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残酷无比的大清洗必将随着魏无忌的下野而拉开序幕,对于魏无忌本人以及那些站在魏无忌这一边的大臣们来说,这都必将是一场浩劫!

    更重要的是,魏无忌这一派,可是名副其实的亲赵派啊。

    一旦亲赵派被清洗,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秦派得势,别说是这场长平之战了,甚至在未来可见的五年乃至十年之内,恐怕魏国都会成为赵国的敌国。

    赵胜默然半晌,突然开口道:“无忌,是胜与赵国连累汝也。”

    赵胜很明白魏无忌的失势是因为什么,魏无忌正是因为旗帜鲜明的站在赵国一边,才会被魏王圉下定决心舍弃的。

    魏无忌洒然一笑,轻轻摇了摇头:“平原君言之过矣,大王素不喜吾,今日之事,吾早有预见。”

    是的,魏无忌不是傻瓜,他早就知道魏王圉这个王兄不喜欢自己,也早就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固执己见下去迟早触怒魏王圉。

    但有些事情,即便是知道会触怒魏王圉,魏无忌也必须要做。

    因为这是魏无忌的原则。

    原则问题,绝不退让,即便是面对魏王圉,也不行。

    赵胜看了一眼魏无忌,忍不住开口道:“无忌,魏王圉如此对你,难道···”

    赵胜欲言又止,但是魏无忌却明白赵胜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错,魏王圉固然是魏国的大王,但是在魏无忌的手中,也并非就没有反击的力量。

    别的不说,单单就魏无忌府上的这三千门客,只要稍加组织起来,就是一支三千人的军队。

    当然了,这些门客们当然不可能和魏国真正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但别忘了,此时此刻魏国真正的精锐大军可都远在邺城,并不在大梁城之中。

    所以这三千门客只要组织得当,未尝就没有大用。

    更别忘了魏无忌这些年来在心腹门客们的帮助下所经营出来的那一张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原大地,就连赵王游猎这样的事情都能够第一时间知悉的秘密情报网络。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魏无忌想要发动政变的话,那么凭借着魏无忌手中的力量,还真就是——

    大有可为啊!

    所以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魏无忌到底会不会这么做,想不想这么做,敢不敢这么做?

    赵胜目光炯炯的盯着魏无忌,等待着魏无忌的答案。

第一百一十四章 魏无忌的决定() 
?    为了王位而弑君杀父,灭弟屠弟这样的事情,古而有之,有不少甚至对于整个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些事件之中,影响最为恶劣的共有两例。

    第一个例子,乃是大名鼎鼎的周平王。

    周朝之所以衰落,乃是出自周平王姬宜臼将都城从关中的镐京东迁到洛邑。

    平王东迁,也被后世史家学者们公认为是从西周到东周的标志。

    周平王姬宜臼本为太子,后被废。

    姬宜臼由此对父亲周幽王怀恨在心。

    公元前771年,姬宜臼勾结犬戎、申国发动政变,杀死天子周幽王以及王后褒姒,自立为王。

    犬戎是周朝的死敌,姬宜臼居然勾结犬戎弑父杀君,这就相当于某个汉朝时的诸侯王勾结匈奴造反篡位,天下诸侯大为震动,影响无比恶劣。

    姬宜臼的正统性由此遭到了极大的质疑,周朝立国起就一直坚持的宗法制被姬宜臼一手破坏殆尽,而姬宜臼本人即便登上了所谓的天子之位,却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不被诸如鲁国等主要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威严从此扫地。

    世人都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位昏君,但烽火戏诸侯却恰恰证明了周幽王的威严以及对诸侯们的控制力,正所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便是如此。

    而到了姬宜臼为王的时代,就算姬宜臼想要玩一出烽火戏诸侯,也根本没有几个诸侯会理睬他。

    说白了,这个周平王姬宜臼,才是周朝衰落最大的罪魁祸首。

    姬宜臼篡位之后,周天子声望扫地,诸侯并起称霸,由此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曲沃代晋。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姬伯将弟弟姬成师封在曲沃,内乱的种子就此埋下。

    公元前706年,姬成师之孙姬称起兵造反,杀时任晋国国君姬小子,由此掀开了长达二十八年的晋国内战。

    公元前678年,姬称在齐桓公吕小白的支持下杀死时任晋国国君姬缗,篡位成功,是为晋武公。

    由于晋武公本人开的恶劣风气,其后的晋国多有公子作乱,晋国国君由此不再信任公族而重用外臣,终于导致了以六卿为首的外臣们坐大。

    最终晋国国君被六卿彻底架空,六卿混战后胜出的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

    当然了,姬宜臼和姬称这两个家伙都属于成功并且比较有名的例子。除了这两人之外,在整个春秋战国期间,为了王位而导致的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见。

    魏无忌会成为这些人之中的一员吗?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得出答案。

    这已经是这个晚上之中,第二次有人劝说魏无忌造反了。

    和第一次的勃然大怒不同,这一次魏无忌在听到了赵胜的这番话之后,整个人闭口不言,陷入了沉默之中。

    毫无疑问,在王宫一行之后,魏无忌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魏王圉已经彻底的和魏无忌撕破了脸,并且摆明车马要剥夺魏无忌的一切权力,甚至很有可能连魏无忌的性命都不放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再让魏无忌像之前那般尽忠,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但即便如此,魏无忌对于起兵造反这件事情,仍然颇为抗拒。

    此刻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在外,而晋鄙向来是忠于魏王圉的。

    即便魏无忌能够起事成功,若是晋鄙拒不归顺并且率领十万魏军杀回大梁,那么仅仅凭借着魏无忌手中的这点人马,显然是根本无法和晋鄙手中的十万大军相抗衡的。

    但对于魏无忌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重要的,其实是魏无忌的父亲,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昭王在死前对魏无忌说过的一番话。

    “无忌,汝之长兄,聪慧不及汝多矣。但长幼有序,寡人不可废之,今魏国暗弱,又有秦、楚、齐诸强环伺,汝当助汝兄奋发,使魏国复强于诸侯,切不可兄弟阋墙,此灭亡之道也!”

    这番话,魏昭王是当着两个儿子的面说的。

    在说出这番话之前,魏昭王同样也和魏王圉说了意思差不多的一番话。

    无论是魏王圉也好,魏无忌也罢,都在答应过临死的魏昭王,绝对不会令魏国生乱,必将兄弟携手,重振魏国雄风!

    也正是因此,所以在魏王圉登基初期,兄弟两人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

    在这段时间里,魏王圉和魏无忌两兄弟合力斗倒了魏国权相孟尝君田文,让权力重新回到了魏国王族的手中。

    只可惜,在孟尝君田文彻底倒台之后,这段蜜月期也就戛然而止了。

    两兄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而变得越发的紧张,两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和冲突也变得越发的频繁,直到今晚上终于被彻底的引爆出来,真正的撕破了脸皮。

    一想到这里,魏无忌就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过了今夜,如果魏无忌回到了封地,魏王圉真的能够遵守当年在父王面前的承诺,放魏无忌一条生路吗?

    赵胜见状,立刻不失时机的劝说道:“无忌,且三思啊。”

    魏无忌并没有马上回答,书房之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魏无忌终于缓缓的抬起了头,目光平静的看着赵胜。

    “平原君,逆贼之事,恕无忌不能为之。”

    赵胜一听这话就急了,忙道:“无忌,难道汝便如此任凭那魏王圉宰割不成?”

    魏无忌笑了一笑,双目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异样的表情。

    “大王既不能容无忌,则无忌又何必居于魏国?平原君,无忌欲往赵国一行,于赵国共抗强秦,不知如何?”

    魏无忌此言一出,赵胜再度愣住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就在不到两个时辰之前,侯赢曾经在大厅之中对赵胜说过的那番话。

    就在侯赢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赵胜整个人对此都还十分的不以为然。

    但是赵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看上去滑稽得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要实现了。

    信陵君魏无忌,居然真的要舍弃魏国这个母国,出走赵国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来自赵丹的密信() 
?    魏无忌的想法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赵胜一时间就愣住了。

    等到赵胜回过神来之后,这位平原君下意识的就想要反对。

    这倒不是因为赵胜不希望魏无忌去赵国,对于赵胜来说,魏无忌要么征得魏王圉的同意率军援赵,要么就干脆夺了魏王圉的王位再以魏国国君的名义命令晋鄙出兵救赵,这才是正途。

    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魏无忌就算真的去了赵国,最多也就带上几十上百个心腹门客,这对于解决赵国如今的危机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甚至很有可能因为魏无忌的出走而导致赵魏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反而坏事。

    但是眼下这魏无忌摆明了不愿意造反,那该怎么办呢?

    赵胜心中暗暗焦急,却一时间想不出什么主意。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心中突然念头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

    几天前,一封来自邯郸宫城之中的密信被悄悄的送到了赵胜的手中,送信过来的胡衣卫还转告了赵丹的密旨,要求赵胜在事不可为之时将此信取出交于信陵君。

    此时此刻,岂非正是事不可为之时?

    赵胜深吸了一口气,从怀中将这封一直贴身收藏的密信拿了出来,放到了魏无忌的面前。

    “无忌,此信乃吾之大王所写,无忌可一观之。”

    魏无忌惊讶的看了赵胜手中的信一眼:“赵王之信?”

    很显然,魏无忌并没有想到那位远在邯郸的赵国国君赵丹,居然给自己写来了一封信。

    赵丹想要说些什么?

    带着这个疑惑,魏无忌拆开了信,阅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如下。

    “公子无忌,寡人常闻,国君无德,臣宜改之。国君无能,臣宜助之。今魏王圉欲助亲灭赵,却不知赵实乃魏之屏障,赵弱则魏危,赵灭则魏亡也。”

    “公子虽处大梁,然贤名满于天下,丹虽于邯郸,却亦久闻大名。以丹之见,所谓贤者,无非修身,齐家,治国也。”

    “公子长于修身齐家之道,此丹亦知之。然论及治国之道,想来公子虽经纶满腹,却无处可一展手脚,何也?实乃魏王圉嫉贤妒能,弃公子而不用也。”

    “以丹观之,魏王圉其人,不过一平庸之君尔,若无公子鼎力相助,则魏国业已亡国多时矣。”

    “如此庸君,非魏国之福,实乃为魏国之患也。以丹之见,不如公子起事而代之,丹必率赵国上下鼎力相助也!若公子得登王位,则魏赵友好之势必成,如此两国合纵抗秦,岂非两厢得益乎?”

    看到这里,魏无忌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赵胜,心中有些嘀咕。

    这赵国人,便如此希望吾叛上作乱?

    赵胜不明所以,朝着魏无忌笑了一笑,魏无忌还以一个笑容,然后继续低头看信,顺便把赵胜刚到嘴边的话给全部憋了回去。

    只见信的下半部分写道:

    “然丹知公子乃忠义之人,必不愿行此弑君之行也。但今长平之局赵已危如累卵,若不得魏国援手则败局已定。此赵之败,亦是魏之败也,公子岂能坐视乎?”

    “丹有一言,愿赠与公子。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魏王圉之举,实为自绝魏国前途之愚行也,若公子坐视魏王圉行此愚行,则魏国旦夕覆亡矣!如此,公子有何面目见昭王于九泉之下也?望公子思之。”

    魏无忌看着手里的这封信,越看越是惊讶,最后终于忍不住轻声在嘴里念叨了起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魏无忌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慢慢的,这位信陵君原本暗淡无光的眼睛开始慢慢的亮了起来。

    是啊,他魏无忌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最好表现吗?

    只可惜到了现在,魏无忌却是连进献自己忠言的机会都没有了。

    魏无忌一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