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恭皇后-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画最懂她的心思,说这样对公主她们没什么坏处,只是拉两回肚子,却能狠狠打击宁婕妤。

    丁美人盼着宁婕妤倒了,她好上位。

    谁知瑾瑜的身体差,这一拉起肚子来就没完没了,人都瘦得脱了形。皇后就抽茧剥丝,查到了李昭仪这里。

    皇后最恨有人拿孩子下手,立刻把宁婕妤迁到了万安宫的宜兰殿,封了永安宫,半年不许李昭仪进出。

    这还是因为锦画供词说是丁美人出的主意,她家主子并不知情才没重罚李昭仪,丁美人因为位卑权小,身边的人是李昭仪派下来的,不向着她,她说冤枉也没有人信,加之以后还要靠着李昭仪吃饭,就顶了缸,受了十下杖刑。

    锦画因为是宫女,就打了二十。

    经过此事,李昭仪乖多了,知道公主那儿是绝对不能惹的。

    事实上,她想不乖也不行,她正禁足呢,只盼着皇上能够想起永安宫里,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自己,怜惜一二,早些解了宫禁。

    一更天刚过,永安宫回廊下的宫灯掌起,却不似平日里千光百转的莹亮,只寥寥地点了几盏。

    李昭仪坐在空荡荡的永安宫中,听到窗外落雨的声响,淅淅沥沥,她想推窗瞧一瞧,却发现几扇鱼戏莲叶的窗棂和朱红的大门一样都上了锁。

    她是彻底被软禁在了这永安宫中。

    她坐在倚窗的大榻上,看着大殿中飘荡的烟罗纱幔发呆,听见门响猛地回头——她那张素白的脸,吓得刚进门的锦画险些将手中的食盒掉到地上。

    “娘娘——”锦画一手掩了怦怦直跳的胸口,赔笑道,“您坐这儿干吗,怎么不让她们点灯呢?”

    她不回答,只看着锦画问:“皇上呢?”

    她如今只信锦画,锦画为她挨了二十大板,拉了丁美人顶缸,上回的计策失败,只怪自己运气不好。

    所以锦画的伤才好,李昭仪就派她到乾清宫里去寻皇上,讲一讲自个儿的冤枉和苦楚。如今,在永安宫里,也只有机灵的锦画能够买通关节溜出去。

    就这,还要了她两只赤金的手镯给守门的内侍。

    锦画把汤药放在桌上,点了灯过来扶起她,掀开白瓷青花的汤盅,冒出热气袅袅的白烟,倒了半盏递给她,喜滋滋地道:“您看,皇上一听您受了委屈,特地命人煮了,让奴婢带回来给您,让补补身子。”

第198章 众木爱芳春(1)() 
锦画递过来的汤盅,接在手中还带着温温的热,李昭仪端起来正准备喝,恍惚闻到汤里有一丝丝的腥甜,就随口问了一句:“皇上让送来的?”

    “可不是嘛,皇上特地命人熬了让奴婢带回来,说是给您补补身子。”锦画忍不住催促,“您快些趁热喝了吧,免得凉了不好。”

    李昭仪在袅袅烟雾中抬了抬眼,忽然将汤盅递到锦画唇边,笑道:“你跟着本宫也有些时日了,这次若不是你,本宫只怕不只是被禁足。你先前受的杖刑才好,不如这碗汤就赏了给你补补身子吧。”

    “奴婢不敢!”锦画惊得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李昭仪越发疑惑,笑中带了冷意:“本宫赏你的,有何不敢?先前本宫赏你金银珠宝,怎么不曾听你说过不敢?”她俯下身子,纤细白皙的手指捏住锦画的下巴,“难不成这是毒药,所以你不敢喝?”

    “娘娘!”锦画愕然抬起头,惊恐地望着她。

    李昭仪皱了皱眉,眼里闪过冷厉之色,将汤盅紧贴在锦画的嘴边:“喝,本宫命你喝了它!”

    锦画惶然,猛地推开她,慌不择路,连滚带爬地退开。

    李昭仪看了看被锦画那一推,摔落在地的汤盅,恶狠狠地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若再不肯说,本宫就直接告诉皇后娘娘,先前的事情,是你怂恿本宫的,看你还能撑到几时。”

    先前锦画只是以帮着丁美人传递东西,并不知详情入罪,尚且被打了二十,要是李昭仪这样说,等待她的绝对是杖毙。

    但锦画却死死咬着牙,不肯开口。

    显然,那个指使她的人,更令她畏惧。

    正僵持不下,突然有一个人推门而入,瞧了瞧惊慌失措的锦画、洒在地上的汤水和碎裂在一旁的汤盅。

    瞧过之后,她才给李昭仪行礼请安:“坤宁宫奴婢庄静见过昭仪娘娘。”转头吩咐锦画道,“你先把地上的东西收了,免得娘娘不小心,扎坏了脚。”

    尔后,庄静对着李昭仪笑得殷切:“想是锦画那奴婢粗手粗脚的服侍不周,不如就让老奴来服侍娘娘吧。”伸手又拿了个汤盅,从食盒的汤钵里盛了一碗。

    李昭仪看着她的动作,瑟瑟发抖,突然将汤钵连同汤盅一把打翻在地。

    哐哐当当的一地碎响中,她瞧见庄静姑姑的笑一点点冷在嘴边,随后又如无事人一般轻笑道:“既然娘娘不喜欢喝汤,那便换一种吧。”略一示意,身后一名小内侍将一个雕龙刻凤的盘子捧了上来,盘子上放着一壶酒,一个酒盅。

    庄静将酒盅斟满,笑道:“请娘娘进酒,这可是五十年的女儿红,平日里,就是在宫中,也不是时时能喝上的,里面还加了桂花蜜,最是清甜可口,喝了之后,人就会安安心心地睡去,娘娘就再也不会每天夜里哭泣、吟歌,搅得宫里头不安!”

    李昭仪惨白着脸,禁不住退后一步,背靠在花梨木桌子上,大叫道:“本宫要见皇上,本宫要见皇上,他绝不会如此对本宫的,你们假传圣旨,本宫要告你们!”

    庄静把酒盅送到她的跟前:“可皇上没有空见您,也不想见您。”示意身后的小公公擒住李昭仪,强行就要把酒给她灌下去,“您就安安心心喝了它,老奴也好回去交差。”

    晦暗不明的屋里,忽然有一声极细微的闷响,是灯花爆裂的闷响,李昭仪的瞳孔瞬间放大,然后向后倒了过去,晕倒在地。

    庄静拿手轻轻推了推她,没见反应,突然摇头笑着起身,将手里的酒一饮而下:“果然像二公主所说,心里有鬼,经不起吓,可惜这样的好酒,到底无福消受。”

    原来,这一切都是瑾瑜的主意,她气不过母后仁厚,认为对李昭仪处罚太轻,所以想吓她一吓,就趁锦画到乾清宫里找皇上求情之际,先唬住锦画,让她端了所谓的毒汤回去给李昭仪喝,又让庄静拿了酒到永安宫里看情况。

    锦画因为不知情,所以不敢接李昭仪递过来的汤,李昭仪却因此认定坤宁宫要毒杀她,因此看到庄静递过的酒,心神俱惊,昏了过去。

    庄静看了看在先前收拾完汤盅后,就一直缩在墙角,瑟缩不安的锦画,冷笑道:“背主的奴才,在主子失势的时候,不知道患难与共,反倒落井下石,也就你家主子这样聪明面孔笨脑袋的才会倚重于你,不好好把握机会,反倒撺掇主子做坏事,要你这样的狗奴才何用?”

    锦画连忙爬过来抱着庄静的腿,连哭带喊:“奴婢知道错了,奴婢知道错了。公主先前说过,只要奴婢做了这事,就饶了奴婢性命的。”

    庄静一脚将她踢开:“别脏了我的衣服。公主是说过,饶你性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以后就到浣衣局去做事,我会交代那里的管事,盯紧你,别在后面打什么坏主意。”又吩咐跟着她进来的内侍,“叫人好生看着她收捡东西,别把不属于她的夹带了出去。另挑两个稳重的上来侍候昭仪,公主说了,经过这事,昭仪娘娘会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

    锦画绝望地睁大了眼睛,没想到她一番苦苦挣扎,竟然落到了比先前还不如的境地。

    以这样的身份去了浣衣局,哪里还会有她的好果子!

    李昭仪这一昏,足足躺了三四日才能起身,人却有些神志不清,总是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喃喃自语有人要害她,好的时候宫人们奉上的饭菜能吃上一些,不好的时候,粒米都不肯进,折腾了没几个月,人已经骨瘦如柴,不过是在永安宫里头,留着一条性命而已。

    宫里头的妃嫔们,一日日过去,见子嗣无望,就期望着晋一晋位分,如果四妃里有晋了贵妃的,昭仪们无疑可以水涨船高,升一位妃子上去。先前打算母凭子贵,这下看来是遥遥无期,只能在这上面使力。

    四妃里,比较看重贵妃之位的惠妃和丽妃,也需要底下那些个年轻貌美的妃嫔助力,自然明里暗里地许诺,只要自个儿升上去了,就能帮向着她们的人抬一抬位分。

    也有看好贤妃和淑妃的,反正都是各自朝着四妃使力,期待着自己上面的那位升上去了,自个儿就能顺理成章地晋晋位分。

    更有自恃聪明的,几个都不得罪,期望普遍押宝,命中率更高些。

    基本上都明白皇后娘娘所看重的,必是太后所不喜的,而后宫里头,明面上是皇后入主中宫,真正管事拿主意的,还是太后,所以对待皇后,大家多是敬而远之,至于太子、公主,有了几位昭仪的例子,则是少惹为妙。

    尤其对于永清公主瑾瑜,更是绕着走。

    孙清扬则对太后在后宫里将自己架空,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妃嫔们在她跟前,该立的规矩一样也不能少,坤宁宫日常的供应,也没哪个不长眼的敢短缺,她正好乐得逍遥,每日里只是陪着儿女玩耍。

    要说忧心,就是担心朱瞻基的身体,他曾在宣德五年时,莫名晕倒过一回,经太医院会诊,查出说是不能沾羊乳,谁也不知道为何先前喝了多年都没事,突然就到了食用之后会要命的地步。

    只有藿香知道,朱瞻基身体里的暗毒已经开始发作,羊乳不过是个引子。

    若是一点都不沾,或许还能保些时间,这次发作之后,再沾羊乳,就会送了性命。

    她只能隐晦地告诉孙清扬,过敏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要人性命,以后宫里头奉给皇上的食物,绝对不能沾半点羊乳。

    从那以后,不管是在哪儿用膳,羊乳就成了皇上的禁食之物。

    而妃嫔们明争暗斗数年,随着皇上的这一次晕倒,愈发白热化。

    若皇上殡天,在宫里头无子可是要殉葬的,唯有爬到高位,或还有一线生机。

    皇上若是崩逝,掌握后宫生杀大权的就是皇后,不,若皇上走在了太后前面,就是太后会决定她们的生死,所以有些伶俐的妃嫔,就投其所好,每日里吃斋念佛,企求太后高看自己一眼。

    宣德七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

    宫里头的妃嫔们,仍然各安其位,这几年,别说龙嗣,就是各妃嫔的位分,也不曾晋过一回。

    据传是皇后说为了早日帮助皇上实现四海升平的景象,后宫里头要率先垂范,缩减开支,不仅停了三年一选秀女,连宫里头也无一人得晋位分。

    不再进秀女,少了竞争对手,是好事,可这晋不成位分,却很招怨。

    可打着相助皇上的名头,谁也不敢有半点不服气。与君同忧,这是多大的荣光,有些晓事的妃嫔,甚至素衣布服,将自己的首饰选了贵重的,交与皇上充盈国库。

    其中,捐助最多的,就是惠妃和丽妃。

    那一日,朱瞻基从坤宁宫出来,没有乘步舆,只身后跟着一众宫人。

    路过长宁宫,孙清扬先前居住之地,朱瞻基顿了顿脚步。

    许是被这一行人的脚步惊动,梁下鸟雀扑腾着向天空飞去,朱瞻基踱步进去,见花圃里有人正在浇水,上百株垂丝海棠开着,宛如云霞。架上的紫藤叶子蔓蔓青青,爬满了一墙,从肃立给他请安起身的宫人中走过,穿过花径,朱瞻基在花树底下站立。

    他的肩上落了几片花瓣,刚刚伸手拂掉,忽地听到一声微弱的叹息。

    极轻极细,却端端落在了他的耳朵里。

    “谁?”朱瞻基抬眼望去,只来得及捕捉到一片闪过的衣角。

    他一时恍惚,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

    那是孙清扬穿过的衣裙,记得也是一个春天,她在树下弹琴,他吹箫相和,偶然相视一笑,宛若天上人间。

    朝廷诸事频频,他到后宫里的时间并不多,而宫务繁杂,加之孙清扬更多的心思都放在儿女身上,对他有时顾及不暇,两人难得能够单独相对,把酒谈心,朱瞻基有点怀念那些只属于他们俩的日子。

    待他离开,何嘉瑜才从角落里走出来,默默望着关上的大门,眼底晦暗不明。

    朱瞻基再次过来,就听到了婉转动人的旋律从琴弦上溢出,清澈的声音中带着些快乐,犹如花树底下少女的娇笑,活泼动人,听着淙淙铮铮,叮叮当当的,好像有个人正朝他走过来,没等他去抓住,又笑着躲闪开。

    细心静听,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