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和几名大臣一听到了繆贤的这番话,顿时就来了精神。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燕国便是赵国的近忧之一,而且还是比较麻烦的那种。

    一直以来赵国君臣的心中其实多少都有着忧虑,就是担心燕王的病什么时候突然好了。

    如果燕王的病真的好了,那么燕国就可能像长平之战的时候那样,悄悄摸摸的从背后再捅上赵国一刀。

    虽然说如今的赵国其实一点都不害怕燕国,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每一次赵国出兵的时候都要被燕国从后面来上这么一套背刺的话,那么赵国就不能够全力以赴的西进或者南下去对付其他强敌了。

    因此在听到了燕王即将驾崩的消息之后,大殿之中一时间气氛反而变得有些欢快了起来。

    赵丹的脸上同样也露出了笑容,朝着在场的大臣们开口说道:“依照眼下形势来看,一旦燕王驾崩,那么公子安毫无疑问便会成为下一任燕王的人选。不过寡人已经决定要扶立燕后之子公子轲为下一代燕王,不知道诸卿认为如何?”

    事实上,赵丹的这些想法早就已经跟着在场这些燕国大臣们通过气了,这一次之所以再次询问,只不过是想在对燕国动手之前最后一次统一思想。

    果然,在场的所有大臣们对于赵丹的这个问题都没有任何的意见,都表示了赞同。

    赵胜在思考了一会之后,对着赵丹说道:“大王,如今南军主力正在河东军之中和秦人作战,若是依照大王的计划,那么对燕国的攻击显然是势在必行。所以大王是打算在动用北军主力北上吗?”

    这一次的三晋联军伐秦之战,赵国方面出动的十万大军主要是以原先驻守南长城的南军为核心班底来搭建的,所以如今赵国境内就只剩下了北军这么一支精锐中央军。

    在赵胜这个赵国相邦看来,燕国不管怎么说那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想要击败燕国的话肯定是要出精锐部队的。

    但是赵丹十分果断的摇了摇头,对着赵胜说道:“这一次,寡人并不打算动用中央军一兵一卒。”

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无忌的威胁(第二更)() 
?    赵丹的这句话一说出来,龙台大殿之中的赵国诸位大臣们的脸上,立刻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不用中央军去打?

    可是问题在于现在谁都知道,赵国最能打的就是中央军啊!

    不动用中央军,真的能够打败燕国吗?

    就连赵丹一直以来最为忠心耿耿的心腹虞信都忍不住开口说道:“大王,那燕国虽然今年以来国势渐若,更在去年被赵国所败,但燕国毕竟是七雄之一,实力可不容小觑的呀。”

    赵丹微微一笑,十分有自信的止住了虞信的话,说道:“寡人已经决定由北军中郎将庞暖作为此次出兵燕国的主将,率领着北方五郡的郡兵出兵燕国。诸卿勿忧,那燕国虽强,但寡人赵国之北方儿郎也丝毫不弱,又有庞煖这般名将领兵,此战必胜无疑!”

    赵丹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十分坚定,看上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正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赵丹当然不会小看任何一个敌人,但是作为一个对历史颇为熟悉的穿越者,赵丹觉得也没有必要太过高看燕国的实力。

    诚然赵国用北方五郡的军兵出征的话实力自然是不可能和赵国中央军相提并论的,但是别忘了,等到赵国出兵的时候,燕国一定会因为争位而产生一定的混乱,也不是能够全力应对赵国的。

    而且赵国这一次进攻燕国也并不是为了攻城掠地,而是为了拥立公子轲,从法理上来说其实也算得上是光明正大。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数百年,这样的他国拥立某位公子登基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少见,齐桓公、晋文公乃至是秦王稷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大家其实早就已经形成了默契,在这样的王位争夺战之中绝大部分地方势力应该都会保持着中立,坐等争位的那些继承人打一个你死我活,最后再承认胜利者成为新任国君。

    因此这一次赵国出兵应该不会面对燕国的倾国之兵,而是只会面对公子安和荣蚠一方的死忠部队罢了,这压力并不大。

    再说了,赵国这边还有乐间这样的燕国重臣作为内应呢。

    赵丹这一番话解释下来之后,赵胜终于心服口服,不由得开口赞道:“大王思虑如此周全,臣不及大王之万一也。”

    赵丹哈哈一笑,一句“那是自然”差点就冲口而出。

    好在赵丹及时的清醒了过来,抑制住了这种膨胀的说话方式,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然后继续开口说道:“若是出诸卿没有任何意异议的话,那么对燕国的处理方式便以此进行吧。”

    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事实上,随着赵丹的一个个决定让赵国所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如今赵丹在商讨国家大事的时候所遭遇的反对声其实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很多时候大臣们虽然也会提出一些质疑,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质疑都很难转化为反对,并最终被赵丹所说服。

    虽然赵丹并不愿意做一个一言堂式的领导,但事实上此时此刻的赵国之中赵丹的确是已经达到了类似于秦王稷在秦国之中那种一言九鼎的地位。

    这让赵丹一时间又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哎呀,没有想到寡人是如此的出色,就连秦王稷这样的英明君王,也完全无法阻挡住寡人的灿烂光芒呀。

    整整陶醉了三秒钟之后,赵丹终于清醒了过来,开口做出了决定。

    “既然如此,那么从即日起,便立刻下发寡人之命令,让北方五郡之中的郡兵立刻集合在燕赵边境,以右军中郎将庞煖为主将,若是燕王晏驾归天后便立刻发兵进入燕国境内,同时马上发出通传晓谕整个燕国,让燕国人明白寡人只是想要扶立公子轲,并非要趁人之危,明白了吗?”

    第这一次出兵时候的名义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让燕国觉得赵军其实是来侵略燕国土地,杀死燕国的子民的话,那么这一场战争不但会遭到燕国人的群起反抗,更会让赵国在外交上变得非常被动。

    当年的霸主齐国也想过吞并燕国,但最后却被弄得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赵丹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赵丹这一条条命令发下去,自然有相应的赵国大臣们应了下来,并且会在之后负责具体事项。

    但是这还并不是这一次会议的结束。

    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赵丹看了繆贤一眼,对着繆贤说道:“繆卿,汝且介绍一下陶郡战场之中魏国的进展罢。”

    繆贤开口说道:“根据最新的情报来看,信陵君率领两万魏国精锐对于陶郡的袭击已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大半个陶郡已然落入了魏国的手中,只有陶邑一城尚在秦人手中。但是如今看来,陶邑的陷落应当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个消息一说出来,在场的赵国大臣们脸上的表情又开始变得不是那么的美丽了。

    赵国和魏国之间虽然说名义上同出一源,大家平时什么三晋一家人之类的叫的好听的不得了,但是如果因此就以为赵国和魏国之间真的是什么国际兄弟关系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赵国和魏国的双边冲突,在整个战国时代都可以算得上是十分激烈的。

    简单的说就是,邯郸和大梁城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在所有战国七雄的首都之中,邯郸和大梁城之间的相互距离是最近的,而且中间除了河流之外全是平原,根本无险可守。

    只要赵丹愿意的话,那么赵国就能以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匹敌的速度,从邯郸出兵并且在几日之内兵临大梁城下。

    反过来说,魏国也同样能够严重的威胁到赵国邯郸的安全。

    只要魏国不站在赵国这一边,那么赵国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要小心翼翼不能够全力出击,不然魏国分分钟就偷袭赵国的都城邯郸。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种威胁,所以在魏国和赵国各自迁都到邯郸和大梁之后,两国的关系就开始从合作变成了对抗。

    俗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强大的霸主魏国当然不会允许身边有一个出现威胁到自己的赵国,围魏救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爆发的。

    当然啦,如今风水轮流转,强大的变成了赵国,而弱小的变成了魏国。

    既然当年魏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忍身边的赵国变得强大起来,那么如今已经成为天下霸主的赵国,自然也不可能让魏国这个曾经的霸主通过攻占陶郡而获得再度复兴的机会。

    想都不要想!

第二百九十三章 赵豹的意见似乎很有建设性(第三更,三万推荐票加更)() 
?    魏国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其实也难。

    整个事情的关键其实就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国如今的相邦,信陵君魏无忌。

    在这些魏国大臣们看来,只要解决了魏无忌,那么魏国自然就不会再构成任何的威胁。

    毕竟除了魏无忌之外,魏国的确是没有哪怕是一个拿得出手的贤臣。

    正是因为魏国在这百多年来,无论是国君也好臣子也罢统统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才会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惨烈的竞争之中败下阵来,沦为如今的二流国家。

    对于这些东西,在场的赵国群臣每一个人都是心知肚明。

    因此在这一次的议题正式开始讨论之后,魏无忌这个名字就成了重中之重。

    赵国中尉李伯思索片刻,率先开口说道:“大王数日前派出小行人苏代前往大梁城,不知道苏代此去游说魏王圉,结果究竟如何?”

    照理来说,苏代已经出发了好多天,如今应该早就已经抵达了大梁城,并且面见到魏王圉才对。

    既然这样的话,这一次会面怎么样也应该出一个结果回报到邯郸城之中了。

    回答李伯这个问题的人是繆贤:“根据回报,苏代在抵达了大梁城之中后一直居住在魏国馆驿,并未得到魏王圉的召见。”

    赵国大臣们听到了这番话之后才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敢情苏代弄了半天,根本没有得到面见魏王圉的机会呀。

    这就有点尴尬了。

    赵丹环视了在场的赵国大臣们一眼,沉声说道:“如今魏国局势显然并不符合寡人和赵国之利益,不知道诸卿可有何计策,为寡人解此烦忧?”

    几名赵国重臣们在听到赵丹的问话之后,脸上的神情看上去显然都有些为难。

    说实话,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点棘手。

    作为纵横家一代宗师苏秦的兄弟,又有了长平之战出使齐国借粮成功的辉煌功绩在前面摆着,赵国的大臣们其实一点都不怀疑苏代的游说水平。

    但是问题在于,此时此刻的苏代根本就见不到魏王圉的人影呀。

    如果连魏王圉都见不到的话,苏代就算是再能够舌灿莲花,再能颠倒黑白逆转乾坤,那又有什么作用呢?

    龙台大殿之中一时间陷入了一阵沉默。

    过了片刻之后,赵胜方才咳嗽一声,对着赵丹开口说道:“大王,臣在魏国之中一些旧识,不如臣去信于大梁,或能有所作用。”

    赵丹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老实说,对于赵胜的这个办法,赵丹心中其实并没有抱多少希望。

    毕竟不用想都知道,因为赵胜和魏无忌之间的关系,赵胜所认识的魏国大臣多半都是魏无忌这一派的。

    既然是魏无忌这一派的魏国大臣,那么根本就不可能会在这种魏无忌大权在握的时候作出背叛魏无忌的举动,所以赵胜的行为基本上可以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就在这个时候,赵豹突然开口说道:“大王,臣有一计,不知道是否能为大王所用。”

    赵豹说这话的时候,看上去颇为自信,显然还挺有把握的样子。

    赵丹有些惊讶的看了赵豹一眼,对着赵豹说道:“平阳君尽管道来。”

    赵豹微微一笑,如此这般,对着赵丹以及赵国在场的几名大臣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丹一开始还有些不以为意,但是越是听到后来眼睛就越亮,神情也变得越发的专注。

    不仅仅是赵丹,就连在场的其他赵国大臣们同样如此。

    等到赵豹终于将这主意说完之后,赵丹忍不住一拍大腿,赞道:“平阳君此计甚妙,深得寡人之心!寡人现在便如此修书一封,繆卿,汝务必要马上派人第一时间送到大梁城苏代的手中!”

    必须要说的是,胡衣卫的效率那可真不是盖的,仅仅过了一天一夜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