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氏三国》
作者:朝盖
第一章 周氏有子初长成
    东汉光和五年,庐江,皖县。
    宽敞的练武场内,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在练武。
    砰!
    砰!
    砰!
    拳脚击打在沙袋上发出一声声沉闷的响声,数百斤的沙袋不停地来回晃。
    少年名叫周坚,乃皖县令周尚之子。
    周氏乃庐江望族,自周景祖父起,历任官吏。至周景,官至太尉,荣极一时。周景有数子皆为朝廷官员,从子周尚,即周坚之父现为皖县县令。
    周坚生于官宦之家,却不喜读书习经,偏好舞枪弄棒。
    虽年方十七,然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在庐江一带颇负盛名。
    “哈!”
    周坚猛地大喝一声,霍然从武器架上抓起一杆铁枪,双臂用力一抖,顺势突刺,铁枪疾如闪电般贯空而过,锋利的枪刃登时将吊住沙袋地麻绳刺断。
    沙袋将落未落。
    周坚铁枪拄地,猛地弹身而起,欣长有力地身子以铁枪为轴转了个大圈,一记鞭腿狠狠地扫在了沙袋上。
    “砰!”
    闷响声中,沙袋飞出两丈,才轰然砸在地面。
    周坚翻身落地,随手一抛,铁枪轻若无物地划空而过,落在兵器架上。
    “吁,总算有所小成。”
    周坚抹了把汗,剑眉轻蹙,思量今后地出路。
    现在是光和五年十月,也就是公元182年。
    再有一年多,汉末最为浩大的黄巾起义就将爆发,届时中原大地将烽烟四起。
    来到这个年代十七年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汉末三国,毫无疑问是一个英雄辈出,热血激昂的年代。汉室衰微,群雄并起,长达数十年的诸侯混战造就了无数英雄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生在这个年代,建立功业是所有热血男儿的梦想。
    周尚在史料中没有多少记载,子嗣更是一片空白。
    只是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周尚的儿子。
    对周坚来说,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要么甘为人雄,轰轰烈烈一生,虽死而无憾。
    要么耕作为生,为一介田舍翁,逍遥一辈子。
    然而在这个年代,想要无忧无虑地过逍遥日子并不现实,很多时候,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身不由己,战乱一起,分分秒都有可能丢了小命。
    周坚没得选择,也不想作个田舍翁,唯有选择横枪跃马,争作人雄。
    每当想起那一个个名传后世的人物,血液都会莫名地沸腾起来。
    能够和那些名传千古的人物生在一个时代,见证历史的发展,想想就令人激奋。
    周坚是兵王,最擅长的就是一身武艺,还有远超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见识。
    这副身体虽然比21世纪的普通人强很多,但在力士遍地的古代,却很一般。
    古代人因为生产力低下,体力劳动强度太大,力气也大。就算一个成年妇女,也能轻松抱起一百斤的重物,比21世纪不事劳作的成年男人都要强的多。
    好在,这个年代的天才地宝也很多,而且周坚也不是普通人。
    这些年吃掉了无数天材地宝,以特种兵的训练方式苦练,勉强达到前世水准。
    周坚一直想找个那些传说中的超级猛将切磋一下,也好看看自己和那些名载史册的猛人还有多少差距,奈何一直都没有遇到一位熟知的猛将。
    门外脚步声响起。
    管家周良匆匆走了进来,道:“公子,老爷叫你过去。”
    周坚取过锦袍披上,随口问道:“父亲唤我何事?”
    周良道:“小人不知。”
    周坚点点头,也不再问,径自去县衙见周尚。
    汉时男子二十加冠,但加冠只是一种礼制,实际上按照十六成丁的民俗,男子十六岁就已经算是成年,可娶妻生子了。
    古人结婚普遍早,三十多岁就当爷爷实属正常。
    至于晚婚晚育,只是个别现象,不像后世那样普遍。
    周尚三十多岁,面皮白净,很有文人的风骨,只是浓眉深锁,似有不悦之事。
    周坚进了书房,行礼道:“孩儿见过父亲。”
    周尚揉了揉眉心,打量了儿子几眼,不由露出欣尉之色,汉时虽然从西汉武帝起就独尊儒术,但并未形成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世家望族子弟,也多习武强身,
    周坚自幼习武,甚至无师自通,一身武艺在庐江未有敌手。虽不喜文事,但才略却不输于一些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士,常有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生子如此,周尚自然十分欣尉。
    “吾儿且坐。”
    周尚似乎有事要说,指了指旁边的锦榻。
    周坚只好席地跪坐,问道:“父亲唤孩儿前来可是有事?”
    周尚点点头,道:“我朝男子十六者,皆有姻亲之托。吾儿年已十七,虽不乏有大族小姐托媒婆上门提亲,但为父一概拒之。蔡伯喈之女蔡琰才貌双全,为父本欲结之以亲,为你定下一门好亲事,奈何蔡邕欲将女嫁卫昱之子卫宁,唉!”
    周坚剑眉一挑,眼里掠过一道精光,没有说话。
    周尚又道:“日前你二伯传来消息,言河南尹何进次女何妍容姿秀丽,才貌双全,尚待字闺中,欲为你说之,吾儿意下如何?”
    何屠户的女儿?
    周坚怔了怔,却没说什么,只是道:“全凭父亲做主。”
    周尚欣然道:“为父这便给你二伯回信,请你二伯为你定下聘礼。”
    周坚点点头,何屠户虽然是个包草,但那货可是未来的国舅大将军,娶了他女儿,成为何屠户的女婿,日后升官慢不了。
    至于抵触情绪,能有什么抵触情绪。
    这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本就再正常不过,男人以妾多为荣,谁会嫌女人多。
    周坚虽受21世纪思想熏陶,但来到这个年代十七年了,早就融入到了这个年代。况且又有哪个男人不想坐拥三妻四妾,这种美事自然不会拒绝。
    至于何屠户的女儿是美是丑,就无关紧要了。
    要是长的丑,直接打入冷宫就行了,反正何屠户也没几年好活。
    不过,后年黄巾起义就要爆发了。
    虽然具体是几月不记得了,但也得早做些准备。
    皖县效外有一座庄园,傍皖水而建,占地数亩,多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如画,物景美不胜收,乃太尉乔玄避世而居之所。
    午后,天气转暖。
    庄园的一处别院内,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正在照看两个女童。
    两个女童一个三岁多点不满四岁,一个一岁多点,才在呀呀学语,路都走不稳。
    “莹莹别乱跑,给我拿块尿巾来。”
    少女手里拎了块湿漉漉的尿巾,手上还抱着一岁女童,显然是尿裤子了。
    “姐姐稍等。”
    四岁女童脆生生地答应一声,立刻跑进房里,拿了块青毛布作成的尿巾出来。
    少女显然已经驾轻就熟,很快就给尿裤子的女童换好了尿巾。
    一岁女童刚刚站到地上,看到一只蚂蚁从脚下爬过,就想蹲下身子去捉,不料腿短力弱下没站稳,一个屁股墩坐到了地上,立时哇哇大哭起来。
    少女只好忙将女童抱起,一边抖,一边哄,“佳佳乖,不哭、不哭。”
    这时,一名青衣仆妇匆匆奔了进来,道:“小姐,周公子来了。”
    “啊,快请。”
    少女怔了下,连忙抱着女童进屋去洗手。
    四岁女童则歪着脑袋想了想,追着仆妇往别院外跑去。
    仆妇吓了一跳,忙扶住女童,“哎哟,莹莹小姐你慢点,可别摔坏了身子,民妇可没法跟小姐交待。快回去吧,到屋里去。”
    女童不从,仆妇无奈,只好牵着她往外走。
    

第二章 大小萝莉
    别院外,月亮拱门前。
    周坚负手欣赏这如画美景,心中思量几件事情。
    蔡邕是当世家,因弹劾宦官而被迫流亡江湖,携女托居在乔玄府上。
    其女蔡琰,才貌双绝,精通乐曲,因与其父修撰汉史而名传后世,只是命途坎坷,出嫁不久夫亡,正值匈奴作乱,被匈奴虏去塞外十多年,命运之坎坷,令无数人嗟叹。
    周坚也没想到,意外来到这个年代,竟与蔡琰成了青梅竹马的玩伴。
    周氏乃舒县望族,周尚在光和二年任皖县令。
    周坚随父居皖县,看着蔡琰一天天长大,心中有一种别样的感情。
    仆妇匆匆出来,道:“周公子,小姐有请。”
    周坚点点头,看到仆妇手中牵着的女童,就露出了笑容。实在没想到,同样美名传后世的大小乔,一个还不满四岁,一个才刚刚学会走路。
    趋前抱起乔莹,笑着问,“莹莹,最近随你蔡琰姐姐又识了几个字?”
    乔莹清脆地童音道:“周坚哥哥好,莹莹又识了五个字。”
    “不错,不错。”
    周坚连连点头,刮了刮乔莹脸蛋,“长大了也是个才貌双全的大才女。”
    仆妇暗笑,这位周公子真是个妙人,童心未泯,竟然跟孩子逗趣。
    乔莹咯咯笑,一派天真烂漫。
    周坚走进别院时,蔡琰抱着乔佳迎了出来。
    “周大哥来了,小妹有礼了。”
    蔡琰裣衽施礼,礼数极为周到,展现出良好的家教。
    周坚放下大乔,肃手道:“不必客气,到是我经常来打扰,显的唐突了。”
    蔡琰浅笑一声,侧身让客。
    周坚也不客气,就在院落里的一把红木椅子上落座。
    三国是没有椅子的,都是跪坐在锦榻上。
    周坚不习惯跪坐,而且也不舒服,就指导篾匠做了几把椅子桌几,不料却被周尚贬斥为玩物丧志,因此不敢在家中摆,就送给了蔡琰,只有在这里,才能坐坐椅子。
    院中有青田,植有花丛藤蔓,虽是十月秋,依旧芬芳宜人。
    蔡琰将小乔交给仆妇,在对面落座后嫣然道:“周大哥今天想听什么曲子?”
    周坚每次来,总要听蔡琰奏曲,特别是近一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
    这个年代的生产力极度落后,根本就有什么娱乐设施,为了打发多余的时间,周坚偶尔跟蔡琰讨教音律乐曲,到也慢慢品出了味,喜欢上了乐曲。
    周坚道:“聂政刺韩王吧!”
    蔡琰轻笑一声,取过古筝,玉指轻扣,美妙的音符跃然而起;轻灵的歌声,宛如那洗涤尘嚣的仙音,似乎令空气中的燥动也渐渐淡去。
    周坚一手抱着大乔,一手抱着哇呀哇呀的小乔,听的心神皆醉。
    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大乔和小乔太小了,名传后世的美貌还远未长成。
    蔡琰的歌喉轻灵婉转,略带清脆的嗓音似乎能洗尽尘世的喧嚣。
    人美,歌声更美。
    聂政刺韩王,这是一首千古绝唱。
    或许这个曲名少有人听过,但十大名曲之《广陵散》却熟为人知。
    周坚也不知道《广陵散》竟是蔡邕所作,只是曲名叫《聂政刺韩王》,直到一次听到蔡琰奏唱时,问了才知道,原来这首千古绝唱却是一代大家蔡邕所作。
    至于什么时候更名为《广陵散》,却是不得而知了。
    激昂、慷慨的曲调隐射出金戈铁马的杀伐音符,听之令人热血沸腾。
    一曲终了,余音枭枭。
    周坚还沉浸在那激昂的音符和美妙的歌声之中,不能自拔。
    别院隔壁,乃是蔡邕居所。
    书房中,蔡邕正在撰写一卷经籍,听到乐声时,忍不住停下笔,轻轻蹙眉。
    卫宁正在通读一卷策论,听到乐声起,则不知不觉就走了神,沉浸在那激昂的音符和美妙的歌声之中,直到一曲终了,才渐渐回过神来。
    忽然想起什么,脸色就变的十分难看。
    “小妹献丑了。”
    蔡琰奏完一曲,放下古筝浅笑。
    周坚轻轻击掌,微笑道:“每次听这首曲子,总是能让人有别样的体会。历代虽然多有豪杰,但如聂政此等义士者,却也不多见,委实令人钦佩。”
    蔡琰道:“周大哥最近可有新作,能否让小妹聆听一二?”
    周坚点点头,“新作到没有,不过今天我奏一首老曲。”
    蔡琰奇道:“何曲?”
    “等下就知道了。”
    周坚神秘一笑,取过一把古琴,试了下弦,开始弹奏起来。
    清亮的琴音很快奏响,凄美婉转的曲调,热情奔放地歌声,渲染出深挚缠绵、旖旎绵邈的浓浓的倾慕和大胆的表白,传递着无言的心声。
    汉时男女之防远不及宋、明时严重,对爱情的追求也很直接。
    司马相如为了追求卓文君,能作出《凤求凰》这类词曲,便是最好的明证。
    蔡琰虽然脸红过耳,却依旧听的很认真。
    一曲终了,周坚又坐了盏茶功夫,起身告辞。
    蔡琰和卫宁连忙起身相送,仆妇牵着大乔,抱着小乔,也跟着送了出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周坚摸摸大乔地脑瓜,洒然一笑,大步离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