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贤十分恭敬的点了点头,对着赵丹说道:“刚刚传回来的消息,已经找到大王所说的那所谓的石···呃,煤矿了。”

    这个消息立刻就让赵丹精神一振,赶忙追问道:“可有样品?”

    廖贤挥了挥手,立刻便有两名宫廷侍卫抬着一个箩筐走了进来。

    赵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了箩筐的面前,果然发现在这箩筐之中满满的都是黑色的煤石。

    煤,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根据明朝学者陆深的考证,在山西阳泉平定有一座东浮山,这座东浮山远远看去好像一座炉灶,这里便是上古时代女娲炼七彩石补天的地方,而煤正是女娲用来烧制七彩石的原料,这个说法得到了同为明朝学者的顾炎武的赞同。

    除此之外,一代奇书《山海经》之中的《山经·北山经》也曾经说过:“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玉,多涅石……贲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涅石,就是古代对煤的一种称呼,其中的“孟门之山”大约说的就是太行山南部,而“贲门之山”说的则是太行山北部。

    从运用的角度来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实际上煤还并没有得到推广,真正让煤开始得到应用的朝代其实是汉朝,而大规模推广开来更是以后的事情了。

    煤,对于如今的赵丹和赵国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够好好利用这种资源,那么就能够为赵丹在统一天下的路上提供极大的便利。

    虽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筐煤真的出现在赵丹面前的时候,赵丹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激动。

    有了这些煤炭,并且利用这些煤炭制作出焦煤之后,赵丹那高炉炼钢的构想就算是可以开始进入筹划阶段了。

    赵丹想了想,又开口朝着缪贤问道:“缪卿,寡人吩咐你所寻找的铁矿,你可找到了?”

    到了现在这个战国后期,华夏大地其实已经开始迈入了铁器时代,赵国同样也是如此。

    而且赵国本身其实也是有便利的,赵国都城邯郸这一代就是铁矿的产地,邯郸城之中就有好几个赵国的官方铁矿冶炼场。

    像秦国之所以一直发展青铜兵器,就是因为秦国境内缺乏铁矿,这种情况一直要到战国后期秦国从韩国和楚国手中夺得铁矿产地和冶炼基地宛城、邓城以及宜阳之后才有所好转。

    赵国在这方面比起秦国来说那就要强上太多了,除了邯郸之外如今的赵国领土之中其实还有着好几处大大小小的铁矿,赵丹上次给繆贤的那一幅地图之中所记载的各种标识,正是赵丹记忆之中赵国的铁矿所在。

    和先前一样,一直办事都非常靠谱的繆贤这一次也同样给了赵丹一个足够满意的回答。

    “大王说话的那几处地方之中,已经有两处发现了铁矿。其余的地方暂时尚未有发现,臣还在组织人继续勘探。”

    老实说,对于这些煤矿和铁矿的发现,繆贤心中其实是非常震惊的。

    要知道繆贤在赵丹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服侍赵丹老爹赵惠文王了,可以说是看着赵丹长大的。

    在繆贤的记忆之中,赵丹似乎从来都没有去过地图上所标示出来的哪些地方。

    所以赵丹到底是怎么知道那些地方有铁矿和煤矿的?

    作为一个聪明的臣子,繆贤并不打算追问,只是把这个疑惑埋在了心底。

    赵丹并不知道繆贤心中的所思所想,但是繆贤所带来的这些消息还是让赵丹完全放下心来。

    只要有足够的铁矿,再加上赵国领土之中那堪称无穷无尽的煤矿,赵丹有信心在未来将赵国军队打造成一支兵甲装备冠绝天下的“铁”军。

    不但有铁一般的意志,更有锋利无比的铁制武器!

    所以赵丹立刻就吩咐道:“繆卿,汝立刻去找虞卿,让他调拨一批工匠和奴隶,去这些地方建立矿场和冶炼场。此事务必要保密,不能给任何其他人知道,明白了吗?”

    高炉这种东西,如果在邯郸城之中弄出来的话,那简直太显眼不过,分分钟就给其他六国的间谍和细作们注意到了。

    但如果在那些荒郊野岭,附近几十里都没有什么村落的山脉矿场旁搞出来的话,那么隐蔽性就强了不知道多少千百倍去了,只要控制好内部,那么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繆贤很快领命退下。

    但是让赵丹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繆贤就再一次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这一次的繆贤,脸上的表情显然就比上一次要凝重了不少。

    “大王,楚国刚刚发来急报,秦将王陵率五万秦军沿江南下,已于三日前攻克夷陵,如今正在围困郢都!”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竟有此事?”

    虽然说一开战的时候赵国君臣上下就全部都认为楚国绝对不是秦齐两国联起手来的对手,但是赵丹的确没有想到秦国竟然能够在开战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取得了突破。

    赵丹站了起来,走到了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旁边。

    看着看着,赵丹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从地图上可以看得出来,一旦夷陵和郢都被攻破,那么原本已经被楚国收复的南郡又会再度落入秦国人的手中。

    不仅如此,等到南郡完全陷落之后,王陵所率领的这一支奇兵就可以继续北上,直接包抄如今正在宛城组织防线和王龁对峙的那二十万楚军,从背面威胁这支由楚国上柱国景阳所率领的楚国主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腹背受敌的楚国主力部队很有可能会被秦国人击败!

    “该死!”赵丹狠狠的骂了一句脏话,面沉似水的转过头来,对着繆贤说道:“繆卿,速速召集诸大臣来商议对策!”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发兵攻秦?(第一更)() 
?    似乎已经习惯了赵丹的这种突然召见,这一次赵国诸多大臣们到来得相当的迅速。

    当繆贤向这些大臣们介绍了如今的情况之后,大臣们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太好看。

    对于赵国的“围秦救楚”战略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秦国和楚国在这一战之中要两败俱伤,输的损失惨重,赢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由于秦国突然派出了这一支王陵所率领的、事先谁也没有意想到的奇兵,如今战场的情况很有可能就会被改变了。

    要是整个战役演变成秦国对楚国的一场大胜,那么这绝对是赵国无法接受的。

    赵丹脸色凝重的看着面前的一众赵国大臣,沉声问道:“诸卿可有何计策?”

    几名赵国大臣对视了一眼,随后相邦赵胜首先站了出来,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即刻发兵攻秦!”

    必须要说的是,任何人处在现在赵国领导层的立场上,都非常有可能第一时间作出攻秦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说楚国很快就要脆败的话,那么赵国就必须要立刻发兵以牵制秦国的兵力,好让秦国不至于在击败楚国之后占领楚国太多的领土。

    赵丹听了赵胜的话,心中也有些意动,但是并没有马上开口。

    毕竟在赵丹看来,如果这么仓促的出击,总感觉有些被动。

    说实话,赵丹不太喜欢这种被秦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所以赵丹决定等待一下,看看其他的大臣们能不能有更好的主意。

    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第二个开口的赵豹却对赵胜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如今秦军势强,但是楚国军队也并非全无还手之力。以臣之见,如今虽然秦国优势,但楚国也并非全无胜机,所以大王也不需要马上出兵。”

    赵胜一听到赵豹的反驳之语,心中就有些不舒服,立刻就开口反驳道:“眼下秦军马上就要将楚军的后路包抄,战局已然十分危急,若是再不出兵,则待到楚国失败之后,那便是良机失矣。”

    两人一时之间争执不下。

    赵丹摇了摇头,看向了一旁的廉颇,对着廉颇说道:“大将军,以汝之见,是否应该立刻出兵攻击秦国河东地?”

    相比起赵胜或者赵豹来说,在这件事情上赵丹更愿意听取的是廉颇的意见。

    廉颇想了一下,随后开口说道:“以臣之见,此刻正是出兵之时。”

    赵丹有些好奇的看着廉颇说道:“这又是为何?”

    廉颇大刀:“如今秦王稷派王龁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又命王陵率领五万奇兵沿江奇袭夷陵,以此推论,此刻秦国之中必定是兵力空虚,若此刻发兵攻秦,则大事可成也。”

    廉颇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反正秦国趁现在已经被楚国战场牢牢的捆住了,就是赵国现在立刻发动攻势,秦国的大部队也不可能在一时半刻回援,这其实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赵丹明白廉颇的想法,不过还是没有作出决定,而是继续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两个还没有开过口的赵国重臣虞信和李伯,然后开口道:“不知两位卿家对此有何见解?”

    赵丹话音刚落,虞信就立刻开口了:“大王,以臣之见,这攻秦一事或不必急于一时。”

    赵丹一听虞信这话,顿时觉得今天这个会开的可真的是够古怪的。

    同为公族派的头脑,赵胜力主立刻进攻,而赵豹则表示反对。

    另外一边布衣派的两名大将,虞信和廉颇也同样是产生了内讧,在这件事上持相反的立场。

    难道是今天都拿错了剧本不成?

    这场会议开到这里,赵丹有些意外的发现,这次主张立刻进攻以及反对立刻进攻的人数完全相等,都是两个。

    于是众人便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眼下大殿之中唯一一个仍旧没有开口说话的赵国重臣,中尉李伯。

    虽然说赵国政坛并没有什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要是那一边的人数更多的话,说不定赵丹采用了那一边计划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下一刻,李伯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只见李伯正了正衣冠,然后咳嗽一声:“大王,臣并非是那领兵之人,因此楚国到底是否会迅速败于秦国之手,却不是臣所能妄言也。”

    听完李伯的这番话,大厅之中的其他人忍不住有一种想要翻白眼的冲动。

    这个李伯居然直接就甩锅了,不打算出主意了。

    不过想想是否也情有可原,毕竟李伯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在做地方官,从来就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想让他去判断秦国是否在短时间内拥有击败楚国的能力,的确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所有人又将目光统统都转回到赵丹的身上。

    既然眼下已经陷入了僵局,那么显然就需要赵丹这个国君来拍板做出最终决定了。

    赵丹走起了眉头,心中也是有些纠结。

    老实说,如果现在秦国的领兵的大将是白起的话,那么赵丹肯定毫不犹豫的起兵去攻击秦国。

    因为在赵丹看来,只要是白起领兵,那么秦国无论应用多么短的时间,多么迅速的击败楚国,都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的。

    可现在秦国的领兵大将并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王龁这个人,虽然的确是颇为英勇,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他的其实能力并不算特别的出色,并不属于那种出色的名将级别,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将。

    这样的人真的能够迅速的击败楚国吗?赵丹的心中其实是有些怀疑的。

    而且如果太早出兵的话,赵丹也担心秦国人和楚国讲和,然后秦国大军从前线回返和赵军在河东郡来一场类似于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

    说真的,现在的赵丹心中其实一点都不想和秦国人再来一次长平之战,因为像这种举倾国之力而出的大战风险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就是赵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脑海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在他的脑海之中出现的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四个大字——以史为镜。

    现在的情况,似乎好像和当年围魏救赵的时候有些相似啊。

    当年的齐国,同样也是不想和锐气正盛的魏国中央军硬拼死扛的啊。

    既然如此,那么孙膑和田忌当年是怎么做的,现在赵丹原样照搬一次,似乎就可以解决了嘛!

    于是赵丹不再犹豫,立刻开口说道:“寡人意下已决,即日起发兵二十万,以武信君廉颇为将,出兵伐秦!”

第二百五十二章 赵丹拍板作出了决定(第二更)() 
?    赵丹这么一拍板之后,在场的赵国大臣们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齐声表达了服从之意:“喏。”

    其中又以武信君廉颇的表现最为激动,只见廉颇朝着赵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