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不夸张的说,单单以知名度而论,白起甚至还超过了秦王稷。

    白起的背后是什么人?那可是整个秦国军功爵制度的受益者。

    考虑到秦国军国主义的现实,那么可以这么说,整个秦国上下所有子民都是军功爵制度的受益者!

    范睢的这句话一说出来,那根本就不是和白起放对,简直就是要自绝于秦国人民啊。

    所以安国君赵柱一听这话,冷汗嗖的一下就从额头上流下来了。

    范睢老兄,你特么可是真敢说呀。

    杀白起?本太子都不敢说这样的话好吗?

    本太子错了行不行,请你闭嘴好不好?你就老老实实的坐回去当你的雕塑,大家就当无事发生过,OK?

    赵柱开始拼命的朝范睢打眼色。

    然而范睢根本就没有理会赵柱,范睢甚至连看都不看赵柱一眼。

    秦王稷看着范睢,脸上也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老实说,除掉白起,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秦王稷还是范睢,都知道还不是除掉白起的时候。

    因为新的战神还没有被培养出来。

    只有等到新一代秦国战神的诞生之时,才应该是白起这个老一代秦国战神该死的时候。

    这叫什么?这叫平稳接班。

    如果急急忙忙的就把白起给杀了,那么就必然会造成秦国国内的动荡,也肯定会极大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杀掉白起然后清洗掉白起一派的军官将领,造成的动荡过个五年十年也就没了,其实也不算个事。

    但在这个战国的大争之世,凭空无故的让自家军队变弱个五年十年?这是真把其他六国不当盘菜了。

    秦王稷很清楚这个道理,也相信范睢同样清楚这个道理。

    秦王稷缓缓的打量了一眼范睢,发现范睢一脸的气定神闲。

    秦王稷哼了一声,缓缓开口道:“范君何出此言?”

    范睢不急不忙的说道:“武安君贸然出击,使我大秦男儿死伤无数,却不能破赵军于长平,此罪于国也,非诛之而不得安民心。”

    范睢这句话一说出来,在场的秦国大臣们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更加的古怪了。

    白起打仗死人多,这是常识。

    这里指的死人,不单单指的是敌人,也同样指的是秦军这个“自己人”。

    白起此人指挥作战,从来都不在乎什么伤亡比,也不会体恤什么士卒,讲究的就是一点——能赢就行。

    只要能赢,那么付出多少死伤都能够接受!

    所以白起打仗,那是确确实实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敌死十万我死五万。

    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稍微对秦国有所了解的人来说都不算是新闻,更别提是在座的秦国君臣了。

    但今天范睢偏偏却用这么一件举世皆知的事情来攻讦白起,这就多少有点扯淡了。

    可是看范睢这一本正经的模样,还真就不像是来扯淡的样子。

    所以这范睢是认真的?

    在座的秦国诸大臣一脸雾水的看着范睢,难道这位应候突然变傻了不成?

    赵柱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抢在秦王稷面前开口道:“应候此言差矣,想武安君奉命为国而战,尽心尽力,且已攻入北上党之中,大破赵军指日可待,实乃有功而无过也。”

    范睢笑眯眯的看了赵柱一眼,倒也不生气,而是反问了一句:“如安国君所言,则王龁亦是率军破高平关、夺二章大营、取赵军光狼城之人,又有何过以致于换将也?”

    赵柱嘿了一声,道:“王龁虽勇,然未能破廉颇,故大王以武安君替之,亦是常情。”

    范睢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其他的秦国大臣们看着这一幕,多少都有些愣住了。

    范睢居然和赵柱怼上了?

    自从范睢被任命为相邦以来,这还真就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而且不仅如此,两人开怼的理由居然还是白起?

    众所周知,白起和范睢一直都是不对付的,如今太子赵柱居然为了白起而站出来和范睢开怼,难道说……

    秦国大殿之中群臣目光闪烁,一时间各有所思。

    反倒是赵柱和范睢两个当事人,心中却并没有这么多的想法。

    赵柱的心里想得其实很简单,本太子叫你范睢出面,那你就应该老老实实的解决问题,结果你范睢不解决问题也就罢了,反倒还在这里东拉西扯,说什么杀白起?

    白起是能现在杀的吗?你范睢故意说这个,是不是心里对本太子让你出面觉得不服,故意削本太子的面子?

    面子这个东西,无论是对于国君还是太子来说,那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即便是以赵柱一贯喜欢伪装雕塑的风格,此刻为了自己的面子也必须要和范睢硬刚。

    因为赵柱要让范睢知道,本太子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而且赵柱也要借此向自家老爹秦王稷证明,赵柱并不会成为一个可以被臣子揉捏的国君。

    作为太子,安国君赵柱虽然尚未登基,但是却也已经在朝中有了一些大臣作为班底,此刻这些大臣们纷纷出言附和赵柱的话,一时间颇具声势。

    然而范睢对此看上去却是颇为淡定,他也不和赵柱继续争辩,也不去理会那些指责的声音,而是施施然的转身,朝着上首王位的秦王稷开口了。

    “大王,以臣之见,若继续用白起为将,则长平难逃一败。不如及早与赵国议和,方是上策。”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议和() 
?    对于今天的大殿之中的秦国君臣来说,这注定是极为意外的一天。

    而这意外的源头,便在于如今声势一时无两的相邦范睢。

    这已经是范睢今天第二次让在场的秦国君臣有心脏被刺激得有点受不了的感觉了。

    先是杀白起,又要和赵国人议和,范睢这到底是想干嘛?

    就连秦王稷也露出了极其意外的表情。

    如果说范睢刚刚提出杀白起这个意见对于秦王稷来说还只能够算是小小惊讶的话,那么现在这个和赵国议和的提议,带来的惊讶可就是一点都不小了。

    议和?

    凭什么议和?

    纵观如今整个上党郡的战场,秦国其实还是略占上风的。

    即便是在双方盟友相互给对方背刺的战场上来看,燕国的背刺似乎也要比楚国更有力一些。

    毕竟燕国人想要打到邯郸是有可能的,但是楚国人现在已经南下去打郢都了,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西北边的秦国关中核心地带。

    就算是赵国现在多了一个魏无忌所率领的十万魏军,但是那也并不代表着秦国就没有应对手段了。

    别忘了司马梗还有五万精兵镇守野王城,更有五万韩军供司马梗驱策。

    十万对十万,司马梗只要固守野王城,魏无忌又能拿司马梗怎么样?

    大局上来说,现在秦赵两国之间至少是六四开,秦国当然就是这个六。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睢居然要主动找赵国议和?没搞错吧。

    许多道或惊讶、或疑惑、或愤怒的眼神投到了范睢的身上,这其中甚至也包括了秦国太子安国君赵柱,以及赵柱的老爹秦王稷本人。

    直白一点说,那就是此刻除了范睢自己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范睢突然来这么一个建议。

    秦王稷目光炯炯的盯着范睢,道:“范君何出此言?”

    这已经不是今天秦王稷第一次这么质疑范睢了。

    实在是范睢今天说的话,确实都不太合秦王稷的胃口。

    寡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打垮了楚国,干掉了秦国,现在眼看着赵国也要跪在寡人脚下唱征服了,结果这时候你范睢居然说要议和了?

    在之前商定远交近攻国策的时候,是谁说一定要先干翻三晋的?

    在决定全面进攻长平的时候,又是谁信誓旦旦的说“必以此战破赵”,让寡人不惜征发六十万举国之兵投入长平战场的?

    现在倒好,眼看着只要加把劲胜利就在眼前了,你范睢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不能打了,要议和了。

    你没病吧?

    正是因此,秦王稷在询问的时候语气是相当不好的,而且这种不好的语气毫不掩饰,可以说是近乎直接的表达了秦王稷的不满。

    秦王稷的理想一直以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整个华夏大地都成为秦国的领土,都跪伏在他秦王稷的脚下!

    为了这一点,秦王稷可以舍弃亲情除掉宣太后四贵一派,也可以不择手段的去用什么离间计,反间计,什么六百里变六里地的计谋来击溃敌人,即便那样会背负无数骂名,但是秦王稷不在乎。

    或许其他国家的国君只想着安安稳稳的去当什么霸主,但是秦王稷从始至终一直想着的,便是一统天下!

    所以秦王稷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忍在这样即将见到胜利的关头,却去要和赵丹小儿谈什么议和之事的。

    如果说话的人不是范睢的话,那么此刻秦王稷早就已经大发雷霆了。

    即便说话的人就是范睢,那么秦王稷也仅仅就是多了一点耐心,能够让范睢稍微解释一下罢了。

    如果范睢解释不好的话,等待着范睢的照样是一场无比猛烈的训斥。

    甚至很有可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训斥。

    一直以来,范睢之所以被秦王稷信重,除了范睢本人的确是有能力之外,也和君臣两人的理念相同不无关系。

    可如今范睢的这种建议却给了秦王稷一种感觉,那就是范睢已经要背叛这种理念了!

    这,才是让秦王稷真正感到愤怒的事情。

    对于秦王稷的这些心理活动,范睢能够猜得到吗?

    除了范睢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面对秦王稷的质疑,范睢还是开口了。

    他当然要开口。

    不开口,又怎么去说服秦王稷呢?

    只见范睢道:“大王,若论领兵之道,则臣不如武安君远矣。但若论大局之断,臣自认为亦是远胜武安君也。”

    “自王四十二年始对韩用兵,今已五年有余,虽兵士连年奋战,然常年征战之下亦使大秦颇受其累,不得喘息之机。”

    “今我军虽得优势于长平,然赵军亦非必败也,那赵王丹发举国之民往长平,此欲与我大秦生死相博也。”

    “若长平仍战,则无论胜败,秦赵两伤已成定局。此岂非弊于秦而利于楚、魏、韩之流乎?不如两国议和,秦可南下灭楚,赵亦可北上敌燕,此两全之策也。”

    范睢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终于是让秦王稷听懂了意思。

    说白了,这一仗打到这个地步,范睢已经觉得不值得继续打下去了。

    因为赵丹已经摆明了就是要和秦国人拼命了,否则也不会在北边还有燕国大军肆虐的情况下发赵国四城之兵而入上党。

    在这样的情况下,赢了也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其他国家得利,那不如大家暂时休战,回去各自收拾背后捅刀子的敌人,然后改日再来定生死。

    范睢此言一出,整个大殿之中一时间完全寂静,在场的每一位秦国大臣都皱起了眉头,开始思考起议和的可能性来。

    虽然一开始多少有些觉得扯淡,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的样子。

    尤其是大殿之中的某几位大臣更是眉飞色舞,恨不得马上就跳出来支持范睢。

    秦王稷想了一会,突然开口道:“若寡人愿与那赵丹小儿议和,则范君以为该以何条件而和之?”

    范睢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西上党归秦,北上党属赵,南上党由两国并分之。”

    事实上范睢所提的这个分界线,基本上就是双方半年对峙期时的分界线。

    当然了,如果这么分的话,那么现在被秦军攻占的长平关以及三分之一的北上党盆地就要归还给赵国了。

    秦王稷有些犹豫。

    范睢看到秦王稷犹豫,又继续说道:“大王,此刻已经非破赵之良机,且议和大秦亦能得半上党之地,亦不亏也。若南长平在我大秦之手,则灭赵之战随时可行,又何须急于一时?大王请思之。”

    秦王稷沉默了。

    过来好一会之后,秦王稷才长出了一口气,轻轻的摇了摇头。

    “不可。”

第一百四十四章 赵丹小儿去得,寡人亦去得!(第二更)() 
?    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已经开始明白了范睢的想法。

    范睢这是在给自己找退路了。

    先前提议杀白起是为了甩锅,如今提议求和,也未尝不是为了以后万一战局不利而可以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