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丹听了这番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曲辕犁这种东西,其实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要给耕牛用的。

    但是这个时代耕牛其实还没有那么普及,毕竟牲畜的价格其实是很高的,高到许多农民都承受不起的地步。

    要知道这位老丈看上去应该也算是一个富农了,如果连他都买不起一头牛的话,这就说明绝大部分的赵国农民应该也买不起一头牛。

    曲辕犁这个东西讲究的就是精耕细作,如果能够用牲畜来负责拉犁,那么不需要干力气活的人类自然就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耕地方面去。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赵丹相信整个赵国的粮食产量也一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赵丹想了想,对着老丈笑道:“还请老丈放心,吾倒也认得几名邯郸官员,等到回去之后吾和他们提一提此事,或许便能够有解决的办法。”

    老丈一听赵丹这话就笑了起来,对着赵丹拱手道:“如此,那便拜托先生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三更)() 
?    又是一年元旦节,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充斥着整座龙台殿,到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

    赵国一年一度的元旦宴会对于邯郸城之中的人们来说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对于那些新参加的大臣或者将军来说,却是一件足够让人兴奋无比的事情。

    除此之外,元旦宴会对于老臣子们来说也是一个观察或者和政治新星们进行结交的好机会。

    在这一次的赵国元旦宴会之上,有一文一武两位大臣最为显眼。

    原朔方郡郡守,今年不过二十九岁的李斯政绩出色,而且成功的让朔方郡这两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在定西城被围之战中运用自己的出色才能帮助守将赵括牢牢的守住了定西城,最终等到了廉颇大军的到来,为赵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李斯被调回邯郸赵国中枢,出任代理中尉一职。

    在这之前,由于司寇赵豹的去职,虞信成功上位当上了司寇,原先的中尉李伯同样也接替了虞信原先的内史之位,所以中尉这个职责就空了出来。

    在慎重的考虑之后,赵丹最终决定启用李斯。

    首先,从履历上来说,李斯没有问题。

    李斯自从跟随自己师傅荀况进入赵国以来,他历任赵国上党郡屯留县令及朔方郡郡守,作为一名讲究实干,以法律规章作为办事准则的士子,李斯将这两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当地民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极得当地民众的爱戴。

    李斯此人在历史上乃是秦始皇的相邦,大秦王朝的开拓和建立者之一,这样的一个人的才能是毫无问题的,几年来在地方上的历练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赵国中尉负有监督百官的职责,正是最适合李斯这个法家官员的岗位。

    除此之外,通过赵豹一事所表现出来的派别争斗一事也让赵丹心中不喜,打算启用更多的新鲜血液充实赵国高层。

    在通盘考虑之后,李斯出任中尉一职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为了减少阻力,赵丹将李斯任命为代理中尉,同时李斯在军国大事之中暂时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也算是给了那些不是很满意的老臣子们一个交待。

    但不管是代理也好旁听也罢,二十九岁的李斯位列赵国顶级高层行列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有人有所怨言,但也必须要承认这位曾经的楚国小吏将来必将会成为赵国政坛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除了李斯之外,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星则是来自于军方。

    李牧正式被任命为赵国北方经略使,同时赐爵为赵国中卿,拥有独立开府的权力,节制朔方、河套、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等七郡兵马,负责对草原上匈奴、月氏等国的征伐,并在必要的时候派遣或者直接率领军队南下,配合中央军主力作战。

    李牧比李斯大上几岁,但如今也不过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以这般年纪就掌控了赵国北方七郡的所有兵力,虽然不能够干涉地方政务,但也足够证明赵丹对他的信任了。

    之所以如此任命,是因为赵国北方七郡和中原诸郡不同。

    这里所要面对的主要是游牧民族,主力兵种也是骑兵,在应对外敌的时候这北方七郡往往需要协同作战,而且这七郡距离赵国首都邯郸的距离都很远,一个独当一面能够在外敌入侵之时立刻做出反应的军事机构就很有必要了。

    除此之外,权力上的平衡其实也是考虑因素,李牧的任命一下之后赵**方内有庞煖外有李牧,对大将军廉颇就形成了很强的限制,这样的三巨头格局形成之后就方便了赵丹对赵**方的强力掌控。

    相较于李斯的任命来说,李牧的任命几乎就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自从李牧成名以来,这位年轻的将军击败过匈奴和月氏人的入侵,两度南下关中,并配合廉颇拿下了咸阳,又曾经水淹大梁城让魏国人闻风丧胆,种种战绩可以说是名震天下,已经被认为是廉颇之后赵国头号名将以及大将军职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对于和秦国一样实行军功爵制度的赵国来说,李牧这样靠实打实的军功升上来将领受认可的程度无疑就高了许多,赵**方两大巨头廉颇和庞煖都表示了对李牧任命的坚决支持。

    李斯和李牧这一文一武分别进入了赵国高层,也标志着赵国权力阶层的洗牌和换代在不停的进行之中。

    在宴会完毕之后,赵丹也特地将李斯和李牧两人留了下来,对两人进行了一番勉励。

    “两位卿家都是寡人很看好的,寡人希望两位卿家好好的为了赵国、为了寡人去做事,寡人相信将来的史书上必定会给两位卿家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了,两位卿家若是有什么困难的话,现在不妨直接和寡人说一下。”

    或许是因为刚刚喝了不少酒的缘故,总之李斯李牧两个人的脸庞都是红通通的,在听到了赵丹的这番话之后也是忙不迭的朝着赵丹行礼道谢。

    李斯思考了一会之后,率先开口道:“大王,臣有一个请求。侍中韩非跟随在大王身边的时日已久,参与过多项国家法律规章的制定,臣请大王将韩非派给臣作为副手,不知大王可能恩准?”

    李斯的这个意见一提出来赵丹就是一愣,下意识的用怪异的目光喵了韩非一眼。

    要知道历史上的李斯就是因为嫉妒秦始皇对韩非的看重,然后才构陷罪名让韩非下狱并最终让人用一杯毒酒弄死了韩非。

    难道说现在的李斯和韩非虽然都来到赵国,但是相爱相杀的戏码仍旧还要继续?

    赵丹略一沉吟,道:“准了。”

    虽然历史上的确是有这种戏码,但是赵丹毕竟不是被蒙蔽的秦始皇,而且两人的地位和历史上也截然不同,赵丹觉得重演历史上同门相残一幕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高。

    而且韩非作为侍中这些年来一直跟在赵丹身边,也的确到了需要给点实际职位去做做事情的时候了。

    毕竟这调韩非来当副手的事情也是李斯主动提出来的,由此看来这对师兄弟目前的关系应该还可以。

    如果事实还是证明这对师兄弟水火不容的话,那么未来再分开就是了。

    在李斯之后,李牧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大王,臣经过了这几次战役的实践来看,发现了具装甲骑兵的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赵丹问道。

    对于李牧的问题,赵丹还是很重视的,毕竟李牧可是亲临战场的人,同时也是战国时代对于骑兵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人。

    李牧挠了挠头,对着赵丹道:“臣希望能够见到具装甲骑兵的生产工匠,和他们探讨一些关于具装甲骑兵身上铠甲的铸造问题,除此之外臣还希望能够对具装甲骑兵的兵器进行一些改进。”

    赵丹想了想,笑道:“这个没有问题,寡人很快就让人给汝安排便是了。不过汝如果真的要改动的话,那么只能够先少量装备个一两千人,寡人要看到汝的改动能够取得效果之后才会全军列装,汝明白了吗?”

    “喏!”李牧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第六百四十章 荆轲打狗(第四更)() 
?    濮阳城外一荒丘。 .更新最快

    一个小小的、刚刚由黄土堆出来的土包立在荒丘之上,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木牌,显然是一座新坟。

    一名年轻的男子跪在坟前,这男子一袭麻布衣裳,双眼通红,神情颇为哀痛,在他的身边同样有另外一名男子坐地抚琴,轻声而唱。

    “岂曰无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悠悠的琴声在山林之间回荡,让空气之中都充满了一股淡淡的哀伤之意。

    良久过后,琴声和歌声缓缓止歇,抚琴男子收起自己的琴,走到仍旧跪在墓碑之前的男子面前劝道:“荆轲兄,伯母已去,若是天上有灵见兄如此哀痛,恐非伯母所愿啊。”

    跪在地上的年轻人久久沉默不语。

    片片落叶从天而降,枯黄灰败的落叶在大地之上聚集成团,随着秋风的吹拂而沙沙的飘动着,分外显露出了几分萧瑟之色。

    良久之后,荆轲才涩声道:“渐离兄啊,吾母辛苦抚养吾长大,吾却不能尽孝于母前,吾实在……”

    这琴师乃是燕国人,名唤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性喜游历四方结交朋友,前阵子正好从陶邑到这里拜访荆轲,赶上了荆轲母亲的葬礼。

    高渐离温声抚慰道:“逝者已去,生者自当奋发,兄何必如此?想当年吾曾多次邀请兄随同吾一同游历天下,如今伯母已去,岂非正是兄一展心中大才之时?”

    荆轲摇了摇头,叹道:“话虽如此,但吾欲为吾母守孝三年,这游历天下之事,三年之后再说罢。”

    高渐离点了点头,十分佩服的说道:“荆轲兄果然不愧是那至情至圣之人,令小弟汗颜啊。”

    荆轲缓缓的站了起来,对着高渐离说道:“渐离兄,走罢。”

    荆轲的家位于濮阳城外十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庄之中,这座村庄看上去颇为破落,村中的住户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房屋破败,虽然还是正午时分,却给人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

    一条小黑狗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对着两人汪汪直叫,看上去颇为凶恶。

    心情不好的荆轲皱了皱眉头,抬脚作势欲踹,小黑狗被吓了一大跳,赶忙跳到了一旁。

    荆轲哼了一声,和高渐离一起迈步向前走去。

    谁曾想才刚刚走了两步,这小黑狗再度冲了上来,仍旧冲着两人狂叫不止。

    荆轲的眉头皱得更加的厉害了,干脆从地上拿起了一颗小石子,重重的扔在了小狗的额头上。

    荆轲的手劲颇大,这一下竟然直接将小狗砸翻在地,额头多了一个小伤口。

    小狗痛叫着跑开了。

    高渐离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道:“荆轲兄何必和这畜生一般见识?”

    荆轲嘿了一声,道:“某这一生落魄不堪,连供养家中老母无病无灾都无法做到,实在是废物已极,想不到现在还要被这畜生如此欺辱与吾,如何能忍?需要教训它一番才是。”

    高渐离哑然失笑。

    又走了几步,一座破旧的小院出现在两人的面前,院墙不过只有两人的腰部这么高,站在路边就可以轻易的看到小院之中的几间破旧房屋。

    这就是荆轲的家了。

    两人正准备走入院门之中,突然又是一阵汪汪声传来。

    荆轲和高渐离都是一愣,同时转头看去,却发现刚刚被荆轲打跑那小狗带着几条大小不一的狗,统一的对着两人汪汪而叫,状极凶恶。

    高渐离见状忍不住笑道:“荆轲兄,汝将人家小的打了,如今却是一家子都来找汝的麻烦了。”

    荆轲平静的一笑,突然从腰间拿出了一把匕首。

    “渐离兄,可爱吃狗肉?”

    狗肉很香。

    荆轲和高渐离坐在院中,一人一根狗腿,啃得很香,汁液随着香气四溢。

    高渐离一边啃着狗骨头,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不知兄台在守孝之后,意欲前往何处?”

    荆轲将手中的狗骨头扔开,又捞出一根明显要粗壮许多的狗骨头,边啃边道:“暂时还没有去处。”

    高渐离也将被啃干净的狗骨头扔了出去,笑道:“若是荆轲兄不嫌弃的话,不如往燕国一行?小弟虽然不才,但是还在燕国之中置有一些产业,以荆轲兄的本事,你我携手起来,还怕不能够做一番大事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