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祭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浩作为辅政大臣,心里到底是有杆称的,他看的明白,眼前的小皇帝,无非是想要借助岳武穆暴毙而亡,对留下的岳云飞无处安置,让其暂为重阳宫守卫的幌子,来拉拢人心。这是每个做皇帝最喜欢用的伎俩,唐浩自然明白。

    “既然如此,这倒是个极好的措施。重阳宫守卫,并不是什么官职,只是普通侍卫罢了。这对于出身于武将之家的岳云飞,倒是很合适!”高参走出众臣,一脸的笑容,像是在逢迎朱勉一般,“皇上,重阳宫还缺多少守卫,要不要再增添几个?”

    “不必你来操心!朕自有主张!”

    听着高参的话,朱勉怎能不知他心中的算盘,无非是借助守卫的空缺,来安排自己的人进去,以掌握自己的一举一动。作为皇帝的朱勉,自然不允许这般境况的发生,便是直接拒绝了高参的提议。

    更何况,如今高参一党经过高虬一事,已然是成了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自从高参入值瑞华宫以后,高参一党少了高参这么个主心骨,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散架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参一党的人毕竟是一个辅助大臣高参的智囊团,而他自己又几乎无时无刻的不想东山再起,以求独掌乾坤。

    这也就导致了,几乎每一件事情上,高参都会暗中做些小动作,以求自己离开瑞华宫。

    高参的心思,朱勉自然明白,但自己好不容易控制住的一条大鱼,他怎么可能突然放手,也因此朱勉无时无刻的都在应对着来自于高参的小动作。

    “好了,朕看着你们都没什么大的议论,那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包义,一个月内,你给朕一个彻查的答复!”

    朱勉再次环顾了四周,看着众臣的脸色,发现没什么变化,便是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岳云飞,你将这些棺椁什么的都撤掉,早日将你父亲安葬了吧!但凡大臣们过世,都应该由礼部来商议葬礼安排,也要公布谥号,这一件事便由礼部来负责吧!”

    “微臣谨遵!”

    岳云飞似是出了一口气一般,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了,尽管双眼之下还残留着淡淡的悲哀泪水,但与之前相比,已然是好了许多。

    “皇上,礼部尚书一职,已经出缺半年有余,时至今日,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岳武穆虽然是犯了罪的人,但毕竟是有功勋的,上什么谥号来表彰他一生的成绩,这都得需要一名礼部尚书来主持公议!”

    朱勉说完正要转身离开,但众臣之中,忽的走出公孙庆国,他的言语像是在提醒着朱勉什么。

    “礼部的工作,此前一直都是由微臣主持的,但之前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时。而给大臣上谥号却并不是这般,臣启皇上,当速速择贤良人才,以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主持礼部诸事!”

    朱勉闻言,方才记起,礼部尚书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若是礼部尚书一职,没有人来担任,那么这对于岳武穆上谥号来说,将会变得十分棘手。

    古往今来,给病逝的大臣上谥号,乃是一贯的做法,尽管岳武穆在众臣眼中他犯了罪,但仍然可以在死后享受到这种待遇。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礼部尚书出缺,谁来担当礼部尚书,来主持为岳武穆上谥号这一件事?

    没人敢多说一句话,因为不论是谁都明白,礼部尚书一职,将会引起一场大规模的党争。因为谁都明白,作为六部之一的礼部,尽管存在的意义不是很大,但却是一个扩展势力的好位置。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礼部尚书,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权力,谁就能将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扩展。

    “皇上,容臣等回去公议一番,明日早朝做决定如何?”

    不光光是对普通臣子来说,礼部尚书的重要性难以言于表面,对于四位辅政大臣们来说,也自然是如此的。几位辅政大臣同样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也想将自己的家族,发展到类似于徐家的地步?

    “你们商议吧,朕也要去问问皇祖母的意思!”

    金銮殿前关于礼部尚书一职的事情,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徐国公府。此刻的国公爷徐长恭,脸上除了老人斑引起的皮肤皱缩,看上去像是生气了一样,再也没有别的多余表情。

    “爹,小皇帝在宫中不是读书就是学习武艺,或者是看看兵法论语之类的,并没有其他的问题。”徐天然的眉头像是拧成了一股绳子一般,今早岳云飞之事,刚刚传来的礼部尚书一事,都让他冥冥之中感到有些不安。

    他也曾怀疑过,岳武穆背后的操纵者是小皇帝自己,岳云飞在金銮殿前哭孝,也是小皇帝一手安排的,小皇帝想借着这个机会来夺取徐家兵权。然而,宫中暗哨传来的消息人,让他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也许,岳武穆背后另有其人。

    现在倒好,来了个礼部尚书一事,这个小皇帝究竟想干嘛?难道,还想借着礼部尚书,来在朝堂上安插属于自己的势力吗?但很明显的是,小皇帝在朝堂之上,似乎并没有熟悉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到这一件事?

    徐天然实在是想不明白,现如今的大明国小皇帝朱勉,究竟要做什么。

    “爹,您对这件事怎么看?要不要上奏一番,让咱们的人,去包揽礼部尚书?”徐天然试探着问道,“还是说,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位置给别人?”

    “朝堂上的众臣格局,也有那么几年没变了,小皇帝这是在逼着众臣举荐新人入朝为官啊!”

    “此话……怎么讲?”

    徐天然一脸的疑惑望着徐长恭,想要从他的表情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却没有。

    “徐家之人多在兵部,从兵部挖人去担任礼部尚书,你愿意吗?显然,你不会!”

    徐长恭停了一下,望着徐天然,此刻徐天然似是明白过来什么,便是会心一笑:“姜还是老的辣啊!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恐怕又要再次上演了!”

第46章 鱼和熊掌() 
礼部尚书的位置固然重要,但对于徐家来说,可有可无。如果徐家从兵部派人去接掌礼部尚书一职,那么势必有人会对兵部出缺的官职垂涎三尺,这是徐家决不允许的。

    徐家靠什么立本?自然是靠着手中的兵权,来掌控大明国朝堂上的方方面面?这种兵权上的掌控,怎么可能轻易的说放弃就放弃呢?哪怕是兵部之中的小小监事,也绝不可能让出去的。

    至于徐天然口中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是再明显不过的了。礼部尚书一职出缺,一旦众多朝臣为了这么一个职位互相争夺,必然会给背后之人一个机会,趁虚而入在朝堂上建立自己的势力。这个背后之人,十之八九是小皇帝朱勉。

    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知晓,小皇帝朱勉之所以被太皇太后要求十八岁之前不得亲政,其根本原因不是什么祖制,而是因为小皇帝在朝堂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太过于势单力薄。一旦在即位之初亲政,指不定会闹出怎样的卵子。

    作为一个皇帝,本应有着独掌乾坤的大权,但如今大权旁落,小皇帝不就是形同傀儡吗?徐天然很清楚这里面的道理,皇帝迟早要长大的,但这实实在在的兵权,却不能让他碰,否则的话一旦让他在兵部中有了自己的势力,那这大明国还能让他徐家掌控吗?

    甚至说不定的在某个时候,小皇帝还会跳起来,将这兵权夺走。这是徐天然,也是徐长恭最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想要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看中的人,这是很自然的情况,但作为兵部尚书的你,尽可能的要将皇帝的这种心思给扼杀在摇篮里才行。”徐长恭在地上磕了磕自己的拐杖,发出一阵闷响,像是在表达着徐长恭的不满,“上阵父子兵,这大明国的朝堂上,可千万不能让另有图谋之人趁虚而入!”

    不光光是徐国公府上,徐天然和父亲徐长恭在谋划着有关于礼部尚书一职的问题,其他的朝臣家里,也是如此模样。就算是宫廷之中,朱勉与太皇太后徐氏之间,对于礼部尚书的人选,也有一定的争执。

    十一月二日,早朝时刻,众臣问礼完毕,朱勉坐朝听政,直至最后的礼部尚书人选的问题提到台面上。

    “皇上,礼部尚书一职,现如今有三个人可选。兵部尚书徐天然推荐的翰林阁老柳石,我们四位辅政大臣公议的一位是文华殿大学士于凡,其余大臣则是认为礼部左侍郎李英可以!”唐浩站在大殿中央打头说道,“请皇上裁决!”

    话音落下,朝堂上的氛围,便是陷入了寂静,众臣知晓,这一次,决定权被送到了朱勉的手上。换句话说,此刻朱勉说谁是礼部尚书,谁就是。

    然而,朱勉却并未立刻回答,此刻的他正在思索着。唐浩口中的三人,柳石跟徐天然之间沾亲带故,于凡与唐浩亲近,李英虽然是孤家寡人一个,但却能力不行。

    “朕以为,这三名大臣,虽然不错,但却并不适合担当礼部尚书。”朱勉自然是要否决这几人的,“朕昨日与太皇太后商议过了,认为太史令司马德可以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朱勉说完,抬眼看了看众人的神色,而此时的众多朝臣闻听朱勉所说,脸上皆是一愣,他们不明白朱勉为什么要提出一个年近暮年的老人?更何况,这个人在朝堂上宛若空气一般,等同于无!

    “皇上,司马德年老体弱,恐怕处理不了礼部一切事物!”

    “皇上,司马德掌管史书修撰,恐怕难以分身!”

    一连两名大臣站了出来,似是想要劝告朱勉改变自己的主意。朱勉的目光,旋即望向了这两人,分别是兵部的任琦与吏部的方泊。两人鹰视狼顾的样子,很明显心怀鬼胎,这让朱勉不由得心中不快。

    尤其是兵部的任琦,这让他越看越不爽,到底是徐家的人不管自己说什么样的人选,都会被挑出刺来。

    “不知,皇上举荐司马德的理由是什么?还请皇上示下!”

    对于朱勉的选择,徐天然也同样有些疑惑,这个司马德在朝中既没有可靠的地位,也没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这完全不足以让小皇帝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依照徐天然先前的猜测,如果小皇帝朱勉,真的想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那么礼部尚书一职,至少也应该由跟岳武穆有关联的大臣们来担当。但从现在看来,显然这个司马德不是这样的人!

    “其余大臣也想听听朕的解释吗?”

    朱勉自然知晓徐天然的意思,试想一下,原本众大臣都认为可以的人,却在这个时候被皇帝换了,而且还换成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任谁遇上,谁的心里会舒坦?至少,朱勉看得出来,眼前的徐天然是十分的不快。

    “唐浩,你署理吏部多年,你来讲讲关于司马德的一切。朕待你讲完之后,再做说明!”

    四位辅政大臣,对于朱勉的话,也同样有些疑惑。他们汇总出来的三名人选,按照道理来说,不管是谁当上了这个礼部尚书,都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人家的政绩摆在那呢。

    此时此刻,唐浩听着朱勉的言语,神色一愣,但旋即明白过来便是开口道:“回禀皇上,太史令司马德,至今在这一官职上已经担任了三十五年之久,为人耿直,记录事实不偏颇,足以担当礼部尚书,为岳武穆拟定谥号!”

    唐浩说完,众人似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似是又有些不甘心。他们迄今为止,还不明白,朱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朱勉耷拉着眼皮,他不用看众臣的脸色,也能猜得出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之所以认为司马德合适,一方面确实如同唐浩所说的那般,另外一方就是朱勉看中司马德和各方势力没有任何瓜葛。

    纵使司马德走马上任礼部尚书,因为其年龄的缘故,也不会成为众多臣子拉拢的对象。这也就实现了朱勉的初衷,朝堂上培养不了自己的势力,但自己也可以让你们这些党争之元凶也培养不了!

    听着唐浩的话,徐天然也似乎是明白了过来,他望向朱勉的眼神中,充满着不可思议,小小的年纪,竟然有如此缜密的思维,这样的皇帝,怎能让他成长起来?一时之间,徐天然竟是有一种憋屈的感受,他不讲话,兵部的人也自然不去说什么了。

    而其他的大臣,见着徐天然不说话,兵部的徐家之人也不说话,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去反对朱勉的。很明显,众人已经默认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所推举的那三个人都没有被皇上看中,偏偏那个老不死的被看上了。

    论起理由来,柳石、李英、于凡被推举出来,跟司马德相比,恐怕就是在于那三十五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