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汉妖狐-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用手指堵住嘴唇,示意噤声。 
  “这间静室有点古怪。”她走近附耳低声说:“像是苦行僧入关的静室,只能从外面开启,出去必须破关。” 
  “晤!有点像。”卓天威也放低声音。 
  “但破不了,这是铜墙铁壁。”她指指门限下方的门脚,又指指通风小窗:“气窗半堵,迷香或毒香从门下泄入,里面的人结果如何?” 
  “这……凤鸣,你是不是多心了?”卓天威问。 
  一而再共患难,相处亦久,在宋家双方引见时,傅姑娘自称是他的义弟,他自然而然地对姑娘改变了称呼。 
  亲呢的称呼,令姑娘感到脸上一热。 
  “他们没有把我们送入这种秘室歇息的理由。”她冷笑:“而且,我总觉得那个宋雅贞十分可疑。” 
  “你的意思是说……” 
  “她的眼神很古怪,变化多端,有时,她会在注视你的时候,突然闪过一道令人心悸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她走动时下身扭动得令人不敢领教,她不是一个黄花闺女。还有,宋家上下男女,身上流露出一种奇怪的气氛,一种令人感到寒颤的怪气氛。” 
  “我想,拉开门就知道你的猜想是对是错了。” 
  她迫不及待除闩,拉门。 
  门拉不开,像是卡死了。       
  吴县的捕头量天一尺张敬,这半年来可说没过了一天好日子。 
  吴中一龙是大江以南苏杭两府的地头龙,所控制的江湖行业虽然有大多数见不得人,但总算是有这条龙负责领导,出了大案,多少可以有人可找。 
  如果没有这条龙,五花八门的江湖妖怪各行其是,各展神通,老天爷,那不天翻地覆才是怪事。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肮脏,就有黑暗,就有罪犯,就有…… 
  当政的人,谁又不希望辖区政事修明,人人守法,天下太平? 
  但理想是理想,事实又是另外一回事,那是不可能的奢望;至少在一千年内,甚至一万年内,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产生这种理想中的太平盛世景况。           
  第十三章 宋女索宝  张捕头是个颇为正直、干练、讲理的人 
  他的声誉不好也不坏,与天下间所有的老同行们一样,患了同一种毛病: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只要那些天杀的混帐王八蛋歹徒们,不要在他的辖区内搞出什么杀人放火公案,尤其不要作有尸有苦生的凶案。 
  再就是那些狗娘养的江湖凶枭,不要在他的辖区内作出反牢劫狱、或者拿小刀子在巡捕背后插一刀等等大小事故。 
  有尸有苦主的凶杀案发生了,他的屁股就得找郎中上药治板伤;发生反牢劫狱,他得撤职查办挂链住监牢,巡捕被人杀一刀,那是向他量无一尺直接挑战,向国法挑战,向正义挑战…… 
  吴中一龙是很聪明的,而且大方慷慨,也相当讲义气,对势力范围内的歹徒恶棍能收放自如。 
  因此,量天一尺是相当满意的,尽管这条龙手下的群豪份子复杂,但只要不搞大案,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是可以容忍的。 
  容忍一个吴中一龙,已经是相当头疼的事了,目下再冒出一个雄心勃勃的郝四爷,岂不更令他头疼? 
  郝四爷这一亮旗号,这可好,外地的歹徒蜂涌而至,杭霸主、三星盟,还有不三不四来路不明的第三势力…… 
  全来了,苏州成了一只被捣破了的蚁窝。 
  情势已控制不住,他哪有好日子过? 
  韩志高被绑架、被协迫,等于是直接在他量天一尺的脸上掴耳光,甚至是存心砸他量天一尺的饭碗。 
  这几天,他明里神色从容若无其事,但骨子里咬牙切齿恨上心头,暗地里积极部署,作了周全的准备和妥善的安排。 
  平时,他巡视管区皆穿公服,但查案时仅穿便衣。 
  吴县的辖境是府城西南,枫桥镇是最复杂的管区,治安的头痛所在,也是他的注意力中心点。 
  因此,他经常在这一带巡查。 
  这天,他在码头区巡视,穿了公服,宵小回避。 
  不远处是郝四爷的兴隆栈,货物进进出出颇为兴隆。 
  靠近小街的转角处,摆了一张测字摊,一位獐头鼠目师爷打扮的人是测字混混,正在整理桌上的文房四宝。 
  街上行人甚多,谁也懒得理会路旁的摊贩是老是少。 
  小街那一端通后街,后街有经常闹小纠纷的枫桥客栈,也就是卓无威曾经落脚的一家旅舍。 
  一位弯腰驼背、挟了一只长包裹,半死不活的老人,突然停下来,往摊桌前的四脚凳一坐。 
  “生意好,少年人。”老人怪笑着说。 
  测字混混哪配称少年人? 
  四十出头了,留了鼠须,早已向阎王爷打过招呼啦,但是与老人相较,仍然差了一大截年纪。 
  年轻时怕人说小,上了年纪又怕人说老,这是人之常情 
  上了年纪了而还被人称小,毕竟是很快意的事,所以测字混混口中不说,心中却是十分乐意。 
  “老伯,好说好说。”测字混混堆下一脸笑:“我王铁口……” 
  “且慢!你姓王?”老人也格格笑。 
  “对呀?码头上的人,谁不知我王铁口铁口……” 
  “那我老人家找对人了。” 
  “老伯想必要找在下测字、断流年测福寿……” 
  “不急不急。老汉听说过你这个人,王测字王铁四,你的大名是……” 
  “王六福。”王铁口信口答:“老伯……” 
  “六福?好名字。呵呵!你家里一定兄弟很多。” 
  “不多不多,五六个……” 
  “还好还好。”老人一直不让王铁口把话说完,大概有意不让王铁口接生意。 
  不远处,量天一尺正背着手缓缓向这儿走来。 
  “什么还好?”王铁口傻愣愣地问。 
  “你叫王六福,兄弟五六个,你一定排行老六,是最小的老满。那么,你家里非常幸运地没有王八。”老人不但有板有眼地说,甚至伸手指头计数,笑声刺耳:“呵呵呵……不是好还好是什么?” 
  王铁口这才明白老人是找碴来的,偌大年纪了,口里损人尖酸刻毒,不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去你娘的老不死混帐……”王铁口切齿咒骂,一耳光隔桌抽出。 
  老人不知是有意呢?抑或是碰巧?恰好仰天怪笑,一仰之下,人往后倒。也许是重心不稳,也许是凳脚没放对位置,总之,人倒凳倒,恰好躲过一耳光。 
  人跌倒还不算,老人的脚偏偏会作怪,乱蹬乱踢,一声怪响,摊子掀掉了,东西杂物洒了一地。 
  王铁口的布招牌也拉破了,成了真正的砸招牌掀摊子。 
  “杀人啦!救命啊……”老人躺在地上鬼叫连天,乱打乱踢。 
  王铁口走了霉运,这下子可灾情惨重了! 
  好汉怕赖汉,赖汉怕死汉,王铁四这条好汉可就傻了眼了,傻愣愣地居然没冒火暴跳如雷。 
  立即围上一大群人,七嘴八舌热闹得很。 
  量天一尺在乱中排众而入,老人仍在叫救命。 
  “好家伙,你!”量天一尺瞪着王铁口发威:“你想打人命官司吗?吃多了撑坏了是不是?” 
  “张头,这……这老鬼……”王铁口急得额上冒汗,有理说不清。 
  “你还敢强辩?”量天一尺虎目怒睁。 
  “这……” 
  “还不给我滚?” 
  王铁口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围观的人你一句我一句,众口一词指责他欺负一个入土大半的可怜老人,老人躺在地上叫苦确也是事实,他怎能分辩? 
  “老天爷!我……我又惹了谁啦?”王铁口一面收拾烂摊子,一面怨天恨地。 
  “好了好了,没事没事,大家散了吧!”量天一尺开始赶散围观的人:“你们好像都是些游手好闲的人,也像吃饱了没事干的老太爷,闲得无聊挤在大街上看热闹,走走走……没事了!” 
  他伸手扶老人的肩背,想将老人的上身扶起来。 
  “好了好了,老太爷,你可是自己跌倒的。好在老骨头还硬朗,至少没有碎骨头需要处理。”他向老人劝解。 
  “哎哟!……我的腰……扭……”老人仍在鬼叫。 
  “算了,别叫了。”他将老人扶起来:“好像真的有人在大街上谋财害命似的,烦不烦呀?” 
  王铁口愤愤地抱起讨口食的家当,怨天恨地咒骂着走了,凳桌仍摆在原处。 
  “我闪了腰,哎哟……”老人不肯干休连叫着:“我……我要他赔……赔……赔医药费来……” 
  “找个地方喝两杯,你的腰就会好的。”他的粗眉攒成一字,对老人喷出的酒臭不以为然:“走,我扶你找地方歇歇。” 
  “公爷,那……那天打雷劈的……”老人一面扶着他走,一面含糊地咒骂。 
  折人横街,左首有条小巷子,是死巷。 
  “那眼线很讨厌,总算打发他滚蛋了。”老人突然清晰地说,盯着他咧嘴一笑,带着他闪入小巷。 
  他一怔,最后摇摇头苦笑一声! 
  “高明!”他说:“我张敬这双眼睛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呵呵,至少,你还没瞎。”老人不笑了。 
  “老伯,贵姓呀?有事?”他不理会老人的讽刺。 
  “没事找你干嘛?” 
  “你是……” 
  “我姓傅,其他,公爷最好不要多问。” 
  “姓傅?晤!傅大侠,傅华老前辈……”他心中一跳,总算真的没瞎。 
  “有件事劳驾。”老人打开布包,取出两枝箭:“能看出来历吗?” 
  黄杨木箭杆,雁翎,箭镞有点变形了,一看便知道是曾经发射过,而且射中了硬物的废箭。 
  “老前辈的意思……” 
  “这是疑凶的凶器,事涉镇江一桩天人共愤的血案。”老人正色说。 
  “这……”他仔细察看两校废箭。 
  “其他的事情勿过问。” 
  “奇怪!”他沉吟:“这是苏州卫武备库,新近从南京领到的箭,这两年尚算太平,这批箭还没有分发。” 
  “偷出来的?” 
  “这……可能。不过,卫所的官兵,凭良心说还算是不错的,军纪颇严,不肖兵勇盗卖军械的事不至于发生。这两枝箭……” 
  “不是这两枝箭,而是许多这样的箭,张头,能替我查吗?”老人将箭取回,“而且牵涉到许多人。” 
  “这……卫城在长洲县,吴县管不着……” 
  “不能利用私交,向长洲的朋友打听?” 
  “好吧;在下将全力以赴。” 
  “谢谢。不管有任何动静,请勿打草惊蛇,好吗?” 
  “那是当然。” 
  “干万守秘。我会随时和你联络,再见。” 
  “再见。       
  小乌篷船靠上了一座小洲。 
  宋怀安陪妹妹宋雅贞轻灵地跳上岸,吩咐舟子将舟藏人芦苇,举步向里走。 
  这里不是码头,码头在洲的南端。 
  洲虽不大,但洲东却有一座不算小的渔村,全是向太湖讨口食的渔户。洲中心有一庙一观,庙是龙王庙,观是天庆观。 
  这里,距府城已在二十里外,荒凉偏僻,一年四季看不到一个外地人。 
  天庆观规模不大也不小,平时有十八名老道在内清修,不时替渔户们作作法事请请神、撵撵鬼,用符水治病驱疫,骗些香火钱过日子,香火自然不会旺,过得相当清苦,清苦就不会引人注意,所以平日罕见人迹。 
  两人出现在天庆观的观门前,华丽的衣着说明他们不是本地人。 
  一名没有穿法衣的中年老道踱出现门驻足而观,对陌生人的出现颇感惊讶! 
  宋怀安兄妹对老道不迎客毫不感到意外,一般说来,寺、庙。宫、观的方外人势利得很呢!对衣着华丽的登门施主诸多巴结,招待唯恐不周,哪有不理会贵客的方外人?这位老道就懒得上前巴结。 
  “法师可好?”宋雅贞走近娇滴滴颇不礼貌地问。 
  “很好,很好。”老道阴笑:“女施主可有需要贫道效劳的地方?” 
  “你?没胃口。”宋雅贞的口吻粗俗得令人吃惊,与和卓天威相处时完全不同:“真真仙姑在吧?” 
  “你是……” 
  “我姓宋,这位是家兄宋怀安。” 
  “哦!幸会幸会。” 
  “有重要的事与真真仙姑商量,不要说她不在。” 
  “她……她不在……”老道用不信任的目光,冷冷地打量兄妹俩。 
  “哦!她不在也就算了。”宋雅贞嫣然微笑:“本来,我是来奉告有关卓天威的消息、,没想到她不在。大哥,我们走吧!” 
  一听卓天威三个字,老道打一冷颤。 
  “女施主请留步。”老道换上了笑脸:“一枝春名不虚传,提出的要求没有人能拒绝。” 
  “好说好说,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