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抬龙棺-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宣传。

    正好基金会刚成立,也是需要宣传的时候,当然不会拒绝。

    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上过电视,之前基金会的成立仪式都被我推掉了,更别说什么纪录片了。

    吃过午饭之后,车队终于再次出发了。

    坐在车上,我感觉有些感慨,距离昨天离开营地才过了半天一夜而已,却感觉发生了许多事,好像隔了很久一样。

    我们和刘作辉以及费董川的两支队伍做了告别,然后就在国道的分叉点分开了,我们的队伍,顺着G5601号国道,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

    当天下午,我们离开了昆明市的境内,进入了玉溪市境内。

    玉溪市和昆明比邻,也有很多山区地带,但是玉溪并不是我们这次扶贫活动的活动范围,因为在玉溪市内,实在没有很多需要扶贫的地方。

    云南虽然是全国贫困人口第二的省份,但是全省的市州加起来,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共有足足七十三个,在贫困县的数量上是全国第一。

    但是整个省份,连身为省会的昆明市周边区域都有贫困县存在,只有玉溪市没有一个贫困县,可以说是云南最富的地方了。

    玉溪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少有的超出全国平均经济水平的地级市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也不小。

    不过这名气并不是来源于经济或者环境什么的,而是因为一种香烟,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玉溪烟。华夏有不少以城市命名的香烟,如南京、长沙等,但是这些城市早已名声在外,城市远比香烟出名,而唯一一个香烟比城市还出名的也就只有玉溪市了,提起玉溪,也许玉溪烟远比玉溪市映像深刻。就像提起普洱市,普洱茶远比这个市有名一样。

    玉溪市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展开活动是在下一个市,普洱市,不过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我们来不及在天黑之前离开玉溪,所以当夜就在玉溪落脚。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又踏上了路程,离开了这个富饶而环境优美的玉溪市,进入了普洱市区域。

    也许普洱茶比玉溪烟更有名,上好的普洱茶的价格更是贵的吓人,然而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普洱市的经济水平却没有像玉溪市一样发达。与之相反,普洱市的贫困县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茶叶的原产地。

    在原产地,茶叶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要低廉许多,茶农们辛辛苦苦种植采摘的茶叶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被茶商们收购,然后茶商们包装之后转手以高上许多倍的价格卖往全国。普洱茶因此在华夏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但是以之为生计的茶农们却依旧贫困。

    越往深山,种植出来的茶叶往往还越好,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价格反而更低,山区的茶农们自然也更穷。比如波英所在的哈尼族,族人的大半经济都建立在茶叶上,反而比当地的汉人要穷上许多。

    波英说她妹妹初中之后就不再上学,一来是因为她妹妹自己的原因,而来也是因为他们家也实在是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学费了。波英上大学的学费还是靠乡里的政府补助,加上她自己在学校勤工俭才攒出来的。

    我们从玉溪市的新平县,直接跨过了玉溪市边界,到达了墨江县,这也是这次活动真正的第一站。

    接下来的日子就远没有之前舒服了,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贫困地区,而不是在国道上一直走就行了。

    墨江可以说是很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了,也是活动的扶贫重点之一。

    波英家所在的景星乡在墨江的西部,而到达景星乡,国道只要两小时不到的距离,我们走了整整五天。

    我们先是往南,第一站是涟漪乡,因为涟漪乡在国道旁边,贫困程度并不高,我们只停留了半天,给当地的几个贫困村运送了一些物资,然后继续往南进入龙坝乡,之后是雅邑乡,坝溜乡,然后往西经过大勾乡,文物乡,龙坝乡,然后顺路往西北经过鱼塘彝族乡,一路往上跨过国道,才进入国道北边的景星乡。

    不得不说,这一路下来,辛苦的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首先山区的路确实是难走,许多山村甚至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别说运送物资的大货车,连我们的小面包车都开不上去。

    车开不上去,那能怎么运送物资?当然只能是靠腿爬山了。

    怪不得要这么多人,大批的物资,人少了根本无法运上山,云南的山区路途崎岖又难走,加上现在是冬春交际的时候,第二天还下了一场雨,山路泥泞,空着手走路都辛苦,何况还要背着东西?

    我们几个都感觉辛苦,更别说那些年纪轻轻的学生了,一个个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哪里走过这种山路,这才五天下来,就已经有两个女生撑不住回去了。还有一个男生在上山的时候摔到坡下骨折,也不得不回去了。

    而且扶贫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送东西。

第236章 双胞胎泉(。com) 
送物资送东西只是扶贫的其中一环而已。

    毕竟要做的是“扶贫”,而不是“救济”,更不是“施舍”。

    除了物资,还有其他各种活动步骤,山区贫困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交通不便加上教育程度低。所以这次带来的捐款主要是用在修路和学校,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不光要送东西,还得进行各种扶贫讲座,为村民解决困难,然后还要联系当地干部机关等处理捐款事宜,毕竟就算钱捐出去了,也不能直接拿钞票去堆出路和学校来。

    倒不如说,在这种深山里面,就算有钱也找不到地方花。这几天下来我们跑了十几个村落,其中大部分山村里面连个小店都没有,村民们偶尔出山来还是采用以物易物这种原始的方式来交换物资,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给他们一把钞票,他们也照样不会花

    总而言之,这一路下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辛苦和忙碌,基本上除了吃喝睡之外,都在不停的忙碌和赶路,毕竟比起在村子里面的活动,这么多人要运送物资到达山里都是个挑战。

    这几天下来,我也是深有感触。

    虽然我也是出生自山里的马家沟,但是马家沟穷归穷,那也是相对外界而言,村里有通往外界可以通车的马路,有水有电,前几年甚至还通了网络,村里除了特别穷的几家,也看不到几间土房子,家家户户不说能顿顿大鱼大肉,天天沾点荤腥也不是什么难事,村里没有超市,但是小卖部杂货店也都还是有几家的。

    而这几天我去的山村,基本上都给人一种似乎回到了两个世纪之前的感觉,村里瓦房都见不到一间,连规整的土房子都能算的上好的,水电什么的更是不用说。这几天去的村子里面,只有两个村子里有通水,而且全村只有一个水龙头,可想而知其他村落,靠近水源的也就罢了,有几个村子,村民们还得天天在山里走上好几里路去打水。

    在这种村落里面生活是什么样的体验可想而知。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些贫困的山村,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的村落,我们这些天去的村子里,有几个是彝族的村落,还有一个白族的村落,其他基本上全都是哈尼族的村落,毕竟这里是墨江,哈尼族的自治县,原本就是哈尼族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见识了这些真正贫穷而落后的少数民族村落,也让我明白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优待,不仅仅是许多人口中“为了讨好少数民族,保持政局稳定。”

    而是他们真的需要这种帮助。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都是汉人当家做主,少数民族之所以是少数,可以说和几千年里汉族从未间断的打击和压迫不无关系。

    为什么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大部分都很穷?这个问题一想就能明白,没有人愿意生活在穷困贫瘠的区域,之所以少数民族聚集在许多落后而边荒的区域,都是因为古代汉人王朝占据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然后将其他民族赶进了穷山恶水之中,在这种地方生活,条件恶劣,民族自然不可能发展起来,最后就变成了少数民族。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炎黄与蚩尤的大战,其实就是汉族先祖与少数民族先祖的战斗,炎黄是汉族的祖先,而蚩尤则属于九黎族,大战中炎黄胜利了,奠定了汉族的祖先在中国的主宰地位。而蚩尤失败了,他的子民后裔也被逐出了中原,在南疆生存下来,演化成现在的苗族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

    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待,其实是对于少数民族几千年来受到压迫的一点补偿而已。

    这优待的本意不是给予那些在火车站人民广场上拿着刀骗人买切糕的“切糕党”,也不是为了给那些仗着自己在国外有一群擅长boom!以及撞大楼的同胞们在国内横行无忌,打砸道观佛寺,整天打着民族团结的旗号给自己要求特权的所谓“神族”。

    而是为了能让这些世世代代辛苦的生存在贫瘠的穷山恶水中的少数民族同胞们生活的好一点。

    不过也因为这种封闭式的生存环境,村民们许多也都很淳朴,没有城里人那种勾心斗角的险恶心机。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虽然有些过分,但是也不全是胡说,也不是每个山村人都是那么淳朴,毕竟在这种地方长大的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更没什么法律意识,许多人都是善恶不分。

    这种人自然也是扶贫活动的阻力之一。

    比如两天前在大勾乡的一个山村里,就发生了村民哄抢物资的情况,到最后几乎演变成全村人一起抢东西,不光是扶贫物资,连几个志愿者都被抢了,混乱中还有一名落单的女志愿者差点被村里的流氓侮辱。

    好在我们对这种情况也不是毫无准备,加上老霍这个特种兵还在,上次我们在龙山的那柄山下子龙村大叔给我们的土枪被他藏在车上给偷偷带了回来,混乱的时候老霍见场面快要失控了,二话不说上去三拳两脚踹倒几个抢东西的村民,然后直接爬上旁边一栋土屋的屋顶朝天就是一枪,才镇住了其他人。

    虽然队里的人和随行的电视台记者都看到了这一幕,但是大家事后还是很默契的都没有提起枪的事情。

    这次的事件又导致了不少志愿者心生退意,许莉搞慈善也算是老人了,对这种情况并不意外,但是那些志愿者们可不一样,许莉只好给他们挨个做心理工作,结果最后还是走了两人。其中一个就是差点被侮辱的那个女志愿者。

    说实话我也不意外,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抱着一腔热血和善心来的,碰到这种情况,无疑是对他们热情的致命打击。这就像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你抱着善心辛辛苦苦去帮助狼,结果狼却回头给了你一口。许莉说只盼望那两个走了的志愿者不要因为这件事而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以后对帮助别人都失去信心就好了。

    这才开始一个星期,就已经有五个人离队,好在能坚持下来的都算是经过了初次考验,意志比较坚定,应该不容易再放弃了,这也算是一种磨练吧。实际上也有很多人就是为了接受这种磨炼而来的。

    至于我们几个人,除了累之外倒也没什么抱怨,毕竟在这里帮助人给自己积阴德,就算累点,也比跟恶鬼僵尸打架舒服多了,起码没有生命危险。

    不过对于其他人来说确实是很辛苦,因此在过了国道南边最后的鱼塘彝族乡之后,我们先在国道上的通关镇上休息一天,然后才继续北上去景星乡。

    通关镇是个小镇子,没什么可以玩的地方,所以当天许莉带我们去了墨江县城。

    墨江县城实际上还在东北边的国道上,我们来的时候如果不绕路直接往前走就能到县城。

    但是我们是从南边几个乡一一经过的,所以直接绕过了县城。

    许莉之前说可以先送波英回家,不过波英说要跟我们一起,顺便给我们当向导,然后跟着队伍一起回家。之前没能去她念高中的墨江县城,她还很遗憾来着。不过我们也松了口气,毕竟本来带上波英就是为了防备昆明龙泉路的那只厉鬼再次找上波英,好在这一路也没出事,也不知道那昆明的厉鬼会不会跟到墨江来。

    到了县城之后,波英和我们分开了,说要去找自己高中同学,许莉带着我们几个人在县城闲逛。

    墨江县城不大,也就那么几个景点,大多没什么意思,一上午就逛了个遍,正当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准备说不如回去睡觉的时候,许莉开口了:“对了,还有个最有名的没去呢,咱们去双胞井看看吧。”

    我这才想起来还有个双胞胎泉,之前就听波英说过她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