氏不信温家老爷敢让她不进温府。
    至于产妇是如何死去?自然便是那么死了。此事后来是廖嬷嬷处置,仇氏对此不甚清楚。
    坦言得如此痛快,仇氏也觉得有一丝快感,又继续道:“张氏亦为我令产婆谋害。”
    公堂外听审之人纷纷唾骂,大喝着打死那个恶妇。要将之千刀万剐,沉塘才够泄愤。
    然仇氏却面露微笑,一脸坦然。
    只要她将张氏的死一力承担了,温家大爷无事,她的儿女自然亦无事。
    至于仇府,只要将她逐出家门,也碍不着仇府什么前程,毕竟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人。
    便是刑部尚书冯钧知晓仇氏要将此罪一应承担,也得问一句,“仇氏你又如何谋害于张氏?”
    仇氏道:“那产婆便是奴家准备给张氏的,特意推荐给温家太夫人,暗中嘱咐她暗下杀手,谋害张氏,若张氏生的儿子,也将儿子一道溺死。”
    凭仇氏说得恶毒,然仅凭此言却是难以令人信服。
    便是撞死明志的莲心,手中的证据亦比仇氏所言值得相信。
    对此仇氏自有话说:“莲心不过为人收买罢了。”
    冯钧闻言道:“为谁所收买,可有证据?”
    仇氏道:“收买者便是偷偷从温府离开的红姨娘!”
    “夫人可有凭证?也不怕我家小姐半夜寻你叙旧?”今日已好了许多的红姨娘闻言便朝着仇氏所在的方向抬着头问。
    仇氏道:“我自是有凭证!你素日爱求神拜佛,莲心失子,有皈依佛门之意,你在温府中时便与她相交甚密。她以你为尊,曾为你与府外传递书信!你怂恿她诬告家中主子,又有何不行?”
    “莲心与温府无冤无仇,为何要诬陷大爷?莫不是夫人你糊涂了?”红姨娘坚决咬口不认。
    仇氏冷声道:“她与温府无冤无仇,却是宁死也要污蔑主子!不是被你所惑,还能因是什么?”
    “因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她也不过是袒露真言,也好往生极乐,下辈子投胎为人罢了!”红姨娘反嘴道。
    “她是记恨她儿子病死,温府并未替她请郎中才是!”仇氏一急,竟是将莲心对温府之恨直言而出。
    当年太夫人一死,便是手中没有中馈,温老夫人也借着孝道逼她将太夫人身边的人逐一打发,一个不留。
    彼时温家老爷也默许了温老夫人的做法,仇氏无法也只得将太夫人身边服侍之人赶到庄子上,或是给了遣散银子,令她们一家子自寻出路。
    最后太夫人院子中的十数人,仅余莲心一人被老夫人留下。
    然就是因老夫人将莲心留下,让仇氏起了疑心,以为莲心乃是老夫人安在太夫人身边的暗桩。
    因此自那之后,她对莲心便有了看法,不敢重用此人,只让她留在太夫人院中,为太夫人打扫院子。
    而莲心竟也老老实实的呆在了太夫人的院子,甚少出门一步,让仇氏慢慢将人遗忘。
    一直到莲心的儿子因风寒而去,仇氏才反应过来,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请郎中进府人却已经死了。
    何况之前温宥娘亦有请过郎中进府,让仇氏对莲心更为怀疑,更当她是老夫人的,不想亲近。
    如今看来,莲心因儿子的死,对温府是有怨的,因此才与红姨娘互相勾结,要害温家于不复之地。
    仇氏将莲心的一切托盘而出,就是只为洗清温家大爷身上的嫌疑。
    然而此言一出,端坐一边的南宁太子却说了话,“莫不是温府不允那妇人为儿延请郎中,才对温府怀恨在心?便因此污蔑温家大郎?”
    下人请郎中,除了在主子面前颇有颜面的能让主子派人请郎中入府诊治之外,其余人等皆要自己出钱,请郎中过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