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在这一天里秦军忙着重建军营以及各种攻城器械,并没有立刻发动对屯留城的攻击。

    但是在第二天,卷土而来的秦军在校尉斯齐的指挥下,发动了一次迄今为止最为猛烈的攻势。

    在这一次的进攻之中,七千名秦军倾巢而出,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朝着屯留城发动了攻势。

    无数悍勇的秦军士兵高声呼喊着口号,唱着战歌,举着云梯推着冲车,手中的刀剑雪亮,心中的怒火熊熊。

    那一夜的大火让秦军自斯齐校尉以下都憋着一口气,而这口气,名震天下的大秦雄狮如今便要把它讨回来!

    而在屯留城这边,那一场数十里之外都可以看见的大火同样极大的提振了屯留城上下军民的信心。

    在裨将赵括的率领下,屯留城上下一心,誓死共抗强秦!

    士气都无比高昂的双方这一开战,便如同火星撞地球般无比的激烈而残酷。

    战斗从清晨打到了黄昏,秦军付出了大量的伤亡,赵军亦然。

    关键时刻,秦国二五百主王翦身先士卒登上了屯留城头,连斩一十九名赵国勇士,率领着秦军士兵在屯留城头牢牢的占据了一片阵地。

    因为左手臂负伤而一直没有亲自出战的赵军裨将赵括终于忍无可忍,亲自带领着身边的亲卫上阵发动了反扑,想要把王翦所部给打下城去。

    两人在城头之上你来我往,进行了一番舍生忘死的激烈搏斗。

    但赵括毕竟身上有伤,无论是体力还是行动的灵活性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当!”一声大响,赵括手中的长剑被王翦一剑劈飞,整个人踉跄后退,掌心滴滴血液滴落,竟是被震裂了虎口。

    王翦心中暗喜,正待要上去了结赵括性命,冷不防却被赵括的两名亲兵一左一右扑上来缠住了。

    然而王翦哪里又把这些亲卫放在眼里了?不过几个回合,这两名亲卫就一前一后的倒在了王翦的剑下。

    王翦手持利剑朝着赵括逼去,边走边道:“投降,吾可免汝一死!”

    王翦是真的有点惜才,因为王翦隐约有种感觉,赵括昨天在王翦面前施展出来的那种骑兵冲锋的战术,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大秦帝国骑兵发展的一大助力!

    赵括闻言哈哈大笑,一边缓缓后退,一边朝着地上吐了一口带着血丝的唾沫。

    “汝不是第一个和本将军这般说话的秦蛮子,也罢,就让本将军再告诉汝一声——妄想!”

    两人目光对视,火星四溅。

    王翦眉头大皱,正待举剑而上,却突然停了下来。

    一阵轰隆隆的鼓声犹如天雷般自远处响起,传到了屯留城的城墙之上。

    这鼓声是如此的厚重,以至于给人一种整个天地都因为鼓声而震颤的错觉。

    王翦楞了一下,下意识的朝着鼓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在西方的地平线之外,不知何时已经冒出了一支大军。

    一面鲜艳的红色大旗迎着秋日的晚风烈烈飘扬,在这面大旗之上,一个硕大的“赵”字无比的显眼。

    看到这一幕的王翦心头狂震,整个人震惊不已。

    而在城墙的几丈之外,赵括却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放声大笑。

    赵国的援军,终究还是来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赵氏(为盟主专一暂且保留几分加更,十更完毕!)() 
?    公元前260年,12月21日。

    当屯留城解围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赵丹一直紧绷的心情终于变得好了不少,甚至已经开始有时间感慨起赵括的运气了。

    看着手中的刚刚传来的战报,赵丹突然发现赵括这个家伙自从被自己改变了命运之后,居然已经有了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确实是个好事。

    在这个年代,将门虎子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为啥?因为知识的传承。

    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知识永远都是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有了知识的传承,人类才会不断的进步,家族亦然。

    在赵丹穿越而来的那个时代,曾经有一个叫做陈胜的人说过一句振聋发聩、影响了中国人整整两千年的话,这句话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实是有的。

    先看看一个中国历史上极为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

    后世最显赫的门阀士族之一琅琊王氏,便是出自于秦国大将王翦。

    王翦其人在历史上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天下六国均为王翦、王贲父子所灭,再加上王翦之孙王离,一门三列侯,显赫已极。

    秦朝灭亡后,王翦之后人王吉、王骏、王崇曾经在西汉出任过博士谏大夫、御史大夫、大司空等高位。

    再往后,王遵、王音、王融在东汉出任过太中大夫、大将军掾、南康尹等职位。

    在西晋灭亡之后,也是王氏家族衣冠南渡,并由王导、王敦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一度权势无双,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

    《古今姓氏书辩证》曰:“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堪称“簪缨不替”,“冠冕不替”,“世禄不替”。

    从秦朝一统到魏晋南北朝,整整数百年的时间,统治着华夏大地的皇族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始终不变的却是王氏一族的显赫和身居高位。

    这难道是偶然吗?显然并不是。

    所以陈胜并不知道的是,他所愤恨的王侯将相们,其实是真的有“种”的。

    这个王侯将相家族们的“种”,就是知识。

    这里的知识,指的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也不是什么假大空的八股文,更不是什么礼义廉耻、道德传统。

    这里的知识,指的是如何应对君王、如何管理一方、如何统御部下,如何收买人心,甚至是如何去当一个帝王。

    只要有了这些无比宝贵的知识,那么这些家族即便一时衰落,也总有崛起的一天。

    知识,就是所有世家大族的根。

    赵括,就拥有着知识,这种来自于他父亲赵奢的知识。

    马服君赵奢此人,以天纵奇才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其人能文能武,能为官能为将,既能为国君分忧,又能够团结同僚,简直就是全方位无死角、挑不出毛病的完美臣子模版。

    在赵丹看来,赵奢其实和王翦是一类人,都是属于那种能够创立出顶级门阀世家的始祖级人物。

    但赵奢的运气显然比王翦差了不少,因为赵奢不过五十多岁就死了,然后赵奢的儿子赵括也没有成长起来就死在了长平。

    这两次连续的打击再加上赵国的灭亡,最终导致了赵奢的这个赵氏还没有起势就已经断了传承。

    但如今不一样了。

    赵丹的穿越,改变了赵括的命运,也让赵奢的赵氏拥有了传承下去并且犹如王氏一般发扬光大的可能性。

    鉴于历史上王氏一族对于秦国的贡献,赵丹其实是很希望赵国也能够有这么一个如秦国王氏般的良臣家族,而赵奢和赵括的这个“赵氏”,就是赵丹心目中的人选之一。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不把三篇孙子兵法送给别人,却偏偏送给了赵括的原因。

    当然了,眼下赵丹对于赵括还仅仅是处于培养阶段,到底行还是不行,这个还得让赵括自己来证明。

    如果赵括最终被证明只是一个废柴,那么赵丹也不会傻傻的继续帮扶他下去,而是任其自生自灭。

    对于君王来说,有用还是没用,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衡量标准。

    有用的人,才是值得培养的人。

    从目前来看,至少赵括干得还不错,还算是挺有用的。

    赵丹思考了一会,然后对着面前的繆贤道:“且派人去传寡人之令,裨将赵括作战有功,寡人心甚慰,赏金一万,女二十。并命其将屯留之军,务必要为寡人守住屯留!”

    “唯。”繆贤应了一声,便领命出去了。

    此刻的赵丹并不在邯郸,而是位于上党郡治所在的长治城。

    在数日前的大朝议之中,赵丹力排众议通过了赵国总动员令之后,短短的几天内邯郸之中的民众就已经被动员了起来。

    让赵丹欣喜的是,在发布了总动员令之后,他发现单单是邯郸一座城可用来充当民兵的男丁就有十万!

    当然了,这是因为邯郸附近本来就是赵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四座大城满打满算下来,凑个二十万甚至更多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了。

    于是赵丹又发布了一道命令将里面的独生子给排除掉,然后带着剩下的九万民兵风风火火的朝着上党赶去。

    此时此刻,赵丹已经率军穿过了滏口陉的东边,来到了一个叫做黎邑的小城,只要再有几天时间就能够赶到长治了。

    而驰援屯留县的那支军队其实并不是由赵丹这边派出去的,而是来自屯留县西边的赵国旧都晋阳。

    总的来说,目前形势还算乐观,至少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赵丹在处理完赵括的事情之后,又从面前的桌案上拿起一封竹简。

    这是前线大将军廉颇送回来的奏报。

    自从赵丹宣布亲征之后,从长平前线送来的奏报就从三日一次变成了一日一次。

    赵丹仔细的阅读了一遍这封由廉颇亲笔写就的奏报。

    看上去长平前线也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除了长平关外每日例行的绞肉机大战之外,廉颇坚决的守住了防线,没有让白起取得全面突破。

    在读完了廉颇的情报之后,赵丹也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虽然廉颇看上去的确是比白起要稍逊一筹,但至少廉颇并没有让赵丹所最担心的全面溃败出现在长平战场上。

    赵丹合上了竹简,心中默默的想道:“现在,就看信陵君的了。”

    鉴于魏国大军所驻扎的邺城和邯郸只不过一天的距离,所以魏无忌夺权杀晋鄙的事情,赵丹当然是很快就从回到邯郸的赵胜口中得知了。

    对此赵丹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外之情,毕竟这可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蔺相如的死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赵丹,那就是虽然赵丹穿越导致了整个历史的改变,但是赵丹的穿越却不可能改变每一个人,也不可能改变所有的事情。

    所以蔺相如该死还是得死,所以后胜还是那么的贪财,所以吕不韦扶立赵异人的事情还是在稳步的进行之中,所以信陵君救赵之事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发生了。

    根据赵胜的说法和赵国所得到的情报,夺取兵权之后的魏无忌已经率领十万魏军急速南下,直扑由秦国大将司马梗和五万精锐秦军镇守的野王城。

    而魏无忌和司马梗之间的这一战,便是赵丹所一直盼望的,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真正逆转乾坤的胜负手!

    把举国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外国人的手中,这听起来似乎相当的不靠谱。

    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赵丹对于信陵君魏无忌,的确是有着绝对的信心!

    “信陵君,可切莫让寡人失望啊···”

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国君臣() 
?    就在赵丹期盼信陵君能够为自己带来一场关键胜利的时候,远方的咸阳宫之中,赵丹的对手秦王稷也正在主持一场秦国高层会议。

    说实在的,秦王稷的心情这个时候其实一点也不算好。

    毕竟这几天来,传到这位秦国君王耳中的,可就真是没有多少好消息。

    秦王稷皱起了眉头,面庞虽然苍老,但眼神却十分锐利,看着面前的几名秦国核心大臣道:“今长平之局,何解?”

    如果是依照秦王稷之前的性格,那么秦王稷应该会直接问范睢。

    但今天秦王稷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秦王稷不想问了。

    至少今天不想问。

    原因很简单,范睢的计策虽然是有,但却失败了。

    秦王稷最不喜欢的就是失败。

    虽然说信陵君魏无忌突然杀晋鄙夺权这种事情的确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情,但是失败就是失败,即便是再不可思议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失败。

    这份失败让秦王稷对范睢的信心开始有些动摇了。

    人越老,就越没有什么耐心。

    秦王稷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的衰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告别这个世界。

    所以秦王稷很急。

    他急着在自己死前为秦国多夺得一些土地,他急着要在自己死前打败赵国这最后一个强敌。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