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祭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片刻之后,胡太医停下了手中动作,脸色有些欣喜,朱勉正要询问,谁料到他便是率先开了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是喜脉!”

    “你说什么……”胡太医的话刚一落下,朱勉便是流露出惊异的表情,“你说是喜脉?这么说来的话,朕有龙种了吗?”

    “确实,臣下没有摸错,不仅仅是喜脉,而且还是龙种之象!”

    胡太医不卑不亢的话语,让朱勉脸上的欣喜之色越发的浓郁。而躺在床榻之上的唐凝,也是神色惊喜,初为人母的喜悦,自然不必多说:“皇上,我们有孩子了!”

    “来人,重赏胡太医!

    “谢主隆恩!”

    胡太医跪拜叩首谢恩,朱勉便是点了点头,待得胡太医离去之后,他便是坐了下来,抚摸着唐凝的额头道:“皇后,辛苦了!”

    “皇上说的哪里话!”唐凝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仿佛是在感受着小生命的气息一般,“臣妾入宫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如今怀上了龙种,自然是极为欣喜的!想来,也是祖父在天之灵保佑的吧!”

    “却是极好的!”

    当天,朱勉就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唐凝的父亲唐修。这是自从内阁首辅汤厚去世以来,唐家所知道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皇后娘娘怀上了龙种,一旦生育下来,将来必定会是大明国的太子,当今皇帝朱勉的继承人。这一下,又将整个唐家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试想一下,当今天子的岳父,未来太子的外祖父,甚至是未来天子的辅政大臣……如此多的头衔,放在唐家身上,可谓是贵不可言!

    皇宫中的喜事,自然是瞒不住其他外人的,唐家自然是第一个知晓的,旋即就如同风暴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蓟州。甚至是,连正在大雁塔下正在宴饮作乐的众多学子,都知晓了。

    “今天来招待的众多官员,有没有唐家的?我们去拜访一下?”

    “是啊,唐家往后恐怕要发达了!依靠着唐浩的功勋,本就是贵为大明国第一家族了,如今又是皇后怀孕,将来必定会传承下去!我等若是此时此刻不去结交唐家,恐怕将来就会没机会了!”

    许多人两眼放光,认为这恰好是一个接近唐家的机会,毕竟唐家在将来,一定会在朝堂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个道理,众多学子,自然是清楚的。

    “你们怕是不记得当年京城徐家的事情了!徐国公那么高的地位,到后来不也是野心勃勃,差点毁了大明国吗?若是依我看,倘若唐家不吸取教训,将来恐怕会步当年徐家的后尘啊!”

    “这位兄台说的极是,只是这一切不是我们所能够左右的,那就看看唐家之人,有没有吸取教训的那个心了!毕竟,皇上百年之后,谁也说不准他们有没有要掌控朝政的那个心思了!”

    很多学子都在议论着这一件事,毕竟唐家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巩固,可以说是因为国母唐凝的原因,又是让这一大家族,再次走上了巅峰!

    “哼,不就是怀上了龙种吗?要不是我家没有女儿,这大明国第一家族的地位,哪里轮得到他唐家来做?”主持宴会的高参,脸色十分的不好看,“要不是当年高俅的事情,我也不会沦落到今天!”

    “高大人,在嘀咕些什么呢?”这一番言语,自然是被公孙庆国听见,他干咳了两声,“当初的四位辅政大臣,如今不是死,就是参与了革新而被暗中剥夺了实权,看来皇上对你们这些人,并不太满意啊!”

    “公孙大人,您说的哪里话啊?这三院四厅的制度建立,您虽然掌管了民院的诸多事情,可您原本应该掌握的财政大权,却被皇上给剥夺了!唉,一个没有钱的民院院长,将来恐怕也没什么威望!”

    两人的言语,似是针尖对麦芒一般,公孙庆国一听,脸色就变得不好看起来:“哼,高大人,您继续,我还要去招呼众多学子呢!等着这一批学子任职之后,怕是您都得从瑞华宫离开了!”

    如今的高参,在瑞华宫中任职,掌管着一些文书工作,这原本就是寻常新晋官员做的事情,现在却让高参来做。公孙庆国的言语意思,就是再傻的人也能够听明白,公孙庆国这是在暗中讥讽高参,不学无术,为官几十年,到头来还不如那些新晋的学子。

    这对于高参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羞辱!

    “真是欺人太甚!”听着公孙庆国的话,高参旋即心中火起,但眼前的状况,不允许他发泄出来,只得憋在心中,“有朝一日,我高参必定会将你公孙庆国从高位上拉下来!”

    skbshge

第134章 革新前夜() 
科举的事情,终究是过得很快。朱勉下旨,在大雁塔设宴招待众多学子之后,便是着手开始安排这些人的工作了。

    所谓任人唯才,这一次的科举,和以往相比较,的确是变化挺大的,但也同样是网罗了一大部分人才。这只是表面上的,而在暗中所做的事情也已经完成。

    河东省的贾子方所选拔出来的立法司三百六十司员,最终都进入了律法院,归包义节制。而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众多学子,依据成绩大小,一部分人被任命为各州的知府,也有一部分被任命为富裕县城的县令,当然也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入了朝堂上的三院四厅做了个干事。

    总之,原本显得缺乏人手的大明国朝堂,一下子变得充盈起来。

    时光流转,暮春的四月份转眼间就到了炎炎夏日的六月份,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了,三院四厅的政治制度,即将开启。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此前所预料到的江南省世家暴乱,在孙世宁的操作下,被彻底镇压了下去。也由此,朱勉开始筹划着如何整顿大明国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革新不同,经济制度的革新,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是需要花时间去考察研究的。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朱勉从来没有忘记。无数的历史规律,都证明了这一条,只有稳定合理的经济制度,才能够构建出稳定长久的国家。否则的话,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崩溃,纵观历史,哪一次朝代更替,没有发生过经济的崩溃呢?

    这是很明显的,朱勉自然不愿意将来大明国,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事实上,他已经有些预料到这场局面正在迫近,毕竟几年战乱下来,民力都开始枯竭了,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六月份,革新的前夜,朱勉将这些想法诉说给亲近臣子听后,便是着手去布置安排相关事宜了。

    六月二十九日,此时的宫中碧波湖,满湖的荷叶,已然绽放开来。湖中心的桃花岛上,也是一派绿色,花草盛开。桃花岛上的碧波宫前,树荫下,则是坐着一名苍老的妇人,白发苍苍的模样,很明显是步入了人之将死的晚年!

    在老妇人的身旁,几名侍女太监,则是站在一旁,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但老妇人却是视若无睹,眼前直勾勾的盯着前方的桥梁。

    这名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太皇太后徐氏。而桥梁之上,一名青年,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带着几名太监侍女,正快速的朝着这处碧波宫走来!青年也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朱勉!

    “奴才等叩见皇上!”徐氏身旁的几名侍女太监,见到朱勉走来,慌忙跪下施礼。

    “皇上来了啊?老身就不多礼了!”徐氏古怪的语气,让人听了极为不舒服,“几年了,你都不来我这碧波宫,怎么今日出了什么事?还是说,你这个皇上做到头了?”

    徐氏脸上的苍老之色,使她看上去极为憔悴。

    “朕是来羞辱皇祖母的!”朱勉听了这种古怪言语,也不生气,反而是冷笑了几声,“五年了,皇祖母是不是该了解些什么了!”

    徐氏一听这话,脸上的苍老之色,变得越发浓重起来。甚至是,皱起的眉头之中,不由得泛起阵阵愠怒神情。然而,现在终究不是她作为太皇太后的时代了,大明国已经是朱勉独掌乾坤的日子了。

    “你老了,朕也不想多说什么,相信你的心里比谁都清楚。”朱勉似乎转移了话题一般,“朕今日前来,却是要告诉你另外一件事,大明国即将革新,朕要看看,你这位守旧的皇祖母,还有什么话说!”

    “皇上既然决定做了,那就去做吧!老身已经老了,再者被你软禁在这碧波宫中,也没什么权力了!”

    徐氏在陈述一个事实,但她的言语之中,却是充斥着无奈。五年之中,朱勉做了些什么,她自然清楚。或者说,是朱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遣相关人员,将大明国所发生的事情告诉她的。

    这本身对于徐氏来说,就是一种羞辱。

    曾经作为一代大权在握的徐家掌舵人太皇太后徐氏,自然心中见不得违拗自己意思的朱勉,做出这一番事业来的。可现在又能说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朱勉在曾经发动宫变的时候,没将她杀死,本就是一番羞辱,更何况现在呢?

    “唐凝已经怀上了朕的龙种,朕的天下传承也有望了。如果皇祖母你能够活到那个年龄,朕希望你能够看到一件事,那就是彻底废除外戚干政的制度!”

    “尽管现如今,唐修参与着朝堂事情,但在不久的将来,或者说是朕百年之后,外戚参政的制度,将在这一时代彻底终结!”

    听着朱勉的话,徐氏似乎看到了大明国未来的权力中枢的构成,那是她曾经想不到的事情。

    “告辞了!”

    不容徐氏回话,朱勉便是离开了碧波宫,只留下徐氏一个人坐在那里,唉声叹息,似乎是在后悔。

    这五年之中,大明国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大明国的外部环境稳定了下来,虽然说是有一些屈辱,但因为国耻碑的树立,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子气,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其次,内部环境得到了巩固,不论是藩王叛乱,还是百姓民变,都得到了镇压;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当今皇上得到了天下万民与朝堂百官的拥护,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徐氏深知,大明国将来繁荣的景象,自己是看不到了。

    “唉,大明国,终究是走上了革新的道路,看来我这个老婆子,真的是老了!”

    徐氏自语完之后,旋即便是站起了身子,挥了挥手,示意宫女太监退下去:“你们都先下去吧,老身有些累了,要休息了!”

    “是,奴婢们告退!”

    待得众多宫女太监离开之后,徐氏方才步履蹒跚的推开宫门走了进去:“神宗皇帝,老身下去陪你了!”

    当日晚间,便是有消息传到重阳宫,太皇太后徐氏自缢身亡。

    “发布一下讣告,然后草草殓葬了吧!”

    skbshge

第135章 七月一日() 
朱勉叹息了一声,这是曾经作为两朝权力掌控者徐氏的最好结局,毕竟犯了那么大的过错,自然不会按照以往皇妃去世的葬礼安排了。实际上,草草殓葬,已经是朱勉最大的恩典了。

    “传旨下去,不为徐氏树立太庙牌位,也不为其加赠封号,所葬之处,选址江州徐家沟,不做任何陵寝装饰,只当做普通老百姓就是了!”

    徐家的老家,就是江州徐家沟,那是个穷苦的地方,至今也不怎么富裕。

    “诏令所有臣工,从今往后,京城徐家的事情不得拿出来讨论,也传旨下去,叫史官们,将徐家的事情,隐秘记载。”

    时至今日,曾经大明国的权力中枢——徐家,留在历史上的痕迹,彻底消亡……

    这是大明国革新的前夜,也标志着,大明国彻底的从曾经的那个衰落的国家,走向繁荣复兴。

    六月三十日,各项政令书写完毕,朱勉当即下令,传达到各部各府。裁撤原先的六部机构,分割某些权力或者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整个革新的核心。谁也无法改变,除非朱勉亲自下令停止革新。

    七月一日,朱勉率领众多大臣,于天坛之处祭告天地,后又前往太庙,拜祭大明国的列祖列宗,以告知前人,大明国的革新正是开启。

    当日上午,原本六部的众多官员,在领取了新的官印之后,便是入主了新的机构了。如今的三院四厅,与之前的六部也有所不同,那就是办公地点,不再是瑞华宫了,而是设立在了金銮殿一旁的上书房与军机阁了。

    “传旨,高参担任上书房行走,为朕分忧!”

    这是朱勉下的第一道圣旨,也是一项新的人事任命。很明显的是,这与瑞华宫主政的职位有所不同。换句话说,高参自此以后,就要在上书房中当值了。

    “传旨,公孙庆国任上书房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