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他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

    比干眼看着强大的国家就这样慢慢衰败下去,十分着急,便对商纣王的种种残暴昏庸行为加以劝阻。他想,君王有过失,作为大臣不加以劝阻就是不忠的人,怕得罪君王而死就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君王有了过错,如果加以劝阻,君王不采纳反而把自己置于死地,这是最忠实的表现。于是,他便到商纣王经常享乐的摘星楼去冒死进谏,但是他的进谏惹恼了商纣王。纣王为了命令比干自己剖出心脏来看看是不是传说中忠臣具有的七窍之心。

    比干为了显示自己的忠诚,真的举起刀把自己的心脏挖了出来。他捧着自己的心脏来到商纣王面前,就倒了下去。商纣王被比干的举动吓坏了,他战战兢兢地瞄了一眼比干的心,果真见到他的心脏有七窍。一代忠臣比干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63岁。

    比干被害后,纣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比干的夫人陈氏当时身怀六甲,被同情比干的士兵偷偷地放了出来,在附近一处山林里生下了比干的遗腹子。纣王的追兵赶到后,查问孩子的姓氏,陈氏急中生智,指林为姓,躲过了这次劫难,林氏由此起脉。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为比干封墓,正式赐比干的儿子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所以林坚就是林姓的始祖,比干成了林姓的太始祖。

    传说中的比干墓有一件稀世珍宝也算得上是天下第一。这就是周武王派人专门为比干墓铸造的“铜盘墓志铭”。据说这面墓志铭十分奇特,那铜盘正面是十六个字即“前岗后道,左林右泉,万世之宁,此焉是宝。”铜盘背面是一面镜子,每年中秋月圆,用鸡皮把镜面打磨光滑,对着月光看,就能看到比干的头像,比干在镜子里还能与外面的人说话。也正是因为这面墓志铭,比干墓才被李朝儒盗劫的。

    李朝儒是陕西转运使,这个官职虽不是什么大官,却油水极多。因为他主管陕西境内米粮、钱币、物资的运输,这些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死的东西。李朝儒不是什么好官,又十分善于钻营,自然在这个官职上也赚得金银无数。因他所管理的人多为往来奔运的基层小吏,所以他对乡野市井之事,街巷绯闻之谈十分了解。

    这天,他正在一个码头上监管发往河南粮食的转运事宜,船上几个船夫的谈话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说咱们河南出得最大的名人,就要推商朝的比干了。他可真是位大忠臣啊!”

    “是啊,虽说咱们那里出得名人很多,但没有一个能与他相比,实在是令人佩服啊!”

    “可惜比干死得太惨,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不过,他死后也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他的陵墓甚至必须多帝王的陵墓都建得豪华,还是周武王亲自派人建造的呢。”

    “是啊,听说,那周武王所铸造的墓志铭可非同一般,能在月圆之夜看到比干在里面说话。”中年船夫补充道。

    “真的,还有这样稀奇的事,真是件无价之宝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两名船夫的谈话,竟然给比干的陵墓带来了灾难。李朝儒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他想,当今皇帝最喜欢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了,倘若能把这件比干的墓志铭弄到手,那以后升官发财就不用愁了。如何得到这个墓志铭,不用说,只能盗掘比干的陵墓。想到这里,李朝儒为自己的打算更加高兴起来。

    李朝儒盗宝心切,马上就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即刻前往比乾陵墓进发。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李朝儒的盗宝队伍到达了河南的比乾陵墓前。虽然他心里很急,但也并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公然盗掘比干的陵墓,因为他怕招来当地百姓前来围观,还可能会有许多人出来阻止他的盗墓行为。于是,李朝儒便选择了晚上下手。

    时辰一到,李朝儒就迫不及待地命令手下士兵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就着月光向陵墓挖了下去。一会,墓葬就被挖开了,『露』出了里面的棺椁。此时,李朝儒心情十分激动,早已忘却了对死人的恐惧,赶紧命令士兵将棺椁打开。士兵们也很兴奋,七手八脚就把比干的棺椁撬开了。之后,他们马上对棺椁内的陪葬品搜罗了起来。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详细查找,还真没有辜负李朝儒的“煞费苦心”,一位士兵找到了那块传说中的墓志铭。

    李朝儒接过墓志铭一看,十分惊喜。只见这块墓志铭虽然经过了两千年的时光,可是依旧十分光亮崭新,只是镜面上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李朝儒想起了那个铜镜内可以见到比干影像的说法,赶忙找来一块鸡皮,用劲儿把镜面擦得干干净净。

    李朝儒拨开众人,找到一处月光较好的地方,把镜面慢慢的向月光对准。他果真见到一个须发皆白,胸前鲜血淋淋的影子显现了出来。

    “大胆,什么人竟敢盗掘我的陵墓。”只听一声断喝从镜子了传了出来。

    李朝儒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瘫倒在了地上,那面镜子也从他手中滑落到了地上。

    众士兵也听到了有个强大的声音从李朝儒那里传了出来,但是并没有听清楚是什么声音。他们见到李朝儒突然瘫倒在了地上,赶忙奔上前去将他搀扶了起来。李朝儒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的缓过神来。为了不引起恐慌,他并没有告诉士兵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命令士兵把那面通盘镜面朝下收在了一个预先准备好放置陪葬品的盒子里。他为了避邪,还用一块大红布把那个盒子包了起来。做完这一切,李朝儒又让士兵收拾了一下陵墓中的其他陪葬品,就带着队伍悄悄地趁着夜『色』回去了。

第38章 盗墓风潮第四波:宋元时期的盗墓活动(3)() 
李朝儒因为在陵墓旁被铜镜内的比干影像吓坏了,所以再也没敢独自一人打开过那个盒子,只是派了许多士兵进行看管,以便在他回京时把它献给宋徽宗。很快,比乾陵墓被盗的消息传了出来。为了掩盖自己的盗墓罪行,李朝儒竟然又想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他要恶意栽赃。

    李朝儒从街上抓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泼皮无赖,他因赌博而『荡』尽家产,正在街市上卖最后一件祖传宝物。李朝儒预先把那个盒子藏在了那个泼皮的家里,诬陷他的家传宝物不是正当所得,而是盗墓所得。于是,李朝儒又假装派兵对那泼皮的家里进行搜索,把那装宝物的盒子搜了出来。

    李朝儒便诬陷是那泼皮盗掘了比干墓,偷去了里面的宝物,而那比干墓中的墓志铭就是他盗墓的证据。那泼皮起先不肯承认,但是经不住李朝儒的一番严刑拷打,只得承认比干墓确实是被他所盗。于是就这样,李朝儒名正言顺的把铜盘墓志铭收缴了上来,并献给了宋徽宗。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朝儒的盗墓行为并没有因为他的掩盖而被历史忘掉。他的盗墓罪行终究还是被载入了史册。

    现存的比干墓庙位于卫辉市区北7。5公里处,占地约20亩,有古柏数百棵,树形奇特,蔚为壮观。陵园内有影壁和三道门楼及拜殿、大殿、厢房等,规模十分宏伟。陵墓内还报存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64座。其中著名的有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刻石、陈宣帝祭比干文、唐太宗赠殷太师比干诏、祭文碑及乾隆御碑等。

    比干墓以“四个天下第一”着称于世。

    天下第一仁: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新乡卫辉。

    天下第一庙: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庙。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环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

    天下第一墓: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沿比干庙中心甬道穿过三门可见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国神,距今已三千余年的历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称为天葬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尸骨埋于此处,故称其墓『穴』为天葬墓。又说天葬墓四周生出许多没心菜和空心柏树,比干宁愿剖心为了国家为人民,感动万物精灵为比干献心;牧野地区人民为了怀念爱国英雄,并用比干心起名心乡即新乡。

    天下第一碑: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年春天他从鲁国来到了卫国,住在大夫颜仇家里,汲县属卫国(淇县)管辖,孔子在卫得不到卫灵公重用,他就带着徒弟到匡城蒲乡(今河南长垣),经过牧野,忽然车子坏了,他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卫地。孔子非常激动,说这是仁人之墓,恭敬举行了祭奠,挥剑刻下四字“殷比干莫”。“莫”与“墓”在古代是通假的。这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孔子是借地为土,故意把墓写成莫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拔剑刻上一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

    可以说,宋徽宗时期猖獗的盗墓现象与宋徽宗本人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喜欢收藏古董,下面的官员也不会发空心思来盗墓。宋徽宗大观年间,宋朝皇室收藏的古物仅有500余件,然而到了宋徽宗政和时就增为6000余件,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宫廷内的古董竟然超过了一万件。这个宋朝皇室古物激增的数字,反映了当时盗墓活动的猖獗。

    刘豫盗墓不仗义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刘豫盗墓的事情。本节将向各位读者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经说过,靖康二年(即宋钦宗赵桓丙午年,公元1127年),北方草原民族一个叫金的国家,发动军队大举南侵,徽、钦二帝被金兵劫掠北去,宋八陵首次遭到大规模破坏。大金官兵大肆盗掘八陵。而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抗金英雄岳飞大败金兀术于朱仙镇,这位举国敬慕的英雄,专门派人前往察看北宋皇陵,并加以整修,表现了一位爱国忠君的将领的良苦心境。

    与岳飞相比,投降金国,被金兵扶持,当了“伪皇帝”(即“大齐”皇帝)的刘豫,则成了北宋皇陵的千古罪人。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家中世代为农,他却从小读书,最终通过科考踏上仕途之路。但刘豫为人品行极差,年轻时就偷窃过同学的衣物用品,做官不久即遭弹劾,若非当时的皇帝不想宣扬这件丑事,刘豫早就被罢官了。经历了这件事情,刘豫并没有反躬自省,感谢皇恩浩『荡』。他原为北宋河北提刑,金兵南侵时,这家伙十分惧怕,弃官逃往真州。在真州,得到张悫的推荐,被宋高宗赵构任命为济南知府。金兵攻城略地,大军兵临济南城下时,刘豫刘豫诱杀鼎力抗金的爱国骁将关胜,授城投敌。

    金兵大举南下,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北宋从此灭亡。继位的高宗赵构举国南徙,迁都临安,史称南宋。为了有效统治中国北方地区,金人在北方设立傀儡政权,以“宋人治宋”的方式对北方实行管理。而这个被选中成为傀儡皇帝的人就是刘豫。在刘豫投降的当年,金国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后迁都汴京。

    刘豫迁都汴京(开封)后,进行了极不光彩的搜刮财宝活动。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攫取珍宝的贪欲,假以淘沙之名,大肆毁掘开封、洛阳一带的陵墓,致使这两地的“冢墓发掘殆尽”,北宋历代帝陵惨遭盗掘。

    有一天,刘豫从手下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便爱不释手,并顿起贼心。当得知这只水晶宝碗出自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时,他便命令心腹恶棍刘从善前去掘陵取宝。为了掩人耳目,刘豫特封刘从善为“河南淘沙官”,名正言顺地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