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祭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曹攸曹大人?朝臣们说你是本朝第一谏官,敢说真话,曾经数次直言进谏先皇,得到了先皇的多次赞誉。”

    “固臣所愿!”

    其次的第三人,看上去年纪比另外的两人小得多,一身的正气,朱勉刚靠近就感受到了。

    “你是慕容烈?听闻你数年前掌管刑部,全国各类的刑狱案件,你都能了如指掌;后来署理户部、工部,先皇评价你为朝廷的好管家!”

    “臣必将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最后一人,同样是一名中年男子,一身能臣栋梁的气息,朱勉老早就感觉到了。

    “朕尚且年幼,朝堂上的诸多政事,还请诸位大人能够在将来竭尽全力辅佐!”

    这四个人就是辅政大臣?不过,怎么看都不像描述的那般,清正廉洁,一个个看上去,就像是权臣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四个辅政大臣,似乎跟先皇密诏有关。讲真的,朱勉对于这四个辅政大臣,并不是很熟悉,其中的曹攸和慕容烈,甚至是他第一次见到。

    此时,朱勉不由得脑袋中回响起来,在自己父皇驾崩的前几日,这四个人似乎是接到了什么密诏一般,去了龙德宫一趟。

    看样子,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四大辅臣的人选,就已经定了。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现在穿越过来靠谁?朱勉心中发问,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一切靠自己,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3章 各怀鬼胎() 
朱勉说罢,在徐氏的招手下,再次乖巧的侍立在徐氏的一旁。纵然朱勉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也得压下去,但凡成大事者,必须有着足够的耐心才行。

    “几位大臣,都坐吧!”徐氏脸上流露出平淡的笑容,“哀家在这里,还是有几句话,要对你们四个人说!”

    “太皇太后请讲!”

    “我的年龄也大了,但我耳不聋眼不花,这忠奸二字还是分得清的。你们可听好了,这皇帝是我的命根子,也是我那苦命皇儿的唯一皇子,更是这大明皇室唯一的嫡系血脉,今后你们谁要是敢和我们孤儿寡母过不去,这满朝的文武可都看着呢,到时候必定会遭受相应的惩罚!”

    徐氏的话,越往后,说的越重。

    四人闻言,便是异口同声道:“臣等誓死忠于皇上,忠于大明,绝不敢藏有私心。如若暗藏私心,则天诛地灭!”

    朱勉听着这四个人的言语,同时观察着他们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放下心来。看样子,这四大辅臣的忠心是不成问题的了,至于会不会成为一代权臣,那就难得说了。

    毕竟,古往今来,但凡少年天子登基,多多少少都会遭受到辅政大臣的欺凌,朱勉无法断定,自己会不会遇到相同的事情。

    不过,从这四人的神色上来看,至少最近不会,但谁也无法保证,三五年之后,自己会不会遇到辅政大臣独揽朝纲的情况。

    这一点很难说!

    更何况,他们中还有跟徐国公亲近的人,尽管徐国公已经患病在家休养,但这朝堂上的事,人家可是了如指掌的。

    “其实呢,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说,不必拐弯抹角。这大明朝廷是皇上的,你们又是朝廷的臣子,大明平安了,这皇上和做臣子的你们,才能平安啊!这君臣一体的道理,我也就不多说了!”

    徐氏似是有所感慨,收起刚刚有些严肃的表情,倒像是在半开玩笑一般。

    “你们就把皇上当做是你们的孙子,你们的亲骨肉,该怎么教导,就怎么教导好了!”

    徐氏的话音落下,朱勉便是见到曹攸站起身来,旋即听到他开口:“太皇太后,皇上当今年幼,臣以为太皇太后为天下计,当垂帘听政,临朝称制;况且,太皇太后您圣明果决,完全可以做一代帝王!”

    曹攸的话一出口,高参、唐浩与慕容烈三人的脸色,便是齐刷刷的阴沉了下来。

    而侍立在徐氏一旁的朱勉,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这个曹攸,真把朕当做小孩子了,这么劝进太皇太后,把朕置于何地?

    朕才是皇帝!

    “哈哈,我能造就我这个孙儿成为一代明君,自己却不能做!”

    徐氏像是没有听出曹攸的意思,也没有看到其余三位大臣的脸色一般,只是摆了摆手。

    “这理由嘛,无非就有两个。其一,于礼不合,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哀家也不想开这个先例;其二呢,如果哀家垂帘听政了,那岂不是向世人说明,我这个太皇太后对你们四位大臣不信任了吗?岂不是说,哀家这个太皇太后成了历史上第二个吕太后了吗?”

    “所以啊,我情愿把皇上交给你们四个,自己在后面帮衬着大家伙,也从来没想过曹大人说的事情!”

    听着徐氏的这一番话,朱勉原本有些吊着的心总算放松了下来,看来这个太皇太后虽然强势,但还是明白道理的。唯恐一件事,她现在所做的,是在为徐国公铺路,毕竟是她的亲弟弟。

    朝政大权怎么能轻易的落在旁人手中呢?自然是要自家人掌握才行!

    “太皇太后高义,臣等钦佩!”

    “太皇太后的胸怀,很是宽广,臣等明白了!”

    “好,孙儿啊,明天的登基大典一过,你就要坐朝听政了。但是,这学业可不能放下!”徐氏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停下,牵着朱勉的手站了起来,便是转移话题,“你们四个,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给皇上找个帝师,这样子也好学业上朝兼顾嘛!”

    “臣举荐朱荣,此人身为皇族,且学问极为高深,自身品行优良,极为适合当帝师!”

    接下徐氏话茬的,又是曹攸。这话一出,朱勉倒是没察觉出什么,反倒是高参唐浩两人眉头不由得皱了皱。

    “启禀太皇太后,朱荣虽然身为皇族,但在朝堂上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如果将他调来当帝师的话,恐怕会令相应的只能部门无法运作起来啊!”高参率先站了起来,“臣恳请太皇太后,仔细琢磨其中的利害!”

    高参的话音刚落,曹攸的眼神便是飘了过去,其中充斥着古怪的意思,自然而然的被侍立在徐氏一旁的朱勉看在眼里。

    看来,这四位大臣,并不是同心同德的啊!至少,此时此刻,可以说是各怀鬼胎。

    “那就算了吧。你们四个,回头再好好商议一番,明儿个登基大典一过,再给出答复!”

    “臣等明白!”

    徐氏自然是将众人的反应看在了眼里,她抛出这个问题,其中的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这四个辅政大臣的,究竟是否心思相同。这也是要做给朱勉看的,此时朱勉已然明白自己这个皇祖母的用意了。

    若是这四个人同心同德,那么难受的就会是徐氏和朱勉。这也就意味着,四名辅政大臣,将会把持朝政,使得朱勉最担心的的情况发生。

    而此时,却表明四人各怀鬼胎,先不管他们目的是什么,那至少可以保证徐氏和朱勉这个年幼皇帝的安全。

    或者换句话说,这四人之中,无论谁想要把持朝政,都会有同等地位的反对者,这就是朝堂政治上最需要的一点——各方势力的彼此平衡。

    朱勉感到庆幸,幸亏自己这个皇祖母,没有自己想象之中的那么有权力欲望,否则自己恐怕连坐朝听政的机会都没有。

    从她的言语之中听得出来,虽然是在为徐家铺路,但也同样很重视自己这个皇帝。历史上的权臣外戚有两种,一种是擅权专政的,一种则是尽心辅佐,缔造明君的,显然太皇太后徐氏属于后者。至于她背后的徐家,会不会这么想这么做,那就无从得知了。

    “这样子吧,本宫给你们下一道懿旨,传至内廷,让他们即发即办!着,令你们四人,晋封国公爵位,享受亲王俸禄!”

    “臣等谢太皇太后天恩!”

    “得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们四人去天坛盯着点!”

    “臣等告退!”

    待得四名辅政大臣都离开后,朱勉方才放松了下来:“皇祖母,您刚才的意思……”

    徐氏弯下腰来,摸着朱勉的额头,神色老成的说道:“孙儿啊,现在祖母只能告诉你,你的皇位想要做的安稳,就离不开他们四个!”

    “孙儿不是很懂!”

    “你要是都懂了,我也就没必要为你操心了!”徐氏拍了拍朱勉的肩膀,“记住,今后大明国的担子,就由你来挑了!”

    “孙儿明白了!”

    尽管前世的朱勉十分羡慕古代帝王的生活,但是到了实际操作中,他却又显得不知所措。做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破事;而做皇帝的难处,就是现在,权力的斗争,始终处于无形之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明儿个就是你的登基大典,回到你的重阳宫去,好好梳洗一番!”徐氏叮嘱了朱勉一番,“大明,今后就靠你了!”

第4章 晋州春旱() 
五月份的天气,说热也不热,说冷也不冷。登基大典,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完美举办。

    所谓的登基大典,实际上就是祭拜祖先,昭告天下臣民,大明国换了新的皇帝。依照惯例,这一年仍称宁祯十七年,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改元,年号定为弘光。

    这个年号并不是朱勉制定的,而是灵前即位,发布诏令时所定下来的。或许是巧合,前世的第一个南明王朝,年号也是弘光,二者寓意也惊奇的相似,都是希望大明国繁荣昌盛,弘扬光大。

    登基大典举办完成的次日,朱勉便是要按照规定的时辰,早早起床。他心中明白,从今儿个起,自己就是这大明国的皇帝了,为了能够早日独掌乾坤,一切都得小心翼翼行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皇城中时,诸多大臣已然是鱼贯而入,进得了金銮殿。待得朱勉到了之后,司礼的太监便是依照惯例喊一声“皇上驾到,众臣早朝”,随即朱勉缓步穿过跪拜的众臣,走上了龙座。

    “议事!”

    “益州知府陆明上奏,请求拨款银五万两,以购置本地军兵夏秋防晒之物。臣唐浩拟旨如下:益州乃云贵交界地区,处于盆地之间,冬暖夏凉,何须防晒之物?皇以为如何?”

    听着唐浩的言语,朱勉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是辅臣议事的标准流程。因为朱勉还未到十八岁,所以无法亲政,他的任务实际上就是坐朝听政。朝堂上的事情,他不需要下旨决断,只需要听一听这四个辅政大臣如何处理的就行。

    如果其中有什么疑惑的,自然也是可以提问的,倘若自己对决议有什么意见,则是要拿到徐氏那里与众辅臣讨论后,再作决定。

    他毕竟是十六岁的少年,不论是在徐氏的眼中,还是在众多大臣的心里,都还不具备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当然,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谓的坐朝听政,实际上就是在培养朱勉的理政能力。

    “江南省左承宣布政使徐庆、右承宣布政使任愚联名上奏,本年四月三日,申州、金陵府、姑苏府三处沿海地区发生海底地动,引发海啸,摧毁海堤,淹没农田无数,祈请上意赈灾策略。”

    “臣高参拟旨:着失地农民迁于江北省安置,拨银十万补修海堤。另由西江省调运稻米五十万担进入江南省,以平抑江南省粮价,勿使流民祸乱而生民变。”

    “皇上,您以为如何?”

    这是象征性的询问,不需要朱勉多做回答,只需要点头或者吭声即可。从本质上来说,十八岁之前的朱勉,几近于没有任何的权力。形同于傀儡一般,却能让朱勉彻彻底底的了解整个大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此时,朱勉闻言,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便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明白,就算自己不点头,这样的措施也会颁布下去。内阁辅臣的意思,就是代表皇帝,处理朝政。

    “晋州知府公孙宽上奏,本地自去年冬至起,旱情持续,滴雨未见,时至五月,已然变为春旱,田地荒芜,秋收无望,奏请外省转运稻米三十万担,国库拨银十万,以赈旱情,避免饥荒。”

    “臣曹攸拟旨: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乃天地循环之理,去岁拨银三万以赈冻灾,今续赈拨银七万以敌春旱,转运河西省稻米小麦各十五万担,以作官仓!”

    “皇上,您以为……”

    曹攸的话音还未落下,群臣之中,便是有一人,站了出来,打断了曹攸:“且慢,皇上、曹中堂,臣听说河东省境内多有奏章,晋州去年并没有收到那三万两赈银,其中更是有人弹劾你挪用赈银私造府邸,而致使晋州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饥荒一年胜似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