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3章 运筹(四)()
依照往年,腊月二十二朝堂上便会封笔放假,今年因着雪灾的缘故推迟。腊月二十六,楚世子轩辕如璧率大军一离京,宣战帝就下旨封笔放了假。
陈碧青自那日进了宫,就再没出过宫门。
皇上和皇后轻轻巧巧一句话,说要留她在宫中过年,整个靖平侯府就没人敢吱声。作为当事人,陈碧青对此表示淡然接受,皇上不想放她出宫,那她就老老实实待在人家眼皮子底下,谁让她那天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招皇上忌惮了呢。
年前楚骄奉了旨意,秘密训练一支雪板军队和一支雪橇队,为了这事,过年他都没能回家,待在军营里加紧训练两只队伍。
大年夜这天晚上,皇室宗亲和三品以上官员及其家眷奉诏入宫参加宫宴。
宫宴上,丝竹歌舞,君臣同乐。待到戌时三刻,宣战帝和皇后、太子、郑太后率众登上皇城楼顶,欣赏宫人燃放烟花爆竹。新春佳节,宣战帝高兴,大臣们捡着喜庆的吉祥话恭维。
后宫嫔妃和大臣家的女眷欣赏着烟花,“嘭”的一声上了天,烟花散开,五彩缤纷,看着就喜人。一个个捏着帕子指指点点,评论着哪个最好看。
陈碧青怕冷,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冬天的晚上她从不出门,太冷了。瞧着风中笑语嫣然的嫔妃和大臣女眷,陈碧青扯了扯棉披风,待在太子身边哪都没去。小北风呼呼地,越来越冷了,看什么破烟花呀,没被窝里暖和。
太子轩辕瑾是知道陈碧青怕冷的,见所有人都关注着漫天的烟花,转身低头,拉了陈碧青缩在暖袖里的手,冰冰凉凉的,蹙眉不满道:“怎得这般怕冷?”
这谁知道?陈碧青还委屈呢,她天生体质畏寒,当她自个愿意呀?她想回去睡觉,不愿待在这儿了。大冷的天,傻乎乎的站在皇城楼上灌北风,傻不拉叽的。
轩辕瑾也不愿自己女人挨冻,瞥了眼皇上、皇后和太后,长辈都在,现在带陈碧青离开不妥。摸着陈碧青冰凉的小手,借着宫灯见陈碧青冻得脸色不好,略犹豫了一下,伸出双手,将女人的小手合拢在掌中摩挲。
陈碧青的脸腾的一下热了,大庭广众之下,太子用手给她取暖,让人看到了,会被人笑话的。抽抽手,没抽回来,抬头看太子,迎上对方不悦的眼神,赶紧小声道:“我手已经暖和了。”
轩辕瑾多聪明呀,陈碧青的神情他早看清楚了,也不在意她说谎,淡淡的“嗯”了声,收回一只手,单手掌握着陈碧青的一双小手摩挲,尽量给她取暖。转身若无其事的随众人抬头看烟花,若是没有有心人注意,不会发现他单手握着陈碧青的小手。
陈碧青嘴角微翘,余光扫视周围,脸色微变,嫔妃和大臣女眷中果然有人注意到她和太子,就女人事最多,一个个正拿着帕子拧呢,看她的眼光都是绿的。陈碧青表示无辜,太子又不是她抢的,想做太子妃也不能冲她射眼刀子呀,若无其事地收回视线,她看不到。
亥时末,宫宴终散。
太子轩辕瑾扶着陈碧青上了宫撵,他坐上去后直接拉了陈碧青的小手握住,掌中一片冰凉,蹙眉将人拥入怀中道:“冻坏了?”拉了拉陈碧青的棉披风,把人裹得严实些。
陈碧青窝在轩辕瑾怀里点头“嗯”了声,都要冻死她了,全身上下都冷,还是被窝里暖和。她不愿参加宫宴,非让她参加,看把她给冻得,陈碧青委屈的不得了。
这时宫人抬起宫撵,一路向东宫走。
回东宫的路才走了一半,轩辕瑾就感到怀中的人在发抖,女人的声音都打颤了:“还要多久才到东宫?”冬天的晚上最冷了,一个破宫宴,一群人傻乎乎的在皇城楼上迎着北风看烟花,想想就亏得慌,她啥都不稀罕,就想躺在被窝里。
“还要过一会儿才到。”轩辕瑾拥着陈碧青,见她冷成这样也心疼,无奈的低叹一声,松开怀里的人,直接将人抱到自己腿上,把小脑袋往怀里一按,扯了自己的棉披风对严实。低头一看,棉披风下,怀里鼓鼓的,人在他怀里藏得严严实实,唇角一勾:“还冷吗?”
“冷。”怀里的女人声音闷闷的,柔软的手臂环住他精瘦的腰身,仿佛要钻进他的身体里。
轩辕瑾轻笑:“乖,再忍会儿,马上就到了。”
太子这是哄她呢,陈碧青愿意相信,只要是顺着她的心意说的,就算是哄她她也信。劝着自己再忍会儿,再忍会儿,结果一刻钟后才回到东宫。
陈碧青真是冻坏了,牙齿打着架洗漱一番,赶紧钻进暖呼呼的被窝里。
轩辕瑾上床将人拉进怀里,陈碧青顺势把双脚搭在他身上取暖,双手搂住他的腰。轩辕瑾目光有异光闪动,低头吻了吻陈碧青的唇角,哑声道:“要不我和父皇母后说说,我们尽早大婚吧。”
陈碧青没法回答,从她这次献计开始,她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一个是死,一个是永远待在太子身边。皇上和太子没想让她死,太子是她的男人,陈碧青的骨子里和心里都刻上了轩辕瑾的名字,大婚成亲是早晚的事。想了想道:“我们陈家的规矩是女子最早也得十八岁成亲,从来没人破例。”
陈碧青怕轩辕瑾误会她不愿意,补充道:“我听太子的。”这是心里话,太子什么时候娶,她就什么时候嫁。反正从今以后她大概要常住宫中,未婚男女总住在一起,还不如成了亲省心。就是成亲后的日子,她害怕,前世今生她可从没嫁过人呀。
轩辕瑾叹了口气,紧了紧怀里的人:“嗯,那就等到你十八岁再大婚,青儿,以后做事别太正直,这次你献计不比前几次,帝王家怕青璃国师,同样也忌惮你这种能掌控天下局势的人。幸亏我心里有你,要不然。”轩辕瑾吞下了要说出口的话,怀里的女人注定是他的妻,这就足够了,只这一点,父皇就会让她好好的活着。
*******
正月里,楚世子轩辕如璧的援助军队才赶了一半路程,轩辕国的南方便流言四起,无论是酒肆茶楼还是青楼妓院,大街小巷都在疯传肃王残部想趁天灾作乱,已有大批军队暗探潜入轩辕国境内,一场内战只怕又要祸及老百姓。
南方历代出才子名流,这个时候名流雅士和书院书生也参与其中,大肆宣扬肃王只顾争权夺势,不管老百姓死活,皇上一心救灾,偏肃王这时候生事作乱,真真是其心可诛。
老百姓看天下事本来就糊涂,经读书人一番煽动,好嘛,全磨刀霍霍恨上肃王了。只天灾就够老百姓难捱了,肃王想打仗这不是往死里逼人吗?听说赤世子率军队来南方剿灭叛贼,老百姓纷纷出动相助,军民同心,可谓把南方各州府县搜了个底朝天,挖出各方敌对势力的暗桩、暗哨,消息机构无数。
还有那潜伏在暗处的小股军队,管他肃王的还是谁谁谁的,老百姓压根谁都不认识,只要有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上报。
赤焰乐呵了,指挥着赤羽卫就跟秋风扫落叶似的,把南方各敌对势力消灭了个干干净净。
第184章 运筹(五)()
再说肃王,自从事败后,率残部一路逃窜到了南夷疆域的南梦国。
南梦国年轻的太后轩辕琴是他的长女,十年前和亲嫁到了南梦国做续弦皇后,此女颇有手段,成亲次年生下一子,取名封卿,后用了两年时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清除了所有和她争宠的宫妃。
三年后设计陷害南梦国先皇后所生之子封延,废了他的太子之位,鼓动朝臣拥立其子,五岁的封卿做了太子。
一年后,五十一岁的南梦国老皇帝病殁。朝臣扶六岁的封卿继位,轩辕琴垂帘听政。
女人治国,自家不乱,外人也会欺负。还没等前废太子封延的拥护者闹事,邻国便欺上门,烧杀抢掠,攻城略地。这个时候封延的人不动了,冷眼旁观,看这女人如何应对入侵者。
轩辕琴也不含糊,为了安内,也为了御敌,把小皇帝封卿托付给心腹大臣辅助协理朝政,她亲自披挂盔甲带军出征。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轩辕琴驱退敌国军队,凯旋归朝,震慑了前朝废太子封延的人。自此,整个南梦国尽在轩辕琴的掌控之中。
她老子肃王就不能与之相比了,谋反兵败向她投奔。肃王是她亲爹,落难来找她,收留是应该的。在南梦国边境划出一小块地方,让肃王人马驻扎。
肃王生在地大物广的轩辕国,南梦国这种小地方自然不是他的久居之地。安顿下人马之后,开始休养生息,操练兵马,意图一有机会便杀回轩辕国。
肃王的消息渠道灵通,获悉轩辕国助战大晋国之后,他轻拈胡须意味深长的笑:“机会来了。”抬头望天,他已年近五旬,人越上年纪就越怀念故土,感叹道:“今天是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佳节了,我不能做丧家之犬,我得回去。”
左右将官闻言,神色黯然,就是南梦国允许他们常驻,不赶他们离开,他们也不想留在南梦国,这儿不是他们的家园。
一个个壮气凌云:“王爷,我们打回去,肝脑涂地,我们绝不含糊。”
肃王颇为激动,命左右大将整顿人马,共五万,元宵节过后发兵。
正月十六,肃王亲率五万军马踏着积雪悄悄潜回轩辕国边境。刚到轩辕国边境,肃王就得到暗探急报:“王爷,我军悄悄潜回的事已泄露,十天前宣战帝就派赤焰率赤羽卫清剿我们的余留军队,现已全部殁了。”
“什么?”肃王受刺激之余,不免犯嘀咕,这事情不对呀?他是正月十四才下的军令,十六出发,因雪地难行,路上用了三天时间,怎得宣战帝十天前就得到消息了?还有,他在轩辕国南部各州府县布置了那么多暗桩、暗哨,赤焰的清剿闹得这么大,竟丝毫没有消息外泄给他,实在是奇了怪了。
难不成宣战帝能掐会算?想来想去,肃王不禁笑了,这不胡扯吗?他亲侄子几斤几两他会不知道。
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当前是他的军马踩着雪跋涉三天好不容易来到轩辕国边境,不想人家竟有防备,是进是退,真可谓骑虎难下。
肃王也不是老糊涂,他心知以自己的兵力,出奇兵制胜还可以,要是想和赤焰的赤羽卫发生正面冲突,自己这方胜的几率有限。
他一时难以决断,下令军马寻就近谷道驻扎,毕竟他是率军潜伏回来的,在隐蔽处驻扎于军有利。可巧了,探子回报,前行不到七八里地就是两条谷道,一条谷道里面也不知怎得杂草枯木比较多,另一条谷道里也有,但不多,杂七杂八的,零零散散。
有将官就质疑了:“王爷,这冰天雪地的,就是有杂草枯木也被积雪掩盖了,这谷道有古怪。”
当谁没看出来呢?肃王和其他将官都骑马徘徊在第一条谷道口。
说是人为的吧,没脚印。要是树上落的吧,抬头看看天,哪来这么多树枝呀?一个个拧着个眉,看着就像陷阱。肃王大手一挥:“去另一条谷道看看。”
另一条谷道虽然也有杂草枯枝,但相较于第一条谷道正常多了。肃王下令:“传令三军,就在此处安营扎寨。”他本来就是败军,这次潜伏回来跟做贼似的,还没开战呢,就草木皆兵,吓得不敢安营扎寨,让他堂堂王爷如何服众。他考虑再三,心一横,特马他就在这儿安营扎寨了,大不了提醒三军提高警惕。
五万兵马得了军令,进谷道安营扎寨,时值傍晚,肃王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不用他操心打不打了,当天夜里,燕王带所部人马堵住谷道两端,赤焰带着赤羽卫爬上谷道高处,把早就准备好的柴薪杂草呼呼啦啦丟于谷道中。
有肃王的兵士还纳闷呢,好端端的天上怎么掉柴火,大冬天的,下雪才正常。
赤羽卫才不会给他们反应的机会,硫磺焰硝一起上,火势一下就燃起来了。再加上早几天散落在谷道里的杂草枯枝,遇火就燃,铺天盖地的大火经由凛冽的北风一吹,风助火势,火顺风势,顷刻间,肃王五万大军陷于火海之中。
等肃王和众将官闻声冲出军帐时,为时已晚,只能在亲兵的护卫下仓皇冲向谷道口。燕王带兵拦着谷口呢,别看这小子听信侧妃之言,耳朵根子软,领军打仗却是行家里手,要不宣战帝也不会让他镇守边关。
燕王把守谷道一端,另一端由其次子燕澶带人守着。
肃王和他的手下将官在火海中实在冲不破燕王的军队,只好焦躁的冒火向另一谷口冲突。燕澶毕竟年幼,作战经验不足,再则,肃王手底下也确有能将。一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