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丽梅一看丈夫被背回来吓得目瞪口呆,喜安简单说一下喜强溺水过程,然后叫人到村里去借大车,决定让嫂子和姐夫把哥哥送回县城住院。

    他们到家后,把丹凤吓坏了,立即让他们把喜强送医院去住院。凤河一再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丹凤告诉他喜强背学生过河溺水,凤河摸到喜强身旁,拉着喜强的手慨叹地说:“孩子,你不愧是李家的人,好样的!”喜强说:“三叔,您别担心,我没事了。”罗丽梅说:“今天若是没有我姐夫在场,喜强恐怕就没命了。”丹凤说:“咱家人做好事积大德,福大命大,上天会保佑我们的。”凤河急忙告诉孩子们:“我告诉你们一个特大好消息,小鬼子快倒台子了,这几天广播一直再报日本战败的消息。丹凤,打开戏匣子让孩子们听听。刚一打开,就听到报告新闻:

    “1945年8月14日晚(日本昭和二十年),日本天皇裕仁签署了经全体内阁成员副署后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波茨坦公告的“终战诏书”,并在东京时间次日(八月十五日)正午12点向日本军民播出,以此宣告了日本对外战争的终止。1945年8月15日凌晨5时15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由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通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及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吴国桢,中美双方约定于华盛顿时间14日下午7时,即重庆时间15日晨7时同时公布。7时整,中国政府外交部正式发布了收到的日本政府致中、美、英、苏四国的投降电文,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各项规定。”

    突然听到广播里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消息来得太意外,太突然了。全家人一阵欢呼,高兴得含着眼泪互相拥抱。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想到日本会这么快投降。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已经让多数人感到突然了,认为解放全东北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星期,日本侵略者就投降了。外边家家户户鞭炮齐鸣。

    凤河激动得哭了起来。两行热泪从他那深陷的眼框里流了出来,这是积压多年的怒火化成的泪水,奔涌而下。丹凤一边给凤河擦泪一边说:“我们到底等到了这一天了。”喜强说:“三叔三婶,我没事不用住院了,我们全家搞庆祝吧!”

    郁也风说:“我连夜赶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他们。”凤河连连说:“好好好!快快回去告诉乡下的老师、学生、乡邻们:日本投降了!”

    丹凤说:“喜强在家养几天,丽梅在这照顾他。也风,你回去让喜安好好安排一下,找人给他俩代课。”郁也风说:“喜强,你放心养病,你的班我给你带。”丽梅说:“姐夫,你操心了,两个班够你累的了,喜强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就回去。”郁也风说:“不要着急,那边你放心好了。”

    郁也风连夜赶回烧锅店,把这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立即告诉给全屯人。人们奔走相告,敲铜盆,敲水桶、敲大马勺、敲锣打鼓、放鞭放炮表示庆祝。

    第二天喜安组织学生手拿小旗,排着大队,高喊口号走屯串乡宣传日本投降的好消息。

    李家人就是这样,不以自悲告诉他人,不以自喜独自享受。他们的心始终装着广大劳苦大众。这就是他家的传统。

    1945年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于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投降,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国泯挡政府军令部部长二级陆军上将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9月3日,中国各大城市宣布抗战胜利。并在5日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群众大会。当时的国民政府宣布举国庆祝三天。

    东北人民被日本侵略者的奴役的十四年终于过去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这极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使人人脸上笑逐颜开,使家家户户群情振奋。人们像过年一样杀猪宰羊,搞庆祝后动。

    凤河和丹凤整整一夜没合眼,他们异常兴奋,两人又一次张罗要在龙城重建龙中。他们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凤河好像忽然眼前亮了,看到了未来的龙中。

    ##第4卷在硝烟弥漫的年代

第31章 李家收养日本遗孤() 
李喜乐从黑龙江拉了一车原木,开往龙城。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处堵车,到处是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日本人。尤其是每遇到火车站更是难以通过。急于回国的日本人昔日威风殆尽,鬼哭狼嚎,拼命往车上挤。有的老人小孩被身强力壮的军人挤出人群,失声痛哭,骂声一片。喜乐心中暗喜,非常解恨。他突然想到“兵败如山倒”和“树倒猢狲散”两个成语。此时此刻他亲眼看到这两句成语所描绘的混乱场面。

    在佳木斯站,他一直等待火车开走,刚要发动车,便听到从附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立即下了车,寻声走去。原来路边上站着一个三四岁的日本小女孩,拼命朝火车开去的方向大喊不止,哭闹不停。李喜乐走到女孩跟前问她:“你怎么了?你爸爸妈妈呢?他们为什么不管你?”小女孩可能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一个劲地哭,一句也不答。

    一个铁路工人走过来告诉李喜乐:“这是小鬼子扔下的,哪天都有几个。大人顾命跑了,不要自己的孩子,这些日本人可真够狠的。”李喜乐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抱起孩子上了车。铁路工人摇摇头,嘟嘟哝哝地说:“这是恶狼扔下的狼崽子,根本不该管。”

    小女孩上车后,不太哭了,可能是哭累了。喜乐拿出一块点心递给小女孩,又打开水瓶让她喝水。女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又咕嘟咕嘟地喝了很多水,大概她又饿又渴。吃完喝完她不再哭闹了,不一会便睡着了。一路上,喜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个不懂中国话的日本孩。

    到家后,全家人都很惊奇。喜乐讲了捡这个小孩的经过。凤河说:“喜乐,你做得对,孩子没有罪。就是小猫小狗,咱也不能看他饿死、冻死,何况是个人呢。”丹凤把孩子哄过去,问啥她都不说一句,可把大伙急坏了。丹凤给她洗洗脸,把她领到东里屋,交给于妈说:“这是喜乐在路上捡的日本孩,让他和阳阳、月月在一起玩玩就好了。”

    阳阳亲切地拉着小女孩的手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摇摇头。月月拍拍她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然后回过头来问保姆:“大娘,她为什么不说话呢?她是哑巴吗?”于妈说:“她是日本人,不会中国话。”阳阳突然一把把她推个大跟斗,大声说:“你是日本人,我恨你!我恨死你了!你不要上我家来!我爷爷的眼睛就是你们日本人给弄瞎的。你走!你走!”小女孩哇哇淘淘哭起来,叽里哇啦不知喊些啥?

    于妈一边哄女孩,一边说阳阳:“阳阳,这是你大大在路上捡的爹妈不要的孩子,她好可怜,你不能欺负她。”阳阳说:“她是日本人,我恨她!”于妈说:“她是孩子,她没罪。”月月说:“哥,她没有爸爸妈妈,我们不要欺负她。”说完去拉小女孩的手说;“别哭了!别哭了!我带你出去玩。”善良的小月月把小女孩领出去,到葡萄架摘葡萄。

    丹凤和凤河研究小女孩的问题。丹凤说:“这个孩子我们就留下吧,给她起个名字,让她和阳阳、月月在一起,再给于妈加点薪水,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他们三个在一起,日子长了,慢慢地她就能听懂中国话了。等喜乐和喜安回来再商量商量管谁叫爸爸的问题。”

    凤河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孩子,既然捡来了,我们不能不收留。喜乐家还在黑龙江,总是两头跑,这个孩子不能给他。我看就管喜安叫爸爸吧,喜安两个孩子一个叫朝阳,一个叫晚月,我看她就叫晨星吧。”丹凤说:“你也太狂了吧,太阳、月亮、星星都管你叫爷爷,那你是谁呀?”风河说:“你不是也借光了吗?你是阳阳、月月、星星的奶奶。”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样开心,笑得那样痛快。因为他们头上的阴云散尽,露出了明朗的天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们的豁达、他们的宽容、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根本没有计较这个小女孩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日本侵略者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今后所走的路,决定于李家的后天教育,而不决定她的先天的血统。星星很快就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和月月最好,阳阳也一点点消除偏见,把她当做是自己的小妹妹。

    过年了,乡下的老师们全回来了,合家欢乐大团圆,他们在一起谈话的主要内容还是学校问题。令喜安和文静激动不已的是,他们又多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星星。文静为了让星星接受她这个陌生的妈妈,整天不离开星星,经常把她抱在腿上听大家唠嗑、给她讲故事,教她说中国话。阳阳和月月都有点嫉妒了。

    这个年最热闹,在外读书工作的丽影的子女剑南和梦娇回来了;喜泰、喜山回来了。大伯凤海和二伯凤江两家也回来了。几十口人热热闹闹、乐乐呵呵过大年。老哥仨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他们都老了,以后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全家大团圆。凤河的大女儿喜如的未婚夫新智中学的王世杰老师也来了,唯独缺少二女儿喜泰的丈夫张韶轩。

    喜泰一直闷闷不乐,喜如和妈妈发现她的变化很着急,问她怎么了?她始终不肯说。

    喜泰和张韶轩已经结婚五年了,一直住在省城,很少回家。喜泰是一名小学教员,张韶轩据说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卫兵。因为李家和鬼子汉奸有仇,所以张韶轩一直不太敢登李家的门,他和喜泰的婚事,家里始终反对。喜泰在省城念书时和同学张韶梅外出旅游,被同行的张韶梅的哥哥张韶轩骗奸,后来不得不嫁个这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婚后张韶轩仍然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他那个有钱的爹给他买了一个御林军的空缺,据说是给溥仪当卫兵。光复后,他和一个皇宫里的小护士勾搭在一起,在外租房鬼混,喜泰明明知道丈夫有外室,但是性格懦弱的她对张韶轩无能为力,一直忍让。所以回家后,看到哥哥姐姐们家家和和睦睦、乐乐呵呵,喜泰无限哀伤,又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鬼子被打跑了,李家人盼望雨过天晴、云开雾散、红日高照。可是接踵而来的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更加让人忍受不了的战乱。他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和考验。

第32章 在千钧一发之际() 
日本人撤出龙城后,八路军的七人工作队来接收这座古城。这七个人各自分管一摊:有县长,有主管治安的、有主管经济的、有主管县城建设的、主管文教卫生的、还有两个通信员。他们来后首先抓社会治安,把一些罪大恶极的汉奸先抓起来,防止他们捣乱破坏。因为没有带兵来,所以只得在城里招一些临时治安员在监狱看押犯人。又招一些18岁到30岁的新兵组成城防部队。因为不是正规军,所以一律发给黑色棉袄棉裤。

    其他部门也在积极筹建。主管文教卫生的文思语是喜安妻子文静的亲侄子。他对李家的爱国事迹早有耳闻,对李凤河十分敬仰和佩服。他在同志们闲聊时,讲起李凤河宁可扎瞎双眼也不当汉奸的故事,引起县长卢武发的极大兴趣,卢县长一定要拜访这位了不起的爱国人士。文思语事先也没和李家打招呼就到了李家大院。

    李家人从没接触过八路军,对这个部队没有了解,只是在广播里听到过八路军和日本侵略者几场大战的事,所以李凤河对这些不请自到的客人极其友好。尽管他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听到卢县长那亲切诚恳的谈话、和蔼可亲的语调,体会到这位八路军县长那礼贤下士的作风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这使他对这位客人产生好感和深深的敬意。他们谈得更多的是中小学复课问题。喜安在旁插嘴道:“全城只有一座中学,还被小鬼子烧成了灰烬。有三座小学可以恢复上课,可是老师不知能否召集回来?”文思语这时才想起给县长介绍自己的姑父:“卢县长,这是我的姑父李喜安先生,新智中学的创始人。”

    卢县长说:“这么说不是还有一座中学吗?”喜安说:“我们的新智中学不在县城里,是在五十里以外的乡下——烧锅店。”卢县长遗憾地说:“这怎么办呢?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开展工作。我看这样吧,想请李校长回到县城,协助我们先把几座小学复课,等上级经费拨下来,我们再考虑重建中学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