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尚看完密信,思忖片刻道:“主公,此恐怕是周坚的诡计呐!”
    袁术一怔。愕然道:“元休是说这信有问题?”
    金尚沉吟道:“信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这信的来路。却值得怀疑。”
    “信没问题就行了。”
    袁术把手一挥,恨声道:“曹阿瞒这厮诡计多端,焉知他就真没有给本将军背后捅刀子的心思。还想拥立刘繇为帝,本将军饶不了他。”
    金尚最善奉迎,心知袁术怕是恨上了曹操,眼珠一转,便道:“主公,眼下孔豫州新丧未服,刘表在豫州尚未站稳脚跟,眼下我军若出兵豫州,到时候怕是会便宜了曹操,为曹操作了嫁衣,何不让曹操和刘表去打个两败俱伤,我军可坐收渔利。”
    袁术连连点头道:“元休所言甚是,可令赵谦撤回平舆,让曹阿瞒去和刘表火拼,若是刘表不支,还可以支援一下,务必不能让曹阿瞒占了豫州。”
    “主公英明。”
    金尚恭维了一下,连忙下去安排。
    八月中。
    郭汜率领五万大军,出函谷关攻打弘农,李傕率大军迎击,互有胜负。
    八月末,吕布不顾各郡太守反对出兵河东,不料却在襄陵中了贾诩的空城计,被刘备三路伏兵杀的大败,折了万余人马,狼狈地逃回晋阳,并州局势波澜又起。
    九月初,刘备纳贾诩之计,与李傕暗中结盟,出兵偷袭下阳城,大破郭汜大军。
    郭汜败走陕县,率两万残军逃回洛阳舔伤口去了。
    中原、河北、关凉之地烽烟不断,战火连天,百姓多受其苦,携家而逃者不可计数。
    就连许多士族门阀,也不堪战乱之苦,举家迁徒,迁往比较安稳的襄阳定居。
    至于逃来的百姓,周坚是来者不拒,不但分发田地,缺粮者更分发口粮种粮,并在人口稀少的江夏、武陵二郡设置了屯田大营,招募逃难百姓垦荒屯田。
    襄阳,刺史府大堂。
    周坚刚刚处理完一桩公事,就见蒯越面有喜色的疾步奔了进来。
    “异度红光满面,不知有何喜事?”
    周坚讶然问道。
    蒯越拱手道:“主公,月前襄阳来了几位大才,越本想替主公荐之,奈何这几位皆为当世才俊,唯恐冒然前往,失了礼数,若人不快,故前来向主公禀报。”
    周坚刹时精神一振,道:“能得异度举荐者,想必不差,却不知是何方才俊?”
    蒯越道:“越所荐者有四人,崔钧,字州平,故太尉崔烈次子;石韬,字广元,颍川阳翟人氏;孟建,字公威,汝南原鹿人氏;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人氏。此四人皆为当世之才俊,特别是徐庶,才略不在越之下。”
    “徐庶?”
    周坚心头一动,隐隐有些印象,至于其他三人却没什么印象,不过能得蒯越看中,应该不差,当时就笑道:“异度谦虚了,别的不说,异度能引才不妒,足见度量。”
    “主公赞誉,越愧不敢当。”
    蒯越面色淡然,并无得色,道:“此四人皆居于襄阳城外,与庞德公毗邻而居,闲时便与庞德公芦笙论经辨术,主公若遇前往,越愿为主公引见。”
    周坚长身而起,道:“好,本将军这便去看看。”
    襄阳以西二十里,荆山脚下有几间芦笙,芦笙周围则是几片田地。
    襄阳名士庞德公就居于此,周坚初入襄阳时,也请延请庞德公出仕,却遭拒绝。
    时正当午。
    芦笙前的一块空地上,十余名士子热论天下大势,有本地士子,也有从其他地方逃难来襄阳的士族,其中有几名二十左岁右的年轻士子最是惹人注目。
    庞德公年逾五旬,却精神健旺,也在旁边垂眉细听,并不参与讨论。
    十余名士子引经据典,舌绽莲花,数起天下大势时头头地道,遇到观念相左时,就请庞德公来评价,庞德公却只说一段揭语,让争辨的双方自己去思考。
    远处响起了隆隆蹄声。
    有人回头望去,就见数百骑快马卷起一片尘土,风驰电掣而来。
    离的近了,众士子已经看清了来的是何方神圣。
    “是周荆州。”
    有士子道,眼里有莫名的神采。
    众士子皆静立不语,并未上前迎接。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地位极高,并不惧那些王侯军阀。
    诸如庞德公这样德高望重的名士,就算是一方诸侯见了,也得礼敬有加。
    很快,数百骑奔到芦笙百步之内,依旧没有停下来,还在往前冲。
    有子弟脸上已经有了不悦,庞德公德高望重,此前就算是荆州刺史王睿前来,在百步之外也会下马,步行而前,这周坚却还在纵马飞奔,实是无礼。
    庞德公却面色淡然,并无什么异色,显然并不为虚名所累。
    蒯越见周坚没有下马的意思,连忙催马追了上来,道:“主公,庞德公德高望重,此前王荆州来此时,会在百步外下马步行,以示尊重。”
    周坚淡淡一哂,问道:“本将军重,还是庞德公尊?”
    “这”
    蒯越噎了下,忙道:“主公雄踞荆州,位高而权重,庞德公自不能比。但庞德公在荆襄名望甚高,主公若不表示足够的尊重,怕是会惹人非议呐!”
    周坚知道蒯越完全是在替自己考虑,其心可嘉,他他却有不同的看法,哂笑道:“古来文人多自负,自以为读了几本经籍,别人就该尊重他们,甚至不将当权者放在眼里。在本将军看来,这等人简直就是不知死活。在本将军眼里,能为国谋事者,造福百姓者,才值得本将军敬重。至于某些所谓的士子,不思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分忧,整日空谈阔论,还妄议什么天下大势,自命清高,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这”
    蒯越哑口无言,半晌无语。
    周坚冷哼了一声,又道:“想要有地位,就得有作为。没有功劳政绩,只读了几本死书就自命清高,自以为高人一等,本将军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类人。”
    蒯越说不出话来,然而仔细一想,周坚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有了作为,才能有地位。
    蒯越虽然也是士人,但从不自命清高,而且他能得周坚信任和重用,也是用功劳和能力换来的,此刻仔细回味,不自觉地就接受了周坚的这套观念。
    但是,其他人不一样啊!
    这天下多的是自命清高的士人和放荡不羁的狂士,其中不乏智计绝世者。
    蒯越已经将宗族绑在了周坚的战车上,与周坚一荣俱荣,一损俱荣,自然得事事为主公考虑,若是周坚传出个不敬士人的恶名,日后再想有人才来投,怕是难了。
    然而刚想再劝几句,已经到了芦笙之前。
    蒯越不由暗叹一声,暗道一声罢了,只能见机行事了。
    十余名士子动都没动一下,全都站在芦笙前冷眼旁边,更没人上前来迎接。
    周坚也不在意,翻身跳下战马,随手将马缰扔到亲兵手中,大步走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230章 求才
    “庞德公。”
    周坚大步走到芦笙前,向庞德公拱了拱手。
    “见过将军。”
    庞德公也回了一礼,又侧身让客,“将军远道而来,请入舍内奉茶。”
    “不急。”
    周坚摆了摆手,看向站在旁边和十几名士子,微笑道:“本将军听说有几位当世大才避居襄阳,唯恐异度招待不周,怠慢了几位才俊,让天下士人说本将军这个主人太小气,不敬士人,故前来探望,让庞德公见笑了。”
    庞德公微笑道:“即如此,将军请自便。”
    十余名士子冷眼旁边,并没有上前巴结周坚这个荆州之主。
    到是有几名士子上前和蒯越攀谈起来,显然蒯越没少来这地方,和几人甚是熟稔。
    周坚扫了一眼众士从,问道:“不知哪位是徐庶徐元直?”
    正在与蒯越攀变的一名士子目露惊讶,不卑不亢地施了一礼,道:“正是在下。”
    蒯越也忙介绍道:“主公,这位便是颍川大才徐元直。”
    周坚仔细打量了徐庶几眼,见这人不过二十出头,虽然作士子打扮,但是却没有其他文人那种骨子里的弱不禁风,反而给人一种孔武有力的感觉。
    这纯粹是一种直观的错觉。
    周坚目露讶色,问道:“先生可曾习琥乎?”
    徐庶却比周坚更惊讶,暗忖此人好厉害的眼光,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自己习过武。当下拱手道:“不瞒将军,在下确曾习得微末之技,比不得将军麾下诸位将军神勇无双。”
    周坚哈哈一笑,又看向了其他人。
    蒯越忙给他介绍其他人,指着一位风采超人的年轻人道:“这位便是崔钧崔州平,这位是孟建孟公威,这位是石韬石广元,皆为当世大才。”
    周坚一一打量,连连颔首,连道久闻大名。
    其中崔钧最是风采超人。而且生的英俊潇洒。只是此人极为自负,也不知道究竟是否有真才实学,总之颇有些恃才傲物,在蒯越介绍时。只是对周坚拱了拱手。没说什么。
    孟建就有些普通了。面相普通,人也普通,没有什么出采的地方。
    石韬则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气度沉稳,不卑不亢地向周坚拱手施了一礼。
    “好好好!”
    周坚连道了三声好,轻轻击节道:“坚素喜结交天下英杰,平生之愿,便是与一干志趣相投之豪杰志士共扶汉室,建下不世功业。坚亦曾发愿,绝不令小人善权,亦绝不会埋没真正的贤才,四位皆为当世大才,不知可否与本将军共谋大业乎?”
    旁边有人就暗暗不耻,这厮脸皮也太厚了,说这话竟然还不脸红。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天下各路诸侯没有几个好鸟,哪个不是野心勃勃之辈。
    周坚这厮竟然还说什么匡扶汉室,真以为天下人都是傻瓜不?
    不过话说回来,这厮比自己还小了几岁,却能创下这番基业,也不怪人家脸皮厚,就冲这份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领,也实乃枭雄心性。
    徐庶考虑了下,第一个道:“庶愿供将军差谴。”
    “好好好。”
    周坚喜的连连搓手,道:“素闻元直允文允武,才略不在异度之下,可与异度同为本将军帐下军师祭酒,为本将军参谋军事如何?”
    “在下遵命。”
    徐庶再一拱手,站到了蒯越身边。
    石韬考虑了下,也拱手道:“韬亦愿为将军分忧,不过在下才疏学浅,智谋才论皆不及蒯越先生多矣,愿为一县小吏足矣。”
    四人中除了徐庶,周坚最看好的就是这石韬,哪能让他屈就个县府小吏,当时就大手一挥道:“广元国之大才,若为一县小吏,岂不是间接说明本将军无识人之明。刺史府功曹一职至今尚缺,广元可暂就功曹一职,为本将军选拔能吏。”
    石韬略一沉吟,便应了下来,“在下遵命。”
    周坚又看向孟建和崔钧。
    孟建拱手道:“在下虽不才,亦愿为将军分忧。”
    周坚笑的嘴巴快咧到了耳根子,连声道:“好,公威可为刺史府户曹。”
    孟建拱手道:“在下遵命。”
    周坚最后又看向崔钧,问道:“先生可愿与坚共谋大业乎?”
    崔钧淡然道:“钧驽钝之姿,难堪大用,有劳将军费心了。”
    周坚也不强求,点点头,道:“好,即如此,本将军也不相强,不过先生他日若有出仕的打算,本将军自当一力欢迎。”
    崔钧面色淡然,没有再说什么,偏过头去。
    当晚。
    周坚在官邸大宴宾客,召集一众心腹文武,为徐庶、石韬、孟建三人接风洗尘。
    戏昌最近一直在忙西川方面的事情,而且这厮属于那种宁可饿死都不求人的人,从来就不去和那些所谓的士人才子附庸风雅,因此并不认识徐庶等人。
    不过初步接触了一下,很快就发现徐庶等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大才,当时就向周坚恭喜。
    等到筵席散去,所有人都离开后,戏昌却独自留了下来。
    周坚多喝了两杯,酒兴有些高,见戏昌没走,就拉着戏昌又要喝上两杯。
    连忙连忙劝住,道:“主公,昌有一事要与主公商议。”
    周坚心情大好,笑呵呵地道:“志才有事但讲无妨。”
    戏昌道:“主公现在的官职太小了,得想个办法提高官职爵禄啊!”
    周坚讶然道:“官职大小算什么,就算没有官职,本将军也还是荆州之主。”
    戏昌这家伙从来都不会拐弯抹角,直言不讳地道:“主公话虽如此,但也要为麾下的将领们考虑一下。随着主公麾下治地越来越广,有功将士越来越多,必然要进行封赏,可主公眼下的正式官职也只是个中郎将,侯不过亭侯,麾下有功将士该如何封赏?”
    这话换了别人,诸如蒯越、蒯良等人,就绝对不会说出来。
    因为一来有邀功要官之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