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桂芳亦乘此隙,遣人将杨森抢加阵中,只是杨森中了郑伦秘术,一时未得清醒。就在这时,半空中忽有歌声传来:“交光日月炼金英,二粒灵珠透室明;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成。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在玄都立姓名;直上五云云路稳,彩鸾朱鹤自来迎。”王魔听到歌声,定睛看时,乃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王魔问道:“道兄来此何事?”
惧留孙答道:“王道友,你原在教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为甚么恶气纷纷、雄心纠纠,来阵前把申公豹害死?”话音方落,却见申公豹已然自行转行,自地上坐了起来,可能是刚被打了一宝珠,神智有些不清,问道:“师兄何时来?”
王魔本来就没有打杀申公豹的心思,当时不过情急无奈,原想和惧留孙说明,不意正巧申公豹醒来说话,于是王魔大笑道:“惧留孙!申道友安然无恙,你可不能睁眼儿说瞎话。”复又对申公豹道:“申道友,刚才一时情急,对不住了。”
惧留孙登时涨红了脸,强辨道:“王道友你打死申公豹,申公豹身担重任,乃是代天封神之人。虽说死有还生之日,但是王道友你终是犯了劫数,合该应在此处。”王魔闻言大怒,说道:“惧留孙!你安敢口出狂言;我和你一样道门,怎言月缺难圆。难道你有名师,我无教主?”说罢,执剑来取惧留孙。
只见惧留孙背后转出一个矮子,身不过四尺,手拖一根铁棍,大叫道:“王魔休要行凶,我来了!我乃惧留孙门徒土行孙是也。”棍剑相交,战不数合;惧留孙自暗中祭出捆仙绳,早将王魔绑定。土行孙见王魔被缚,手起棍落,已将王魔打的脑浆迸裂,死于非命。
张桂芳瞧的真切,眼见前来相助地两位道长,一死一昏,料不能胜,急忙鸣惊收兵。姜尚却是见有阐教道友前来,己方已是稳居上风,欲想取胜,倒也不必急于一时,亦撤了兵马,将惧留孙师徒迎入城中叙话。
众人回到城中,见过文王;文王问起战况,说道:“不知何日可退张桂芳?”申公豹抢先答道:“刚才蒙教中道友相助,已经尽占上风,只待夜见袭营,便可全功。”姜尚接道:“不知敌营详细情况,怎可轻动?”土行孙初至西歧,未知尊卑,大咧咧地插言道:“这有何难?待小人夜中一探,自明究竟。”申公豹大喜,忙道:“有劳师侄。”
姜尚早得师门嘱咐,尽管土行孙失礼在先,申公豹越俎代庖在后,但也不愿细作计较,只是含笑不语,算是默许。文王见此情况,不觉心中暗叹,然而值此多事之秋,西歧正需借重能人异术,却也不便多说。
于是袭营之事,就此暂定,众人随即各自散去。惧留孙师徒亦随申公豹回到府中,申公豹再次施礼,说道:“亏得贵师徒来的及时,否则贫道几乎误了自家性命。”惧留孙含笑道:“贫道亦不过是适逢其会,申师弟不必挂怀;西歧渐兴,正是申师弟建功之时,万不可再感情用事,误人误已。”申公豹知其所指,乃道:“多谢师兄指点。”
却听惧留孙又道:“贫道不便久在红尘,稍后还须回转飞云洞,申师弟若有为难事,不妨尽管讲来,但有用的着贫道的地方,万无推辞之理。至于土行孙,贫道有意叫其就在留在西歧,一来顺应天数,二来给师弟帮手。”
第三卷 148回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且说张桂芳兵败身死,西歧暂回安宁;以申公豹为代表的一众阐教人士,在与张桂芳的第二场战阵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申公豹的地位亦随之水涨船高,颇得西歧诸将信赖。申公豹本就原是八面玲珑之人,极会来事儿,仅在三五日间,已与西歧诸将均建立起不浅的交情,并在有意无意间暗示,借姬的名头,许以将来。这却是申公豹与生俱来的本事,就看他本是阐教之人,竟也与众多截教修士相识相交,便见一斑。
然而此地却非是红尘之外,申公豹虽亦知军事,终非军中之人,又无领兵之权,即使有姬的莫大信任,又和诸将保持了良好关系,也和申公豹的期望相差尚远。申公豹引以为憾之余,却是摩拳擦掌,暗暗准备,期待商军的下一波攻势早日到来,以便好好表现,再立新功,进而谋夺军权。
未几日,果然有消息传来:又有左军上将军鲁雄引十万精兵来伐。原来当日张桂芳眼见前来相助的王魔、杨森两位道长一死一伤,料不能胜,已然再次修书朝歌,向闻仲请求援兵。待夜中西歧诸将袭营,张桂芳全军却是几乎覆没,朝歌自然不能及时获知,
文王姬昌得报,不知鲁雄乃是为援张桂芳巧合而来,还道是另一波攻势;寻思:“日前一个张桂芳,已叫西歧甚是为难,若无异人来助,几乎不能取胜。如今战戈方平,鲁雄又至,料想鲁雄乃是军中老将,经验丰富,自该更胜前者,却不知如何抵当。”文王姬昌近年来身体大不如前,心计亦衰,一时间竟没个注意,乃招众文武前来议事。说道:“张桂芳才去,鲁雄又将来伐,累及西歧百姓受祸良多,不知众臣可有良策退敌,何日才能复还西歧安宁?”
姜尚早知天数如此,寻思:“这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苦难之处却还在日后,西歧身为天命之主,大抵是先苦后甜,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自是避无可避。”然而这些话已关天机,却不能随意泄露于俗世之人,只道:“事已至此,忧也无用;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申公豹却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又闻鲁雄军中无有修士坐阵,乃道:“贫道有策可退商军,只恐王爷和姜丞相怀疑贫道能力。若贫道能单独领命,便宜行事,解决此事,易如反掌。”文王大喜,忙问:“不知道申道长有何良策,可退强敌?”申公豹胸有成竹,笑道:“鲁雄年迈,只道自己知天时、识地利、经验丰富,怎知道家玄妙神通!可逆天时。能改地利?如今正逢七月,天气炎势;不论敌我军民,皆穿单衣。贫道愿引一军,至歧山建台施法,倾刻便叫酷暑变寒冬:我军有备,自可泰然处之;敌军不备,骤逢严寒,无以取暖,岂能尚有战力?”
姜尚闻言。不觉心中暗叹,寻思:“申公豹为了争夺权柄,占据主导,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居然出此下策,甘愿沾惹如此大的因果,委实不值!”其实申公豹的想法并不稀奇,早有前人似柏鉴之流想到过,只是觉得此法太伤天和。杀孽过重。最终否决掉了。虽说作法之时,当事人会尽量选那荒芜人烟的地方作为战场。然而那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世间生灵却是无法幸免。说来道去,人类仅仅是天地生灵的一种,选择荒芜之地,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
尽管文王姬昌素以仁义见称,但那仁义不过是对人类而言,同样吃得肉、杀得生,说是“圣贤”终究不是“圣贤”,还没有“仁义”到“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的地步。但闻申公豹之言,文王姬昌立时喜出望外,赞道:“不意申道长竟有此异术,有申道长在,何愁强敌不退,西歧不安?”复又来问姜尚:“未知姜丞相如何说?”
姜尚早受师门嘱咐,自思申公豹主意已定,何必再言其它,做那恶人?于是说道:“贫道并无异意,只恐申道友此策有碍自身。”文王不知其故,却见申公豹不以为异,笑道:“即入红尘,何惧杀生?贫道自有护身之道,却不劳姜道友挂心。”
文王姬昌终因年岁已高,精神大不如前,即知鲁雄不足为虑,又和众文武谈了些政事,遂命众文武散去。姜尚离开大殿,才回府中,忽见白远来报:“好叫老爷知道,门外有三位道者求见,自称是老爷同门。”
白远即是前文中提到的白面猿猴,朝堂上被纣王一拳打死,此刻却是死中得活,复得大机缘;这却是姜尚自认因果,借机巧言向纣王讨来尸身,乘白面猿猴魂魄未散之间,用丹药救活,改名白远。白远感恩,不愿离去,主动投在姜尚门下候用,已有多时,这数年间白远得姜尚传授道法,修为骤增,妖身退去,化为人形,姜尚怜其身世,便收其为记名弟子。
姜尚闻白远禀报。急忙迎出府门;原来是清风、明月来了。至于另一位道者。姜尚虽是颇觉面熟。却当真不识。乃问:“不知这位道兄如何称呼。仙乡何处?”
那道人笑道:“多年未见。姜师弟居然不识得贫道。委实令人失望。贫道即是人皇帝师胡卢真君门下知事。”姜尚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失笑道:“原来是知事师兄到了。料想以师兄玄功之妙、变幻之精。岂是贫道所能看破?勿怪!勿怪!”
姜尚把六耳猕猴知事及清风、明月迎入府中。分宾主坐下;六耳猕猴乃道:“贫道此行。却是奉了师命。来顺天命。以应劫数。准备投在姜丞相门下。听候调令。另有贵师门口信传来。嘱咐姜师弟非但不要与那人争功。连自身修为亦不要轻易显露。以免被人窥透虚实。招来杀身之祸。”姜尚苦笑一声。以六耳猕猴知事地身份。姜尚岂敢随意指派?于是姜尚拜请六耳猕猴暂为客卿。然后又说道:“师门之命。岂敢有违?”遂把日间之事说了一遍。
六耳猕猴闻言抚掌大笑。说道:“天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万法尽在其中;据吾师所言。姜师弟才是那真正代天封神之人。命中合该有七死三灾。避无可避。未料阐教贼心不死。意欲逆天改命。强行把另一位与封神有极大地渊源地申公豹推将出来。或者竟是封神中那遁去地一。然而天命早定。岂是说改就改?只怕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好处不曾捞到。却先把姜师弟地灾劫主动挡下;委实妙不可言。”
且说申公豹初掌大军。当真是春风得意。意气风。战况亦如所料。委实轻松之极;逆转天时之后。风雪骤至。商军战力三日间尽皆丧失。主军鲁雄、参赞费仲、尤浑皆被生擒。申公豹寻思鲁雄等即是手下败将。即便降服。亦是无用之人。传令将鲁雄等三人一并就地处决。
经此一役。申公豹威信大增。又和众将交情不浅。一时颇得西歧军士拥待。申公豹见自己立得大功。心中欢喜无限。回报文王之时。乃乘机言道:“商纣先后折了张桂芳、鲁雄。料想不肯轻易干休。知晓之后必会再次来伐。多有异人坐阵。届时恐非寻常士卒可敌。适逢贫道师门遣三代弟子金吒、木吒、黄天化来投。贫道有意用道门之术。练就奇兵。以备不患;还请王爷恩准。”
文王姬昌深觉有理,然而此举无疑却是在分薄姜尚的军权,一时心中犹豫,乃问姜尚:“不知姜丞相意下如何?”姜尚晓得申公豹练兵倒在其次,旨在谋那领兵之权,但其所说亦在情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无有军权如何练兵?况且既早有师门叮嘱在先,又有六耳猕猴之言在后。于是说道:“申道友所言不假。贫道帐下郑伦,当日为赏州候苏护效力之时。就曾练得三千乌鸦兵,非是寻常士卒可敌。即是申道友主动提出,所谓有备无患,王爷不若许其自立一军,专练道门奇兵。”
申公豹心中却有些不满,只因姜尚明言“三千乌鸦兵”,文王以此为例,许给申公豹地统兵之数不足两万,是以绝大部分军权仍在姜尚手中,而且他申公豹本人在名义上,亦须听从姜尚的调度。申公豹寻思:“兵贵精不贵多,只要贫道练得精兵,不断取胜、立功,终归能得到文王的认可,待他日天下大势分明,贫道再行扩军亦是不迟。”
此议即定,申公豹遂于军中挑选健壮精锐之士,凑足一万五千之数,依五行之分,开始训练道门奇兵。姜尚虽然无意与申公豹相争,但想及有备无患,亦令郑伦重建乌鸦兵,以供后用。不觉已是数月过去,忽有一日,探马来报:“佳梦关魔家四将率军来伐。”
申公豹自思奇兵初成,正欲建功,又得金吒等三代弟子相助,自觉底气十足,乃道:“据武成王黄飞虎将军言,魔家四将各怀异术,恐非常人能敌。贫道练兵日久,初见成效,正可借此检验一番,还望王爷和姜丞相成全。”文王姬昌自然没有异意,目视姜尚;姜尚更不会阻拦,即时传令,说道:“谨祝申道友旗开得胜,马到功成;贫道静候佳音。”申公豹奉令,乃率金吒等四人点兵出城,来迎魔家四将。
料想阵前对话自不投机,临兵决胜终须刀兵;正是:
魔礼青率先冲阵,黄天化自来相敌;土行孙拖棍挑衅,魔礼海执戟应战。
金吒来迎魔礼红,木吒去接魔礼寿;四小终归经验浅,怎敌四魔道行深。
金吒等四人原是骁勇之将,奈何初出茅庐,临敌经验终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