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有选举权,立法团由选举产生的200多名议员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团仅有权讨论和表决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约100名亲王、元帅、主教组成,批准立法团通过的法令。大臣们执行皇帝命令,各自对皇帝负责。参政院对省长实行监督。地方政权掌握在省长手中,他们领导全省警察,控制社会舆论。帝国时期重要官员有内政大臣c。…a。…l。…j。de莫尔尼,财政大臣a。…富尔德,军事大臣a。j。l。de圣阿尔诺,后期有e。鲁埃和奥利维埃。

    第二帝国经历了由专制统治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的过程。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60年代,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皇帝经立法团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拨款,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议会权力有所扩大。

    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企图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来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结果法军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遂告瓦解。

    巴黎公社是怎样成立的?

    19世纪70年代初,巴黎工人为了谋取自身的解放,曾经多次举行起义,但是都失败了。严峻的现实使他们懂得:无产阶级要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武装,采取暴力革命,否则是没有出路的。1870年7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挑起了普法战争。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直攻巴黎。在抗击普鲁士军队入侵的战斗中,巴黎工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建立“国民自卫军”。没有枪,工人们就搜集被帝国军队遗弃的枪支;没有炮,工人们自己集资,用教堂的铜钟和街头皇帝的铜像为材料,铸造了几十门大炮。他们还编写了《贱民之歌》、《人民的觉醒》、《为一块牛排出卖巴黎》等许多革命歌曲,揭『露』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和普鲁士反动政权相勾结,并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保卫法兰西祖国而斗争。

    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武装的发展害怕得要命。他们竟然放弃抵御外敌,回过头来先解除工人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毅然举行了起义,用革命武装粉碎了反革命武装,迅速掌握了整个巴黎。巴黎上空升起了无产阶级胜利的红旗,巴黎全城欢声雷动,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

    《国际歌》的作者是谁?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公社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eugèneedinepottier)转移到巴黎近郊的一个地方。在保卫公社的战斗中,他是街垒战中的一名英勇战士;在白『色』恐怖中,他没有屈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把他的思想照亮,把他的视野拓宽。一个极其重大的主题在向他不停地召唤,触动他的心弦,于是,一行行充满激情的诗句,如同火山爆发、海涛咆啸一样,奔泻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鲍狄埃写完《国际歌》后不久,由于躲避敌人的追捕,逃到了英国和美国。但是,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斗。在国外,他一方面和过去“巴黎公社”的社员联系,一方面参加工人运动。1880年,也就是“巴黎公社”起义失败9年之后,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工人党。为了号召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向资产阶级政权进行斗争,他以诗歌为武器,写了两本诗,题目分别是“谁是疯子?”和“革命歌集”。1887年,就在鲍狄埃的第二本诗《革命歌集》出版不久,他就在贫困中病逝了。

    狄盖特如何为《国际歌》谱曲?

    在鲍狄埃逝世7个月之后,法国工人党展开纪念鲍狄埃的活动。法国里尔城的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pierredegeyter)得到了一本鲍狄埃的《革命歌集》,同伴们鼓励他创作出足以表达工人阶级心声的歌曲,以此作为对鲍狄埃的纪念。

    当狄盖特打开《革命歌集》的时候,马上被《国际歌》深刻的政治内容,富有号召力的诗句所吸引、感动,他带着炽热的创作激情,回到他居住的地下室,急不可待地坐在那台破旧的风琴前,立即为《国际歌》谱曲。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狄盖特心『潮』澎湃,一幅幅无产阶级斗争的气吞山河的壮丽画面,展现在他的眼前。随着琴键的跳动,一曲庄严、雄伟的旋律,犹如阵阵大海『潮』,汹涌奔腾而来。

    经过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作曲家狄盖特为《国际歌》塑造了庄严、雄伟、深刻的音乐形象。第二天,狄盖特把刚谱好的《国际歌》曲谱交给了里尔城的“工人之声”合唱团。没几天,合唱团就在一次卖报工人的集会上首次演出了这首歌。《国际歌》很快就在工人当中传唱开了。

    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的时候是40岁。后来他老了,只能做个煤气街灯的管理员惨度余生。每天傍晚和黎明,他沿街去点灯、熄灯。直到1922年,狄盖特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那位著名的《国际歌》作曲者。

    德国三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848年2月底至3月初,德国西南各邦爆发了革命。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工人、学生和平民举行反『政府』示威,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调集军队镇压,人民迅速举行起义。梅特涅见势不妙,男扮女装仓皇逃往英国。奥地利国王被迫宣布成立自由资产阶级内阁,答应召开立宪国民议会,制定宪法。维也纳起义成功的消息,点燃了德国各地的革命烈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允诺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而人民群众却不满意,要求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包围王宫。国王下令对群众开枪,愤怒的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战斗了10多个小时后取得胜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下令军队撤出柏林,答应立即召开国民议会,释放政治犯。德国三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1848年德国革命的发展。

    英国为何自称“日不落帝国”?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法国和英国。但是,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东西航路一条线,而西班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中南美洲那一片,而且都是沾了探索先行和罗马教皇圣谕的“光”,为时不长。17世纪,荷兰的殖民霸权靠转运贸易起家,也是昙花一现。至于16、17世纪俄国的殖民侵略,属于区域『性』的陆地蚕食。法国的霸业,目标在于欧洲大陆,尽管它到处侵略扩张,在海外也占领过广大的殖民地,但却处于配角的地位。只有英国,从事殖民掠夺的时间最长,占领的殖民地最多,维持殖民统治的时间最久。据统计,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第39章 近代史(16)() 
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发家史上竖着三个路标:海盗起步,战争开路,工业革命。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依靠商业冒险家、远征队到各地建立“贸易据点”。比较早的殖民据点建立在美洲、印度和北爱尔兰的一些地区。

    英国由海盗起步而走上争夺殖民霸权的途程中,发动了近200次的战争。1588年的英西战争,崩塌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宝座,英国夺得了西班牙从非洲贩卖黑奴的贸易垄断权;17世纪50—70年代的3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霸权,英国夺得了东西方贸易和对亚洲进行殖民掠夺的优势;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又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1756—1763年英法因为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七年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结果摧毁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又使得英国夺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亚次大陆的势力范围。这80年的战争历程,奠定了英国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的基石。

    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这种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它向外扩张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从60年代至80年代是巩固侵略,扩张殖民地的高『潮』,至20世纪初占领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英国之所以能占领最多的殖民地,不仅因为它当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且还因为是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强国。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必须以海军来保卫它的领土,而侵略它国更不能缺乏海军。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伊丽莎白时代,曾打败了当时一流海军强国西班牙。17世纪,克伦威尔又与荷兰开战,结果当时的海军强国荷兰战败。至此,海上霸权完全落入英国之手。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海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用钢铁船代替木帆船,并装有新式武器,使其他殖民者在争夺殖民地中无法同英国抗衡。

    英国掠夺殖民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利用自己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贱价收买落后民族的领土,或进行经济渗透,或采取借贷的方法去控制弱小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对不愿意打开商业大门的国家则用大炮轰开,然后在控制这些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实行军事占领。有些地方则是直接派海军打败弱国,强行占为己有。总之,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所走过的是一条火与血的道路。

    哪种机器缓和了英国的“纱荒”?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64年的一天,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1768年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用珍妮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日渐火暴,“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谁?

    19世纪中后期,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学部有位讲师兼外科医生,名叫约瑟夫·贝尔。平时,他在学校里认真教课,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还是一个私人侦探!

    一次,贝尔正在上课,一个中年男子闯进来,要求贝尔给他看病。贝尔问:“您是不是刚刚穿过教室西面的那片草地?”男子吃惊地承认了:“您怎么知道?”贝尔回答:“您脚下有红『色』的泥土。整个爱丁堡只有那片草地上有这种黏土。”接着,贝尔让学生们判断该男子得了什么病。学生们七嘴八舌,但没有一个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