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江山-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天初时是反对的,他觉得没有必要冒险,但是无论他如何劝说,赵烈文依旧坚持己见,而且其他人也选择支持赵烈文,觉得中原汉军反叛,骆秉章也可能有投降满清的心思,这使得洪天只能无奈的答应。

    “陛下在担心赵参谋长?”朱铭走了过来。

    “为何你们都选择支持他呢?”洪天道。

    “赵参谋既然提出西进,定然是有把握才如此的,我们都希望天下能尽快一统,所以选择支持他。。”朱铭道。

    洪天皱眉:“难道本侯就不希望天下早日一统吗?”

    “陛下自然是希望天下可以尽快一统,不过陛下也注重天下万民的安危,而陛下对众臣的关心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你担心赵参谋的安全,为此不愿意他去冒险,不惜浪费掉一个能快速统一天下的机会。”朱铭道:“陛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是真心的希望陛下能早日完成大业,天下苍生能快些过上幸福安乐的日子,你就不要过于担心我们的安全的了,我们走上这条路的时候,早就预料到会有不测的一日,只要是能对天下有利的事情,就算多么的危险我们也会去做,哪怕陛下阻拦我们也会一往无前。”

    洪天默然,良久才叹息道:“看来是本侯错了!”

    “陛下仁慈爱民,痛惜臣下,何错之有。”朱铭道。

    “因私而废公,自然是错了。”洪天道。

    朱铭道:“陛下能认识到这一点,当真是万民之幸。”

    “万民幸运的,不是有本侯,而是有你们这样的人在。”洪天道。

    朱铭摇头道:“除了陛下,又有谁能推翻满清,一统中华呢?恐怕数十年都无望。”

    洪天闻言转头看向朱铭,露出诧异之色,道:“何以见得?”

    “满勤统治中华数百年,根深蒂固,就算这二十余年来,泰西诸国东进,让国本受损,朝廷失政,民不聊生,各地烽烟四起,但恐怕依旧无法推翻满清,看今年初就可以知晓,虽然汉家子弟皆对满清不忿,但为了天下苍生,名教大义,还是不得不继续支持满清的统治,要摆脱这种束缚,非一日之功,就算到了那时,也定如历朝相仿,如唐之黄巢之乱过后般,中央不能控制地方,军阀混战之局恐怕不久已。”朱铭道:“如果不是陛下横空出世,恐怕中华要重归汉人,恢复大一统之格局,非数十年时日不可。”

    洪天默然,对方所言竟然和他前世所知的历史相仿,大才啊!

    他到此时才察觉自己轻视了朱铭,这也不能怪洪天的,虽然朱铭年纪轻轻就担任成大吉这位湖北提督的首席军师,但是朱铭这个名字洪天在前世可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就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在想来,洪天觉得自己太依靠以前自己所知有限的历史行事,像王诩和王良两兄弟这样淹没在历史中,不溅起半点浪花的大才数不胜数,而这位朱铭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幸亏此时醒觉过来,不然恐怕真是埋没人才了。

    “朱爱卿,你觉得当今天国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呢?”洪天问道。

    “一统中华。”朱铭道。

    “哦!你不觉得这样太操之过急了吗?天国现在才拥有四省之地,根基并不牢固的,贸然四处征伐,妄图一统中华,难道就不怕遇到挫折,而致天国于危险之地吗?”洪天道。

    “陛下尊重名教,天下汉臣皆信服,而僧格林沁已死,中原清军群龙无首,进去中原之机已到,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到时天下焉有抗衡之人?八旗精锐已失,陛下英明果决,手下精兵良将数十万重,天国之兵直捣黄龙,岂是区区数万旗兵可以抵抗得了的。

    或许真会有挫折,但是这么好的机会,陛下岂能就此放过,而起陛下已经和英夷发生冲突,英夷之军不日将至。英夷之强大,满清和他战过两次,皆大败就可知了,如此大敌陛下不一统中华如何与之抗衡?”朱铭道。

    “原来你们是如此想的,怪不得赵参谋长如此坚决的西进。”洪天道:“那朱爱卿,如果本侯真能一统中华,那”

    洪天和朱铭在旅途中不断的交谈,商议着未来的种种事情,洪天如此起劲,除了长途之旅需要有个人倾谈之外,也想考核一下朱铭,看他是否真值得自己倚重,而且他也想看看这些才智之士心中是打算建立一个怎样的太平天国。

    就如此,洪天和朱铭一边探讨着天国的未来,一边急速沿江东进。

    僧格林沁败亡,南方太平军经营皖北,西北太平军进军苏北和苏中地区,捻军和南方太平军主力,皆大举攻略河南,而中原新附军则北上北京,赵烈文西进成都欲劝降骆秉章,洪天则顺江而下,准备返回天京,大举改造天国。

    整个中华的局势,突然之间出现了如此多的变故,天下局势可以说已经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和这些事情比起来,一件更为轰动中华的事情,已经悄然发生。

    “轰隆隆!”炮声震天,这里是战场!

    震天彻地的炮声,让整座北京城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数以万计的百姓龟缩在自己的家中,心惊胆颤的等待着这场战争的结束。

    没错!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在北京中的战争!

    南方发生剧变的消息,传到北方之时,这场的变动就应运而生了。

    僧格林沁的败亡对满清而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不过比起这个更加让满清惊惧的是中原汉臣的反叛。

    满清之所以能窃据中华,汉臣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而满清能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打击下依旧维持住中华的统治,也是因为汉臣的支持。

    而现在大规模的汉臣反叛开始了!

    1864年开始的,满清汉臣大规模反叛和起义,被称为甲子起义,或者说是逆顺合流!

    甲子起义很好理解,因为1864年是甲子年的缘故,所以人们将这场满清的汉臣大起义以甲子纪年命名。

    而逆顺合流之称的来源,是因为这场起义的结果是太平军和中原汉臣的合流,而太平军是满清的反叛者,逆贼,而中原汉臣原本是满清的顺服之人,顺从满清的奴役,但是此时反叛者和顺从者联合在了一起。

    1864年的甲子起义的开始,后世的历史学家有人说是天京之战后,彭玉麟等人投降开始,也有人认为该以曾国藩投降为标志。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天京之战后,彭玉麟等人投降后,不断的有汉臣选择投降太平天国,最终让满清从内部崩溃,认为彭玉麟等人投降是起端。

    而支持第二种说法之人,则认为彭玉麟等人投降是被迫的,和后面的苏南战役迫使李鸿章等人投降一样,这并不算得上是起义,只能说是胁从。而曾国藩的主动投降,才是掀起汉臣主动投降太平天国,起义反对满清的标志。

    事实上也是如此,曾国藩投降后,安徽巡抚乔松年、江西巡抚沈葆桢、湖北巡抚唐训方、湖南巡抚恽世临,河南巡抚张之万等等,皆是主动起义投入天平天国的,并不是受到洪天大军攻打才投降的。

    而在中原剧变后,掌管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军政大权的直隶总督刘长佑,也加入了反叛的行列,投身到甲子起义的洪流当中,而且他所立的功劳要比其他那些汉臣大得多,因为他直接挥军北京,对满清首都进行攻伐!

第103章 北京战起() 
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他在湘军中的资历,比起曾国藩来还要老,湘军就是他和江忠源初创的。

    他和江忠源是岳麓书院多年的同窗,他们的合作是从镇压李沅发起义开始的。1849年湖南李沅发起义,攻占了新宁县,杀死县官,队伍发展到两千人。举人出身、因前镇压雷再浩起义而得授知县的江忠源,组织团练抵抗李沅发起义。

    刘长佑作为乡绅,自然是站在起义者的对立面来维护乡里社会的封建秩序的,故带着比自己小十二岁,实则是同宗叔辈的刘坤一,参加了江帮团练。在镇压李沅发起义的战斗中,刘、江意气相投,奠定了湘军的基础。

    江忠源兄弟死后,他自然成了湘军元老级别的人物了,虽然曾国藩在湘军中独大,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是刘长佑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当满清觉得曾国藩的势力威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将刘长佑这位湘军元老级别的人物抬了出来,担任直隶总督一职,和两江总督曾国藩抗衡。

    其实,满清分化湘军这支中华最强大的武力的行动早就进行了,除了刘长佑之外,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满清想不到刘长佑这位原本应该是用来制衡曾国藩的人物,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出现问题,而且引发了对满清而言极其可怕的灾难。

    八旗兵在中原惨败,僧格林沁部覆灭,统帅僧格林沁死亡的消息,向着北方传去,抵达直隶的时候,被刘长佑截住了。

    这位深受满清信任的汉臣,在曾国藩等战友投降后,心中早就起了别样的心思,如果不是僧格林沁部盘踞中原,俯视天下,他早就选择投入太平天国了,而现在僧格林沁去死了,他自然不再犹豫了。

    他如此选择,除了因为曾国藩等湘军已经投降,太平天国鼎盛之外,其实更重要是为了自保。

    曾国藩投降的时候,刘长佑已经察觉到满清对他开始生疑了,不过他位高权重,手握重兵,不能轻动,否则可能将他逼反,满清才暂时忍住,而且他一向表现得顺从,对待曾国藩也装着对立的样子,并且将大部分的兵权让给僧格林沁,这样满清才没有对他如何。

    但是现在僧格林沁已经死去,刘长佑在北方失去制衡的力量,而且有湘军这重身份在,满清还能容得下他?会不担心他和中原那些汉臣一样,投降天平天国?

    满清恐怕会在第一时间,找一位满人取代他的位置,以确保京畿地区的安全。

    其实不单单是刘长佑,在经历了曾国藩和中原汉臣大举投降一事后,满清对于汉臣绝对是警戒之极的,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就算罪名不足,也定然会采取行动。

    汉臣人人自危!

    刘长佑身为汉人,一开始为满清办事就有所怨言了,而现在太平天国鼎盛,为了前途他自然愿意投入强大的一方,而当他自认为身为汉人,现在在满清已经不能继续安稳的呆下去后,悄然反叛起来。

    他将南方的消息封锁,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快速开往北京,对满清的首都发动突袭。

    当刘长佑兵临城下的时候,满清才反应过来,可是已经迟了,整个北京已经被刘长佑的部曲包围起来,火炮日夜轰炸,烽火连天,北京城危在旦夕!

    北京城城墙之上,文祥一身戎装,指挥着北京城中的清军进行防御。

    别看文祥平时文质彬彬,他可是当过步军统领,和兵部尚书之人,对于战事颇为精通的,在炮火声中神色平静,指挥若定。

    而他旁边的恭亲王则大不相同,身上的护甲将他保护得密密实实,四周也团团围着亲信护卫,但是即便如此,他神色依旧苍白,眼中有惊惧之色。

    这位历史上的贤王,对于政事还算精善,但是在军事上就不行了,虽然名义上统领有部曲,但也仅是让部下进行管理,对于军事所知有限,而且从未亲临战场第一线,所以向来锦衣肉食的他,在炮火声中充满了恐惧。

    这比之当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还要让他惊恐,毕竟英法联军还是有礼貌的,只要给出的利益诱人,他们就会将枪炮收起,露出绅士的一面,所以当年他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等卖国条约后,英法联军可是没有对北京城发过一枪一炮,就撤退了的。

    可是刘长佑这支叛军不同,他一来到北京城下,就二话不说开炮射击,大肆攻城,分毫和谈的余地都没有。

    也是,英法挥军到这里,不过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已,而刘长佑来到这里,则是为了满清的江山!

    “摄政王殿下,这里危险你还是先回去吧。”文祥道。

    恭亲王眼中挣扎了一下,当身边不远处被炮弹打到,几名亲兵当场惨死后,他终于抵受不住那支离破碎的血腥场景,点头道:“好!这里就交给文大人了。”

    说起来,他这次前来城墙,是自动请缨的,为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勇气,不过真到了战场却怎么都无法克制自己心中的恐惧,最终退缩了。

    恭亲王虽然是满清摄政王,但是和当年为满清打天下的摄政王多尔衮相比,相差何止万里!

    多尔衮能挥刀上阵杀敌,披荆斩棘取上将首级,而恭亲王最多也就是在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