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关山-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掌向上一抬,竟把毕承祖掀退三步。毕承祖嘴里喊了一声“好”,用一招“擒龙搏虎”,已用上了八成功力。石磊用“左右逢源”一架一圧,又把毕承祖挤出外门。毕承祖停手说道:“石兄弟功力进境神速,我竟是老了,不中用了!”

    王友苹笑着打趣:“毕大哥果然老了,这绿柳山庄不去也罢!”

    毕承祖也笑道:“连友苹妺子也看不起我了?我偏要去绿柳山庄!”


第六十三章  佳人卖剑困穷途2

    两天之后,石磊和王友苹踏上了南去的征程。一人一骑,马蹄得得,年青夫妻,并肩江湖,好不有兴。开头几天还好,每天走个一、二百里。到了第五天,上路后不久,王友苹忽觉心头一阵烦恶,胃里一股气直往上冲,竟哇哇的干呕起来。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而且又加重了些。吓得石磊手足无措,急着要寻医生。王友苹说道:“寻什么医生?都是你作的孽!”

    石磊答道:“是是是,这几天赶路太急,累着你了!”

    王友苹见石磊是真急,带羞笑道:“人家是害娃娃,你急什么?”

    石磊问了声“真的吗”,哈哈笑了起来。这样一来,赶路的速度放慢了,一天走不到百里,便早早的打尖休息。

    石磊和王友苹是从临安、温州一路南去的,半个月后,到了一个名叫暇蟆湾的地方。看看已到中午,恰好路旁数间茅寮,卖些茶水点心,供过路客人歇息解乏。

    石磊和王友苹就在茅寮旁的树上把马拴了,挑了副座头坐下,小二快手快脚的给倒了两碗茶。石磊一问,才知已到了潮阳地界,离潮阳不上百里。暗想:“要不了几天,便可到广州了,希望能早日寻到了言大哥,也不枉跋踄一趟!”

    此地地处南国,春天原本到得早,时节已到三月,扑面风来,已感到暖意。石磊和王友苹正走得有点热,一口茶喝下,精神一爽。放眼四周,衬着蜿蜒的山岭,山坡之上一片新绿,间有杂花点缀,茅寮旁恰有一股涧水,清洌异常,淙淙不绝,不觉脱口喊了声“好地方!”谁知一杯茶没喝完,忽然听到马路蹄声响,从山那边转出一队人来,却是两个蒙古军官带着一队百多名军士。在队列中走着几个被捆绑了的人,走得近了,石磊和王友苹看见文天祥竟在被捆绑的人中。因离得尚远,那两个领头的是谁却还未看清。

    石磊和王友苹并没有看错,被绑的人中,文天祥确在其列。

    文天祥自从在高邮附近脱险,被稽耸的儿子稽德润从通州送出海,先到温州,其后一直转战在江西。此时文天祥已是少保、信国公,他领兵进入潮阳县,驻在五坡岭,打算和蒙古军队的统师张弘范一战。这天文天祥和部从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杀到,文天祥不及应战,连部从全部被捉。因为张弘范驻在潮阳,这一队军士,便是把文天祥押到潮阳去的。

    石磊和王友苹自然不知其间的经过,但见文天祥被捉,暗暗吃惊,对看一眼,石磊轻声说道:“文大人被蒙古人捉去,我们既然遇到,不可不救。你把马牵去,拉文天祥上马便跑,我来断后,阻止这些军士!”

    两人打定主意,王友苹悄悄踅到系马处解了马缰,做好准备。石磊也转到茅寮后面隐藏起来。稍顷,这队蒙古兵到了茅寮,带队的先跳下马坐下,押解文天祥的军士则就地休息。王友苹见小二正给领头的两人忙不迭的抹桌倒茶,见是机会,牵了马向文天祥靠近。距文天祥二十步远时,一名军士喝道:“什么人?站住!”话一说完,人已走来,拔出腰刀把王友苹拦住。王友苹弹出一枚梅花镖,嘴里说道:“劳驾让让路,让我过去!”那军士的印堂之上中了一镖,晃了两晃,倒在地上。王友苹对文天祥说道:“请文大人上马!”

    文天祥已认出了王友苹,快步走到马前,王友苹一剑割断捆绑的绳索,文天祥抓住马缰刚想上马,两条腿已被军士拉住。随即刀光一闪,一人站在王友苹身前,说道:“我当是谁这样大胆,原来是你!”王友苹看时,见一人手握厚背砍山刀,威风凛凛的拦在她面前,正是蒙古军中的武功高手郑仲和。此时,石磊已和人交上了手。此人王友苹和石磊都不认识,他便是武功还在郑仲和之上的陆元伯。

    郑仲和在镇江与葛胜南分手后,回到臯定山,巴延也没有十分责怪。后来巴延回和林升任知枢密院事,改由巴延的下属张弘范统师蒙军继续南征,郑仲和便给张弘范参赞军务。此时,陆元伯也离开了嘉木扬喇勒智到张弘范军前效力。听说军士在五坡岭捉到了文天祥,张弘范有令,陆元伯和郑仲和赶来押送,务必要把文天祥押到潮阳。统师有令,陆元伯和郑仲和还敢大意?文天祥所率领的部队已散,这条路原本太平,谁知却遇到石磊和王友苹!

    郑仲和对王友苹说道:“几年不见,小丫头变成大姑娘了!”随又圧低声音说道:“我答应过言大侠,他的朋友我不会冒犯,你走吧,人你救不走,迟了只怕脱身都难!”

    王友苹此时是打不得也走不得。说打不得,是自知未必打得过郑仲和,打也是白打。说走不得,是因为石磊已经动手,她不能丢下石磊一个人走。她向郑仲和低声说了声“多谢”,接着高声说道:“让开!”举剑一招“凌寒独放”,向郑仲和剌去。郑仲和挥刀挡开,又说:“你先脱身,与石磊打的名叫陆元伯,十分厉害,石磊能脱身是他造化,你再不走两人都走不掉!”郑仲和说这话时,二百军士留下一百看守文天祥一行人,一百军士挽弓搭箭,围了上来。又听石磊说道:“友苹你先走,我随后就来!”王友苹只得一拎马缰把马圈转,夺路便跑。刚跑出五十步左右,身后乱箭“嗖嗖”射到,王友苹连拨打加躲闪,大腿上仍中了一箭。王友苹忍着痛,一口气跑了五、六十里,这才下马,咬牙把箭拔掉,割了一幅衣襟把伤处扎紧。眼看前面不远便是小镇,王友苹在马屁股上一拍,马昂首嘶叫了一声,往来路一溜小跑去了。王友苹把马放走,是想让马回去把石磊引来。

    此时王友苹身上血迹斑斑,箭伤极痛,小腹也隐隐有些作痛。总算捱到镇上,找到客棧,小二见了她这般模样,吃了一惊,忙扶进客棧,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遇到劫道的了?要不我去请个医生来瞧瞧?”

    王友苹含糊应了。不一会,医生请到,刚一搭脉,嘴里“咦”了一声,问王友苹:“姑娘有身孕?”

    王友苹点点头。医生又查外伤,边查嘴里喃喃说道:“还好,没伤到骨头!”嘴里说话,手上没有闲着,给王友苹上了金创药,说道:“外伤倒是无妨,有半个月也就好了,只是胎息不大好,我再开两贴保胎的药,你只好好休息,料想无事。”王友苹谢了医生,一摸身上,只有三两散碎银子,给了药费,所剩无几。原来王友苹在平时从不把钱放在心上,凭着妙手空空的本事,别人的钱便是她的,什么时候想要,伸手便得。钱袋便放在石磊身上,吃饭住店,都由石磊打理。两人也从没分开过,谁想到今天不仅落了单,身上竟不方便起来。

    此时的她,心里固然焦急,却又无可奈何。在客棧里养了半个月,箭伤倒是好了,胎息也正常了,却又生起病来。别说请医生,没了钱,小二的脸也难看起来。更要命的是,她的马并没有跑回来,更没见到石磊的踪影,郑仲和说陆元伯厉害,只怕石磊凶多吉少。她自己病着,又为石磊耽心,又想保住腹中的孩子,身心已极度疲惫,只能咬着牙挺下去。

    又捱了几天,由于付不出钱来,日常的饮食也难以为继,人已越发的憔悴。小二却来对她说道:“家主要我对你说,你这房间要腾出来给新客人住,你也是可怜见的,也不能赶你走,后面有一间堆杂物的房子,要你搬过去住。”

    王友苹叹了口气,没有回应小二的话,心里是难过之极:“真正是一钱逼死英雄汉,想不到我王友苹也有这么一天!”小二又问道:“姑娘还有值钱的东西吗?我给姑娘变点钱,也好请个医生看看,调养调养身体?”

    王友苹说道:“我哪里还有值钱东西?钗儿环儿的不都当掉了?小二哥你行行好,这几天我官人就要找来也说不定,我们不缺钱,只是没带在我身上。”

    小二说道:“姑娘这话说过好几遍了,只怕姑娘自己都不相信了,若真没有值钱东西,说不得,只好请姑娘换房间了。”

    王友苹忽然想起,不是还有一把么凤剑吗?按说,这剑是言伯伯送给婆母史如玉,史如玉又转送给她的,是个要紧之物,不能卖的。但眼前这个处境,也只有先换了钱,待身体大好了,再把它取回了。想到这里,对小二说道:“我这把剑名叫么凤,可值一千两银子,你把它拿去,或当或卖,变点钱来吧!”

    小二说道:“姑娘你不是诳我吧?这把剑能值一千两银子?我们这小镇子上,谁希罕这把剑?谁能拿得出一千两银子?依我看,若能卖得十两,我替姑娘烧高香了!”

    王友苹无法,只得说道:“十两就十两吧,劳驾小二哥了!”

    小二先搬一张桌子放在大门外,把王友苹的么凤剑搁在桌上,剑身上用一根草拴着,这是卖剑的标誌。一连几天,看热闹的有,却没人要买。有的还嘀咕:“什么好剑,值十两银子!”

    “有十两银子,可过两年宽心日子了,庄稼人只要犂和牛,要剑干什么!”

    这一天,王友苹没吃早饭,中饭还是小二看着她可怜,给她端来一碗米汤。王友苹吃过以后,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昏昏沉沉,忽听门外有人说道:“这是么凤剑,怎么在这里?”

    这是王友苹寻觅已久的声音,这声音仿佛从天上飘来,穿过店堂,传到王友苹耳中,原本已极轻微,却又如雷震一般。她想爬起来,却浑身绵软;想张嘴大喊,却又发不出声。她一着急,昏了过去。


第六十四章 佳徒玉骢同北归

    这是言成霖的声音。同行的除了孟姣姣,还有石磊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言成霖和孟姣姣如何在南方耽这么长时间、又如何遇到石磊、那个孩子是谁,说来话长。

    言成霖和孟姣姣并肩江湖,游水玩水,本来无处不可去。因了张世杰的缘故,去了南方,正好目睹宋国和蒙古的最后的战斗。端宗赵昰一死,由卫王赵昺继位。这时张世杰的大军已退到厓山,所谓的皇室自然也搬到了厓山。皇室由杨太妃维持,政事由张世杰和陆秀夫两人主持。此时的宫室是张世杰特地建起的三十间屋,规模还不如寻常一个州衙,杨太妃也搭不起架子,从自称“本宫”到谦称“奴家”了。

    一天,言成霖去看张世杰,多走了几步,到了议事厅之后的大院,恰见一个小男孩走来。言成霖见他长得十分清秀,身形则有点文弱。两人相遇,那孩子两只乌溜溜的眼睛盯着言成霖,问道:“你是谁?我怎么没见过你?”

    言成霖见问,忽然心里一动,答道:“我是你师父。”

    那孩子又问:“既然是师父,你教我什么?”

    言成霖说道:“你想学什么,我就教你什么。”

    说了两句话,太监才跟出来,见了言成霖,叱道:“什么人敢进入宫中,见了皇帝竟敢不下跪,还不滚出去?”

    小孩说道:“他是我师父,哪有师父给徒弟下跪?内侍不得无礼!”

    言成霖一笑,走了出来。

    第二天,言成霖又去了。小孩见了言成霖,口称师父,竟有些亲热,言成霖也真打算收他为徒。言成霖先告诉了自己的姓名,传了练气的法门,自然从最容易处入门,又在他身上几处穴道轻轻按摩,帮他定下运气的路径。

    半个月之后,言成霖才把收小皇帝为徒的事告诉了张世杰,张世杰付之一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厓山在新会县的南面,一个海中的孤岛,宋国最后的一块根据地,已经退无可退,再退便要入海飘流了。而蒙古的大军已从四面围了过来,厓山已不可守。言成霖对张世杰说道:“你若退入海中,只怕至多能坚持半年,昺儿也必死无疑。你固然是为宋国尽忠,昺儿何辜,小小年纪死于非命?不如你和杨太妃说一声,昺儿由我带走吧!”

    张世杰说道:“皇帝不在,我如何号令众将?”

    言成霖说道:“这有何难?你可以找一个替身,也可以假托小皇帝生病。旗舰之上黄龙旗高挂,众将谁知底些?”

    张世杰说道:“话虽如此,只怕杨太妃不肯!”

    言成霖说道:“存亡之间,何为不肯?若是杨太妃不肯,昺儿上船之后,我再把他领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