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因果抽奖系统-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往机场的停车场边说边走。

    不得不说首都的交通实在是太妖孽了。

    早上堵车,中午堵车,晚上堵车,论首都何时不堵车?大概也就夜里了吧?

    好在他们有个相当了解首都地形的司机——不知道黄子卿是怎么做到的,每次碰到堵车的路都能迅速找到一条小路来,虽然还需要绕但比起堵在那里两三个小时好多了。

    丁奶奶显然很喜欢黄子卿,实际上老人家对于孩子们一向很友好(黄痴汉在她眼里当然也只是个孩子罢了),两人在车子里还不停地聊天,丁奶奶更是放话表示等她安定下来,随时欢迎小黄去蹭饭!

    小黄同志表示我宁愿叫黄痴汉Orz

    说起小黄这个称呼,黄子卿就忍不住望天。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叫过他小黄,丁奶奶是第一个。小时候大家都叫黄子卿小盆友或者他的乳名什么的,念书的时候同学们也都叫子卿,后来工作了,大家都叫他黄经理、黄先生,没人敢叫他小黄老黄的。

    这名字比起黄子卿来更适合悟空啊…

    奶奶一直叫“小黄”,丁朗听了几次也忍不住了,实在憋不住笑啊:“奶奶,叫他子卿吧,小黄听着跟村里王叔家那条狗似的…噗…”奶奶听了也囧了,转头就换了称呼:“子卿啊…”

    丁朗是用家乡话跟奶奶说的,他以为黄子卿这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听不懂呢,殊不知生意做多了,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接触,久而久之基本上不那么偏的方言人家都听得懂,不过他还是听懂了装不懂,一脸“你们在讲什么我完全没听明白”的表情。

    所以说…小黄真的很像一条狗的名字啊…

    奶奶过来了,总不能让老人家住在丁朗之前租的那个杂货间里,所以他托黄子卿帮忙找房子。

    不过房子还没找到,丁朗打算让奶奶住在首都大学附近的宾馆里,但奶奶是个很节俭的人,之前坐飞机她就已经挺心疼的了,但因为是和孙子一起坐的倒也没说什么,现在让她一个人去住宾馆,她理所当然地不愿意。

    于是小黄同志很有觉悟地逮住了机会。

    “奶奶,我家里还空着客房呢,要不这两天你住我那儿?离丁朗学校也挺近的!”黄子卿当然是希望奶奶一直住在他家,这样他也有借口让丁朗多来几次,但出于种种原因考虑,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不过打算在他住的小区找个房子给丁奶奶租下来。

    奶奶犹豫了几秒,点头同意了。

    对方是自己孙子的朋友,她只是去住两天而已,等找到房子立马搬出来不麻烦人家了。

    丁朗看着奶奶在黄子卿家客房住下才放心准备走,他已经一个礼拜没去实验室了,现在就得去看看;食百味那边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黄子卿把人送到宿舍楼下,目送着丁朗上楼,直到他的背影消失不见才驱车离开。

    这次回家丁朗带了不少特产,虽然只是些牛皮糖董糖茶干之类的(各种包子点心不好带),但也是一份心意。

    牛皮糖和茶干还好说,前者虽然是甜食但有弹性和韧性,细腻不黏牙;五香茶肉细黄,清香可口,即使是不怎么爱零食的男生也挺喜欢的;这董糖就纯粹是丁朗带过来玩的,他自己就不喜欢吃董糖,一般来说没有牙齿的老人家很适合吃这个,甜甜的,又酥软,但因为每块有四十八层软片,又是用糯米粉、芝麻、白糖、麦芽制作的,所以吃起来很烦,一直往下掉碎碎,早年G县过年经常有人备上一盒G县董糖,丁朗在奶奶家里吃过一次就再也没碰过了。

    几个大老爷们儿围在一起吃董糖,然后那些细碎碎就哗啦啦一片地往下掉。

    董糖的味道本来就不怎么合心意,再加上大家都吃了一嘴的碎碎,男生们果然乐意吃董糖了。

    丁朗在寝室也就呆了一会儿,便急急忙忙赶到实验室。

    实验室没有他这个主持人进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停滞,不过他想了想也没急着让他们开工,而是将之前在交流会上搜集到的资料、录下来的一些演讲和公开课录音给了几个助手,这些东西对他们很有用。

    至于他自己嘛,剩下的工作就是查查这几天的实验记录什么的,然后准备自己动手了,事情有点多,但他效率挺高,今天之内就能完成,晚上还能跑去食百味看一看。

 第79章 租房子,低调的人生

    丁奶奶在黄子卿家住的挺舒服;小黄同志的房子找的也很顺利。

    这里靠着CBD,小区内房价高的离谱。丁奶奶要找的房子起码要有两间卧室;这样丁朗平时也能来住;而小区内两室一厅一卫的大概96平米家具家电齐全的房子租金一个月得j□j千靠一万,水电费自付;这还是人家看租房的是自己小区的才打了折。

    一万块在黄子卿看来自然不算什么;丁朗也不会觉得每个月花一万给奶奶租房子太奢侈;但丁奶奶就不那么想了。

    老人家节俭了一辈子;积蓄也就几万,还都是给自己的小辈们留的,花这么多钱租房子的事情要是让她知道了非得闹情绪不肯住,黄子卿也知道这点,所以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就直接联系丁朗来看了。

    丁朗特地跑来转了一圈,对于那间房子挺满意的,装修走的是简洁温馨风,看上去挺舒服的,虽然不跟黄子卿一栋楼但离得也不远,这样平时他自己没法来的时候黄子卿也能稍微照顾着点,他也能放点心。房主人也很友好,丁朗当即就跟他签下了合同,一次j□j了半年的租金。

    回到黄子卿家,面对丁奶奶,两人默契地什么都没说,只是把丁奶奶拉到租房那边看了看,和房主见了一面。

    丁奶奶对这房子很满意,直念叨着“阳台上可以种点葱和青菜”“就是这床太大了哇,我一个老太婆睡不下啊!”“厨房有点小了,我们老家的厨房单独盖了一间呢!做饭的家伙我也整不明白啊…。”。最后她不失满意地问道:“这房子租金老贵了吧?得大几百呢吧?”

    房主当场就忍不住善意地笑了,不过他之前就受到了丁朗、黄子卿两人的叮嘱,笑着跟老太太说:“是啊,这不您孙子孝顺您么!”

    老人略有些心疼,不过想到孙子偶尔也会过来住也就不吭声了。

    等房主走了,两人又拉着奶奶去附近的超市买菜。这里最近的菜场都要走半个小时,奶奶又是初到京城,万一走丢了就不好了,所以丁朗跟奶奶说以后要买菜都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买。

    最后几人拉着一手推车的菜回去了。

    奶奶感叹着这大城市的菜就是贵,又不如自己家种的香,一路絮絮叨叨说了好多。等进了家门,奶奶去厨房忙活,丁朗和黄子卿也挤进去打下手。

    两个大男人加上一个老人挤进厨房还真是有些拥挤了,小黄同志只能委委屈屈地蹲下来挑韭菜。

    在丁朗眼中,论厨艺,如果爷爷是大师级,那么奶奶就绝对是宗师级。

    虽然还有些不太熟悉现代化的厨房设备,但奶奶还是赶在十二点前整出了一桌菜,这就是宗师级的实力啊【点赞

    吃完饭丁朗就急急忙忙地走了,实验室那边试验进度很赶,所以从Y市回来后他都挺忙。

    在参加完学术交流会之后,丁朗在业内的名声显然更响了。虽然质疑他作假的声音一直没停过,但因为吴勉和彭里这两位业界大拿都站在他身后,国家又很支持他,所以这些声音压根影响不到他。

    研究航空发动机这种黑暗技术的多半都是低调地一辈子,比如丁朗一直很敬佩的于敏先生。这位老先生是华夏的“氢弹之父”,“两弹一星”专家,但在八十年代之前,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绝密。即使是现在,大众对于这位老先生的了解都有限得很。虽然生活中知道他的人很少,但钱三强就曾经说过“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一种是M国氢弹,一种就是华夏氢弹,华夏氢弹就是于敏型(高卢鸡的氢弹构型传言来自华夏,毛熊和约翰牛的则来自白头鹰)。在华夏完全被国际社会孤立、技术封锁的环境下,能够自主研发出氢弹构型来,于敏功不可没。据说于敏型氢弹比T…u构型更加精妙,但毕竟氢弹这种事情可是机密,五大流氓死活不会给别人知道的,所以这事儿有待考察。

    于敏是华夏核聚变领域神一样的存在,不但设计了华夏第一颗氢弹,还推动了华夏可控核聚变的发展,但不像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早已经家喻户晓,于敏的名字,别说教科书了,连报纸上都没怎么见到过,反而跟他同名的某导演比较受关注点,当然了,科学家的工作性质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跟导演这一行一样的关注度,人家也不需要这种关注度。

    丁朗知道,如果自己再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大概最后连自己想去超市买个东西的自由都没有了。

    不留名,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技术本身就来自唐德尔特。沃克,让丁朗标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流芳百世,他还真没那个脸。他不敢自比于敏,但——他是真的很希望,后世的人在提到这款航空发动机的时候不要想起他的名字。

    之所以想起这么多,是因为彭里给他透了个口风,说国家打算把他的实验室设置成重点实验室,估计要不了一个月就会跟他说了,到时候他提交材料上去,审核审核,估摸着明年能通过。

    实验室要真的成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保密措施肯定得跟上来。

    他能够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理由当然是高铌钛铝合金,国家希望他能够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但是显然短期内丁朗的打算并不是继续研究高铌钛铝合金或者材料学的相关东西。

    实在是航空发动机设计的领域太过广泛,他需要搞定的东西太多。

    机床就是其中一项。

    有人曾经嘲讽过华夏即使得了国际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图纸也做不出成批的发动机来,原因就是机床技术不够。我们有老工人可以手工车零件,但这速度肯定是不如机床的,而且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根本不能成批制造航空发动机需要的一些精密零件,这也是阻碍我国航天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专业跟丁朗的专业还能稍微搭个界,电子工程就有学习数控机床、机床电气的,不过丁朗并不是学这块的而已。

    也因为搭界的缘故,要找相关专业书籍去看就比较方便了。

    实验室里大半的机器都被搬走,换了一批新的,助手也换了一批,都是拖赵迁找的,三个计算机系的学长,之前的冯涯他们都直接换到另一间单独的实验室,丁朗特地分了些后续工作给他们做。

    看这架势,是不打算搞材料学了而是做回老本行搞电子了?

    吴勉摸着下巴想。

    事实的确如此,丁朗的确是如此打算的。

    在唐德尔特的记忆中,压根就没这一出——白头鹰的机械制造水平自然不是现在的华夏能比得上的,所以唐德尔特压根不用担心这点,只需要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研究就好,生产方面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所以,机床的研究,是丁朗完全凭借自己在进行。

    他也不知道这个研究会进行到哪一步,对于机床他并不算了解。但这确实不得不走的一步。

    机械制造水平上不来,华夏就永远只能一两个一两个的造,现在能手工车出不亚于机床造的那种航空发动机用的精密零件的老技工少之又少,L…55的航空发动机要批量制造根本不可能。

    其他研究因为他脑子里有框架,急虽然也急,但先研究后研究倒也无所谓,倒是这机床,必须提上日程了。

    一开始丁朗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学相对来说入门门槛比较低,另一个就是比较容易引发关注,就比如高铌钛铝合金,这东西一出来,国家就上赶着来送奖励了——这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差不了多少了。现在丁朗有了足够的启动资金,机床研究就这么提前开始了。

    这边机床研究的项目开始,那边其他项目也不耽误,那些东西只要丁朗交代一下主题,助手们自然会处理的,但机床研究就不行了。

    也许,他一直都搞不出来也是有可能的。

    但总归,还是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知道先生又一次失踪了。

    这次失踪已经持续接近一个月,一个月前他还在网上欢快地蹦跶,现在却已经连续二十五天没有更新他的海角论坛帖子,二十三天没有回复浪浪微博上的留言了。

    虽然之前经历过几次“知道先生迷之消失”所以大家都淡定了,但将近一个月时间都不见人影,原本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