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抬起了头,用一对似乎在散发着某种奇异光芒的眸子注视着面前的义渠胜,说道:“每一名赵国官员进驻的都是一个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大部落,每一个月这些官员们都要写一封信到大都督府汇报情况,每三个月大都督府都会派出一支部队从西到东将整个草原巡视一遍,如果任何一个部族敢杀害我们的官员,那么吾就会让他全族陪葬,鸡犬不留。”

    义渠胜不自然的咳嗽了一声,转移开了目光。

    李牧脸上的表情渐渐的缓和了下来,看着义渠胜说道:“其实比起漠南草原的事情来说,吾更关注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一次明明出征的是燕国,距离汝的义渠国足足有数千里,汝为什么还是要跟过来呢?别告诉吾说,汝会在这一次的战争之中得到任何好处。”

    义渠胜哈哈一笑,对着李牧说道:“当然是有好处的,世人皆知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赵国战神,能够跟在你这样的战神身边偷师,那绝对是整个大陆之中所有将领所梦寐以求的事情。”

    李牧看了义渠胜半晌,然后缓缓说道:“所以这就是你带着七百亲卫还有大小老婆孩子一起逃到定西城的理由吗?”

    义渠胜长叹一声,道:“都是这么多年的朋友了,给点面子行不行?”

    李牧哼了一声,说道:“如果不是因为接到大王的命令过于匆忙的话,其实吾说不定还真有可能率军南下义渠一趟的。不过汝也是个蠢货,竟然连区区两万骑兵都掌控不住?”

    义渠胜摇了摇头,十分无奈的说道:“你不知道,我的两个弟弟手里就有五千骑兵,再加上一万匈奴仆从骑兵的造反,我手里剩下的五千骑兵虽然是最强的精锐,也挡不住三倍敌人的攻击啊。”

    李牧冷笑道:“吾早就已经跟汝说过了,骑兵之中必须要以义渠人为主体!现在汝知道后果了吧。”

    义渠胜耸了耸肩膀,道:“其实那也不错,你要知道一直以来我们义渠国内里的不少人对于我依附你们赵国的政策其实是心有不满的,总觉得那样下去义渠人会成为下一个林胡和楼烦。”

    李牧点头道:“他们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如果等到天下一统之后义渠还不归附,或许他们比林胡和楼烦的下场还要更加的凄惨一些。”

    义渠胜笑道:“所以你知道吗?我这个所谓的义渠王早就已经是不得人心的少数派了,被迫离开义渠国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牧瞥了义渠胜一眼:“所以这就是你用来掩饰自己御下能力不足,被两个弟弟赶了几百里差点死在马背上的借口?”

    义渠胜勃然大怒:“够了,本王可不想听下去了!”

    李牧面色不变:“收起你大王的威风,吾可是赵国大都督,你那一套对吾不管用,尤其在汝现在还是一个空头大王的情况下。”

    义渠胜尴尬的咳嗽一声:“咳咳,那个大都督,等到这一战后,你能不能派一支部队跟我一起会义渠平叛啊?”

    李牧的眉毛微微一挑:“咦,你刚才不是还说离开义渠是迟早的事情吗?怎么现在又心心念念的想要平叛了?”

    义渠胜哼了一声,道:“我不要面子的啊?说,这个忙你帮是不帮?”

    李牧思索了一下,道:“帮是可以帮,但是根据吾对大王的了解,恐怕帮完之后,汝的义渠国就要变成赵国的义渠郡了。”

    义渠胜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不就是一个义渠君,我当就是了。”

    李牧有些奇怪的看了义渠胜一眼:“所以你就因为这件事情就把你的义渠国给卖了?”

    义渠胜怒道:“你知不知道你家大王送给我的书上有一句话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他们都是我的臣子,凭什么篡夺我的国家?义渠国是我一手复兴的,就算要灭亡,也应该灭亡在我的手上!”

    赵括说的并没有错,李牧的这一次奇袭,从一开始难度就非常的大。

    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上一次李牧攻破咸阳的时候,是从义渠国的土地,也就是秦国的原先的北地郡南下的,一开始就已经绕过了秦长城。

    但是燕长城可是没有那么容易绕过的,李牧本以为自己派兵悄悄杀掉三个烽燧的举动已经足够谨慎了,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四个烽燧竟然在二十名强悍的赵军经营斥候摸上去一刻钟之后,仍旧顽强的冒起了浓烟。

    当一道道滚滚的浓烟不停的在接下来的一座座烽燧之中冒起,并且一路向南而去的时候,李牧的这一次奇袭就变成了明袭。

    “也罢。”李牧看着一道道远去的浓烟,脸上渐渐的露出了一丝笑容:“既然不能够突袭,那么就光明正大的南下好了!传令下去,全军沿大路南下,让燕国人好好看看吾等赵国男儿的威风!”

    李牧并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支骑兵的出现,给燕国人所造成的震撼甚至比他自己所想象的还要更加的夸张一些。

    “造阳发现大批赵国骑兵南下,数量过万,目标很有可能是蓟都?”

    当这个消息传到燕国朝堂之中时,整个朝堂顿时就炸开了锅。

    对于大部分的燕国大臣们来说,这些天来赵军主力在临乐城所发动的强大攻势就已经给了他们足够沉重的心理压力了,而李牧这一支骑兵的出现,就是插在燕国腹背之上的重重一刀啊!

    蔡鸟深吸了一口气,第一个站了出来,对着端坐在最上方的燕太后说道:“太后,为今之计,唯有请昌国君速速率军回援蓟都,否则的话蓟都危矣!”

    蔡鸟的这番话一说出来,立刻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同。这些燕国大臣们也并不是全然都是蔡鸟这一派的,也有许多人是因为担心自身的安危而支持这个建议。

    但是乐间毕竟在燕国当了好几年的相邦了,也培养起来了庞大的势力,所以立刻也就有乐间这一派的大臣出言反对道:“万万不可啊太后!如今昌国君在临乐城抵挡赵国主力原本就十分的艰难,若是一旦撤退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军心浮动,被赵军趁势进击而导致溃败!到了那个时候,燕国就真的大难临头了。”

    “简直胡说八道!”蔡鸟喝道:“燕国的希望,在于太后大王而不在于乐间!若是乐间执意不回援,凭借着蓟都之中的这点兵马,难道真的能够支撑得住赵国人的雄师不成?而且吾听说赵国大将李牧最为擅长这般奇袭,说不定这一次领兵的就是李牧!”

    李牧这个名字似乎带着某种魔力,一说出来之后整座大殿之中顿时就变得安静了不少。

    毕竟这家伙可是攻破国都的专业户啊,两次攻破咸阳,一次攻破大梁,这种辉煌的“国都克星”战绩,可以说是当今这个时代之中任何一位尚在人世的将领都比不上的。

    这样的一个国都克星现在朝着燕国的蓟都而来,如何不让人心生忌惮?

    但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乐间一派的大臣们再度开口反驳了:“即便来将就是李牧,只要现在吾等将城门紧闭做好防守,李牧所率领的区区一两万骑兵,又如何能够攻破这样一座坚城?”

    蔡鸟冷笑道:“李牧何须攻破蓟都?只需要将蓟都包围,然后前线昌国君的士气不攻便散,到时候吾倒要看看汝等该如何收场?”

    双方你来我往的大吵了一通,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于是只好请摄政的燕国太后来作出裁决。

    燕太后看着台下争吵的两派大臣,心中也是无奈得很。

    虽然说她的确是继承了赵威后的刚强性格,也和赵威后一样不惜为了夫家和自己的娘家对立,但问题在于赵威后当时可是有赵胜、廉颇、蔺相如这般赫赫有名的大才辅佐,而燕太后的面前却只有这么一群只会吵来吵去好似泼妇骂街一般的草包。

    良久之后,燕太后才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速速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此事告诉临乐城之中的昌国君,让昌国君自己决定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八百一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三更)() 
在作出了决定之后,燕太后就一言不发的站了起来,离开了这座大殿之中。

    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燕太后很快来到了一座宫殿之中。

    在这座宫殿之中,正在传出一阵有板有眼的读书声。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晋侯伐卫。叔孙得臣如京师。卫人伐晋。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公孙敖如齐……”

    太后的脚步微微一顿,随后走入了大殿之中。

    在大殿之中有一张桌案,桌案之后一名年纪大约七八岁、身着一身华贵衣裳的幼童正坐其上,正捧着面前的一份简牍在大声的念诵着,神态十分的专注。

    燕太后的脚步声惊动了这男童,男童抬起头来正好看到了燕太后,随后小脸上露出了十分欢喜的神情,站了起来规规矩矩的朝着燕太后行了一礼:“见过母后。”

    这位小童正是如今燕国的在位国君,燕王轲。

    燕太后摸着自己孩子的头,虽然这个孩子并非她所亲生,但是无论是从礼法还是从内心的认同来说,她早就把这个孩子视若己出,甚至可以说是她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男人。

    这让燕太后突然又想起了自己远在邯郸的那位亲兄弟。

    想当年,赵丹在刚刚继位的时候,赵国为了稳住燕国和齐国以应对秦国的攻势,不惜将她嫁给了燕王,同时又将另外一个弟弟长安君送去了齐国作为人质。

    由此赵国得到了齐燕两国的鼎力支持,这才得以击退秦国的挑衅,让赵丹在继位初期稳住了局面。

    仅仅不过十几年过去,如今的赵丹已经是威震天下,当年的秦国也早就已经被他和强大的赵国踩在了脚下。

    只是啊,在他为赵国的千秋大计而南征北战,掠夺各国土地的时候,又可曾经想过远在千里之外的武阳城之中,他的同胞姐妹一直因为赵国的利益所导致的这桩政治婚姻而身处在无边的痛苦之中呢?

    一想到这里,燕太后的心中就不由得慢慢的生出了满满的怨气。

    “母后,母后?”一声声呼唤将燕太后的思绪唤了回来,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担忧的看着自己:“母后没事吧?”

    燕太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母后没事,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罢了。”

    小燕王眨着眼睛,突然说道:“母后,是因为舅舅攻伐我们燕国的事情吗?”

    燕太后心中微微一惊,随后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周围随侍着小燕王的宫人,凤目之中杀机四溢。

    “是谁在大王的面前乱嚼舌根子的?”

    燕太后这一发火,整座大殿之中立刻就哗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小燕王拉着燕太后的袖子,求情道:“母后,不是他们说的,是寡人无意中听到的,母后不要怪罪他们。”

    燕太后看着怀中小人儿那恳求的眼神,一颗心早就已经融化了,原本的怒气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后,冷声道:“也就是大王仁慈,都滚出去,全部去外面领二十棍子!”

    片刻之后,一阵阵的痛呼之声就在大殿之外响起。

    燕太后拉着小燕王坐了下来,郑重其事的对着小燕王说道:“大王乃是一国之君,切不可被这些下人们给误导了。纵观当今之世,诸国征伐乃是常态,纵然是姻亲之国亦不能免。而且昌国君如今已经率军去抵御赵军攻势了,不日赵军便将退军,大王毋须忧虑也。”

    小燕王听到了这番话之后才放下心来,但过了一会又道:“母后,既然赵王乃是寡人的舅舅,那么为何燕赵两国不能够尽心协力,携手共抗强敌呢?”

    燕太后楞了一下,然后叹道:“大王有所不知,如今之赵国乃是当世第一强国,即便是燕国要共抗强敌,也只能够结好其他诸国共抗赵国才是啊。”

    小燕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突然道:“母后看上去很累,不如先回去休息一下吧。请母后放心,等到寡人以后长大了,母后就不用操心国事,也不会这么累了。”

    燕太后的眼睛猛然一热,心中一股暖流划过,于此相伴的还有几分黯然。

    多好的孩子啊,如果能够长大的话,将来肯定是一个十分有为、注定会史书留名的大王。

    可是……真的还有时间能够让他平安长大,直到执掌这个国家的时候吗?

    燕太后并不知道的是,不想让这位小燕王执掌国家的并非只有来势汹汹的赵国人,还有许多此时此刻就在蓟都之中,甚至刚刚还参加了那一次朝会的燕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