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诗歌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闪耀着金子一样的光辉、

    滋养宜人,经济实惠……

    高原,我理解了我们中华始祖

    为什么被称为黄帝,

    我也懂得了国旗的五颗五角星

    为什么全是金色,

    呵,你贮满阳光的土地,

    你贮满哲理的土地……

    选自《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作者简介】

    高远,1941年生,陕西米脂人。曾在《延安文学》编辑部和延安文联工作。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200多篇首;叙事长诗《望母崖》被黄河文艺出版社编入《中国优秀民间叙事诗精选》。

    大河以西

    刘月宁

    腰鼓打起来秧歌扭起来

    黄尘遮天民歌嘹亮

    水声消失了

    巨大的躁动无边漫延

    巨大的喧闹之中

    成群的牛羊遍野撒开

    五谷次序而生六畜择巢而居

    阳光轻照缝隙之际

    女人缓步走出窑洞的柴扉鸡鸣犬吠

    黄天厚土祥和升平世代相承不灭的

    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祖先乘龙而去

    大禹骑兽走过

    拥有民歌便拥有活着的思想和力量

    我的父亲一生不曾寂寞我也一样

    一生中都在感谢黄土的恩赐

    飞天衣袂飘扬大漠孤日西垂

    品尝永无休止的苦难和理想

    我们夜夜梦想年年焦渴愁肠

    左手一贫如洗

    右手歌舞庆丰

    隆重的庆典辉煌无比

    短暂的欢愉一逝而过

    我的父亲依旧苦守着土地和希望

    我的母亲坐井观天育我成长

    大河以西滋生万物的故乡

    我简单的爱情民歌响处

    水声逐渐而起

    铁马金戈世代不灭

    泣血横尸千里荒野

    大河以西爱情无语战争无语

    王侯将相匆匆走过

    乞丐难民鸡狗猪窝

    大雁飞无留意塞上风景四季无异

    温读唐宋遗恨几多春秋烟云

    爱还在兄弟还在

    阳光依旧照亮万物又隐匿万物

    万物都在大河以西

    万物都将生生不息

    选自《延安文学》1995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月宁,女,1973年生,陕西延安市宝塔区人。在《延安报》《延安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现居北京。

    战士忆黄河

    王德明

    一

    我生长在黄河岸边,

    在这伟大的摇篮里,

    一天一天地

    度过了我辛酸的童年。

    我爱黄河也恨黄河,

    因为它——黄河,

    给过我欢乐,

    也给过我苦难。

    黄河两岸,

    肥沃良田千万。

    在丰收的年月里,

    一片片的庄稼像小树林一般。

    但是,

    每当把种子埋进土里,

    “唉!不知黄河让不让咱们吃饭!”

    父亲就仰天长叹。

    “爸爸,黄河为什么总不听人使唤?”

    “孩子,因为有一条孽龙在捣乱。有朝一日真龙出世,黄河就再也不会泛滥。”

    什么时候真龙王能出现?

    从那时起,

    我就盼望有这么一天。

    二

    永远不能忘记呵,

    我十岁那年的秋天,

    在一个多雨季节的夜里,

    黄河的水突然淹到床边,

    房子动了,塌了,

    父亲活活压死在里面。

    谁知道这一次淹了多宽

    白茫茫的水面望不到边沿。

    坐在一只木盆里边,

    妈妈搂着我,

    在浪涛中,

    整整漂流了三天。

    从那以后,

    我和黄河结下了深深的仇冤。

    漫长的时间,

    一年一年地过去;

    黄河给我的灾难,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三

    我会永远记得,

    1955年7月18日这天:

    要“根治黄河水害”,

    要“开发黄河水利”。

    从收音机里,

    传来了这征服自然的伟大宣言。

    这是雄伟的、震动人心的声音,

    连黄河也会因为激动而欢腾。

    六亿人民都在为它欢笑,

    我抑不住狂欢的心情。

    美丽幸福的远景,

    就像摆在眼前:

    黄河的水碧澄澄,

    巨大的轮船川流不息的航行,

    发电机日益不停地歌唱,

    在沿岸的工厂里夜夜灯火辉煌。

    清澈的河水

    灌溉着肥沃的田园。

    庄稼年年丰收,

    粮食堆成山……

    我真想提个意见,

    去参加黄河的修建,

    不!

    我保卫着祖国的建设,

    也就是保卫了黄河两岸。

    只要我牢牢地握紧枪杆,

    改造黄河的事业,

    也就有我的一份贡献。

    啊!伟大的黄河,

    你可记得你的小伙伴?

    我站在遥远的边疆对你说话,

    你可听得见?

    “在*的时代里,要你永远听人民使唤。”

    选自《新的使命》

    【作者简介】

    王德明,1932年生,陕西省宜君县五里镇雷声村人。1948年毕业于黄陵中学,随即参军。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进军大西北及解放兰州战役。1959年随军进藏,在西藏工作了21年。荣立战功一次。1980年调成都军区政治部历任专业文艺创作员、团俱乐部主任、师宣传干部、文化科长、秘书科长、团政治委员、军区正师职创作员等职。先后创作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曲艺等文学作品40余部,约80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奔腾的雅鲁藏布江》。

    “古代社会生活展”序

    段双印

    撩开漫长岁月编织的神秘面纱,

    拂去万年黄土积淀的历史尘埃,

    品读这部无字的典籍,

    走进古代社会生活的世界:

    石斧蚌刀渗透着生存的艰辛,

    陶钵纺轮浸泡着衣食的困苦;

    兵戈相争推动巨轮前进的步伐;

    艺苑长廊荡漾着聪明与智慧,

    神灵世界折射出无奈的憧憬……

    我们追寻黄土高原逝去的古风,

    我们复原祖先渐远渐淡的身影。

    选自《川上听歌》

    【作者简介】

    段双印,1949年生,陕西省洛川县人。曾任洛川民俗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有故事、小说、诗歌作品发表,获“陕西省优秀民间文学家”称号。

    陕北的黄土地

    杜建刚

    陕北的黄土地

    太初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

    难怪黄土地的气味和品质

    和人是那样的相投

    陕北的黄土地

    初祖黄帝手植一柏

    告诉他的后人

    只有这里灵魂才能得到安息

    陕北的黄土地

    三十年代来了一位湘音伟人

    是陕北的黄土地看上了他

    用窑洞和小米成全了他

    陕北的黄土地呵

    我曾经想过离她而去

    因为没有读懂和读懂了她

    我哪里也不想走

    选自《陕西诗歌选》邢德朝主编中国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杜建刚,1957年生,陕西富县人。1981年在富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诗在陕北

    杨岸

    诗在陕北

    淋湿了春。沁透民歌

    站在走西口的村头

    望山间涓涓小溪

    延安,在壶口之上

    诗的涛声直流而下

    成行,成节,成书

    陕北,汇入黄河大合唱

    在诗的节拍下

    随我走南闯北……

    诗在陕北

    土生土长

    面对高天厚土

    喝一大碗白酒,孤身敢闯

    “青杀口”!

    选自《延安文学》1994年第3、4期合刊

    【作者简介】

    杨岸,1965年生,陕西省绥德县人。农民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塞上柳》《延安文学》《中国法制报》等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100多篇(首),曾多次获奖。

    skbshge

第四十七节 陕北(外一首)() 
陈默

    一块黄土最深最厚的土地

    一块古老而悠远的土地

    一块保持着神秘意识的土地

    一块当今才华横溢的诗人

    只有慨叹而望尘莫及的土地

    不只生长大片的荒凉与贫瘠

    不只生长祈雨的光背赤臂

    不只曾有过歌的*

    抠黄河纤夫肩膀中殷红的血印

    博大广袤的胸怀里

    诞生了人类的始祖

    始祖之后源远流长的历史

    孕育和分娩了共和国

    红彤彤的太阳兰格莹莹的天

    如炉锻造过横空出世和呐喊

    驰骋中原直捣紫禁城的金戈铁马

    锻造了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牛皮鼓敲醒浑厚如梦的黄土

    敲响浑厚如梦的天籁

    接受黄河的启迪坚信高原的信念

    开拓了黄河流域五千年灿烂文化

    勒着羊肚子毛巾的男子汉

    是风中沙沙作响的红高粱

    血管里澎湃着黄河波涛和高原风

    骨关节响着我们中华之声

    自桥山长出轩辕黄帝的坟冢

    使中国的历史灿灿烂烂写到今天

    与江南水国一般赋有魅力赋有灵气

    时有粗犷的风送过山峁峁的信天游

    时有《走西口》《兰花花》

    感动山崖迷住流云的回音

    时有垴畔畔袅袅的炊烟和唢呐声

    也有荞麦花苞谷林红高粱糜谷香

    海潮般涌动的彩色季节

    啊……

    一块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土地

    一块苍苍茫茫的土地

    一块血与火、泪与歌交融的土地

    一块生长英雄和英雄史的土地

    一块走向革命走向永垂千秋的土地……

    秦直道

    光阴之神箭,射落

    两千年日之巨盾

    两千年月之巨盾

    两千年晨晨昏昏之巨盾

    马蹄走远去远去……

    厮杀声远去远去……

    商贾们远去远去……

    秦皇大帝驾着岁月和历史的

    铜车马远去远去远去……

    没有远去的

    是那轮苍凉的秦时明月

    流泻青铜般的幽光

    静度一千八百里“堑山堙谷”之壮举

    时间浸塌中断的落基

    高原落日撞损如化石的烽火台

    听不见呼吸,沉寂于

    苍苍莽莽的秦都之远郊

    苍苍莽莽的子午岭高巅

    苍苍莽莽的阴山之道

    与浩涉之博阔的天空默视

    与来自如旷古之风

    交换着长满青苔和密林

    不可言状的无声的思绪

    汉武帝北巡从此而过

    一步三叹自愧不如

    司马迁南北踏行

    为鬼斧神工的杰作

    从曈孔里流出千古绝句

    我两千年之后的子孙

    漫步于此,心之鹰隼向天空俯冲

    思之雄风回旋于悠悠深谷

    与蜿蜒的长城一样巍巍峨峨

    都是国之魂魄族之力度

    浩莽的历史千朝百代多少帝国

    哪朝哪代为民留下宏业

    哪个帝王就永远在

    后人崇拜的书里

    啊!秦之直道

    啊!千古一帝

    选自《延安文学》1987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陈默,1950年生,甘肃省正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协主席。著有诗集《五色花》《回阳时节》《聆听乡土》《风吹西域》,曾获全国和甘肃省诗歌奖。

    skbshge

第四十八节 人生百味(外二首)() 
高建群

    一

    秋风把最后一片叶子摘去了,

    大树在一瞬间多么孤独,

    正是在这孤独的坚定不移的守望中,

    来年春天,它赢得了更多的朋友。

    二

    我喜欢一个人在田野上独处,

    远离了家人,远离了生活的位置,

    然后怀着忧伤的思绪,

    点燃一支烟,静静地沉思。

    三

    我曾经走过许多地方,

    阅历丰富了我的思想;

    我曾经有过许多次的绝望,

    在绝望之后,我百炼成钢。

    四

    我有时候埋怨这个地球太大,

    将我的友人撒在海角天涯;

    我有时候埋怨这个地球太小,

    让那些庸人挤利无处下脚。

    五

    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