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贤后"上位指南-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朔忍不住痛哭失声,悼念曾经的温情,悼念自己的天真过往。

    在偏殿等着的十几位重臣听着隐约传来的哭声,相互对视苦笑,看来事情真的是大条了。他们倒是羡慕那些等在大正殿的同僚,至少不用像现在这般烦心。陛下的病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若是有什么闪失,何人继位,陛下膝下如今可只有一根独苗公主殿下啊。若是陛下能好起来,出了这样丢脸的事情,日后又如何面对天下臣民,他们这些见证了陛下最狼狈时刻的人,会不会被穿小鞋。

    不等大臣们发散思维,没过多久,王朔就请了诸位大臣到正殿,远远的看了一眼躺在床榻上的皇帝,就被屏风隔绝了视线。

    “御医,给诸位大人说说陛下的病情。”王朔挥手示意御医上前,即使脸色苍白,眼眶通红,王朔还是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得看着诸位大臣。

    “热则迫血妄行。经血乃离经之血,血无热不妄行,有热方可妄。劳逸失度;醉以入房;房劳;精神紧张,中风四大禁忌,陛下都犯了,幸得抢救及时,微臣用祖传针法暂时闻住了病情,令陛下不至山陵崩,可……可维持不了多久的,还请娘娘早做决断。”御医轻声道,虽然声音再大,徒耿也不会听到的。

    “能维持多久?”王朔问道。

    “坏则三天,好则五天。”御医道。

    “这么短?”王朔皱眉,别是又说医生常说的那种保守话。

    “娘娘,事关重大,千真万确,不敢妄言。”御医苦笑拱手,都什么时候了,还能说太平话?

    “嗯,辛苦了,去继续守着陛下吧。”王朔颔首,让御医退下,对诸位大臣道:“御医的话诸位大臣也听见了,可有对策?”

    诸位大臣也是懵逼的好吗?总想着徒耿年轻力壮,王朝至少还有二十年的平稳,哪知道突然之间就要他们操心王朝继任者的事情。

    礼部尚书李光出列道:“当封锁消息。损害陛下龙体者、伺候不当者,皆死罪。”李光最关心的还是皇家颜面,这世道礼法治国,出了这样丢脸的事情,陛下就是有再多的丰功伟绩、文治武功都要大打折扣,更何况他没有!

    “李尚书所言有礼,朱雀听令。”

    “属下在。”朱雀一身女官朝服,出列下跪听令。

    “封锁皇城,本宫不在宫中十日,伺候陛下的宫人内监接锁拿下狱,不论品级,赐死。若有抵抗者,格杀勿论。”王朔平淡的一句话决定了数十人的生死。

    “是。”朱雀应声而退。

    “然后呢?”王朔问道。

    就是刚刚出口谏言的李光也没想到王朔能如此从善如流,或者说如此心狠手辣,这样有决断力,他刚刚出头是好是坏呢?有了李光了例子,其他大臣也不敢乱说话,众人的目光渐渐移到了首辅夏启文的身上,王朔也把目光锁定在了夏首辅身上。

    “陛下病情恶化,娘娘看是否要议储君人选。”夏启文没办法,事实很清楚,但总要有个人说破。

    “陛下不过一时危难,定当好转,再不济也等陛下清醒过来再议不迟。”林元安坚决发对,他本事潜邸一路陪着徒耿爬上来的,若是徒耿倒下了,他也必将仕途止步。

    “林大人说的有道理。”夏启文马上改口,作为首辅,他已经习惯了和稀泥,储君的事情的确要徒耿亲口说出来才有效力,事实上不管储君是谁,要登基总绕不过他这个首辅的,夏启文也不着急。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附议,王朔点头,道:“那好,等陛下醒来吧。”说完王朔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全然不管站在她面前的是能做她祖父的老臣,这些老臣看着四周站着的护卫,再一联想王子腾也是刚刚接手了禁军,心里顿时就明白了,越加老实了。

    等到晚上,徒耿才动了懂眼皮,王朔领着一大队老臣们进去,夏启文上前说明情况,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属意储君何人?”

    徒耿从震惊到惶恐再到恍然大悟,艰难得转头过去,看见面无表情站在床尾的王朔,他什么都明白了,都明白了。

    徒耿环视一周,周围的宫人内侍没有一个熟面孔,这些大臣看似恭谨的站在他面前,可低着头的脸上看不出情绪,想也知道是对他的鄙夷。徒耿有些恍惚,自己怎么就落到了这个地步,有心发泄两句,可他连手都抬不起来,看着站在床边的王朔,徒耿心中安慰自己,至少王朔能控制住局面。徒耿心神流转,万千思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艰难得吐出两个字:“徒旭。”

    “旭……陛下是说徒旭公主殿下吗?”夏启文惊讶的问道,这世上哪儿有那女子做储君的道理,就是当年武皇再世,太平公主也未得一个皇太女的名分啊!

    “是,徒旭。”徒耿艰难得重复了一遍,气喘吁吁,额头上开始冒冷汗,青筋迸裂。

    “御医,御医!”王朔连忙唤御医上前急救。

    哪儿还用王朔唤,御医本就在边上守着,看徒耿情况不对,立马上前下针。

    王朔环视一周,冷声道:“出来说话,别打搅陛下。”

    众人鱼贯而出,绕过屏风,在刚刚沉默的地方继续沉默。

    “陛下属意徒旭为储君,众位大臣若无异议,明日早朝就昭告天下吧。”王朔假装不明白这些人的沉默,直接下令道。

    “娘娘,不可!”夏启文连忙阻拦,“自古哪儿有女子登基的说法,殿下身为公主……还是过继宗室子嗣为好。”夏启文再也顾不得什么谨慎、矜持,若是在他们的仕途出了一个女皇,这后世史书要怎么记载?

    “陛下重病在身,一时没想清楚也是有的。”另一位阁老尤华鑫附议道。

    “陛下早有意立徒旭为皇太女,先前选了伴读十二人,不正好是太子的规制,徒旭一应仪仗也是按太子的标准来制定的。”王朔道。

    “这也不能说明……”

    “陛下留有圣旨。”王朔挥手示意女官把圣旨拿上来,这是她和徒耿约定好让徒旭做储君时,歇下的戏言,当然就算是戏言,如今已加盖玉玺,那就是金口玉言,圣上旨意。

    圣旨在众臣手中传阅了一遍,众人皆默然。

    半响,户部尚书常有作出列问道:“徒旭公主何以登基?”

    “圣人子嗣,嫡出!”王朔答道。

    “过继宗室为嗣皇帝,奉娘娘为母,亦为嫡出。”常有作自认知道王朔的心思,只要保证了王朔的利益不受损害,她就应当不坚持立女帝了。

    “血脉不纯者,何谈大位,徒旭□□嫡长一脉,血脉高贵,当居帝位。”王朔辩解道。

    常有作还想再说什么,王朔摆摆手,对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徒旭道:“他们质疑你继位的权力,你来说。”

    众臣好像才反应过来,主角正在大殿的角落里。徒旭一身公主礼服,闪闪发光的从角落走到了灯火通明的中央,大臣们这才发现徒旭这身礼服,怎么那么像太子朝服。

第一百零一章() 
“公主殿下!”夏启文带头行礼,看着这位缓缓走到大殿中央的公主,知道这在历史上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人物登场了。夏启文一个眼色,负责对公主进行“询问”的还是常有作,或者说他是代表所有大臣劝说公主放弃这个主意的。

    徒旭慢慢走到中央,在王朔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一样的脸色苍白、眼眶通红,一样的挺直脊梁,绝不退缩。小小的人儿坐在椅子上,面对的年龄是自己数倍的老臣们,气势一样不落下风。

    王朔拍了拍徒旭的手,轻声道:“本宫去看你父皇。”

    迟早都是让徒旭自己面对的,王朔辅佐徒耿处理朝政这么多年,在朝臣中自有威信,可王朔不愿让这样的威信影响了徒旭对自身的判断,徒旭需要这样的手段,建立自己的权威。再有,她现在抽身离开,可给朝臣们一个暗示,不管这场“谈话”的过程怎么样,结局都是注定的,因此王朔毫不关心。

    王朔绕到徒耿的床前,医女们来来回回忙忙碌碌,坐在床头的御医高挽着袖子,额头上全是汗珠,徒耿唇色苍白、气若游丝。王朔没有打扰这些治病救人的太医,自己找了个位置,默默坐着,从这个方向,刚好可以看到徒耿苍白的脸色。

    天色渐渐亮了,王朔没有管徒旭和重臣们交谈的结果,只是淡定的下令道:“今日早朝依旧由本宫代陛下临朝,徒旭加封太女,内务府准备金印朝服,礼部准备祭天大典,三日后本宫奉皇太后,随太女祭天。”

    吩咐完,王朔就带着徒旭回去梳洗换衣,留下的大臣自然有宫中护卫和禁军护送他们到大正殿。

    十几个人走到长廊凉亭时的时候,夏启文对护送他们的女护卫头领道:“这位大人,老夫年老体衰,有些走不动了,不若在此歇息一下。”

    领队的是朱雀的徒弟,为人随机应变,颔首道:“大人请便。”转身把女护卫安排在亭子外边,禁军更使他们站得远远的,保证听不到夏启文一行说话的半个字。

    夏启文一屁股坐在石凳上,长叹一声道:“还有一个时辰就要早朝了,诸位怎么看?”

    “什么太女,什么女帝,前所未有之怪事!牝鸡”

    “住口!”夏启文连忙打断,“这是什么地方,娘娘主持朝政多年,公主殿下也是陛下金口玉言定下的继任者,你有几个脑袋!”

    “难道为了苟全这一条性命,就眼睁睁得看着这千古怪事发生,让后人指着我等脊梁骨唾骂吗?”

    “未必是唾骂,皇太后也赞成的话,至少我家中老母老妻不会反对。”常有作淡定道,这几年皇太后几乎把能团结的诰命贵妇都团结了,在上层中尊重女眷的风气越来越浓。王朔能做主后,律法也渐渐做出改变,不再偏袒男人,至少夫杀妻减刑,妻杀夫无赦这种律法是不在了。他们这些儒生向来讲究齐家,尤其是老母亲若是赞同的话,他们并没有坚定反对的立场。

    江南开始兴起织造作坊,这些作坊里生产的锦缎价格高昂,且拥有这些技术的都是女性,纺织业天然是女性的天下。拥有了经济基础,自然就苛求政治地位,前两年江南已经有了贞堂,以守贞的名义,拒绝出嫁,单独立户,拒绝把自己掌握的财富拱手让给他人。这件事,当初是经过陛下首肯御笔批示的,现在想来,定是未雨绸缪。

    还有女官,早年间,宫廷女官不过是帝王妃嫔的候选人,就算有少数不是的,也只是中层官宦人家的女儿增加资本的手段,从来没有女官能够参与朝政。可皇太后的女官帮助皇太后管理在临近京城几个省铺开的慈幼院、吾老院,和户部、工部、太医院、钦天监等等朝廷机构的交道越来越多,这些女官也逐渐走入了世人的视野。更有皇后身边的女官,这是真正能参与朝政大事的,有多少外放的官员入京跑官已经不愿去正经朝臣家中,更情愿去奉承这些女官,以为她们能影响皇后,而皇后能决定朝臣的命运。

    还有被选为徒旭公主伴读的女子,现在官宦人家的女儿已经以爱读书好习武为荣了,因为公主说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爱红装爱武装,她的伴读必须是爱读书、善武艺的人。

    林林总总,当时漫不经心的细节,现在想起来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棋局。常有作想来,头上渐渐冒起冷汗。

    “常兄何出此言,我等经世治学,立于此间,不思匡扶社稷,难道要看着太/祖打下的江山沦入异姓之手吗?”

    “公主也是姓徒的。”

    “日后公主下降驸马又如何算?君臣父子,若子从母姓,礼法怎么办?夏阁老,您可是我们的主心骨,您若是不力住了,我朝危矣。”又有人向夏启文进言,希望他能作为领袖,反对这疯狂的主意。

    夏启文如何不想立住,可现实并没有给他立住的选择。帝后早就把立徒旭为太子的想法告诉过他了,夏启文也不想这样,他宁愿过继宗室,可没想到陛下病倒得这么快,根本没有给他运作的时间。在得知陛下病因的一瞬间,夏启文是震惊的,可反应过来夏启文几乎可以肯定这其中有皇后的影子,这可是朝野称颂的贤后啊,若是连同床共枕十年的丈夫都下得去手,他们这些老骨头又算什么呢?

    宗室那边现在担任宗正的可是徒瑾,那是皇后的表兄,皇后于勇王府一系有活命大恩;禁军如今是皇后的亲生兄长在掌管,北境、西北、东南几方的军队都有王家和勇王一系的影子。如今京西大营的统领已经换了,其夫人正是皇后早年间的贴身侍女。想要走武力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能保住性命不被皇后剁了都是幸运。

    至于走文斗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