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是邂逅奇缘,一见钟情。”说完两人开心地笑了起来,忘记了白天的惊惧和烦恼。

    静谧的月夜,柔和烛光,呢喃的情话,使这对初恋的情人,堕入甜蜜的温柔之乡。

    这对只见过两面的新婚夫妇,的的确确是先结婚后恋爱。婚后能把他们紧紧栓在一起的是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的共同主张是:要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根本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他们志同道合。凤河一家同意丹凤婚后继续当教师。

    爹娘商量在省城给他们买一套房子,让他两尽快回去上班。有钱什么都能办到。三天回门后,爹和凤河带了四块金砖到省城去买房子。凤河在育民中学附近买了一座二小楼,条件很好。

    没过几天,丹凤来到省城和凤河买全了家具用物,安了家。这对新婚小夫妻恩恩爱爱、举案齐眉、形影相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快快乐乐。

    每天他们早出晚归。凤河总是把丹凤送到学校,自己才上班;晚上还要到学校接丹凤下班,招来路人热议。在那个年代,即使是夫妻也没有并肩同行边走边谈的。所以他俩给这个城市开了先河。他们之所以这样同行同往,更主要的原因是怕遇到督军的人骚扰。凤河一直承担着护花使者的重任。

    女子中学自从上次运动会,在全省出了大名,凡是有什么大型活动,赵丹凤总是被邀请当总设计、总教练,所以很快成为省城大名人。因为她唱得好,所以省里成立放送局时,特约赵丹凤去独唱一首当时最被世人追捧的歌曲,这也是成为空前的热门话题。凤河全力支持丹凤,常常引来同事们的冷嘲热讽。

    凤河的工作也非常繁忙,在工作之余,经常写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在地方报纸上发表。

    ##第2卷齐心协力全家办学

第13章 创建龙城中学() 
时光如流水,转瞬间凤河和丹凤结婚十年了。连续生了四个孩子:老大喜安是男孩八岁。老二喜如是女孩五岁,老三喜泰女孩三岁,老四喜山是男孩,刚刚一周岁。四个孩子全是奶妈带大的。因为丹凤非常要强,始终不肯辞去工作。生完孩子两个月便又去上班,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1918腊月末,在外面的哥仨全家回到龙城,这18口人的大家庭可热闹极了。凤海和凤江的孩子都长大了,也全都上学了。

    小妹丽影已经长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因为龙城没有中学,所以在省城女中上学,一直在学校住宿。现在她已经毕业了。她很活泼,也非常聪明,和三哥一样,在班级一直把住第一名不放。这次哥哥嫂子们回来她非常高兴。整天围着三哥三嫂问这问那。有一天她非常严肃地和三哥说:“三哥,我想和你谈一件最最重要的事。”凤河一看小妹一本正经极其严肃的样子,就开起了玩笑:“小妹的事这么重要?是要找婆家吗?三哥一定洗耳恭听。”

    丽影打了三哥一拳:“人家和你说正经事,你别开玩笑。”“小妹,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三哥,我希望你回到龙城办一座男女生合校的中学。”“为什么?”“咱们龙城和周围各乡有好几万人口,只有两座小学,没有一座中学。小学毕业后,家里有钱的可以到省城去念中学。家境不好的就只得辍学。这样龙城的孩子、外乡的孩子就都没有机会念中学了。如果你在龙城办座中学,就会使很多孩子受到中学教育。将来再发展,三年后增加高中班,你就是为全城人造福了。”

    丹凤说:“小妹说得对。凤河,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凤河高兴地拍拍丽影的肩膀,笑着说:“我小妹长大了,真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么点小岁数,就能为全城人着想,真是难能可贵。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我和爹娘合计合计,也许不会让你失望。”

    16岁的小女孩提出的议案引起全家人的极大重视。一天大家都在的时候,凤河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丽影和我说,要我在龙城办一座中学,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咱们全家商量商量。”

    爹说:“我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我认不了一口袋,扁担放在地上我不知道它念‘一’,所以办学校的事你们定。我一定不拉你们后腿。用多少钱,尽管吱声,我好提前准备。“凤海说:“反正那些钱也不是我们的,拿出来办学校是为百姓造福的大好事。我看丽影这个想法很好。老三,你就琢磨出来一个办法,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凤河说:“我们拿出一部分钱,在北门外买几十垧地,盖三十间教室,盖五间办公室,再盖十间宿舍,平整一个大操场。大哥二哥你们在黑龙江买些木材,运回来,爹雇十几名工人,打几百套桌椅,我看有一年差不多就能建起一座中学。我在省城和龙城招聘几十名教师。争取后年春天开学。”

    凤江说:“进木料的事我包了,我和山里的木材商熟,保证按期到货。”丹凤说:“聘老师的事我和凤河张罗。我有位亲戚大学毕业想当老师,让他再帮帮忙还能给找几位。”大家讨论得火热朝天,都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办学校。

    小妹丽影高兴地跳起来:“好哇好哇!有了中学,和我一样的孩子就不用到省城住校了。”大侄喜乐说:“小姑,你都初级中学毕业了,办学校你也借不上光。我们可是正赶上。”

    风河说:“喜乐、喜悦、喜强开春回来念吧。你们那里条件不好,教师力量薄弱,正好回来赶上咱家办初级中学,就能接着念了。”

    小妹倡议,凤河出主意,爹肯出钱,大哥二哥全力以赴支持,这一宏伟规划很快就付之于行动了。

    过了年,凤海和凤江回到了黑龙江张罗买木材。凤河把买地的事交给了爹,他说他回省城去找老同学帮助设计盖房子。

    凤河和丹凤全都回省城上班了。他们决定建校期间不耽误原学校的课。为了暂时不辞职,凤河高价聘请了一位懂行的人全权代理他建校。签了一年的合同,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后交工。

    李木匠亲自挂帅在自家大院办起个木材加工场,请了十多名木匠师傅在西厢房打桌椅。

    有钱好办事,办学花钱像流水。花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爹娘谁也没有埋怨一句。爹说:“这钱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胡子抢百家,所以它姓百家姓,现在我们把钱用到大家身上,心就安了。”娘说:“菩萨让我们修好积德,还说好人有好报,学校办成了,全城的人都得感激咱们家。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好报的。”

    凤海、凤江从小因为不认字,吃亏无数,受歧视、受戏弄、受骗上当,他们深深尝到不认字的苦,没文化的难,所以他们希望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学读书。因此他们不怕吃苦受累,拼命为一年内建成学校而废寝忘餐的干。上山里伐木头、往回运木头,他们都要亲自跑、亲自干。几十车的木材从遥远的黑龙江运来,要走很多天,一路上餐风饮露,根本不像是阔家大少爷,他们说:“我们本来就是干活的命。”

    这一家子本是穷人的富人,为了办学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没日没夜地苦干实干。

    一年过去了,在1920年春天,龙城中学建成了。这是李家人心血凝成的硕果。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校门前有一个绿树环抱的天然湖,小墙外是一片密密的白桦林。校墙里,西侧是两排果树,有李子树、杏树、桃树、海棠树、樱桃树。东面有几个单杠、一个篮球架、两个沙坑。在这以前龙城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看到很惊奇。平坦宽阔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排排新桌椅使第一批走进校园的的学生赞口不绝、兴奋不已。

    李凤河怀着极其激动的心情向全校老师讲诉着未来的前景。

第14章 吾之责是拨开盲人的云翳() 
龙城中学好像是龙城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夜航人们的前程。没有文化的人都说自己是睁眼瞎。也就是说看不见前面的路——得摸着走。所以即使前面有豺狼当道,荆棘遍野、深沟险壑、高山峻岭,他们也不知怎样强攻智取?怎样披荆斩棘?怎样绕行跨越?怎样寻路攀登?最后结局是成为豺狼的美味佳肴、或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或掉进万丈深渊、或望山兴叹。这就是文盲的悲哀。

    如今龙城百姓被拨开眼中的云翳,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李凤河也因此成了龙城人心目中的英雄。是个家喻户晓的大善人。

    当时正赶上推行壬寅学制,龙中收14岁以上的高等小学毕业生,连续读五年中学。毕业后就可以去读大学。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前接高等小学,后接大学,起到了过渡的桥梁作用。既符合当时钦定学堂章程,又符合龙城教育现状。深受百姓欢迎。为此创建的第一年就收了200多名适龄学生。

    李家确定建校费自家负担,绝不在学生身上找回。所以入学后,只收书本费和少量学费,作为任课教师聘金。由于学生负担不重,为此一般城镇居民都能拿得起。

    当时开了六门课程:国文、数学、史地、理化、道德、体育。有四个班级,三个男生班,一个女生班。聘请了十位老师。

    建校后,凤河和丹凤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回到龙城办学。凤河自任校长兼任道德课。丹凤管后勤工作兼体育课。小两口配合默契、互相支持、分工协作,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有条不稳。

    凤河爹不放心,每天都要到学校来两次,他怕影响学生上课,总是在学生上学前,和学生放学后去学校。来到之后,他便挨屋检查,怕有火灾和不安全隐患。学生老师碰见还以为他是更夫,谁也不知道他是校长的父亲,是龙县第一大富翁。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65岁丹凤父亲赵老先生主动请战,要求主讲唐诗宋词,而且提出白尽义务不要聘金。凤河和丹凤都不同意,他们考虑老父亲年岁大了,身体欠佳,经不住操劳,可是老爷子非要“尽到晚年的菲薄之力”不可。小两口拗不过老爷子,赵老先生到底来到学校给一年级学生上诗词课。

    当他老人家走进教室时,学生们惊呆了。只见老先生鹤发童颜、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讲起课来有滋有味,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大家感到这不是听课,而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们陶醉了、入境了。

    凤河对丹凤说:“真没想到,爹他老人家还和当年我听他课一样,讲得那样引人入胜。”丹凤说:“爹教了一辈子书,古文中的名篇名段他能倒背如流。咱自己家有了正规学校,他能不来上课吗?”

    龙城中学越办越好,班极逐年递增,到1925年,全校已经增加到25个班,学生达到1000多人。教职员工100多人。在本省也算是一座规模不小的知名学校了。因为名声在外,收费又少,教师质量又高,有很多外地学生也来这里读书。所以宿舍不够用了,只得在操场西侧又盖一排教室和一栋宿舍。学校越大,凤河担子越重,丹凤工作越忙。两人都无暇照顾孩子,凤河娘舍不得花钱雇佣人,自己甘愿当保姆,照顾丹凤这四个孩子。

    四年过去了。丽影从北京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学毕业回到龙城,因为她学的专业是教育管理,所以凤河让她主管教学工作,兼任道德课。那时的教育课相当于现在的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课。没有统一教材。凤河责令丽影自编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丽影读书期间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时期。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丽影在校期间目睹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接触到很多先进思想和西方文化。再加上她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识,所以她的思想很先进很超前,把一切都看得很远。她和凤河搭档办学是最有利的因素。

    一天丽影到校长室找凤河,她对凤河说:“三哥,我想在教职员工中开展一次教师的职责的大讨论。明确我们办学目的,只有把教学和教育工作纳入正确轨道,我们的学校才能越办越好,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富强效力。”凤河拍拍丽影肩膀高兴的说:“我小妹真的长大了,你现在比哥强了,有了你这个智多星给我当参谋,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好。好好干,有朝一日我把学校交个你管理。”

    丽影也和三哥开起了玩笑:“你如果像慈禧那么霸道,像光绪那么无能,不等你交,我就会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把你推翻,由我掌管学校大权。”凤河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