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明记-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进在台上早已经满头大汗的讲解了半个时辰,不过对这些女人们来说,最关心的是不是能看到稀奇的东西。科技不能进入生活,就会变成神话或魔术。

    幸好今晚的讲课和每晚的一样,总是有看点的。杨文鼎带着几个助手转动着一台机器,随着高进按下一把铜制开关,一个大玻璃里放出了明亮的光芒。

    高进眼里是热泪盈眶,一个现代人过上三年没有电的生活,那滋味是谁试谁知道。

    “呀,没火也能亮!”泰松公主抱着孩子大声叫了起来,然后又不好意思的低头,偷眼看发现众人都在看神迹一般,根本没人在意她的失礼,又抬起头来。

    棚子里所有人的眼睛等瞪大了,尽管灯很明亮,但是都还盯着。呼啦,所有的人立即排好队,按照平时的顺序走近观摩。

    走近的同时,高进让一个助手还给众人不停的演示电磁铁的磁力线。

    俞野农走了近前,盯着灯泡道:“总督大人,这东西不错,造好了可以卖我一个吗。”

    高进笑道:“这个太初级,还要进一步定型才好!”

    “那我先定一个!”俞野农大声道。

    “我也定。”

    “我也定。”

    一众官员突然叫了起来,心内想这马屁拍的,好处怎么能让他一人占了,同时心中对总督大人满怀钦佩。连天上神仙电母的电都能搞下界来,按照杨文鼎的科技宣传部的说法科技比神还神,总督大人比神还神,那就是大神!

    高进没想到杨文鼎的科普运动变成了造神运动,因为他极其忙碌,试验、失败,试验、失败,解决理论问题,能走下去的继续走,走不下去的暂时搁置。

    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时间一晃就过了近一年,公元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的六月悄悄来临,高进已经不再在科技研究所上课了,嘉义城的众人也看腻味了,反正知道总督大人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不过伟大的事情还没对众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众人也对这些事情敬畏远之。高进作为半吊子的民间发明家,他能起到的就是一个领路人的作用。

    好在牛厅长带领下的科技研究所的年轻人里,有不少开始展露出科学的头脑,剩下的也牢牢的记住了西方科学的试验,记录,分析,寻找规律,归类,再试验的程序。

    高进相信,这些入门的新人,将来一定能够比自己走的更远,毕竟自己已经把后世科学体系的大概方向全部介绍了,这些年轻人有的是自己没有的时间。

    半年来,高进取得的最重要科技成绩是青霉素已经定型。陈若虚通过自愿加盟的死刑犯,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唯一的副作用是救活了上百死刑犯,索性一起派去了海参崴让王列山组成单独的敢死队。

    陈若虚已经开始按照高进的思路去研究其它的常见药品,高进考虑军队行军需要防止大规模的腹泻,譬如黄连素片这样的好药自然是不可缺的。

    科技让生活变的更美好。高进第一件成让大家生活更美好的事情是推广马灯。

    为此高进还特意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嘉义城里的文武官都来了,任没看出马灯有啥好的。

    俞野农提着还是有明火的马灯大声抗议:“总督大人,你看俺是不给钱的人吗,为什么还是拿个要点火的灯给俺!”

    高进尴尬的解释电灯灯泡的寿命还没解决,换起来很贵。

    “总督大人,贵不怕啊,我都等一年了,我家那小崽子天天吵着那。”俞野农看来是许过喏了。

    “那行,我让科技所给你安一套,但是你注意,千万不要让小孩摸,容易出问题的。”高进絮叨着还没说完。

    俞野农已经跑远了:“有总督大人这句话,我去找牛老头。”

    高进看着手中的马灯,心内苦笑,众人不知道手中的马灯,已经凝聚了高进现在能够掌握的所有科技力量。

    首先马灯使用的透明玻璃,是烧制工艺的大进步。烧出来的透明玻璃,已经可以用在光学玻璃的磨制,单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都已经研制成功了,下一步近视眼镜片的磨制也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各种上等的玻璃器皿和上等的玻璃钻石首饰已经投入生产,在高家庄南北货市场上的饥饿销售获得了大利,目前正在研究镀银的事情,看来热水瓶是不会远了。

    在烧玻璃试验中已经找到了烧水泥的办法,下一步台湾本岛的交通运输要进入水泥马路,这个就完全划时代了。

    马灯使用的灯芯代表了纺织工艺水平的大提高。台湾本岛溪流落差大,水量足,水力纺纱机已经研制成功,配上以往的纺纱技术积累,纺纱已经实现全机械化。

    水力纺纱机设计成功后,水力榨油机,水力磨坊,水力锯木机,水力风箱等水利机械在附近的溪流上,雨后春笋一样的陆续建成。

    水力风箱带动了焦炭的烧制。上好的焦炭提高了小高炉的温度,运用搅拌法,即使买来的是质量很差的生铁,都能炼出上等的生铁,再用坩埚法炼钢,上等钢材唾手可得。

    其它金属,高进很方便的就从市场上买到了。中国产铅和锡已经上千年了,西周的时候无锡就挖完了锡,以至于叫无锡。

    明末,锌的炼制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后来就记录了冶炼纯锌的过程。冶炼技术的提高,买来的铅、锡、锌等金属的提纯也变的相当的容易,各种合金的冶炼变的相对容易起来。

    炼出了好钢后,接着就有材料造水力锻造机,水力轧机,水力钻床等各种水力机床。

    牛老厅长现在已经把家搬到水边去了,为了保证老人家和一众科研人士的安全,高进干脆在水边建了座坞堡住人,坞堡外建起高高的围墙,将所有的水力试验厂圈在墙内。

    有了好钢,优质枪管和轻巧的钢炮都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当然最先试制的是各种钢刀,试验效果比日本的倭刀要好。

    制造马灯的金属是马口铁。有了水力轧机,可以轻松的将熟铁压制成铁板,厚的直接就是板甲,压再狠点就是铁皮。

    有了风力驱动的电磁发电机,和盐酸电池,搞搞电镀不是大问题。铁皮镀锡,制造出亮闪闪的马口铁。同时,电镀工艺扩展延伸,铁器镀铜、镀金,镶嵌有色玻璃,制作各种中低档首饰,在高家庄上市后销量不错。

    铁器的退火工艺也开始在研究中。年轻的试验人员日已继夜的开展各种试验,像古代炼丹士一样放各种东西进去,看看能制造出什么东西。唯一不同的是,用上了天平和砝码,并有严格的试验记录。

    马口铁用途广泛,让高进闻到了后世生活的味道。调制好模具,用水力轧机可以轻松的用马口铁压制出轻巧的脸盆,碗、罐子等生活用具。首批罐头食品已经储存起来,正在试验最终能够放多久。

    马灯使用的煤油是找吴古买来的明军使用的猛火油里提炼出来的,油料的蒸馏技术也初步取得了成绩,不但得到了煤油,也得到了汽油,还得到了一些高粘度的机油。

    高进在城郊建了座坞堡,里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地下仓库,炼制到的各种油料都用马口铁筒封了放了进去。因为猛火油的来源一直不稳定,所以也就是积累了几大桶。

    高进看着手中的马灯,心中感叹万千。有那么多的“砖家”和专业人士拼命的论证资本主义不可能在明末的中国产生,可是自己只是造了个马灯就把工业革命的所有历程走了一遍,那速度是根本停不下来啊!

    究其原因,所谓的资本就是商业得利。只有有利可图,有钱人就会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而这些有钱人可能原本就是地主,就是贵族,世上哪里有天生的资本家。

    从明末南美的白银大量的涌入大明,就知道明末与世界是紧紧的牵连在一起的。有追求利益的商人、地主、贵族,有可能的暴利,如果没有那场屠杀,明末南方一定是首批进入工业革命的地方。

    可惜的是,野猪皮的子孙们入关后,感觉大明原本的制度好的不得了了,抱着不放,一句祖宗之法不得变,就将中华带入了鸦片战争。

    一声叹息,高进将手中的马灯沉重的放到桌上,令道:“来啊,从今日起,所有的路灯都换成马灯!军中一律使用马灯!”

    “喏!”夏允彝、王启年、王福接令。

    “这个缠了铁丝网的灯是什么灯,难道更结实?”沧云旭拿起旁边的一盏马灯好奇道。

    “这是煤矿使用的安全灯,划时代的产物!”,高进骄傲道。

    “煤矿,陈大海昨日报告说已经打到基隆了。总督大人不是说基隆有煤矿。”沧云旭道。

    高进笑道:“明日我们要带工匠去看看!你带队,一路上看你这小半年训练的如何!”

    “喏!”沧云旭高兴的大声接令!

    一盏马灯引起的工业革命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科技运用,最重要的,自然是科技强军,还有半年的清闲时间,高进相当的有信心。

第258章 自信

    六月的天气非常舒适,暖风徐来满目葱绿,鹿群在田野里奔跑,黑豹躲在树荫下睡觉,这些山野的精灵远远看到一队长长的马队沿着一条石台地过来,都飞奔的躲进了树林或草甸深处。群鸟在远近各处自在的翱翔,一片宁静!

    沧云旭顶盔戴甲,带着陆军第一营的士兵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卫护着队伍中间一溜几十辆马车,旌旗飘扬,刀枪明亮。

    高进坐在马车队中部最大的马车里,面前一张小方桌,一边和牛老厅长喝茶,一边看着长青、桃天和老马在马车左右快乐的小跑。

    牛老厅长端起面前的茶碗,看着仅仅微晃动的水面,笑着端起满饮了一杯,畅快道:“老夫经营奇工巧具一辈子,还从未如与总督大人共事这一年大开眼界。”

    “就现在乘坐的四轮马车,虽然仿造自澳门红毛之物,但已经脱胎换骨,看这茶碗里的水面都静如平镜,这减震当真是开后世车辆之先河。”

    牛老厅长说的高兴,高进也为科技的进步开心,“牛老厅长谬赞,这茶水晃董不大还有这段路修的平整的原因。老厅长,你看我们下一步将试验成果开展大批量生产,大致还需要多久?”

    牛老厅长拈着胡须在心中估了一会,道:“如青霉素一样小批量生产,半年后就没有问题。”

    “青霉素平时消耗少,慢慢生产积攒着用倒还没问题,但是钢刀长枪这样的军用物资,一定要达到每月生产上千件才好。否则打起战来哪里够用?”高进摇着头不满意这个进度。

    “难啊,做试验自然可以不考虑工本,但是要大量生产制造工艺和工具还要费一番周折。就比如我们坐的这辆车,为了确保仿制成功,就抽调了全台最好的木匠和铁匠来回干了两个月。”

    “若是大量生产,首先就要培训大量新人,然后是那些新奇的工具准备和基础材料的准备。光说劳动力,现在岛内就已经非常奇缺。”牛老厅长现在说起来,新词也是一溜一溜的,看来是随身携带着高进的各种小册子时时观看的结果。

    牛老厅长言毕,发现高进的脸色非常难看,赶忙转了口道:“如果尽力,吾卖掉老骨头,看看三年内能不能把现有的技术消化推广开来。”

    高进想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后留下的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包,心道,拔苗助长只能祸害百姓,心中释然道:“还是做好五年的准备,回去后,把所有的项目全部列成一条条项目,做好规划。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力争全部实现。”

    “总督大人英明!”牛老厅长衷心的抱拳胜赞,建言道:“重中之重是解决人手问题,现在岛内各个摊子都铺的很大,到处都是人手不够。去年高家庄管事陈仁招了流民一万多人,功劳很大,但是还有很大的劳力缺口。”

    高进想了想,对身边的总督助理陈信道:“告诉你哥陈仁,二个月内派人去平遥城外驻点。让潘耿的大顺急脚行二个月内打通平遥到高家庄的最近最快线路。沿途站点多备药品和食物。平遥驻点只搭建茅棚,收到五万人可立即撤回!”

    对于这种没头没脑的命令,一车的人都没有提出异议。连高进发现自己的个人权威与属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已经到达了一种迷信的境界。

    高进暗想,如果这种迷信被今后自己可能遇到的失败打破的话,高进集团会不会如李自成大崩溃后短短几个月分崩离析至基本乌有

    李自成麾下是简单的联合,看到李大势已去就跑,而自己的属下现在在台湾都有了自己的庄园,再加上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