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语堂三部曲-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女人正在船头上坐着,很焦急的样子,正注视木兰的船,几个小男孩儿在那个女人身旁,瞪着眼睛看,又好奇又害怕。木兰看了看那个女人,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她一看不是带她去见父母,大失所望。难道这个女人是她父母的朋友吗?她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个女人。

    木兰又害羞,又害怕,浑身颤抖着,上了那只大船。那个女人伸出了手。她好像很和善,有教养,看样子蛮慈爱。木兰不由得心中对她有一种敬爱的感觉。

    曾太太把她拉到怀里说:“好孩子,你一定受了不少罪。”木兰哇的一声哭了。她知道自己是依偎到一位心肠仁慈的女人的怀中了,就像她的生身之母一个样。

    现在一件怪事发生了,一个态度严厉的中年绅士走向前来。他生得额头高,戴眼镜,微微有点儿胡子,穿着小褂儿长裤,上身外面套着灰蓝的缎子坎肩儿,一手端着水烟袋。他脚上穿着白布袜子,因为这种运粮河的船上,虽然女人穿着鞋,男人却脱了鞋,这样不至于弄脏船舱里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油漆过的地板。

    这位绅士走向木兰,看清楚木兰,觉得安了心,微微地笑了一下。曾太太说:“这是曾老爷。他不知道你认得他不认得他。他还纳闷儿呢。”

    木兰觉得很难为情,不知道说是,还是说不是,就照普通规矩,以颤抖的声音说:“曾老爷万福!给您请安。”

    曾老爷说:“你是姚家的小姐?”

    木兰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见过他的口音,赶紧回答说:“是,老爷。”

    他问:“你们在北京住什么地方儿?”

    “东四牌楼马大人胡同。”

    “你叫木兰呢,还是你妹妹叫木兰?”

    木兰回答道:“我叫木兰,我妹妹叫莫愁。”

    曾老爷慢慢从袖子里掏出手绢儿包的一个小包儿,脸上带着一种奇妙的微笑把手绢儿打开。展开的手绢儿的正中正好在他的手心,上面托着两小块儿发霉状的骨头,每一块大约有十寸宽,八寸到十寸长,看上去就像普通微不足道的陈旧的兽骨头,似乎随便谁都可以从古老的花园儿里的地上,或是古宅废墟上找得到的。

    曾老爷问:“这是什么?”

    曾大人途中救命姚小姐绝处逢生(2)

    木兰的眼睛一闪亮,说道:“那不是甲骨吗?”曾老爷大声叫道:“对了!对了!她就是木兰,天下只有她一个小姑娘认得这种甲骨!”他那兴奋的喊声不但使木兰震惊,也惊动了他太太和儿子。

    木兰一时给弄糊涂了,觉得局促不安。可是,忽然她想起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她跟父亲有一天在隆福寺庙会上碰见的那个人,那时候他们正在物色几件甲骨。

    她脱口而出道:“您是曾老爷,您到过我们家!”曾老爷向太太说:“你知道这些年来我一直搜求珠宝。可是今天我才给你找到一件真正的宝贝。就是她!”

    曾太太不记得丈夫过去曾经这么兴奋,如此轻松洒脱,如此天真自然,没有一点儿架子。

    在光绪二十六年,天下只有木兰一个小姑娘曾经听说过纪元前一千八百年的这些甲骨,这话是不错的。因为它们上面刻有中国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字,现在是因其重要性而为人所熟知了,但当时它们刚从河南安阳小屯溪——古代的殷墟被发现,只有少数收藏家对这种东西有兴趣。木兰的父亲就是当时那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当时有一天木兰陪着她父亲,正好碰见曾先生,两位先生才开始交谈。木兰的父亲颇喜爱自己这个孩子,当时就谈到木兰,说虽然那些古物是那么古老的东西,木兰却特别喜爱。后来在隆福寺庙会上他们再度遇见之后,姚先生曾邀请曾先生到他的书斋去过,去看看他收藏的古物,当时姚先生特别把木兰叫到书房,跟他们一同坐了一会儿。现在偶然得机会救了木兰,这不是对朋友的一件义举吗?并且木兰又是她父亲最喜爱的孩子,而自己也特别喜爱这个孩子的聪明活泼。今天的这件事太得意了。

    拐木兰的女人跟那个男人站在那儿亲眼看见这个意想不到的场面。曾先生进到船的后舱,拿出银子来称了称,把一百两银子交给那个男人。

    “这是你的钱。去吧。”

    男女二人拿了钱,跳到自己的小船上,划船去了。木兰想为暗香说话,又不敢说,后来还是说了,但是曾先生不愿管。

    几个男孩子散在四周,以无限的好奇心看着木兰,心里又纳闷儿,又爱慕,却不敢跟她说话。母亲转过身去,拉着木兰的手,把她那几个小男孩子一一介绍给木兰。她说:“这是平亚,老大。这是经亚,是老二。那是荪亚,老三。木兰,你多大了?”

    木兰回答说是十岁。平亚是十六岁。经亚十三岁。荪亚十一岁。

    平亚谦恭有礼。经亚沉默寡言,没有什么举动。荪亚是个胖小子,咧着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木兰很害羞。后来才知道这个心直口快淘气捣蛋的胖小子真是够她受的。

    现在第一件令人困扰为难的事总算过去了,木兰现在总算知道是在朋友之间了,她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我爸爸妈妈现在在哪儿呢?”

    “他们一定走在前头了。咱们会跟他们联络的。现在你先跟我们住吧。”

    “您也是在路上吗?您要往哪儿去呢?”

    “我们到泰安,泰安是我们的老家。”

    “您看见我爸爸妈妈没有?”

    “没有。我们根本不知道你们要回南方呢。”

    “您怎么知道我跟父母失散了呢?您又怎么找到我了呢?”

    “到里面来,吃点儿东西,我说给你听。”

    曾太太年约三十岁,五官清秀,小巧玲珑,跟丈夫的雄伟正好相反,丈夫比她大十岁。她的原籍虽然是山东,可是在北京已经住了好几代,就如同世代书香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样,她也读书识字写文章。她是曾文璞的二太太,大太太生了平亚就死了,平亚是她一手带大的,就如亲生之子一样。对教养良好懂得做贤妻良母的富有之家的女儿,这种事,她做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曾太太为人谦虚安详,稳静而端肃。因为生在上流家庭,曾太太有中国妇女的落落大方、庄重贤淑,她处世合规中矩,办事井井有条,对仆人慷慨宽厚,治家精明能干,知道何时坚定不移,最重要的是,知道何时屈己从人,何时包容宽恕。在治家与驾驭丈夫上,宽容与督察是同样重要的。曾太太因为纤小清秀,所以神经过敏,再加上体质单薄,便容易感受各种疾病。但在这样年岁,她还肉皮儿特别细嫩,仍然年轻而美丽。

    现在她心里只有木兰。她说:“木兰,你先去洗脸,我就给你找衣裳换。”

    一个丫鬟端来了一盆水、一条毛巾,木兰洗完之后,曾太太叫人已经做好了一碗排骨面。木兰客气了一下,说她还不饿,但实际上她已经饿得太厉害了。曾太太一定要她吃,说时间还早,好久才吃午饭。这是好几天以来,木兰第一次吃到的一碗清洁味美的饭。这碗面之好吃,是她生平所未曾尝过的。

    但是木兰是个事事敏感的女孩子。虽然她的确饿了,汤也极美,她仍然慢慢地吃,怕吃得太忙招人笑话。当然曾太太也坐在桌子旁,孩子们在远处站着。

    她吃完之后,曾太太问:“味道还可以吗?”

    “很好。多谢您。现在您说一说我父母的情形吧。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们?”

    曾太太说:“我也不敢说。我们也一直没有见到他们。”

    “那么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呢?”

    曾先生得意之至,说:“我是真找到你了。你说是不是?”

    看见父亲心情兴致这么好,孩子们真快乐。

    曾太太向丈夫说:“孩子问你呢,你好好儿告诉她呀。”她又向木兰说,“好孩子,在过去这四五天,我们一直不停地找你。”

    曾文璞的感觉得意自有其理由。找到木兰是很不简单的事,但是做得漂亮。一个人做事做得成功、做得出色之后,那种得意的感觉,他一样也有。可是找到一个十岁年纪就能鉴赏古物的小女孩子,他可就觉得欣喜欲狂了。

    曾家原来也是在还乡的途中,要回到山东泰山下的泰安县。他们离开北京已经有五个礼拜了,在天津迟迟不能成行,就勾留了半个月。他们到沧州以下运粮河边上一个村子时,曾先生离船登岸,看见茶馆儿的墙上的一张黄纸告白,上面是手写的字。启事人的姓名地址引起他的注意。冯舅爷是顺着运粮河一直步行走往德州的,所以随时停下来找木兰的线索,在渡头和村子的茶馆儿里,他都贴上如下的告白:

    悬赏寻找迷失女童启事

    敬启者:女童姚木兰,年十岁,身穿白衫红裤,眉清目秀,发乌黑,梳辫子,天足,脸盘小,皮肤细白,身高三尺,北京口音。不慎在新中驿与河间府中间路上走失。若有仁人君子报知此女童下落者,酬银伍拾两,携带归来者,酬银壹百两。苍天为证,绝不食言。

    北京马大人胡同

    杭州三眼井双龙茶行姚思安敬白

    临时住址德州长发客栈

    看完启事,曾文璞不由得喊道:“这是老朋友姚惠才找他的小女儿呢!”上面写的北京住址正对,他也曾听说他在杭州有药铺茶行。女童的别致的名字更不容易有雷同的。他回到船上向太太说知此事,并且说那位小姐何等聪明。曾太太则说,在天津附近能自己全家人口平安熬过那些日子,真是福气。

    因为曾文璞原籍山东,德州又在山东境内,他想到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去寻找木兰。再者,他是做京官的,必要时,可以对地方官动点儿势力。他知道青帮在运粮河上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凡是绑架、拐卖、偷窃,都在他们管辖之下。倘若有人丢了一只表,能及时找到路子,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物归原主。山东的土匪其组织之严密,就像山西的钱庄一样。并且在早年,钱庄可以派车运银子,安然穿过盗贼猖獗的深山密林,所需要的就是那种秘密组织在北京的机构发的一个盖印签名的安全通行证而已。一路的贼匪见了通行证上的印记绝对遵从。土匪的规矩是一批货物的通行税只征收一次,比当时的政府还有信用。他们是一诺千金,说一不二。

    所以木兰若真是被贼匪拐带,一定送到运粮河上,十之八九要带到南方,因为那里少女在市场上价钱很高。而德州是那批匪帮活动的主要中心。

第50章 京华烟云(7)() 
他们一到德州,曾文璞立刻到长发客栈,盼望找到友人姚思安。店东说姚家已经离开了六七天,不过留下了二十两银子和本城钱庄的一份汇兑票,只要孩子寻获,即可兑现付款。还在钱庄留下一张全家的照片儿。

    随后,曾文璞又到一家酒馆,暗中把自己的官衔名片给掌柜的看了一下,说明他吩咐要办的事。不久,掌柜的带来一个帮会的人见他。半用势力,半用贿赂,曾文璞让那个人带他到帮会中一个小头目的家里,把走失的女童的姓名、住址,及其外貌特点等告诉了他。

    曾文璞说:“几天以后你若不把孩子给我带来,我可吩咐县官儿把你当义和团逮去关起来。”

    那个人说他看见那寻人的告白了,但是不知道那个孩子的下落,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他们自己人的手里。他答应给查查,一有消息,就去回禀。曾大人答应会重重地赏他。

    接连两天两次到酒馆去,曾文璞也没得到消息。可是他绝不就此罢休。

    第三天,有了千真万确的消息,说木兰就在德州附近。

    其余的事就没有什么麻烦了。他赏了那个报信的小头目五两银子,答应交孩子时再付一百两。那个人迟疑了一下,一想自己一点儿事也没有费就得到了五两银子,确是走了一步好运。可是再想到,若再得一百两银子,可真该谢天谢地了,不过那也只是寻人告白上写的数目而已。

    曾大人途中救命姚小姐绝处逢生(3)

    木兰静静地听着,就像听拿她自己做受难人物的神仙故事一样。曾太太说错的地方曾先生就插嘴改正。正在这个当儿,一个身体颀长骨肉匀停的少妇从岸上走上船来,带着一个六岁的孩子。这位少妇脚很小,裹得整整齐齐的,但是站得笔直,穿着紫褂子,镶着绿宽边儿,没穿裙子,只穿着绿裤子,上面有由黑a字连成的横宽条儿。裤子下面露出的是红色弓鞋,有三寸长,花儿绣得很美,鞋上端缚的是白腿带儿。

    就因为大多数女人的脚,无论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所以裹得一双秀气娇小的脚是惹人喜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