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昭郡主-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元姝不着痕迹的打量着眼前的穆嬿,即便是重生一世,她都无法把眼前这个拘谨又娇弱的女子和那个跪在宫门前替谢家请罪之人连在一起。

    她几不可闻的叹息一声,纤细的手指拿起白子。

    谢元姝不知,在自己打量穆嬿的同时,穆嬿也在偷偷的打量她。

    这京城谁不知道永昭郡主自幼得凤阳大长公主娇宠,就是皇上都颇为看重她,更别提,凭白高了的辈分,也因着这个,郑皇后对着郡主也向来和善。

    这样身份尊贵之人,往日里,她连上前请安的资格都没有的。是以,她现在心头诧异极了,何以郡主竟然会突然请她下棋。

    这样的荣宠,是她从不敢想的,所以此刻相比窃喜,她更多的是疑惑。

    见郡主落下一子,她强忍着指尖的颤抖,拿起黑子。

    过了不过半柱香的时间,她心头更诧异了。她自幼跟随先生学习棋术,虽未比试过,可也是有些建树的。可眼前,她却被郡主压的进退两难。

    郡主身份尊贵,又被凤阳大长公主娇养着,何以会这般高的棋术。

    要知道,京城这些贵女们平日里谈论的更多是些胭脂水粉,说起下棋,也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摆一些花架子罢了。

    这般想着,她诧异的目光看向谢元姝。

    谢元姝自然看到了她的疑惑,不过她并未在意,她嘴角微微勾了勾,伸手拿了一粒黑子,落在棋盘上。

    穆嬿眼中难掩惊讶,她刚才竟然没想到可以这么走。

    “多谢郡主指点。”穆嬿恭敬道。

    话音刚落,就见宁德公主撇了撇嘴,阴阳怪气道:“就你那点能耐,也敢在姑母面前献丑。”

    穆嬿的身子猛的一僵,她知道宁德公主一直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可以说,每次两人相遇,宁德公主都少不得会为难她。

    可她又能怎么办,宁德公主有皇后娘娘做倚仗,她也只能一避再避。

    正斟酌着该怎么开口,却在这时,谢元姝浅笑的看向宁德公主,虽未见动怒,可宁德公主却一阵心虚。

    她得郑皇后看顾,可毕竟只是庶出,再加上叫谢元姝一声姑母,如何敢在她面前闹腾开来。

    “姑母,方才是我失仪了。”

    谢元姝笑了笑:“瞧你,我还没说什么,你倒在这里请罪了。这若是被淳嫔娘娘知道,该要说我这当姑母的,欺负你了。”

    一句话说的宁德公主面上讪讪的,这阖宫内外,谁不知道母妃这些年仰皇后鼻息生活,谢元姝身份尊贵,辈分又摆在那里,加之又有父皇宠着,母妃见了她都避几分,又怎么敢因着今个儿这事说那些僭越的话。

    可她心中到底有几分不忿,在她看来,能让谢元姝这样跋扈的,还不是因为父皇的恩宠。

    这些日子,婳贵人那般得宠,父皇几乎日日召她侍寝。也是因为和谢元姝有几分相似。

    可也不知为什么,皇后娘娘和母妃对这件事这么避讳。

    见她沉默着没说话,谢元姝懒懒道:“我也有些乏了。”

    说完,缓缓站起身,看着穆嬿,浅笑道:“穆姑娘棋艺不错,我恰巧得了一本关于棋术的书,等瞅着时间了,我差人给你送去。”

    说完,不待穆嬿晃过神来,她便转身离开了。

    萧瑗缓步跟上前。

    徒留众人一阵惊讶。

    “郡主今个儿这到底是怎么了?何以突然抬举起穆家姑娘来了?”

    “是啊,今个儿皇后娘娘奉太后往佑安寺祈福,穆家人的难堪可想而知,可郡主偏偏来了这么一出,这太让人奇怪了。”

    “你们就是爱胡思乱想了,郡主身份尊贵,不过就是一时兴起,哪里会有别的什么缘由。”

    “就是,穆嬿若因为今个儿这事就忘了自己的身份,才是大错特错呢。”

    原本被众人捧着的宁德公主,这会儿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心中别提有多懊恼了。

    只见她狠狠瞪了穆嬿一眼,气急就离开了。

    “郡主,您今个儿这一出,皇后娘娘若是知道了,难免对郡主不喜。”

    萧瑗自幼陪伴谢元姝,这些话,别人问不得,她却没那么多避讳。

    见她一脸疑惑,谢元姝笑了笑:“无碍,不过是下了一局,皇后娘娘若连这点肚量都没有,也不会逼的穆氏避居长春宫这么些年。”

    想到穆家姑娘的处境,萧瑗叹息一声,道:“要说这穆家姑娘,也挺可怜的。谁能想到,当年穆皇后会逼的自请下堂。”

    “外人都道京城繁华,可这些侯门贵女,命运是半分由不得自己。”

    说到这,萧瑗便有些感伤。自己若没有郡主的看顾,虽不至于落得和穆家姑娘一般进退两难的地步,却也差不多。

    谢元姝知道她又多心了,便拉了她的手,缓缓道:“你呀,别总是这么多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数。”

    萧瑗笑着点点头,下一瞬,却不由有些怅然:“郡主,今个儿陈家的人也来了。陈家世子爷那边……”

    谢元姝看着不远处开得艳丽的花朵,似笑非笑道:“陈家若真的因此获罪,那也是他咎由自取。”

    萧瑗不可置信的看着她,刚想说些什么,却有丫鬟过来回禀,“郡主,方才坤宁宫的总管太监梁禺顺来了,不知说了些什么,皇后娘娘瞧着脸色很是不好。”

    谢元姝早就知道韩砺会向东宫发难,却没有想到,会独独瞅中这一日。

第42章 孙家事发() 
想到上一世郑皇后借着这次奉皇太后往佑安寺祈福; 颇是威风了一把。可这一世,她有韩砺暗中相帮,郑皇后还想和上一世那般得意,怕是再不能了。

    这般想着,谢元姝转身便回了禅房。

    凤阳大长公主想来也闻着了消息,谢元姝一进门,便觉屋里的气氛异常的凝重。

    见她回来,凤阳大长公主沉声道:“今个儿朝堂上有人弹、劾督察院监察御史孙呈; 说他借着出巡盐务中饱私囊。皇上大怒; 派人彻查此事。”

    谢元姝听了; 装作疑惑道:“都察院监察御史孙家,若姝儿没记错,往日里太子殿下颇为赏识孙家两位公子。”

    闻言,凤阳大长公主暗暗叹息一声:“是啊,这些年无人不知太子殿下和孙家亲近,这个时候; 孙大人被弹劾; 免不得挖出些肮脏事。皇上就太子这么一个嫡子; 大皇子又不争气,外头那些人可不想趁机得了太子殿下的眼,等到太子登基; 少不得会封妻荫子。可皇上最见不得下头这些人结、党、营、私; 这些年; 孙家到底孝敬了东宫多少银子; 事到如今,皇后怕是骑虎难下了。”

    一旁,纪氏缓声道:“母亲的意思,是皇后娘娘还有心思保下孙家?”

    凤阳大长公主冷冷笑着:“近些日子,哪一件事情和东宫脱得了关系,再加上郑闵之事,皇上难免会迁怒。皇后就是有心想保孙家,这回也该掂量掂量,自己该不该出这个头了。”

    纪氏听了,不由一阵唏嘘:“自从皇后娘娘入主中宫,后宫无人能与之抗衡,更因为有太后娘娘在,她在后宫更是只手遮天。许也因着这个,皇后娘娘没了潜邸那会儿的谨慎,这会儿,想来很是头痛呢。”

    凤阳大长公主点头道:“孙家这事儿一出,皇后这次奉太后往佑安寺祈福,没能扬威,反倒是闹了笑话。要说这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完,凤阳大长公主也不继续这个话题,瞧着谢元姝道:“听流朱说,方才你和穆家二姑娘对弈,还赏了她一本棋书?”

    谢元姝笑着偎依在母亲身边,撒娇道:“女儿就是无聊了,加之不知什么时候听了那么一耳朵,说是穆家二姑娘棋艺精湛,所以才一时兴起,邀穆姑娘下了一局。”

    凤阳大长公主倒也没多想,只也忍不住感慨道:“恭妃当年还未避居长春宫前,穆家姑娘也常往宫里去,我也曾见过,记忆中倒是颇为规矩的孩子。”

    “只可惜,后来阳陵侯府没落,穆家姑娘也到了婚嫁的年龄,可谁又愿意趟这浑水。”

    谢元姝忍不住道:“这谁又说得准呢?要我说,穆家二姑娘是难得的女子,瞧着恭顺规矩,福气许还在后头呢。”

    纪氏听了,笑着道:“郡主这话倒也奇了,这京城别说有门第的人家了,便是普通人家,也不可能不忌惮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便是为了子孙后代,也绝对不可能和穆家结亲。郡主怎么会觉得穆家姑娘有福呢?”

    谢元姝微微勾勾唇角:“穆氏自从避居长春宫,可这些年吃的用的,哪一样会比坤宁宫差了,虽是有太后娘娘护着,可谁又敢说,这不是皇上的意思。”

    “穆氏毕竟是当年先帝爷赐婚,皇上早些年宠着郑皇后,可这些年,心头能没点计较。”

    几句话说的纪氏怔了怔,喃喃道:“郡主说的,倒也颇有几分道理。”

    却说郑皇后这边

    闻着消息,郑皇后只觉脑袋轰的一声,险些没晕过去。

    原先在屋里侍奉的妃嫔和过来请安的夫人们见状,都敛神退了出去。一时间,屋里静的可怕。

    见众人离开,郑皇后突地打了个寒颤,按说已经是盛夏了,可郑皇后却感觉后背一阵凉飕飕的。外头传来的钟鼓声,更扰的她心神不宁。

    这些年,东宫很大部分都仰仗孙家的孝敬,偏偏这个时候,孙家被弄得风头浪尖上,郑皇后如何能不急。

    “不可以,孙家不能就这么折进去,我这就回宫,往御书房去求情。”

    郭太后端坐在檀木雕花椅子上,手执佛珠,闻言,低声训斥道:“糊涂东西!外头那些人巴不得这事儿和东宫脱不了干系,你呢,却急的往上撞,你以为你还如当年那般圣眷优渥,在皇帝耳边吹吹枕边风,就能把此事平息下来。”

    郭太后的训斥让郑皇后脸上顿时青一阵白一阵的,

    屋里侍奉的宫女皆屏气凝神,她们侍奉郑皇后身边多年,何曾见过郑皇后这般失态过。

    郑皇后无助的看着郭太后,难掩哽咽道:“姨母,这定是有人存心和我过不去,恳请姨母提点。姨母也知,东宫这些年若只靠着宫里的份例,谁还肯替太子卖命。若没了孙家的孝敬,可怎生是好。”

    看她神色慌乱,郭太后又是生气,又是叹息,“你呀,目光怎么如此短浅。这些年心心念念的就是帮着太子积势,可你别忘了,皇帝身子康健,你当皇上瞎了?你这般急切,莫不是盼着皇帝早死?”

    一句话说的郑皇后猛的僵在了那里,声音颤颤道:“姨母,我万万不敢有这样的心思。若姨母疑心我,那我还不如一头撞死在这里。”

    郭太后暗暗叹息一声,先帝爷在世时,她虽贵为中宫皇后,膝下却无子嗣。所以,承平帝其实是宫女所出,可惜这宫女福薄,生产时血崩,当场就去了。

    这孩子就这样养在了郭太后身边,更记在了玉蝶上当做嫡子,之后又被立为太子,最后郭太后更是费尽心机的把他送上了皇位。

    幸运的是,当年那个宫女,是南边逃难来的,祖籍家眷什么的都已查不清,也碍着这个,这些年,她才能安心坐稳这太后的位子。

    可她又如何不知,这些年,承平帝从未停止去找自己的母家,所以,她才会这般护着郑皇后。

    回忆起这些往事,郭太后的神情愈发凝重,半晌,她才开口道:“罢了,哀家也只是随口一说,谅你也没这样的胆子。”

    说罢,郭太后又道:“今个儿不管发生多大的事,也不可这样匆匆回宫去,没得让人看了笑话。至于孙家,就看皇帝怎么做了?若是满门获罪,那也是孙家的命数。”

    郭太后的这话,算是让郑皇后做最坏的打算了,郑皇后如何能听不出,可心中到底是有些不甘心,“姨母,这到底是哪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敢使这样的手段,难道是大皇子?”

    不待郭太后开口,郑皇后就摇了摇头,“不会的,大皇子没这样的胆子,也没这样的头脑。”

    可除了大皇子,谁又视东宫为眼中钉肉中刺呢?

    皇上膝下子嗣单薄,做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的。

    思来想去,郑皇后心中更是一阵惧怕,这,难道是皇上授意的?

    见她眼中的惊惧,郭太后脸色也很不好看,“好了,就别胡思乱想了。不管是不是皇帝授意,此事,你莫要插手。你只需好好当好这个皇后,旁的,别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

    “皇帝膝下就这么两个皇子,大皇子又不堪用,你即便不使这些手段,还怕别人拦了太子的路不成?”

    郑皇后哽咽道:“若皇上是姨母亲生的,我又何须这般费尽心机。何况,如今还有了皇长孙,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