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瞻仰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里装着两个姜维,他想这个哥哥真好看,多像书上画的将军,高个子,腰板直得像一杆铁枪,肩膀宽如一支箭。他忽然想趴去姜维的背上,也许比父亲的背更宽厚更有力,一旦赖上去就不要下来了。

    他好奇地问道:“你是将军么?”

    “我?”姜维磨叽了一下,“是。”

    诸葛瞻兴奋地跳了跳:“我也想当将军!”

    姜维觉得这个小男孩既有趣又可爱,他展开了笑容:“有志气!等你长大了,姜哥哥带你上战场,做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我现在就想做将军,怎么办呢?”诸葛瞻愁苦地说。

    诸葛果拍拍弟弟的脑袋:“臭小子,你现在当什么将军,胖成这模样,骑马不成,射箭不成,哪支军队敢收你!”

    诸葛瞻不喜欢姐姐奚落他,不高兴地撅起嘴巴。

    姜维宽厚地笑道:“小弟弟不泄气,长大了就有力气,能骑马能射箭,一定能做将军!”

    诸葛瞻得了姜维的鼓励,得意地一笑,回头对姐姐瞪瞪眼。他越发觉得姜维亲切,索性奔到姜维面前,伸出两只手,小心翼翼地攀住姜维的衣角。

    “臭小子,真个是墙头草!”诸葛果笑骂道。

    姜维弯下腰,他轻轻捂住诸葛瞻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也说不得为了什么缘由,他很喜欢这可人的小男孩,被铁血酷烈长久冰封的柔情萌动了,他将诸葛瞻一把抱起。

    诸葛瞻欢喜得笑出了声,生姜哥哥真的抱他了,他真的能趴在生姜哥哥的背上,原来实现梦想并没有很难哪,比幻想得到父亲的拥抱还要容易。他用两只手丈量着姜维的肩膀,一根指头,两根指头……他量了很久,可是太宽,一双手不够用,好像比父亲的肩膀还要宽。

    诸葛瞻把脑袋放在姜维的肩膀上,轻轻敲着他的后背:“生姜哥哥,你会说故事么?”

    姜维为难了:“我,不会。”

    诸葛瞻才不管他会不会:“你说一个嘛,说将军的故事,我要听。”

    诸葛果笑着插了一句:“你随意说一个,不然他缠你一整日。”

    姜维无可奈何,他是策马沙场,纵横万里的将军,哪儿懂得哄小孩儿,本又是个闷脾气,平时说话本就少,要让他临时编排故事真比打一场全胜之仗还难。可诸葛瞻缠着他不肯撒手,还一迭声地催促,他不得已,便抱着诸葛瞻坐在桥阑干上,绞尽脑汁地编故事,常常编得自己都嫌弃,诸葛瞻却以为极好,还拍巴掌,说:“生姜哥哥,你接着说。”

    三个人坐在虹桥上,姜维一直磕磕巴巴地讲述着干巴巴的傻故事,诸葛瞻在拍巴掌,诸葛果却在悄悄看姜维。有人偶然过路,恰看得这三人的背影,风扬起几片残红,缭缭地飘过去,又荡回来,真像是一幅绝美的画,这么说了一个时辰的故事,直到有人跑来说丞相醒了,要见姜维。

    姜维这才把诸葛瞻放下,问诸葛果要不要去看丞相,诸葛果以为他们是谈公事,便说她待会儿再去,姜维只得自己独个前往。临走时,诸葛瞻还对姜维依依不舍,吵着让他下次再说故事。

    姜维走了两步,忽地转过身:“你送的……”

    诸葛果仍不容他说完:“你留着!”

    姜维停了一下,他没法和她争执,他不是不能,而是没有这个勇气。他缓缓走下虹桥,回头时诸葛果依然在目送他,那纤弱的身影仿佛秋风里的最后一点落红,逐渐地在这红尘紫陌间折损了美丽,这让他生出怜惜,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把白蘋忘了,他惶恐起来。

    他把脸转过去,再也没有回头。

    秋凉如水,风起处,拂得人满脸冰冷,天空总是雾沉沉的,仿佛老天黯淡了心情,大团的阴云卷过天际,如同一群惊慌奔跑的牦牛。

    凝着池中的鱼儿,刘禅呆呆地将手中的鱼食丢进去,荡开的细小涟漪如同一个个微妙的心事,泛起来,沉下去。水里的鱼儿一条条冒出尖头,跳跃着争吃食物,那争夺的欢畅却没有让他感到一丁点的兴致,他只是机械地从掌心拈起鱼食,一次次地抛下去。

    “今天,什么日子?”他怔怔地问,也不知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别人。

    皇帝的问话让背后站立的李阚吓了一跳,他像从迷梦里跳出来一般,意识还有些浑噩,磕巴着说:“九月初,初一……”

    “快重阳了。”刘禅低声喃喃,手一翻,掌心的鱼食一粒粒全洒入水中,他瞧着水里游弋的鱼影,不知所谓地笑了一声。

    凉风拂过水榭,吹得衣衫瑟瑟抖动,他不禁打了个寒战,两只手臂下意识地一抱。

    “陛下,天凉了,回宫吧。”李阚小声地提醒着。

    刘禅没有动,他只是麻木地转过身,呆滞的目光凝向水榭下那一条曲折的石子路,漾漾水波被风吹上了路边,仿佛汹涌的泪水,一遍遍冲刷着理智的堤坝。

    他叹了一口气,看见水榭中石案上平放的奏章,竹简只打开了一半,还有一半卷成一个轴,似乎欲说还休的心事,留一半,藏一半。

    他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将那展开的一半竹简卷了起来,卷到末端,封皮上有张长条的签,签上有三个字:“臣亮上”。

    字真好看,优雅舒曼,容长细腻,笔笔的勾画都恰到好处,字如其人,写字的人也一样的优雅、细致、美好。自己从前是多么喜欢他的字,可今天看到这一笔字,却似被刺了眼睛一般,竟不愿再看第二眼。

    这是诸葛亮上的谢罪表,五日前诸葛亮回返成都,第二天便奉上了一份自陈,两日后再上一份,今日是第三份了。

    三份表疏都说了两件事,一是魏国奸细诋毁流言,一是盐铁赋亏空。他不争辩事实,也没有为自己开脱,他在表里自称任职有亏,致使陛下忧心,社稷蒙尘,为避嫌疑,在事情未曾彻底解决前,他自请不理朝政,甘愿禁锢在府,等待陛下裁决。

第189章 宫闱晦暗(7)() 
诸葛亮不理事了,蜀汉朝堂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么久以来,蜀汉大小政务皆由诸葛亮总统,大到宗庙祭祀、军队出征,小到官吏假期、薪俸增减,无一样不是诸葛亮做决断。而今他闭门不出,既不处置朝政,大小朝臣也一概不见。每日里,各公署的官吏聚在丞相府门首,抱着满怀的公务文书等着丞相的召见,可每次都被紧闭的大门挡了回去,急得满朝文武火烧火燎,若不是对诸葛亮的威严存着忌惮,几乎要强行闯府问事。

    蜀汉没有了丞相诸葛亮,朝廷像缺了主心骨,百僚们手足无措,平日里顺顺当当的事忽然变得棘手困难了。从前诸葛亮在,事情无论多艰难,想起背后挺着一座山,心里便觉得踏实,而今山被云挡住了,心变得空落落的,做事总是发虚。过去,官吏们曾经私底下抱怨过诸葛亮的细致苛刻,可等到诸葛亮不理朝政后,他们才发现那种苛刻已深入骨髓,当没有人再约束他们的懒散时,反而不习惯了。

    刘禅轻轻地压住那奏章,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他在心底说:相父,季汉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你。

    冷风吹得越发紧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冒出来,刘禅哆嗦了一下,抬头缓缓地看着李阚。

    这个小奴最近一直心不在焉,平日里的伶俐劲像是被掏空了,问一句答一句,唯唯诺诺,跟宫里的其他木头宦官没什么区别。

    “李阚!”他喊了一声。

    再次陷入古怪思索中的李阚惊醒了,慌忙地躬身道:“陛下,小奴在!”

    刘禅盯视了他一眼,可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哑巴着嗓子,手在奏章上一抚,缓缓地垂了下去。

    “听说相父病了……”刘禅没精打采地说。

    李阚颤巍巍地说:“小奴不知、不知真假。”

    “不知真假?”刘禅觉得这话特别刺耳,“你是说相父装病?”

    李阚埋低了头,他不敢回答。

    刘禅凶狠地骂道:“蠢材!”他一拳头捶在石案上,“相父染病,朕不能去看他,连问一声也不能!”

    李阚打着哆嗦:“陛下,陛下……可遣太医去看看,丞相的病……”

    “还用你献殷勤,尚书台昨日早按常例,遣了太医去诊脉,别说是你,就是朕也献不成!”刘禅恼怒地说,他又是担心诸葛亮的病情,又是气恼朝官们对诸葛亮重视过逾,这复杂的心理搅得他昼夜不宁,仿佛吞噬理智的魔咒,逼出来喜怒无常。

    他忽然对李阚产生了隐隐的仇恨,如果不是他,自己不会苦恼终日,自己和相父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隔阂,仿佛重重关山横在他们之间。

    他厌恶地瞪着李阚,双手紧紧蜷成了拳头,刹那,竟恨不得将这奴才打翻在地,可当他看见李阚迷惘而可怜的眼神,像是一只受惊的小鹿,心里又忽忽地软了。

    怨他做什么呢?

    即使拼命逃避,相父在季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还在,而自己仍然是那个傀儡般的殿上君主,顶着皇帝的名号,接受群臣山呼海啸的朝拜。可谁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真心服膺,也许在叩头的那一刹,眼神里还会闪出不以为然呢。

    我该怎么办呢?

    刘禅木木地想着,诸葛亮被他的诏书召回来了,当初他凭着一口怨气,不问皂白地将诸葛亮调回。而今,随着诸葛亮真的返回成都,怨愤竟渐渐淡漠了,随之而来的烦闷和不敢说出口的后悔蔓延了。

    他实在想不出个应对策略,不得不去问李阚:“你说,相父回来了,朕该怎么办?”

    李阚愣了一下:“小奴、小奴不知道……”

    “你不知道!”刘禅忽地发了火,“若不是你,朕怎会下诏调相父回成都,如今他回来了,你说不知道!”

    皇帝的语气很严厉,李阚一个哆嗦,骨碌碌跪倒在地,惶恐地磕了一个头。

    刘禅跺着脚叹了一口气,再一看案上的奏章,越发觉得心中忧愁难以排解。

    三份请罪表,一份比一份长,通篇都谆诚恳实,不带一字半句的叫屈抱怨,诸葛亮即使被黑云压顶,也这样冷静严肃。

    他颓唐地坐下,企望地看住李阚:“四日后小朝会,朕该怎么问他……”

    刘禅的眼神凄婉悲怆,像是个受尽委屈的儿童,李阚心里发酸,他硬起心肠说:“陛下可问案丞相……”

    刘禅无声地冷笑:“他已连上三份谢罪表,朕还怎么质问他?两件案子都交给廷尉彻查,朕便是问,能问出什么来!”

    李阚不敢回答,把头伏了下去,一双汗濡濡的手贴在地上,印出了两个巴掌印。

    “你说,怎么问!”刘禅咆哮着,举手狠狠一捶,打得那奏章翘起来蹦跶。

    李阚浑身一抖:“陛下,陛下若是不放心……”他吞了一下,“既然丞相有请罪之意,陛下可收了他的印绶和兵符……”

    刘禅挑着嘴角森然地一笑:“收了印绶和兵符,拿给谁去?谁能受得起?”

    没有回应了,李阚将头埋得更低,几乎要嵌进地里。

    刘禅长时间地不说话,一丝近乎惨烈的笑斜挂在眼角,他看着李阚弯曲如虾的后背,怨、气、悔都冲上了头顶,双手一扫,将石案上的一盏水荡了下去,当啷摔了个粉碎。

    他一跃而起,歇斯底里地嚎叫道:“好,就收了!”脸上青筋暴涨,冲得面颊一片血红色,他拽着拳头,无声地笑个不休,眼泪却飞了出来。

    遭猜忌丞相萌生致仕意掩阴谋李严暗起灭口心

    把遮窗的帷幕轻轻撩开,凉风霎时扑入,烦闷的胸襟暂时一荡,片片秋叶挣扎着从枝头掉落,飘飘荡荡地在半空中起舞回旋。门廊下丛生的花也败了,一瓣瓣蔫挂在干枯的花茎上。

    倚着窗静观院中的秋景,说不出是欣赏,还是悲愁,手里抚着一架旧琴,手指在琴徽上拨来拨去,像有意,也似无心。

    这一秋真凉啊!诸葛亮默默地想着,手指缓缓滑过琴弦,“铮!”不经意的一声战栗如叹息飞出,指头竟有些刺痛,似乎弹的不是琴,而是刀口。

    许久都没有弹琴了,事情太多,心事太重,忙得昼夜不分,哪里有闲暇奏琴颐养性情。虽然这架琴总是相伴身边,但这些年自己竟从没有弹过一次。

    诸葛亮慢慢地看住这琴,琴面的冰纹似乎更深了,蜿蜒出泪水似的痕迹,琴弦因久不弹拨,微微发暗。琴尾上悬挂的红色垂旒的光泽败了,这琴看上去像是个步入垂暮的老人,面容憔悴沧桑。

    他沉沉一叹,莫名的感受驱策着内心,他抬起双手,一手调着琴徽,一手拨弦听音准,不过片刻,音色已纯,再无高低不宁的杂音。

    他于是不假思索,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