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陵的嘴角听到了司马靳的这番话之后微微扯动了一下,但仍然没有成功的露出一丝笑容。

    没错,由于这些天来赵军一直都是主动出击拦截的一方,因此赵军的伤亡肯定要比秦军更高一些,至少也有三万以上!

    但问题在于这样打下去的话,秦军根本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个二三十万的伤亡,根本就别想把胜利拿下来。

    事实上作为秦军的核心高层之一,王陵的心中非常的清楚,长平之战打到现在,秦军的死伤人数已经超出了历史上秦国进行的任何一场战争!

    威震天下的大秦雄师,在这片太行山脉南侧的群山之中已经流了太多太多的血,多到就连王陵这样的沙场宿将想起伤亡数字都忍不住心惊肉跳的程度。

    照这样打下去,即便能够打败赵国,秦军又该如何去面对正在秦国东南两郡肆虐的二十万楚军呢?

    像司马靳这样的前线将军固然是不用思考这些,但是作为副帅、将来有一天很有可能成为秦国领导层之一的王陵,却早就已经有了这种站在全局上去思考的意识。

    如果打垮了赵国的代价是让楚国崛起,那么这场伤亡巨大的战斗真的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第一次,王陵对于眼下这场战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就在王陵出神的时候,一旁的司马靳突然碰了王陵一下,低声道:“副帅,其兵已至矣。”

    王陵楞了一下,这才发现原来刚刚脱离了战场的那半部秦军已经抵达了长平关门之下。

    王陵挥了挥手,道:“开关门。”

    片刻之后,沉重的长平关大门缓缓打开了,一名又一名刚刚从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士兵列着队伍,沉默的走进了长平关之中。

    王陵出神的望了这支部队一会,突然开口道:“北方战事如何?”

    王陵所说的北方,自然就是位于长平关北边的北上党盆地。

    司马靳答道:“一切皆按大将军计划进行。”

    王陵点了点头,道:“且与吾同去迎这半部老秦人的好男儿。”

    两人一前一后,走下了长平关的关墙。

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颇的困境(为盟主专一暂且保留几分加更,第七更)() 
?    在长平关的王陵高兴不起来,而在另外一边,四十五万赵军的统帅廉颇大将军也同样高兴不起来。

    在察觉了白起的真正意图之后,廉颇就将自己的幕府从大粮山搬到了韩王山。

    此刻的廉颇就在中军帐之中,脸色严峻的听取着一名将军正在作出的伤亡汇报。

    “数日来,我军于长平关一线伤亡逾四万之多,赵垒壁全线伤亡过万,故关一线伤亡约五千之众。据上党郡来报,已有近三万秦军自长平关入北上党,尧山、石邑、长子均已陷落,屯留、长治、八义均有秦军斥候出没,或遭秦军攻击。”

    在大帐之中并不是只有廉颇一人,而是有着足足十几二十名赵国将军。

    但这人数虽然不少,大帐之中的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

    刚刚所汇报上来的消息,可没有一个是好消息。

    先看长平关一线,由于长平关的失守,赵军西北侧的防线就此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秦军获得了一条突破南上党山区进入北上党平原盆地的通道。

    好在由于秦军之前所占据的丹朱岭地形崎岖无比,根本不适合大军行动,因此秦军想要调动军队的话,就必须要通过韩王山和长平关之间的丹河北岸开阔地。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连日来为了阻止秦军北上,这处丹河北岸的开阔地上接连爆发了数次极其激烈的战斗,将近四万名赵军士兵死在了这片开阔地之中,换来的则是近三万秦军的死亡。

    好在这片开阔地一次能够展开的部队数量有限,否则的话就不是一次一万这么点人数了。

    但即便如此,仍旧有三万秦军突破了赵军的封锁,顺利的进入了长平关之中。

    在进入了长平关之后,这些秦军一部分沿着百里石长城猛攻羊头山和故关,主力则沿着长平关北出,开始进入北上党盆地。

    如此一来,战火便开始在北上党盆地之中蔓延。

    在这五天以来,随着尧山、石邑、长子的失陷,北上党已经有三分之一落入了秦军之手。

    而其他的三分之二,比如说屯留、清河乃至上党郡郡治所在长治都已经处于秦军的兵锋之下,岌岌可危。

    由于故关并没有失守,眼下的长平赵军仍旧保有这条退路,但是因为长平关的被突破,整个战场的天平已经开始朝着秦军有利的方向不停的倾斜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通过长平关进入到北上党盆地之中的秦军必然是一天天增多,由此以点带面来压垮整个赵军,已经完全就是时间问题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廉颇连日来命令赵军轮番出动,不惜以绞肉机的战法用四万赵军的性命耗掉了三万秦军,那么如今在北上党盆地之中肆虐的就不只是三万,而是整整六万秦军了。

    如果是六万秦军的话,那么横扫整个北上党盆地,最多十天时间!

    当然了,即便是现在,也没有任何人敢打包票说北上党就一定能够坚持超过二十天时间。

    要知道北上党可是比如今后方的故关还要更后方的超级大后方。

    一旦北上党陷落,那么不要说是长平前线了,就连正在坚守故关的赵军将士也同样要被统统包了饺子!

    有人提议道:“大将军,以末将之见,宜速速派兵驰援北上党!”

    廉颇嘿了一声,欲言又止。

    作为大陆有名的名将,廉颇当然不可能连这一点都想不到。

    但问题在于——哪来的兵?

    是的,别看廉颇手下有着四十五万人马(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了),但是这对于眼下的长平战场来说,根本就不够!

    现在的长平战场可不仅仅是只有长平关、故关以及北上党在爆发战斗,事实上就连原先双方对峙的秦赵垒壁一线,那也是每天都打成了一锅粥。

    自从长平关被突破之后,秦军主帅武安君白起大旗一挥,六十万秦军在战场的所有地方都朝着赵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这五天来赵军的防线是全面吃紧,在秦军一波波如潮的攻势下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去支援北上党?

    从长平关陷落到现在,廉颇只派出了两万兵马通过故关回援北上党,而这已经是廉颇所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正面防线的压力已经大到极致,再从正面抽调兵马,那么整条防线就要被白起率领的秦军主力突破,然后便是中央开花,瞬间爆炸了。

    现在的长平正面战场已经不再是廉颇牵制白起,恰恰相反,是白起率领秦军主力牵制住了廉颇的赵军主力,让廉颇根本无法回援北上党。

    凭借着人数的优势,白起大可以坐等源源不断的秦军通过长平关开入北上党,然后将北上党整个吃下,彻底切断廉颇的退路。

    这是阳谋,是一个无比清楚的阳谋。

    进退维谷,这就是廉颇所面临的情况。

    但是廉颇能做什么?廉颇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廉颇手中的兵力,根本无法和白起相提并论。

    在防守的时候,由于地形的原因,四十五万赵军顶住六十万秦军的攻势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但是等到双方战场全面拉开,战线比之前要长了好几倍的情况下,人数比赵军多了整整十五万的秦军就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如今的情况是在同一个地方赵军只能够摆下一万人,而秦军却可以摆出一万五千人甚至两万人的兵力。

    更让廉颇头疼的是,这种情况还不止一处,而是整条战线上赵军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不得已,廉颇如今只能命令北上党的赵军全面收缩,力保屯留、清河、长治等主要城邑。

    但即便如此,廉颇也知道这样下去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为何廉颇在知道长平关失守后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前往邯郸求援的原因了。

    在秦军获得了长平关这条通道之后,四十五万这个数字就已经挡不住秦国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帐篷之外又传来了一声通传:“大将军,北上党急报!”

    “进来!”

    一名赵军信使急匆匆的进入了大帐之中,朝着廉颇道:“大将军,昨日上万秦军已将屯留包围,屯留守将急信求援!”

    这条消息一经通报,大帐之中的紧张气氛立刻又上升了好几个等级。

    屯留,正是方才所提及的北上党重要城镇之一,位于北上党盆地的西北部,靠近赵国旧都晋阳一侧。

    没想到秦国人的兵锋,竟然如此之快的就抵达了屯留。

    廉颇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屯留守将何人?”

    信使答道:“裨将赵括!”

    “赵括···竟然是他?”廉颇楞了一下,脑海之中又浮现出了那个年轻的身影。

    曾经的廉颇对于赵括不屑一顾,但老将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现在,自己却要依靠赵括来守住屯留,抵挡秦军的犀利攻势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进击的赵括() 
?    赵括怎么会跑到屯留去了?

    这事情还得从五天前的那一次故关保卫战说起。

    却说当时赵括在司马靳手下被乐乘一箭救命之后,几个月来一直走背运的赵括好像突然一下子就转运了。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赵括身先士卒,不但趁着司马靳败北秦军锐气受挫的节点成功的率领赵军夺回了半个羊头山,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率领着羊头山上的赵军接连挫败了王陵所率领的秦军三千人后续部队的攻势,保住了故关这条赵军唯一退路的安全。

    由于赵括的优异表现,在持续了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故关一线主持大局的乐乘给了赵括一个新任务——率领刚刚抵达故关的一万赵军回援北上党盆地,争取拖延住秦军攻击北上党盆地的脚步。

    作为一个裨将,赵括的等级可是比校尉还要更高一级,统领一万人还是有资格的。

    于是赵括就率领着这一万兵马风风火火的从故关出发,回援北上党盆地。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赵括就带着这一万部队穿过了清河,来到了清河北岸的清河邑。

    值得一提的是赵括在路上还碰到了八名自称是清河本地人的壮士,带着四五百名清河邑的民众要求庇护。

    疑惑之下的赵括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清河邑已经被一支人数大约在一千左右的秦军占领。

    得知了情况的赵括率领着麾下一万赵军急速前进,在一个时辰后抵达清河邑,并且击溃了刚刚占据这里没过半天时间的这支秦军。

    清河邑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是却位于长治城和故关之间,地理位置颇为重要,于是赵括在这里留下了一千人,随后率领着大军主力继续北上。

    两天过后,赵括抵达了上党郡的郡治所在——长治城。

    长平关防线被突破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长治城此刻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赵括率领的这支赵军及时到来,让长治城之中的民心大为振奋。

    但在长治城这边赵括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恰恰相反他在这里还得知了一个坏消息——上党郡的另外一座重要城邑长子县城,已经落入了秦军的手中。

    长子县城位于北上党盆地的西南方,长平关的正后方,因此在长平关失守的时候这座县城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失陷的命运。

    当长子县城失陷之后,整个北上党盆地之中的其他战略要地,尤其是屯留和长治就完全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随时有可能遭受秦军的攻击了。

    在一番考虑之后,赵括果断决定分兵。

    清河邑虽然只有一千赵军,但是那里靠近故关,一旦有赵国后续援军自故关开来都一定会经过清河邑,因此赵括并没有打算继续增兵清河。

    赵括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依照大将军廉颇的命令,死守长治和屯留这两座地位更加重要的城市。

    长治、屯留两座城市,分别是上党郡之中第一、第二大的城市,而且又都位于滏口陉这条道路上,分别联通着东边的邯郸和西边的晋阳,位置极为重要。

    其中长治乃是上党郡的郡治所在,又直接关系到赵军粮道的安危,因此赵括将自己麾下大部分的兵力,总计七千步兵都留在了长治城作为防守。

    然后赵括便带着剩下的两千人(内含五百骑兵)朝着屯留城赶去,准备支援屯留城。

    屯留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人口加起来都没有超过一万,赵括觉得自己这两千人再加上屯留城之中原本的守军,坚守个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