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乌纱-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
    受愤怒心情的影响,张问的思绪有些混乱,便沉声说道:“盈儿,你忙你的去,我想一个人静静。”张盈听罢很温顺地“嗯”了一声,站了起来。张问的心情已经很糟了,这时候他除了想到朝局,可能对其他事都不会有兴趣。
    张问呆坐了一会,心绪起伏。要知道,只靠皇上一个人是不行的,皇上这会儿自己都很郁闷,哪里管得上张问。张问虽然经历了拥立大功,受到皇上倚重,但是在朝中的根基还是很浅。从这封信就可以看出,连朝廷里报信的人都没有,还得靠自己的老情人沈碧瑶。
    所以张问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一不留神得一跟头栽倒底。他思索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出路,甚至想,这会儿在辽东还有些根基,考虑了一下留在辽东割据地方的可能。但是他很快就把这种念头抛弃了:一旦和朝廷反目,底下那些人会何去何从,可不好说;这苦寒之地,四面临敌、无险可守,钱粮补给哪里来等等无数的问题,割据辽东是在自寻死路。
    一个念头在张问脑中响起:得回京师去,通过各种关系,和东林斗才行。为慎重起见,他自己思考之后,又找来黄仁直和沈敬商议。
    当然那些想自立割据地方的想法,张问是不会说出来的。与两个人分宾主入座之后,张问屏退左右,只将朝廷中发生的事叙述了一遍,先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
    沈敬身材短小,说话却是稳重,听完张问的叙述,并不急着马上提建议。但是他们身为谋士,不说话是不成的,所以沈敬先慎重地分析了一下东林的操作过程,“巡抚行辕的文官多是东林党的人,要弄出战役之前的命令备档,是可行的。清河堡之战前,袁应泰是否下了伏击的命令,事过境迁各执一词;这时候他们拿出备档,就是凭据。”
    黄仁直摸着胡须,半眯着眼睛点点头道:“老夫同意沈先生所说,大人如果想力争清河堡战役的头功,恐怕不容易;但是杜松部的惨败,大人决不能承认责任。杜松已死,其部下还剩三千余官兵,大人要抢先得到官兵的证词,证明战败是杜松轻敌冒进的责任。先摆脱罪责,立于不败之地,再缓争清河堡之功,方是上策。”
    两个老头经历的事多,人情冷暖、世间百态也看得多了,得知东林党想无耻冒功,并没有义愤填膺,反而合理分析,张问频频点头。沈敬和黄仁直慎重地提出了“立足不败、缓图大功”的建议,张问听罢心情好了一些。
    张问已经确认一点:东林想给老子安上大罪,显然是不容易的,他们不过想冒功、压制政敌而已。
    只要放开了心胸,不要只盯着好处,心里就会好受点。张问呵呵一笑,说道:“二位所言极是,不过清河堡之战,我压根就没收到袁应泰的什么命令。这样的大功被他冒领了,可是冤得慌。我得想法子让大伙都看见他们的丑态,臭上一臭。”
    黄仁直笑道:“听说大人招揽了沈阳有名的说书先生何三爷,这一招可是巧妙。”
    张问沉声道:“黄先生从何得知?”他心道:这事要是弄得路人皆知,都知道是我张问请的嗓子,那还能有什么效果?
    黄仁直道:“得天说的,昨天他还请老夫喝酒。”
    张问这才释然,“哦”了一声,想了想说道:“我这次来辽东,倒也拉拢了一些人,刘铤、王熙秦良玉(联姻)等将领,还有章照此人。虽然这些人在朝廷里说不上话,但是他们手里有兵权,也是我的根基之一。所以我想争清河堡的功劳,趁热打铁,提拔一下这些人,以后到用的时候,就更加牢靠了。”
    沈敬和黄仁直听罢眼睛一亮,沈敬呵呵笑道:“大人所虑者远,好、好。”
    张问道:“那我得赶紧的,在回京之前上一份折子,也好先铺个路子。就劳烦二位商量着给写一份。”
    黄仁直自认笔头和经验还不错,当下就自告奋勇地接了这份差事,拱手道:“这事交给老夫就行了。”
    张问笑着告谢,身边有几个文士使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写点文章这类事就可以让他们去办。上官成天陷于杂务,非为官之道。
    张问不忘提一点建议,说道:“对于清河堡之战的实情,就不要说得太明白了,奏折得先经通政司之手,内阁也会看到。争功之事宜缓不宜,先稳住东林的人,再缓缓图之。”
    黄仁直点点头,见张问成竹在胸的样子,不禁问道:“听大人的口气,已有腹策在胸?”
    张问道:“只想到一两件小事,不过先将这些小事铺好,事实总归是事实,总有明白的一天。”
    于是黄仁直将奏折写好,张问便叫人送有司衙门,递送京师。袁应泰也上了几分奏折,但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大致就是歌功颂德。他们并不觉得皇上能管什么事,反正奏折主要是给内阁的同党看,写什么也没关系。
    袁应泰的奏折中有点实质内容,就是建议在辽东缓和局势、恢复元气。这个政策可能不是袁应泰的本意,是东林党的意思由袁应泰上书,内阁首肯,正常地走一遍程序。
    东林党推出这个政策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东林党乃至朝廷的大部分官员,并不认为辽东问题是朝廷的首要问题,他们没有将建虏看得多严重。东林党上台执政之后,才知道家穷难撑,银子缺得厉害。他们从大局考虑,需要尽快结束战争、辽东无事、节省消耗,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国家运转成本,实现首辅叶向高提出的“爱民、减税、收人心、振国运”的宏图伟业。
    伟业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效果如何,请继续观看、看故事的发展。!~!
    ..
段一 回首
    白的雪地,红的灯笼,各大铺面都尽数开张,沈阳城越发热闹。wwW、当战争的威胁和恐惧渐渐理人们远去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人都起早贪黑地顾着挣钱。腊月时候、临近年底,只要有点积蓄的家庭,出手都会比平时大方,正是生意人挣钱的好时候。
    张问得到了朝廷招他回京述职的公文,刚从巡抚行辕出来。他走上马车,回头看了一眼骑马的玄月,说道“外面天寒地冻,到车上来。”
    玄月怔了怔,可能是想到张问昨日在家里乱搞的事,神色有些异样,随即又从容道“是,东家。”然后上了马车,小心坐到张问的对面,一言不发,有些尴尬。张问却不知道昨天她正站在外面,将自己在屋里搞的事听得清楚,这时见她一言不发,还以为女侍卫都是这么个样子,也不在意。
    这时候玄月将头上戴的帷帽取了下来,帷帽周围垂着黑色纱巾,戴帽的人可以看见外面、外面的人看不见戴帽人的脸,许多女人上街都会戴类似的帽子。张问打量了一下玄月,鹅蛋型的椭圆脸,肌肤紧致白皙,身体饱满,特别是胸前很高;皮肤却比秦玉莲要好许多,手指也小巧、不似玉莲一双大手和张问的手差不多。玄月、张盈等人的武功偏向巧力,却不会骑在马上在大军中纵横。
    张问见到身材好的女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干那事,一般不会想别的。但是对于玄月,张问倒是很快打消了念头,此人武功高强,时刻在保卫自己的安全,万一得罪了不是什么好事,还是保持上下级的忠诚关系比较好。
    用女人下属,比用男人下属麻烦,只要你沾上了她,就会有诸多麻烦,比如时不时要闹点小别扭,或者要埋怨冷落了她,非常浪费精力;纯粹的下属对上峰却会小心谨慎,有畏惧感用起来顺手。不过女人侍卫有个好处,可以随时在内宅这些地方行走,更好地保障张问的安全。
    张问挑开车帘,看着街面上的景象,回头说道“京师的街上更热闹,元宵灯节更是繁华。”
    玄月看了一眼张问,说道“这两日就启程,能赶上下灯节;要是快些,兴许能赶上上灯节也不说不定。”
    “嗯。”张问无精打采地应了一句,说起京师,张问又想起了朝廷、东林党。张问对东林的执政方略看得明白,也就是叶向高提出的政略:爱民、减税、收人心、振国运。所谓执政方略,也就是达到目的的过程,在政见上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原本就是可以理解的;执政意味着会干涉掺和各方的利益,那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看不见血的修罗场,任何迟疑、仁义、软弱,都会被反对者抓住、利用,然后剿杀。
    所以张问调整好心态,开始心平气和地看待东林党官员的阴招、无耻。只是对于叶向高提出的政略,张问没有多少信心,总觉得不太靠谱;但张问也没有公开驳斥过叶向高的政略,因为张问自己也无法提出更好的办法。
    张问看着街面上的灯笼、人流、车马,突然感觉很恍惚、很迷茫,好像自己并不属于这热闹、这喧嚣,好像没有了自己。他不知道解决明帝国问题的办法,也不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冥思苦想自己做官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政治理想,但是他想不出来。荣华富贵?好像是,也好像不完全是;为民为国、忧国忧民?张问自问自己没有那么高尚。
    这种没有目的的迷茫让他的心情很郁闷,也许叶向高到底是姜老人辣:起码叶向高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什么抱负、有什么目的,并努力付诸实施。
    张问呆看着车窗外面,突然喃喃念一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人在灯火阑珊处”
    他希望那个解决自己迷茫和国家前途的方法,就像那灯火阑珊处的美女,一回头就看见了。于是他回头一看,除了看见侍卫玄月,脑子里什么也没出现,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叹了一声。
    张问先说
    “众里寻她千百度”,然后回头看了一眼玄月,着实是让玄月误会了。玄月的眼睛里原本波澜不惊的潭水,激起了些许涟漪。她对张问那句充满揶揄的话、那个充满揶揄的动作,除了能想到男女之情,想不到其他东西。
    玄月只是识字,明白那句宋词的字面意思,但是她不明诗书,所以不知道辛弃疾的这句词、并不是写女人的;她又不懂政治,再说大部分女人都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玄月也不会联系到朝廷政略上去。
    于是玄月开始胡思乱想。玄月没想明白张问是啥意思,她沉默了一会,才谨慎地说道“玄月本是东家和夫人的人,东家要做什么,先给夫人说一声就成了。”
    玄月和张问相处了一段时间,不觉得他是一个多么钟情的人。但刚才张问明明就在暗示,玄月只能想到张问是好色,不是钟情。所以她才没想着和张问玩那种女人爱玩的、腻歪的猜猜游戏。她直接表明了意思:让我侍寝可以,但不能白陪,先让夫人知道,起码得给个名分。
    张问听罢玄月说的话,愣了一愣,一时没有回过味来,仔细一寻思,这才明白了玄月的意思,忙摆手道“你误会我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玄月心里添堵,不明白张问是嘛意思。要说张盈要管着张大人,那倒是真的,但由于张盈这么久都生不出孩子,所以管得也不是很严,并且张问也不怕他的夫人;张问那么多小妾,还在乎多一个么?
    玄月百思不得其解,心道他既然看上了自己,动了,为何又收住了?
    张问见到玄月迷惑,张了张嘴,想了许久才找到解释的法子,说道“刚才我念的那句词,是宋朝辛弃疾写的。辛弃疾听说过吧?写梦里挑灯看剑那个,他又不是柳七,哪有那么多缠绵来”
    正在这时,外边的车夫说道“东家,咱到家了。”
    张问想着已经到了还和一个女人坐在车上作甚,只得准备下车,转头说道“你回头翻翻辛弃疾写的东西看,就明白了。”说罢就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玄月也不动声色地戴上黑纱帷帽,从车上下来,腰间挂着她的那柄圆形钢刀,依然一副冷漠无情的打头,院子里的众丫鬟、玄衣卫侍卫对她都十分畏惧,远远地就避在道旁执礼。
    她敢佩带武器在大街上走,是因为身份是张问的侍卫,而张问是四品朝廷御史。不然的话,胥吏、兵丁迟早得抓她。
    玄月径直在院子里所有地方穿行、随心所欲,在张问的行辕里,除了张问夫妇,她是最有权力的一个人。在任何地方,权力总是分配在少部分人手里。
    昨天用嘴服侍张问的那丫鬟正提着一个茶壶走在走廊上,看见玄月迎面走来,急忙弯腰让到旁边。玄月默默走过去,看了一眼丫鬟,见她的眼睛里有些恨意,玄月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丫鬟脸色顿时煞白,低着头不敢说话,只听玄月冷冷地问道“夫人呢?”丫鬟口齿不清地说道“在东厢房里。”
    玄月哦了一声,看向别处好像自言自语地说道“别说你不可能怀上香火,就算怀上了,怎么处置你,也就是夫人的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