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王思念太后和大王,还请太后和大王前往邯郸一行!”

    燕太后盯着李牧,嘴角突然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然后轲儿就要被封一个燕君,成为他赵丹的臣子了,对吧?汝且告诉他赵丹,老妇今日便是死在此地,也不愿意再回到邯郸去看他的脸色!”

    冰山一般的面容在这一刻完全崩解了,只有无穷无尽的怨气。

    随着燕太后的这句话一落,场上的局势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赵国骑兵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马刀长枪,而燕国禁卫军们则靠拢得更加紧密,准备应对着接下来的厮杀。

    李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太后,事到如今,难道太后还不清楚燕国的覆亡已经是必然了吗?这些人都是燕国的勇士,难道太后真的就希望他们就这么白白的死在这里吗?燕王今年好像还没有十岁吧,难道太后也忍心让他小小年纪就此离世吗?”

    “够了!”那名护在燕太后面前的燕国禁卫军将军厉声喝道:“吾等乃是燕国臣子,今日为了燕国尽忠效死,也是应有之义!汝便是再如何巧舌如簧,也休想让吾等放下武器!”

    李牧并没有理会燕国将军,而是将目光依旧放在了燕太后的身上,继续劝说着:“太后若是想要为燕国殉节,此事的确容易。但是还请太后想想,若是太后和大王死在此地,则燕国将永无宁日,无数燕国子民将因此丧命,燕国大地将不复昔日之盛景矣!难道这就是太后想要看到的吗?”

    李牧的话说得情真意切,让燕太后的身体不由得一颤。

    她已经嫁到这个国家很多年了,对于这个国家的子民性格也是非常了解的。

    毋庸置疑,一旦燕太后和燕王死在此地的消息传出,那么无论此刻的燕国再如何的平静,一波针对赵国的大反抗运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反抗就必定会伴随着镇压,一旦镇压结束之后,燕国会死多少人?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肯定是一个极为可怕而恐怖的数字。

    而如果燕太后选择带着小燕王投降赵国的话,那么反抗的力度自然就会小了很多很多,死的人自然也会少很多很多。

    山谷之中一片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燕太后,等待着她的回答。

    良久之后,燕太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着面前的禁卫军将军说道:“放下武器。”

    “什么?”禁卫军将军身体剧震,忍不住说道:“太后,万万不可中了这人的奸计啊!”

    “放下武器!”燕太后突然失态的大喊了起来。

    “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已经太多、太多了……已经够了!燕国是老妇和大王的燕国,如果有一定要有人去承担这份罪孽,就让老妇和大王去承担吧。”

    禁卫军将军死死的咬着牙,整个人的眼睛都红了起来,手中的长剑当的一声掉在了地上,声音颤抖的发布了命令。

    “放下武器!”

    片刻之后,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所有的燕国将士们都放下了武器,一个个面容悲痛无比,甚至有人痛哭出声。

    尘埃落定。

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国灭(第三更)() 
看着一名名垂头丧气的被押出山谷的朝鲜和燕国士兵,义渠胜的嘴角不知不觉也翘得高高的。

    “终于结束了!”这是义渠胜心中的感想。

    半年的时候,几千里的路程,几番大战,总算是将燕国给平定了。

    对于义渠胜的这个想法,李牧多少是有些嗤之以鼻的:“你在胡说什么,临乐城还没有攻下来呢。”

    义渠胜哈哈一笑,道:“现在燕国的太后和大王都在我们的手里,就算那个燕国的相邦再怎么努力,他也不可能避免失败的结局!”

    这并不是义渠胜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大部分赵军士兵们、乃至是大部分天下人在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的想法。

    李牧摇了摇头,道:“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能够太乐观,当年的燕王就是因为过于乐观,所以派骑劫替换了乐毅,这才有了后来田单的大翻盘。如果赵国不想成为第二个燕国,那么就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谨慎,我们当然可以庆祝,但那应该是在彻底的攻克临乐城之后。”

    义渠胜神色古怪的盯了李牧一眼,道:“我突然发现,你这个人其实非常无聊啊,总是喜欢讲这种扫兴的话。”

    李牧看了义渠胜一眼,然后抬脚。

    下一刻,义渠胜的身体突然凌空飞出,然后犹如一只大鸟一般稳稳的落在了地上。

    这位义渠将军转身对着李牧怒道:“踢人屁股可不是一个好习惯。”

    李牧想了想:“或许你可以选择二十军棍。”

    义渠胜闭上了嘴巴,重新回到了马鞍上,看了看马鞍旁边挂着的箕杏的人头,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来。

    有了这颗人头在手,义渠胜觉得自己未来的那个义渠君之位应该是比较稳当的了。

    回顾起这场大战,就连义渠胜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自己这边的数量仅仅是敌人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一场大战打下来,斩首两万以上,俘虏三万多将近四万人,而赵军这边的伤亡仅仅不过是三千人。

    这简直就是奇迹、不,神迹啊!

    义渠胜又看了一眼面前的李牧,突然觉得,其实在这样的人手下打仗还是挺不错的。

    至于义渠国嘛……

    无论义渠胜愿意或者不愿意放弃那个义渠王的位置,义渠国的覆灭都已经成为定局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好好的作为一个赵国臣子活着吧,毕竟义渠也当过二十多年秦国的臣子了。

    草原上的子民们从来都是跟随着强者,能够跟随赵国这样的天下第一强国,跟随着李牧这样的将军马踏四方,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啊!

    义渠胜收起了心思,紧紧的跟随着李牧策马朝着南边的襄平城而去。

    但是义渠胜并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竟然还并不是结束。

    回到襄平城之后,李牧就告诉义渠胜一个消息。

    “我们在这里修整五天,五天之后出发。”

    “出发?去哪里?”义渠胜看了看李牧的表情,感觉有些不对。

    出发和班师的区别义渠胜还是懂的。

    李牧十分淡定的作出了回答:“平壤。”

    “平壤?”义渠胜瞪大了眼睛,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才叫了起来:“你要去攻打箕子朝鲜?”

    “当然。”李牧十分淡定的点了点头,并且用少见多怪的眼神看着面前的义渠胜:“想必你也从那些朝鲜人士兵的口中听说了,这一次箕杏基本上抽调了整个朝鲜国的兵力,现在朝鲜国正是处于一个极度空虚之时,若是我们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北方的那些蛮族?”

    义渠胜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再等五天呢?”

    李牧道:“朝鲜的地形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这一次我准备带五千骑兵去就行了。大王已经批准了我的计划,并且命令剧辛率军前来和我们会合,剧辛所部的行军需要三天,然后再两天的修整,正好五天。”

    “剧辛?”义渠胜瞪起了眼睛,看上去十分不爽:“虽然他麾下的确是有三万步兵,但是这样的话,他岂不是要和我们抢功劳?”

    李牧微笑道:“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燕太后和燕王在手里,你觉得还有谁的功劳会比我们更大吗?这时候适当的让一点功劳给别人没有坏处,剧辛是龙台重臣,如果他肯帮你说话,那么你这个义渠君就很有把握了。所以现在,你给我闭上嘴巴,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吧。”

    义渠胜嘿嘿一笑,走了两步之后突然回头道:“对了,其实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朝鲜距离中原这么遥远,就算能够打下来,你又能派谁来守卫这个地方呢?”

    李牧耸了耸肩膀:“作为赵国的将军,我只负责打下土地,至于如何去统治和占领,那是大王和平原君他们的事情。”

    ……

    乐间压力很大。

    坚守了半年时间之后,不但是城中的粮食开始明显的出现了困难,士气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今的燕军士兵们士气几乎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甚至已经开始有人筹划着悄悄打开城门让赵军入城——事实上也有人这么尝试去做了,而且还不是一两次。

    好在乐间足够的警惕,所以这些里应外合的阴谋全数都被他挫败了。否则的话,现在的临乐城

    “君上,赵国人又攻城了,外城已经开始有些抵挡不住了!”一名燕国将军朝着乐间禀告。

    满脸疲惫的乐间点了点头,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之外。

    乐间所在的这座府邸距离临乐城的南城墙并不远,所以他能够清楚的听到来自南城墙的喊杀声。

    一颗巨石越过了城墙从天而降,落在了距离乐间大约两三百步的一座房屋之中,轰隆一声烟尘四溅,乐间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脚底大地所传来的震动。

    “昌国君,此地不安全,还请立刻转移!”

    乐间摇了摇头,道:“无妨,赵军投石机的距离有限,不可能投到此处。奇怪,为何赵军突然发动攻城?”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进行过几天试探性的攻城之外,其他时间里庞煖一直都率领着赵国大军将临乐城牢牢的包围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攻城的动作。

    直到前几天,赵军突然就开始发动了攻势。

    对于赵国人的攻势,燕军也同样是早有准备,整个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高潮,打得十分的激烈。

    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乐间此刻极度的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让赵国军队在沉寂了半年之后再度开始攻城。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燕国绝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落入了赵国人的手中,所以原本还能够通过鸽信来传讯的乐间如今已经完全失去了了解外部情况的渠道。

    所以乐间也并不知道,此刻的庞煖正在鼓励着手下的赵军将领:“如今燕太后和燕王已经被李牧大都督擒获,若是吾等还想要分润一些功劳的话,那么必须要将临乐城给拿下!”

    庞煖是真的有点着急了。

    虽然说作为主将,李牧和剧辛立下来的功劳统统都可以归功为庞煖领导有方,但是问题在于庞煖如果自己什么也没干出来,那肯定也有些说不过去。

    再说了,也不仅仅是庞煖自己,庞煖麾下的这二十万赵军将士们也需要功劳啊。

    所以在得知了襄平城被攻破之后,庞煖就率领大军朝着临乐城发动了攻击。

    在庞煖看来,临乐城之中的燕军被围困了半年,然后也被赵军的宣传攻势轰炸了半年,战斗力肯定是远远不如之前刚开战那时候的。

    情况一如庞煖所料。

    虽然说凭借着坚固的城墙,燕军多次打退了赵军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势,但是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赵军就已经开始有人能够登上城头了。

    即便登上城头的赵军士兵很快就被杀死打退,但是这件事情却让所有的赵军将士都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得到了很大的激励,加大了攻城的力度。

    为了攻破城池,主将庞煖可是已经作出了许诺,第一个攻上城头的,晋爵三级!

    在临乐城外的赵军阵地上,数百架投石机不停的运作着,沉重的巨石一块块从天而降轰击着临乐城的城垛,半年的时间让赵军的攻城物资达到了一个海量的地步,投石机的轰击几乎从天亮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就在乐间站着发呆的这么一会时间,至少有几十块巨石在乐间的视线之中出现,然后嗖嗖的从空中落了下来,他脚下的大地宛如地震一般完全没有停止过震动。

    乐间的亲卫们十分紧张的聚拢在了乐间的身边,甚至有人已经拿来了巨大的盾牌。

    乐间摆了摆手,示意亲卫们稍安勿躁,突然开口对着自己身边的副将说道:“临乐城已经被包围多久了?”

    副将楞了一下,虽然并不是很明白乐间说这句话的意思,但还是回答道:“半年有余矣。”

    “半年。”乐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多少带着几分萧瑟和无奈:“足足半年的时间,吾坐困临乐城,却等不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援手,这是天要亡我燕国啊!”

    ……

    据史官记载:“帝十三年春二月,燕派刺客荆轲刺帝于大殿之上。帝怒,命庞煖、李牧伐燕。三月,庞煖围临乐。四月,李牧破蓟都,燕太后携燕王奔辽东襄平。九月,朝鲜太子箕杏率军来助,李牧杀箕杏,破襄平,擒燕后母子。十月,庞煖破临乐,乐间降。燕国自此而亡,享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