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青书-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开始的时候,宋青书对于这种血溅五尺的场景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见多了也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宋青书看也不看,即转杀向下一名盗匪。在这些残忍的盗匪之前,宋青书可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将快剑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真是身如闪电,剑似雷霆,身体如一道毫无重量的影子般在盗匪之间穿来窜去,手上剑光连闪,前一刻还在一名盗匪身前挥剑,下一刻另一名盗匪已经命丧黄泉。只瞧到人影剑影一闪而过,便有一名盗匪头颅高高飞起,血如泉涌般四溅开来。
  也幸好这些人,只是盗匪,而不是蒙古兵,根本不懂得相互配合,否则想要快速的将他们杀死,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
  不得不说,这种快剑不但用来对付高手十分厉害,在这种多人混战的地方更是如鱼得水。这些盗匪根本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就算是厉害的也不过是些垫底的三流人物,根本就没有高手。宋青书根本就不用施展什么精妙的招式,一柄快剑,身影如风,剑出如电,手下一剑一个,并无一合之敌。
  这队盗匪共有三十多个,在宋青书遇到的盗匪中算人数较多的了。以前遇到的盗匪,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居然就敢在半道上喊什么‘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宋青书连杀了二十多个,终于给剩余的盗匪杀的胆战心惊。
  既然是盗匪,虽然不乏什么被逼无奈的;毕竟生逢乱世,所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亡命之徒。
  见到宋青书剑出亡命,也激起了这些人的凶性。既然近战不能够奈何你,我远战还不行吗?
  于是纷纷躲到远处,想要用弓箭射杀宋青书。
  可惜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宋青书修炼的《龙象般若功》虽然还没有练到大成,但是也是比自己的内功修为还要高。
  如果是蒙古兵的正规羽箭,宋青书还会退避三舍,不过就这些垃圾弓箭,宋青书还不放在眼里。
  宋青书挥剑在身前舞得几下,便将射来的十几支箭全部斩断或拨落,连他的衣角也未伤到。即使有人在背后暗施冷箭,射到宋青书身上也不过是射穿衣服,刺破皮肤罢了。同时脚下不停,已欺近这十来个盗匪身前丈许内。
  这么近的距离,盗匪已来不及放箭,便各执兵器一起攻来,有的挥弯刀,有的刺长矛。
  宋青书一招“旱地拔葱”,身法急转,从天而降,对着这十来个盗匪,手起剑落,一眨眼十数剑刺出,这些盗匪只感觉脖子一凉,便纷纷倒地,失去了意识。
  村民们得救,有的惊吓过度,虽然得救,还是逃命似地直跑得不见踪影。有的则被吓得瘫软在地,半晌起不来。有的见亲人死在盗匪手里,现在正在鞭尸,但还留下来能够走动的,大部分都过来向宋青书拜谢救命之恩。
  这些村民们没什么见识,但是也是听说过江湖中人,飞檐走壁,眼见得宋青书施展起轻功来脚不沾地,纵掠如风,一动起来犹似毫无踪迹,便知道宋青书便是江湖中人。都过来伏地磕头拜谢道:“多谢少侠救命之恩!多谢少侠救命之恩!”
  宋青书连忙扶起领头的一位,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们的本分,何须道谢,大家快快请起,折煞小生了。”
  看到一个个年过花甲的老者倒地向自己磕头,宋青书觉得百感交集,手忙脚乱的扶起众人。
  “诸位,此处既然已经被地方发现,虽然已经被我杀了,但是焉知他们还有没有同伙,要是我走后,他们同伙到来,恐怕又是一场灾难,所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大家还是另寻一处深山老林躲藏吧。”
  “恩公说的是,咱们听恩公的。”
  “对对对。”
  “听恩公的。”
  。。。。。。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宋青书等到村民们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在村中老者的带领下,向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行去之后,又在村庄中等待了许久,没有看到盗匪的同伙前来,这才安心的继续上路。
  宋青书离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马匹和盗匪的马匹因为众人的打斗,早就惊慌之下,跑得无影无踪了。
  就在他感叹自己好人没好报,救了人,居然还把自己的马给丢了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头小黑驴。这当真是意外之喜。
  为了感谢‘天无绝人之路’,宋青书还给小黑驴取了个名字,叫做‘黑炭’。
  学着张果老,宋青书倒骑着小黑驴,一路上优哉游哉的再一次上路了。
  宋青书由马换乘了小黑驴,虽然没有了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是自己又不急着赶路,换乘了小黑驴后,到觉得更加自在了。
  宋青书换乘了小黑驴后,便不再走官驿大道,转走乡野小道。
  一路上倒是没有了那些盗匪肆掠,官兵纵横的场景,见到的都是山中美景。
  冬日的山中没有了夏天的那一团黏稠得化不开,你根本看不清山的真容的绿。而是另一番别样的滋味,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的轮廓,尽收眼底。你甚至能看到那一棵棵疏疏落落的树木。那种清疏的感觉,带给你的是内心的一派明朗。最是黄昏时分,晚霞洒满山顶,远远望去,山在清疏中,溢一份烂漫。那一刻,对于一座山,你会禁不住产生一种神圣的向往。
  宋青书行走在山间,不知不觉中似乎感觉这不是在乱世,而是在太平盛世。虽然这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但是一路行来,见到的都是杀戮,都是破坏,在这里心情难得的平静了下来。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第五十章山谷佳人
  行走在贵州大地上,到处都是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宋青书想要穿过贵州往西而去,自然是越走地势越高。
  行走在山间,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要做好经常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心理准备。要时刻准备着风餐露宿。
  要是前世,宋青书想也不敢想,不要说什么露宿野外了,就说这整天翻山越岭就不是自己能够胜任的。
  这一晚,宋青书又走到了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好在野外将就一晚。
  不过一路行来,经常性的露宿野外,宋青书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今晚明月当空,升起火来,用过晚饭,宋青书拔出三尺青锋剑舞了起来。
  明镜高悬,凉风拂面,拔剑留影,只可惜却是没有佳人相伴。
  此情此景,宋青书只觉颇为惬意,忽然想起首诗来,觉得颇为契景,便即开口吟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可惜的是,自己不是独坐幽篁里,而是处于秃林之中,也不是弹琴复长啸,而是舞剑复长啸,不过倒是的确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只是自己却是没有诗佛王维的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现在的自己还只是有着纵横江湖,快意恩仇。也许以后会有一入江湖岁月催的感觉,但那也只是以后,而不是现在。
  忽然一缕箫音隐隐传入耳中,宋青书精神为之一振,‘难道还有同是天涯沦落人?’宋青书暗道。
  宋青书来了兴致,闻声而去。
  眼下的这缕箫音中;虽然四下都是一片寂寥的景色,更是在夜晚独奏,却是未显孤寂,反而有一种空谷幽兰的高雅。
  寻着箫音,踏着月色而行,漫山古木、野草委萎,一道河溪从西北境蜒而来,流往东南,两岸长满枫树,际此秋盛之时,枫叶部分转红,红黄绿互相辉映,造成丰富的色感层次,景色极美。
  过枫树林,穿山峡,景色忽变,只见林木深茂,池潭依山势高低以奔突的飞流相连,山沟地势如层层台阶,高低瀑布飞泻漫溢,水声鸣鸣,疑无路处竟别有洞天,大有柳暗花明,寻幽探胜之妙。
  野树依池潭山势盘根错节,苔草流碧,流水或夺泻而下,或分级飞坠,水击顽石,形成无数水流回旋激溅的动人景像。
  在往前行,穿过一片古木参天,宋青书忽觉眼前一亮,但见这座树林后,竟是一座山谷。
  进入山谷,却是别有洞天。山谷口小,再加上外面又有树林遮掩,却是不容易被人发现,若非是他寻着箫音特意寻来,实是难以轻易发现。而里面却是不小,,有一点葫芦的样子。
  山谷之中,有一道瀑布,此时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但是瀑布却是仍然没有干涸。
  瀑布旁边是一片竹林,虽然是深秋之时,但是竹林中仍然是苍翠依旧。
  在瀑布的另一边,有着数间茅屋,一座竹楼。
  箫音正是自竹楼中传来,这座竹楼乃是开敞式的,除了四角的榔桩支撑,下面有及腰的栏杆外,四面便再无封闭遮挡。宋青书站在谷中,可以清楚的瞧到竹楼中的情形。
  竹楼中正有一名女子倚栏而坐,身着一席青衣,正在执箫而奏。
  那箫音奇妙之极,顿挫无常,音符与音符间的呼吸、乐句与乐句间的转折,透过箫音水**融的交待出来,纵有间断,但听音亦只会有延锦不休、死而后已的缠绵感觉。其火侯造谙,碓已臻登烽造极的箫道化境。
  渐渐的箫音由若断欲续化为纠缠不休,但却转柔转细,虽亢盈于静得不闻呼吸的山谷每一寸的空间中,偏有来自无限远方的缥缈难测。而使人心述神醉的乐曲就若一连天籁在某个神秘孤独的天地间喃喃独行,勾起每个人深藏的痛苦与欢乐,涌起不堪回首的伤情,可咏可叹。
  萧音再转,一种经极度内敛的热情透过明亮勺称的音符绽放开来,仿佛轻柔地细诉着每一个人心内的故事。
  箫音倏歇。
  “唉,如此夜晚,能够听闻一曲天音,当真是不虚此行。”虽然宋青书寻声而来,只是因为心中的好奇,但是如今听了如此美妙的箫声,宋青书不得不暗自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贵客盈门,明月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只听一缕甜美清柔得没有任何言语可以形喻的女声从竹楼中传入耳边。
  “那里,是在下唐突,打扰小姐雅兴了。”宋青书回过神来,拱手见礼道。
  “呵呵,相请不如偶遇,在这深山之中,能得一知己,难得!”女声道,“公子不妨移步竹楼一叙,如何?”
  “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打扰之处还请见谅。”宋青书说着,迈步向竹楼而去。
  “空谷幽兰!”这是宋青书见到女子的第一感受。
  迎着明月送来的夜风,一袭淡青长衫随风拂扬,说不尽飘逸出尘,俯眺清流,从容自若。桌上放着一柄造型典雅的古剑,平添了她叁分英凛之气,亦似在提醒别人她不但具有无双容貌,更具有天下无双的剑术。
  她的存在,似乎能够净化一切繁杂,她的“降临”却把一切转化作空山灵雨的胜境,如真似幻,动人至极点。她虽现身凡间,却仿佛是九天仙女下凡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青书一时间看得呆了。不是宋青书没有见过美女,不说是前世,就说今生,殷素素就是一个美女,(当然周芷若也是,只是现在还是一个小萝莉)。可是相比起眼前这一位,宋青书发现其他人都少了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五十一章竹楼品茶

      第五十一章竹楼品茶
  “公子,可是小女子脸上有什么不妥吗?”虽然是因为宋青书一直盯着人家的脸看而失礼,但是青衣女子却是并没有生气,而是轻笑一声道。
  “额,在下唐突了。”清醒过来的宋青书摇了摇头,弯腰赔礼道,“只是因为咋见姑娘芳容,只觉得仿佛是空谷幽兰般,一时入了神,失礼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好了,公子不用多礼。”青衣女子摇了摇头,示意宋青书不用多礼道,“深山之中,经常数月难见一个人影,今夜难得有公子造访,当真是意外之喜。”
  “呵呵,在下夜宿深山,也没有想到能够有幸见到姑娘,听到那绝美的箫声,当真是不虚此行。”宋青书笑道。
  “公子请坐,深山之中,没有什么东西招待,只有清茶一盏。”青衣女子为宋青书沏了一杯清茶,道,“请!”
  “多谢!”宋青书也不客气,端起茶杯轻轻的在杯边啜了一小口,一股苦涩的味道顿时充斥在味蕾之间,微微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