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附庸风雅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思慎摇头:“不是。”
  “预备党员?”
  “也不是。”
  “青年积极分子是吧?没关系,好好表现,等接待任务圆满完成,争取入党。”师太有心提拔老实孩子,摆出一副慈祥面孔。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眼前这位面貌乖顺的老实孩子,整个少年儿童时期,压根儿没受过正规教育,平生没主动参加过任何与“组织”相关的活动,身世曲折背景复杂,政治热情为负值。
  依方思慎的习惯,就要认真澄清一番,自己并非所谓“积极分子”。但是在师太殷切期待的目光笼罩下,如此伤害一位长者的感情似乎过于残忍,略微犹豫,机会稍纵即逝,对方已经开始巴拉巴拉交代日程琐事,再也没有拒绝的余地。
  当方思慎举着牌子在京师国际机场等人的时候,什么“主权尊严原则、组织纪律观念”早如鸿泥雪爪,杳无踪迹,只担忧这些年光顾着看专业论文,从前那点口语底子不知应不应付得来。虽然当初跟何慎思常用西语对话,但幼年的自己只把它当作一门父子间独有的密码语言,连同何慎思讲述的其他故事一起,统统属于另一个虚幻的彼岸世界。冷不丁真拿来与人面对面交流,感觉微妙而又紧张。
  一名高个子年轻人出现在视野中,白肤蓝眸,高鼻深目,典型的西洋人种。问题是他穿了一身灰色立领大襟长袍,白围巾,黑礼帽,千层底圆口布鞋,若不看面孔肤色,活脱脱电影里走出来的前朝人物。
  这身行头,引起无数人侧目,纷纷指认:“嘿,快看!看那个老外,真逗!哈哈!”
  方思慎瞧见他冲着自己笔直走过来,终于意识到这就是那位来自花旗国普瑞斯大学东方研究院的高级进修生,忙迎上两步:“请问是Daniel Wheatley先生吗?”
  进修生先生无视他伸出去的右手,抱拳鞠躬:“在下卫德礼,字本之。君子卫道之卫,‘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德礼。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带着咬牙切齿的西洋强调,却也一字字清晰可辨。
  “我……”事前怎料会被老外逼了个措手不及,方思慎吓一跳,临时改口,“在下方思慎。”举着牌子弯腰抱拳回礼,倒像是拿笏板上朝的古代官僚。
  “‘思慎’二字,可是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正是。”见对方眼巴巴等着下文,方思慎又挤出一句,“卫先生果然乃夏学专家。”
  卫德礼如愿以偿,龇着大白牙一笑:“哪里哪里。”

  第〇二二章

  方思慎领着卫德礼往停车场走,忍不住再次侧头打量。心想这身行头真是够抢眼,也不知他从哪儿淘出来的。可惜毕竟是老外,只习得个囫囵吞枣,真要行抱拳礼,就该换顶瓜皮帽才对。想到瓜皮帽,联系一下眼前形象,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幸亏对方光顾着四处张望,两只眼睛明显应接不暇,没注意到他的失态。
  “卫先生,请上车。”
  “啊,谢谢!”
  车子上了高速,加入到不见首尾的壮观车队中,宛如水滴融入洪流,向着城市中心奔涌。整齐的绿化带沿途伸展,优雅的路灯柱垂首相迎,令人心旷神怡。高速两侧是更加拥挤的辅路,建筑物参差不齐,人与车横冲直撞,城乡结合区域独有的混乱与热闹,充满了无序的生机。更远处,高压电线下的轻轨铁道和工厂烟囱纵横交错,白色塑料袋在空中随风飞舞,自由得好像断线的风筝。
  本该努力找点话题出来熟络熟络,见对方贴着车窗看得投入,方思慎乐得轻松,靠在椅背上休息。别说老外,就是他自己,从青丘白水来到京城,目睹这座城市十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常常有种摇摇欲坠的不真实感。那些轰然倒塌又庞然崛起的对象,也许对某些人而言,证明了自身多么伟大。而在方思慎眼里,过于频繁的兴亡交替,总让他不经意间体会到空虚和渺小。
  这一切,要如何向一个外来者介绍?不如沉默。
  汽车进入市区,速度也慢下来。卫德礼盯着窗外林立的高楼大厦,幻彩霓虹,口中念念有词。忽然转头向方思慎道:“我……”说了一个字,改用西语,“太惊讶了,真是太惊讶了!如果不是那些夏文招牌,我不会认为自己到了夏国。”他学夏语是从文言文开始,读文献谈学术反而比生活化的表达更熟练。
  方思慎也用西语回应他:“卫先生是第一次来夏国吧?”
  “是。第一次。请叫我Daniel。我看过很多夏国照片,七十多年前,我的祖父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他回国的时候,带回去大量照片和纪念品,所以我从小就对夏国文化感兴趣。”
  七十多年,天地都颠倒几轮了。方思慎委婉道:“夏国这些年变化很大。”
  “我知道,但还是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我本来以为,”卫德礼笑起来,“我以为机场会站满了穿绿军装的军人,把我从头到脚,连头发都要检查一遍。我也听说你们经济发展很快,不过来之前猜想,最多也就是唐人街现在的样子。”
  卫德礼眨眨眼睛:“我已经是专家水平了,要知道,大部分普通花旗国人,以为你们还生活在Bruce Lee的时代。”说着,挥起拳头比划几下。
  方思慎也笑起来。对这位西洋进修生的家学渊源有些好奇,便问:“不知道令祖父来夏国是哪年?”
  “那是西历2543年。祖父在夏国传教十多年,复国战争中曾经给官方当过翻译,所以,”卫德礼一摊手,“到2559年,你们内战爆发,他只好离开。后来多次申请想回来看看,都被拒签,直到他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说着,叹了一口气,用夏语长吟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卫德礼一本正经的做派配着古怪的音调,甚是滑稽,方思慎却没有心情娱乐。西历2559年,也就是共和前五年,复国战争刚刚结束,统一战争旋即开始,不仅在夏国的外国人纷纷撤离,就连许多担心局势动荡的本国人,也举家外迁,其中包括整个何氏家族。
  方思慎陪着叹了一口气,用夏语劝道:“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老人家念旧,真要来了,徒增惆怅。其实,有时候,遗憾未尝不是圆满。”
  “遗憾未尝不是圆满……言之有理,”卫德礼点头,改用西语抒情,“祖父的夏国在他的梦里,我梦中的古老夏国又在哪里?”伸手指着车窗外,一脸控诉:“他圆满了,但是我很遗憾,你知不知道,我觉得很遗憾!”
  老外说话直爽,颇对方思慎的胃口,两个人就这般东西合璧,文白夹杂,话题说开,竟也聊得投机。每当使用夏语,方思慎称呼“卫先生”,卫德礼便坦然受之;每当使用西语,却又非要他叫自己Daniel不可,泾渭分明,别有意趣。
  先到公寓安置行李,虽然卫德礼万里越洋而来,还拖着时差,方思慎却没法放他休息。扔下行李,往国学院外事办报道。工作人员见闻广博,瞧见卫德礼的独特装扮,也就背过身悄悄笑一笑。
  双方致意问候过,第一关便卡住了。“如此师太”指挥小秘书拿出一大叠条款协议,从宿舍管理、选课规则、听课程序到图书借阅、公共设施使用等等,一份份叫卫德礼签字。
  卫先生拿起第一份,正要细看,对面师太已经道:“一式两份,先把要交的那份都签上名字,内容回去慢慢看。”小秘书翻译完,见老外瞪大眼睛不理解的样子,又说一遍。
  卫德礼问:“为什么?”
  小秘书解释道:“因为我们接下来要给你办入学手续,如果你现在签完,后面的手续这周就能办好,下周一你就可以上课了。”
  如此师太不耐烦地打断:“你告诉他,公寓原则上先签协议后入住,他都住进去了,还不签字?”
  卫德礼听明白了,却不动笔,只道:“我要先看看协议内容,怎么能还没看就签字呢?”
  “那你看吧,哪怕看到明年去!看完了有意见你还真敢不签?不签字啥都干不了,耽误的是你自己。这老外,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师太愤而进了里间。卫德礼似懂非懂,不知道这位女士为何生气,小秘书和方思慎却谁也不替他翻译。
  协议都是双语版本,卫德礼坐在椅子上,逐条对照阅读,还不时挑出模糊细节向小秘书咨询。方思慎估计照他这个速度,三天都未必看得完,于是商量着先看住宿相关文件,无论如何今天把公寓协议签了。
  等到卫德礼终于肯落笔签下第一份文件,已经快到下午五点。师太忽然伸出脖子,冲方思慎爱搭不理道:“我可告诉你们啊,外国人入境24小时内必须到本地警视厅登记,你们这会儿再不去,等明天可就该罚款了。”
  方思慎一听此事重大,顿时慌了:“警视厅在什么地方,我马上带他去!”
  小秘书见师太又进去了,道:“咱们学校的不用自己跑,上保卫处报个名就行。不过你们最好现在过去,赶在下班前报名,这样明天上午他们就给你们办了。要等明天再去,多半来不及。最近正开国务会议,对外国人管得严,赶紧走吧。”
  方思慎顾不上跟卫德礼解释,抄起那堆没签字的协议,拖着他就往外跑。
  冲到院办保卫处,人家说:“啊,这个,外国人入境登记啊,我们不管。我们只管你们是不是没关好宿舍门窗啊,有无违章用电啊,同学间打架斗殴啊……”
  方思慎看一眼墙上的挂钟:“麻烦您告诉我这事哪儿管?”
  “哪儿管?保卫处啊!”
  “这儿不就是保卫处?”
  “这儿是保卫处,不过呢,我们这里啊,是国学院的保卫处,咱们京师大学,还有个学校的总保卫处。外国人入境登记,都是直接上报学校保卫处。你想啊,总不能今天国学院来个老外,跑一趟警视厅,明天商学院来个老外,再跑一趟警视厅……”
  方思慎再也顾不得礼貌,转身就走。冲到门口又回头:“对不起,学校保卫处在什么地方?”
  卫德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方思慎满头大汗一脸焦急,一边跟着跑一边不停问:“方,怎么回事?”
  学校保卫处离国学院很有段距离,方思慎答非所问:“你跑步快不快?”
  “还不错。”
  “那好,咱们加速,五点半前必须到达学校保卫处。”
  “为什么?”
  “因为你是外国人!”幸亏长跑是方思慎的强项,还能腾出工夫说话。
  卫德礼个高腿长,跟得倒也不费力,奈何穿了件扮式样的长衫,此刻也只得抛开君子形象,撩起衣摆迈开大步,礼帽抓在手里,兀自追问:“为什么?”
  方思慎憋了一肚子气,嚷一嗓子:“因为这里是大夏国!”
  这下卫德礼不问了,闷头跑步。其时正当食堂开晚饭,路上尽是去吃饭的学生。卫德礼这一跑,跑出无限知名度,给他为期一学年的大夏进修生涯奠定了超出预期的良好开端。
  两人气喘吁吁赶到保卫处,只剩下一名值班校警。看一眼卫德礼,哈哈大乐。
  方思慎说明来意,那校警问:“人事处的证明有吗?”
  方思慎傻眼了:“外事办老师让我们来的,没说要人事处证明……”
  校警看他明显菜鸟,挥手:“算了算了,明天补一个送过来,护照拿来我看看。”
  再三谢过,临走,方思慎总算学乖了,多问一句:“不知道人事处的证明,是院办人事处,还是学校人事处?”
  “先去你们院办外事办开个介绍信,主管人签字盖章,然后去院办人事处开证明,再到学校人事处盖章,最后送这儿来。明天一定送到啊!现在上头抓得紧,手续不全不单罚个人,学校也挨罚……”
  卫德礼经过这番折腾,简直站都站不稳。方思慎把手上大堆文件理一理,重新拿好。上下几张因为捏得紧,都捏出了几个带着汗渍的手指印。满校园饭菜飘香,于是问:“你饿不?”
  卫德礼忙着抹汗喘气,使劲儿点头。
  “炒饭行吗?”
  “好、好极了。”
  食堂人多,方思慎在外卖窗口要了两份火腿鸡蛋炒饭。点完才想起没问卫德礼有无忌口,又想卫先生既信东方圣教,大约除了割不正不食,应该没太多禁忌。双手捧好文件,右手食指勾着盛炒饭的塑料袋,快走到留学生公寓楼门口,卫德礼才恍然大悟般将炒饭接过去,连声道歉。
  经过这番同甘共苦,二人俨然已成战友,直接在地板上铺张报纸便开吃。方思慎一面吃,一面详细说明缘由,交代第二天务必办妥的各项事务。卫德礼熟练地使着筷子,狼吞虎咽,一口气扒拉下去半盒炒饭,才道:“虽然在机场没有穿绿军装的军人搜身,不过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是到了夏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