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是一到年底,就给各家分猪肉,另有在桑园里放养了一年的肥鸡,一并发到每户手中。漫说自家只是这庄上的佃户了,相比好些富贵人家的家生子来,都未必能有这般好的!
  再别提,东家让茶农们住瓦房这等稀奇事咯!当数日之后,茶园的众多佃户们,正各自搬着家中的条凳,去到借住的村口听向管事说道年底安排时,更是惊呆了所有在场之人。
  “啥?等来年春耕后,还真的给建大瓦房呀!”这旁才刚拔高了嗓音,惊呼出声,那头的老农就已是接了一句,喃喃自语道:“还给每户分半亩菜地种!”
  就听得一旁自家老婆子,忙不迭是补了一句道:“还是东家特意给咱们免了租子的!”
  禁不住已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这等好事可是还在梦中不成。原先被洪水冲毁了家园,无家可归之际,听得官衙的差役劝说,往这边偏僻山头来开垦茶园时,不过是为了寻个糊口度日的所在。
  无论哪家都不曾想到过,从此也算是时来运转了,这般的和善东家本就难得,竟然还是如此的心善,更是再难遇上。想连着两年给佃户们分肉,便已是感动了大家伙。但对于当初提及的瓦房一事,却还是将信将疑的占了过半之数。
  眼下不单是亲耳听见,这旁的向管事说道起,有关来年修筑大瓦房的所在。更是明确点出另给各家门前圈上半亩地,用来种菜蔬。
  “往后再别提回乡那桩!”不等为首的老茶农言语,原先那会儿还时常念叨着,一旦自家挣够了盘缠后,就该辞了东家去的那位中年汉子,却是首当其冲落下一句实在话来,将满场的佃户都给逗乐了。
  抬起手来,也是笑着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伙噤声后,才让一旁的桑园管事胡老爹接过话头,继续言道:“咱们东家信里交待了,茶园的佃户们来年有新屋住,咱们村里若是有愿意跟着去的,也定是不出三年,便也能改了瓦房小院!”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添佃户(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若是经由那位渌水山庄的向管事之口,恐怕信以为真的不占三成。可如今却是不同,是自己同村的胡老爹,亲口当着众人面前告知的。
  刚才还有那村民好奇,也学着佃户们一般,坐在一旁凑热闹。就是想听听他们庄上,那久未回转的东家,又给大家伙添了啥样的好吃食?却不知那旁,看似也与自己一般,只是偶尔得空来凑数的桑园老管事,还真是有话说与同村的乡邻们。
  “这都是真真的!”禁不住颤抖着犹如枯槁的双手,硬是躬着身子骨快上两步,满是激动地抓着胡老爹臂膀的古稀老汉,忙不迭再度追问了一句来。
  反手忙是将其搀扶过一旁,笑呵呵的直点头应道:“哪里敢哄尼老叔的哟!可不都是真的,咱们这位东家说的每回都是实在话。”扶了老汉坐稳后,才又对着凑热闹的同村乡邻们,提了一句:“大家伙可还记得年前,东家另给的那份米粮?”
  这话一提,那旁三五成群的村民们,却已是点头附和了起来。旧年里,这渌水山庄的东家就因桑园产出颇丰,就曾特意来信,让田里多分了每户养蚕的农家,足有三斗的上等梗米。
  别看这些虽是不多,却让村民们是好一阵欢喜。毕竟是额外多给的粮米,而且还是平日自家都不舍得下锅的上等梗米,就是不一般!
  若是再加上,帮着饲养的桑蚕那桩来,已不是多添一笔进项这般简单了。如今这全村中也仅有不到二成的人家,是实在腾不出手来才没接这档子差事。要不然定是全村老少齐上阵,指定将那片桑园给包圆了才好。
  今日再听得胡老爹这么一提,更是个个喜上眉梢!原本这穷乡僻壤的,整日都没个盼头。好些个年轻力壮的庄户,都想尽了法子往山外去讨生活。余下这老的老、少的少,眼下却已稍有改观。
  自年前起就陆续有眼尖人家,将在外谋生的儿郎给唤了回来。的确这一年里,无论是农忙时去田间帮村也好,还是在自家多添两张桑蚕也罢,都比起山外给地主家打短工略强上些。
  眼见着秋收又到,想必闻讯回转的村民也会越来越多。这旁不厌其烦,细细给村民们讲述来年,东家还要多寻佃户开垦新园之事。也一并在这里给透了个底。
  一听,还有新桑园需开垦,漫说是众多村民们了。就是此刻还尚未离开的佃户们,也都来了兴趣。听着胡管事话里的意思,这会子东家又置办了荒地改桑园?
  这可是佃户们人人关心之事,虽说平日里在桑园里,采摘桑叶喂蚕的大多是村民们。但佃户中更是家家学着养上一张、半张的,也早已尝到了甜头。眼下得知东家扩建桑园这桩,哪有不赶紧竖起耳朵静心聆听的?
  在场之人无论这旁佃户们,还是那旁三五成群,原本不过是来凑热闹的村民们,如今是人人只盼着。东家此番能多载两亩才好!要说胡老爹到底是本村的老农,虽是成了渌水山庄的佃户,可心里还是挂着同村的乡邻们。
  同一旁的向管事低声言语了两句后。便转身大声告诉起来:“原先东家就已是相中了,咱们村口前的那一大片荒树林。”此句出口就听得人群中,附和着欢声已起。
  忙不迭又指了指一旁的溪流,这才接着道:“只要开渠将溪水引了过去,就是现成的。不过东家信上提了。需得再寻三、五家佃户照看新园子,毕竟眼下的人手实在吃紧……。”却不料。这头胡管事的话音未落,那旁村民们中已有争先恐后之势。
  果然不出片刻,就已有近半数的村民毛遂自荐,想要接下这份好差事。既能添补家用,还能给自家多养上两张蚕,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活计?至于人手一桩上,只需寻回家中的儿郎便好,在家辛苦终究比地主家强上三分,何况这养蚕的活计也不怎么耽误功夫。
  等胡管事将看顾桑园人家的分例一提,更是人人笑逐颜开。不单是桑园里,放养的鸡仔自家有一份,更能在蚕丝沽出时,另得一份不错的进项!难怪胡管事家,这两年是越发的滋润了,原来看似不怎么起眼的零碎进项,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却是颇为丰厚。
  别看胡老爹也是普通庄户人家出身,到底是有些见识,即便在庄上得了不错的进项,也不曾到处与人说道。但此刻的景象,却不免有些措手不及。
  转念一思量,这等穷苦之地能另有一份稳妥的进项,绝非普通之事。就算在那四合镇子上,经营小买卖的人家也无比盼望着,多添一份额外之财,更何况是道途不便的山谷之中。
  摇了摇头,收起方才一闪而逝的疑惑,忙又接着高声道:“大家都莫要急,咱们这看顾桑园的佃户虽是有限,却还有另一桩可多添进项的去处。”抬手一指身边的向丰年,就只见众人已顺着胡老爹所指气刷刷的望向了过去。
  会意忙将东家信中所提的另一桩,告诉了起来:“如今那条出谷的小道却是并不宽敞;还有东家一直想着要将几座茶园的山路,好好修整一番;外加咱们另留出的那片草药田,眼下又多辟出了小十亩的样子,来年再添几个小学徒才能忙得过来。”
  一连三个去处,需要人手,其中这首当其冲,修筑出谷的山道一项,更是最得民心!想当年,若不是那户大地主为了自家运送粮食便利,才不得已花费了好些银两,沿着他家谷仓的方向修了条,直通外面村落的便道。
  确实让离此不远的村民们,也因此借了一份便利。如今听得这渌水庄的东家,竟然要修一条直通村口的山道,哪里还有不乐意的?
  就见那旁的村民是一个劲的直点头,都恨不得明日开工才好。再一想,这偏僻地界修筑山道,自是不会另寻了人的道理,那不就等同于告诉村民,这份修路的工钱已是留在了村中?
  也不知谁先嚷了一嗓子,饶是再愚钝也已是明白了七八分:“是呀!一定是那心善的东家,想让咱们村帮着修山道,才特意写了信来与胡老爹的。”
  “还有那连着三个山头的茶园山路,也得修上好些时日,更别提那小学徒……他向管事这又是哪一桩啊?”这鲁莽汉子才刚愣愣望向这旁,已是引得四周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漫说是村民们不知这桩,就是良田耕作的佃户们,也没几个真正瞧见过一回。就见这旁向管事笑道:“我们东家本就想着,庄上佃户们去趟镇上不容易,再有个头痛脑热的愈发是耽误时辰。这才特意留出山上不小的一片,只为栽种些日常的草药,常备在一旁。”
  说道此处,忙又一指谷仓的方向:“咱们山庄另有两个女管事想必大家伙也都晓得。她们就曾跟着东家学过些,简单的医理!”此话才起了头,便已是让那旁的村民讶然不已!
  什么?不是自己听岔吧!在他们家庄上做佃户,不单分的比旁人家多;到了年底还另给肉、鸡这般地好吃食;这会儿更听说,还有药田好大一片,哪能不叫人惊叹连连的。
  好半响后,似乎才有人想起了刚才那桩,有关药田的小学徒。不免有人再度问道起,这旁的向管事来:“那个向管事,老婆子能不能再多问一句,你们山上那个学徒要收多大娃娃?”
  说着一把拽过自己身后的小孙子:“瞧瞧我家这般大的,成不成?”听她这么一问,身旁好些个村民,也都陆续问道了起来。直到顺势寻来了苏叶、苏木姐妹俩,向丰年与胡老爹两人才笑着,对视了一眼,让过一边树荫下,低声商量起修筑山道两桩要紧的来。
  东家信中虽不曾崔得急,但两人心里却是明镜似的。趁着今年秋收后到腊月前,那一段农闲时日,才是最好不过的。一来,等开了年后,大家伙都能出入便利;二来,自然是为了来年茶园增加产出,早些着手准备,才是当务之急!
  一旦,茶园的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自己这头却因山路不曾修筑一新,而多耽误了功夫。即便东家远在京城,自已也是惭愧的很,难得遇上这般明理的东家,自己却不争气,没能把握住了有利之机,更是不应当。
  再则两人心里皆是清明的很,惟有这渌水山庄日益壮大起来,自家才能随之挺直了腰杆,滋润过活。旁的不敢说,往后至少能将家里的孩子,送了去私塾好好读那圣贤书,却是不争之实!
  更何况,东家他本又是官宦人家出身,既然连药田都开辟出好大一片,那庄上的私塾还会远吗?
  自是不消说的,想必等东家回转之时,也就是咱们这渌水山庄更好上一层之际,才对!
  若是两人的此番心思,让那旁正同村民们解释,药田收何等样学徒的那两个女管事获悉一二。定会立马回信主子,就说前次让两人暗示向管事的那桩,有关小学堂一事怕是早已深入其心咯!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内添人

  早在山庄建设之初,夫妻俩便想着要自办一间小学堂。山庄上各项产业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陆续在城中置办商铺一事。比起农耕的收益而言,无论是自用,亦或是外借他人,这商铺一桩上所带来的进项,毕竟更为可观!
  所以,派往各地驻扎的人员在不久之后,便会势在必行,被提上议事日程咯!只是人手一事上,还需是自己山庄出身的,才更为稳妥!
  不是怕寻来经营好手,反倒是忠诚之人难觅,学着卢府主事太太惯用之法,万事还是小心为妙。毕竟财帛动人心,更别提不熟识之人又怎敢,安心放手与他?
  当务之急,在渌水山庄修一处,教习识字与算学的小学堂,显然是必要的很。再则田间林地、谷仓之中也是离不了,懂得记账之人。
  眼下都由苏叶她们二人兼着差事,倒还忙得过,可一旦再添了这许多事物要打理,只怕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来年的茶园便会有所产出,与前两年间只需看顾好园中的茶树,已是大有不同了。
  此番添加几家佃户,固然是为了新置的桑园作想,实则也是为了必要之时,可调动些人手来茶园,帮着做些搬运的活计。另添一份进项本就是众人盼望的好事,更别提又是这简单的差事,想必倒时定是再无人手不足一桩了。
  到底这来年茶园采收之时,自己夫妻二人又不得亲临山庄,期间若有一时之缺,管事们几人未必敢当机立断。“所以,还需舍了手头的便利,索性将给蔺管事寻个恰当的借口,好在年底之前就赶往山庄坐镇。才是再好不过的!”
  “对啊,有这等经历丰富的老管事,一旁看顾着庄子,方能稳妥渡过这头一年的采摘时节。”收起了折扇,轻击一下掌心已是莞尔一笑:“刚好来年他家孙女的婚事在即,何不以此为据,放了他祖孙二人采办嫁妆,也算是合情合理之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