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语堂三部曲-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继续说:“悟道的基础就在看清楚生命。但是要看清生命,必须先除我见,除去自己和别人——‘你’和‘我’——之间愚昧的差别。这种觉悟能使我们解脱一切悲哀和罪恶的情绪。我们活在现象界里,一切全是感官和有限智慧所生出来的错觉。殊相与共相的差别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一切人类的激情、贪念、愤怒、迷惑、憎恨与挣扎、空虚的欢乐与失望都是由这种愚蠢的幻象产生的。只有智慧者怀着高超的天赋,能看出这种差别的谬误。我们出生、繁殖、死亡的现象只是幻影罢了。只有不分自己和别人,不分宇宙和众生,我的心灵本体才是真实的。金刚经说:如果我佛一刻含有自我和他我,生命、宇宙和我的见解,他就不再成佛了。但是我们生为肉体之身,难免要愚蠢地抓住这些独断的分别。解除这些你与我、殊相与共相的感官差别,就能回复较高的佛性智慧,由此就能产生一种普遍的怜悯和无私的慈善心。‘行慈悲不仅要付出实物,也要付出无私的仁慈和同情。’一个人免除了自我的幻象,就可以解脱一切的由自我而生的悲哀与痛苦,进入非有非无的境界,能享受‘大莲座’上我佛的庇荫。”

    于是丹妮把轮子的旧梦告诉老彭,问他是什么意思。他打开楞伽经,念下面一段经文来作答:

    无知业受生。眼色等摄受。计着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忘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你现在懂了吧。”老彭说,“为什么有更高的智慧才能了解佛道,为什么一般人很难脱出感官差别的错误。一切有生有灭;只有心灵不灭,因为它超越了生死的循环圈,也超越了有与无的境界。”

    “那么一切生命都是空的?”

    “空只是一个字眼罢了。所谓空虚,只是说它不真实。但真实也只是一个字眼,是由我们习惯力所产生的见解。大家把涅槃误解为空虚或灭绝,其实只是个体不存在了。我们活在一个有限、充满制约的世界里,无法想象绝对和无条件的意义。所以我们才说它‘空虚’。”

    但是丹妮对“业”的学说——也就是现世生命的因果律——尤其是“罪愆”和“孽障”比较感兴趣。

    “但是我们已经出生了,该怎么活呢?继续活下去,结婚生子难道不对吗?”

    “婚姻和爱情都是孽业法则的一部分。我们有身体,也有爱和欲,爱欲又带来种种失望。活在业的世界里,我们屈从孽业法则,面对无法避免的罪愆和报应,因果律到处存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我必须活下去,生活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将来,是接近智慧呢,还是沉入悲愁的深渊里。现世的生命使我们被爱憎所缚,爱憎本是一体的两面。你说你曾恨过博雅,那是因为你爱他,正如现在你知道自己还爱着他。我们都有朋友、亲戚和各种私人关系,要完全摆脱感官的欲望是不可能的。但是知道爱憎是由我们的感官以及‘你’‘我’的差别心而来,就可以达到博爱众生的幸福境界,超越个人失望的悲哀。”

    然后他教她楞伽经中诵佛的名言: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而焰。

    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

    观音菩萨一定蓄意让丹妮吃苦,她二月三日收到博雅那封延误的信件后,曾拍过电报,也曾去信说明,但是毫无回音。丹妮原以为对博雅的爱情已死了,但此刻又重新点燃起来,她整日魂不守舍。先是玉梅分娩,然后是照顾婴儿和婴儿死去,她现在工作反而减轻了些,时间也很自由。老彭发现她愈来愈瘦,愈来愈苍白。他要她多走路,一方面当作普通养生法,一方面也寓意更深的理由,要使她明白,若要心灵解脱世俗的悲哀,必先使身体不依赖舒服的享受。以军校生的严格训练才能拯救灵魂。正如训练中的军校生在反省时会用好奇的眼光来看平民生活,山中的隐士对世上的目标、都市的生活,也能看出另一种分量和意义。无忧无虑的心灵只存在于无欲的身体中,这种肉体的苦行常被冠上禁欲主义的名字。证道歌说得好: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禁欲对女子比男子更加困难,尤其怀孕时更是如此。精神想压抑肉体,却往往违逆了女性存在的法则。母亲的子宫生命力又强壮,又渴望生长和养分,于是坚持它的需要,不肯妥协,只遵从与生俱来的法则。这份需求转移到母亲身上,改变了她的口味、食欲、心情和情感。胎儿决定母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胎儿最需要宁静与休息。违反了这些法则,胎儿照样能尽情吸收母体的一切,不管母亲反应如何,把她体内的营养全吸光。

    研读佛经只改变了丹妮对生命的看法。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灵魂受到触动外,她体内的另一个生命也觉醒了。

    有一天早晨她出去散步。走过农舍,正待爬上大庙山径,却突然晕倒在路上。没有人看见她。她醒过来,自己用力坐起身。一个伐木人走过,看她坐在地上,脸色和嘴唇发白,知道她生病了,就扶她回屋内。她进入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玉梅连忙去叫老彭。

    老彭进来,坐在丹妮床边,脸上尽是关切。

    “我正爬上小山,突然一阵昏眩。”她说,“醒来后,有一位伐木工送我回家。”

    他静静看了她一分钟,心中想着无法出口的念头,最后才说:“你不能再一个人出去了,也不能太劳累。”

    她掩住了面孔,玉梅过来站在她床边说:“小姐说不定有喜了。”

    听到这句话,丹妮把脸转向墙壁,哭得双肩抖个不停。

    老彭默默走开,显得很忧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里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丹妮来敲老彭的房门。门开了,她低头走进去。

    竹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窗外冷风吹得树叶沙沙响。她坐在他床上,因为屋里只有一张椅子。

    “你怎么办呢?”他问道。

    她抬眼看他,两眼亮晶晶的。他的目光很直率,但是她没有搭腔。

    “我想你不必担心,博雅马上会来信的。”

    “快十天了,他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会写信的,我知道,他会来找你。”老彭坚决地说。

    “如果他不来呢,我就去找秋蝴。”她说。

    他一脸恐惧,可见他懂得她的意思。

    “是的,”她又说,“虽然你明了一切佛教,你却不会了解这些。男人永远不会懂,肉体的担子由女人来承当。秋蝴说她为别的女人做过手术,她也可以替我做。”

    “我再写信给博雅,他会来的。”

    “如果他不来呢?”

    “你不能摧残生命,我不许。”老彭显得很难过。

    “没有父姓的孩子!”她苦涩地说,“不错,这一切都很有趣,这个业的法则——‘父亲之罪报儿身’。”

    老彭起身踱来踱去:“一定能想出办法来,一定有博雅的消息。”

    “去年十二月以后,他就没有写信给我,已经快三个月了。”

    他停下脚步,眼光探索地看她,然后说:“小孩一定要生下来,一定要有父姓,有一个办法。”

    “有什么办法呢?”

    “丹妮——如果博雅没有回音,你不反对孩子跟我姓吧——姓彭?”

    最后他的声音有些抖。她盯着他,仿佛被一个太伟大、太难了解的新思想吓倒了。

    “你是向我提出这个建议——牺牲你自己?”

    “丹妮,也许我不该说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父姓:我不敢要你爱我。”

    “你是说要娶我——不让我蒙羞?”

    “不,我太老了,配不上你,但是我还没有老得不能欣赏你,重视你我无权说这种话”

    他停下来。他看出她脸上有矛盾的情绪,感激、佩服以及藏不住的窘态。

    “你得明白,”他说,“我们必须等博雅。你爱他,这是他的孩子。但是万一他不来,万一他改变了主意”她慢慢抬头看他,点了点头。他抓住她的小手。

    “那你愿意啰?”

    “是的,我愿意。”

    他捏捏她的小手,她知道这对他不只牺牲而已。

    他猛然抽回手,走出房间。

    博雅心里知道,丹妮临走前在电话里说了那一番话,可见她定然全误会了。

    “我是你的姘妇,现在我不再当姘妇了,不侍候你,也不侍候任何人跟香云去玩吧。她需要你。”他以为是她叫他猪,不过他倒不生气:这只表示她多么绝望,多么爱他。

    “我不能怪她。”他自言自语地说。

    他对她的爱情充满自信,就把这一次的误会告诉叔叔阿非说:“她叫我猪呢。”边说边笑出来。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杳无音信。南京又沦陷了,他开始陷入沮丧中,个人的问题加深了国难的感触。国都沦陷,他并不惊奇,但是最后几天的抵抗太激烈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南京陷落前三天,上游七十里的芜湖先失守,南岸中国军队的退路被截断,留下来捍卫南京的十万大军被困在长江江湾的三角地带,以南京为顶点,北有大江,南有追兵。保卫国都的任务都落在唐生智将军手中,他不顾白崇禧将军的劝告,自愿担当此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从苏州的中国战线垮了以后,中国的撤军计划全然失败。守军包括三股不同的兵力,广西军、广东军和四川军,还有一些留在中央的机动部队。缺乏全线的指挥,个人的英雄行动根本无用武之地。在首都东侧防守一座山头的一营广东军被敌人团团围住,战至最后一卒。山头整个着火,这一营士兵其实是被活活烧死的。其他各军退到城内,占领巷战的据点,却发现唐将军已经走了,没有留下防守的命令。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广西军仍维持一个整体,向西撤退;有些士兵抛下武器和制服,到国际安全区去避难,或者乘渡船、小船和其他工具,随平民渡江。河上没有有组织的运输系统,但是就算有秩序,十万逃生者在岸上等几百艘小船载运渡河,也照样会乱成一团的。下关附近的城门挤满卡车、破车,男男女女腐臭的尸体愈堆愈高,交通都为之堵塞了,渡河成功的人都把这归功为他们的运气。

    博雅思考南京大乱的消息,觉得中国最具考验的时刻已经到来。三四万军人在上海战场上捐躯,其中包括好几师中央军。各省派来抵抗洪流的军队根本难担大任。十二个日本兵在一个雨夜里披雨衣乔装成平民,只敲敲城门,卫兵就把他们放进去了,那些卫兵来自西北,纪律很差,苏州附近的战线就这样轻易垮了。这种军队根本不可能御敌。战线像接口脆弱的铁链,一拉就断了。

    日本人在国际的胜利游行激怒了博雅,也激怒了所有的中国民众。中国士气能承受此惊人的打击吗?中国军队能否恢复过来,重组内地的战线呢?

    博雅的纸上战术和大战略开始瓦解。一切机运都不利于中国。如果我方求和,战事便结束了,中国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是博雅估计错误,日本最高指挥部也搞错了。日军若能追击到汉口,中国复原的机会便十分渺茫。但是日军以胜利者的身份却较中国败兵更加崩溃。他们行为失检,使之无法进一步求胜,日军总司令岩根松一也说:“日军是全世界纪律最差的军队。”有一位日本发言人在东京说,战事尚未结束,日军却无法乘胜进逼汉口,当时这件事本应该很容易办到。进军长江沿岸只是三四星期的小事,而德式闪电战的纯机械部队两周就可以攻下汉口。日军的实际情况却使这些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就算军官下令也枉然。这种任何力量也无法挽救的军事错误使中国有机会自打击中恢复过来,重整旗鼓,四个月后,也就是四月间,我军终于在台儿庄击败敌军,奠定了整个战争胜败分野的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