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无忌转身将惊魂未定的魏王圉给扶了起来:“大王受惊了。”

    魏王圉的确受惊了,而且还受伤了。

    刚刚摔倒的时候由于姿势问题,魏王圉的鼻子狠狠的磕到了地面上,似乎是撞到鼻梁骨,捂着鼻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鼻血直流。

    魏无忌见状慌忙命人去召来宮医,又是一番折腾。

    好不容易等到事情都平稳下来的时候,高基的头颅也被人端着送到了魏王圉的面前。

    魏王圉定定的看着这颗曾经无比熟悉的头颅一眼,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转头对着魏无忌说道:“信陵君,汝带着这颗头颅去见那苏代吧。寡人身体有些不适,这几日一应事物便由汝代理吧。”

    魏无忌知道魏王圉心情不好不想再看到赵国的使者,所以也没说什么就应了下来。

    才刚刚转身准备离去,魏无忌又被魏王圉叫住了。

    “如姬……现在何处?”

    魏无忌脚步一顿,有些不知该如何作答。

    魏王圉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若她尚在大梁,便命她回宫吧。”

第二百三十九章 搞定了魏国,那么接下来就该关注一下匈奴了(第四更)() 
?    邯郸。

    “你说什么,高基竟然死了?”

    在看到面前苏代给自己的回报之后,赵丹也忍不住有些惊讶而追问了一句,得到了确定的答案之后,又忍不住摇了摇头。

    老实说,赵丹还真的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虽然说赵丹的确对于这个高基并没有什么好感,但原因并不是因为高级的男宠身份,而是因为高基对于赵国的敌意。

    不过既然高基死了,这对于赵丹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亲秦派嘛,自然是死一个算一个。

    一边用手指无意识的敲着面前的桌子,赵丹一边开口对着面前的苏代问道:“除了这高基之事外,魏王圉可还有哪些交待”

    苏代答道:“回大王,在处死高基之后,那魏王圉道其身体不适,因此是信陵君魏无忌出面与臣言及此事。根据魏无忌所言,魏国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定当不会出兵助秦,三晋之盟魏国也定当遵守到底。”

    赵丹听着这句话,忍不住嘿了一声,嘴角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这个魏王圉,寡人和他好好商量的时候偏偏不听,非要接受了教训才这么好说话吗?”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确就是这么欠收拾,如果你好好的跟他说话,他就不把你当一回事,但是等你把拳头真的露出来了,他又会立刻怂了,然后用一副惊吓的样子给你说:“哎呀呀,刚刚只是开玩笑而已,不要当真啦,我这里给你道歉了。”

    赵丹在穿越之前,可没少揍过这样的蠢货。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魏国方面的麻烦应该是圆满解决了。

    秦国少了一个帮手,楚国少了一个对手,赵国的盟友数量仍旧不变,对于赵丹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

    于是赵丹便朝着苏代点了点头,露出了一个赞扬的笑容:“大夫这一次做得非常不错,且先回去休息吧。”

    等到苏代告退之后,赵丹这才抬起了头,对着在场的其他几名超过大臣们问道:“诸卿,以汝等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相邦赵胜开口说道:“大王,宜城之前,魏国毕竟是我照顾着蒙古国引起,既然魏王圉已经表态了,歉意,那么,此时便到此为止吧。”

    赵丹稍微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对于赵胜的这个建议表达了认可。

    毕竟不管怎么说,魏王圉可是已经把自己的亲密爱人都杀来赔罪了,如果再逼迫过甚的话,说不定魏王圉就真的狗急跳墙,要和赵国来一个鱼死网破了。

    俗话说得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魏王圉虽然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对秦国还是对赵国都采取了退让的态度,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魏王圉就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的人了。

    当然啦,从赵丹心底的角度来说,对于魏王圉这个反骨仔的惩罚显然是不可能到此就结束了,不过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起码也要等魏王圉缓上几个月,心情变得更好一些之后再说嘛。

    于是关于魏国的话题就此结束,下一个问题很快就换到了如今对于赵国来说更加迫在眉睫的重要大事,那就是对匈奴的作战。

    赵丹将目光转向了在场的廉颇,开口道:“大将军,便请介绍一下如今北方战场的情况吧。”

    自从得到了秦军已经发兵楚国境内的情报之后,廉颇就没有坐镇上党郡的必要了,赵丹也第一时间将廉颇调了回来。

    就算是不让廉颇亲自上战场,那么就让廉颇在后方替赵丹分析一下情况也行。

    由于赵丹的事先吩咐,早就已经有人在大殿的一旁挂上了一副地图。

    廉颇站了起来,走到了地图的面前,开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顺便加以解释。

    “根据日前所传来之消息,匈奴人已然围困原阳、平阴两城达半个月之久,虽此刻两城尚未陷落,但若是半个月内再无援军的话,此两城必定将陷入匈奴之手矣。”

    廉颇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赵国大臣们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原阳城位于阴山山脉的东侧分支大青山南边,是云中郡的重镇之一。

    平阴城则位于洪寿山和夏屋山的中央偏北,是雁门郡的重镇。

    由于赵国北方五郡之中有着许多楼烦和林胡部的胡人,这些胡人一直以来都以游牧为主,虽然成为了赵国的臣民已经有数十年,不少胡人开始渐渐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但是仍旧有许多的胡人坚持着游牧的传统。

    所以五郡之中的每一座城市都会囤积大量的粮草,以备在冬季到来之时为赵国北方五郡的胡人们,提供过冬的粮食。

    这些粮食当然不可能在这片大草原上种的,而是来自赵国的其他粮产区,由赵国政府调集而来。

    当然啦,这样的粮食是不可能免费提供的,胡人们如果想要获得粮食,那么就必须要献出牲畜、战马等资源作为交换,并且还要听从赵国的征召,加入赵国军队之中为赵国作战。

    正是因为吸纳了大量成长在马背上的胡人骑兵,所以赵国的骑兵战斗力才会甩开其他国家一截。

    这就是为什么匈奴要在这个时候南下的原因,因为这时候赵国北方五郡的城池之中,都囤积着大量刚刚调拨而来,还没有发下去的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作为一个游牧部落却锲而不舍的围困了两座城池半个月的原因。

    毕竟大家都是胡人,匈奴人想要从林胡、楼烦那里搞到一点消息其实并不难。

    根据之前赵国大臣们的估算,只要原阳和平阴任何一座城池被攻破,那么匈奴人就能够获得度过这个冬天的粮食,要是两座城池都被攻破,那么匈奴人不但能够度过这个冬天,甚至还会因此而变得比之前更强一些。

    这种情况,显然是赵丹根本不允许能够发生的。

    老实说,由于史书一直以来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都语焉不详,所以赵丹自己也并不清楚历史上的赵国是如何在长平战败之后应对这一次匈奴入侵的。

    但有一点赵丹是非常清楚的。

    匈奴,绝对不能喝着赵国的血变强大!

第二百四十章 要打,就打得匈奴知道错字怎么写!(第一更)() 
?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可是太清楚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和破坏性了。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等等等等,在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对中原大地的政权造成了无数的麻烦。

    如果可以的话,赵丹当然希望能够把这个还没有强大起来的匈奴扼杀在襁褓当中。

    其实赵丹心中很清楚,匈奴的强大至少还需要五十年的时间,所以穿越之后赵丹并没有将匈奴作为重点,而是先打算统一中原之后再行北上。

    然而赵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不去打匈奴,匈奴反倒打上门来了。

    这简直就是爷爷能忍,奶奶也不能忍啊。

    如果这一次不能够给匈奴人一个难忘的教训,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国的边境就绝对不得安宁了。

    赵丹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一次一定要把这匈奴人打痛,打得十年八年都不敢南下,一次性的免除掉这个北方的后顾之忧!

    所以廉颇话音刚落,赵丹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援军为何还未至?”

    要知道赵丹可是在知道情况之后就马上发下了命令,算算命令回到北方五郡也应该有好些天了,北方五郡之中的军民早就应该有所行动了才对。

    虽然说北方五郡的面积占据了如今赵国疆域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面积,但是这里的人口相当的稀少,只有赵国如今人口的十分之一多点,也就是三四十万的样子。

    当然了,人口有这么多,但并不代表着能够作战的也有这么多人。

    在北方五郡的这三四十万人之中,通常能够征集出十万人的部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毕竟游牧民族的寿命都很短,所以老人的比例是要小很多的,青壮年的比例相对更高。

    考虑到守城的需求以及距离的关系,如今至少应该有五万左右的部队应该能够投入战场才对。

    廉颇答道:“根据行军速度,如今各郡援军应当已经集结完毕,近日便当和匈奴人开战。”

    赵丹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随后又开口问道:“能否取胜?”

    廉颇惊讶的看了赵丹一眼,似乎诧异于赵丹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足足过了好几秒钟之后,廉颇才声若洪钟的开口道:“请大王放心,此番和匈奴作战,必胜无疑!”

    事实上不仅仅是廉颇,就连整个赵国领导层,都对于这一次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这种信心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来自于赵国这些年来对草原异族们的战绩。

    林胡、楼烦、东胡都曾经是草原上的主人,但是他们现在要么臣服于赵国,要么远遁千里不敢再和赵国为敌。

    匈奴?它的下场也是一样的!

    ……

    此刻远在邯郸城千里之外的赵国北军中郎将庞煖,也同样有着这样的信心。

    庞媛在哪里?

    此时此刻,庞煖就在夏屋山的东北方平原上,正在率领着自己的部队急速向着西南方前进。

    由于地形的缘故,庞煖并不是率领着这支部队直接北上的,而是先北上来到燕国和赵国边境附近的中人城,然后再从中人城经太行八陉之中的蒲阴陉朝西北方前进,过了蔚城的山口之后才转向西南,朝着平阴城而来。

    也正是因为绕了这么远的一条路,所以庞煖才会在耽误了这么多天之后都还没有赶到平阴城。

    庞煖的身边,总共是五万部队,其中包括了一万赵国中央军骑兵,一万楼烦、林胡部骑兵,以及三万赵国步兵。

    大军一路南下,蹄声阵阵,烟尘滚滚,人头耸动,组成了一条长达十余里的长龙。

    赵军主将庞煖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是身体依然健朗,整个人稳稳的立在一辆兵车之上,注视着西南方的平原。

    一阵马蹄声响起,一名赵国将军策马而至,朝着庞煖行礼:“将军!”

    庞煖微微点头,白色的胡须随风飘扬:“情况如何?”

    “平阴城便在三十里之外,匈奴人仍在围攻!”

    “匈奴有多少兵马?”

    “据线报,约三万五千人,皆是骑士!”

    “三万五千骑士?”庞煖的眉头微微的皱了一下,不过立刻又舒展开来,问道:“可是匈奴单于本部?”

    “除单于本部外,尚有须卜氏、呼延氏等部落。”

    庞煖哼了一声,道:“看来情报果然不假,这匈奴人此番果真是全力南下。”

    正所谓渗透是相互的,既然匈奴人能够通过林胡和楼烦了解到赵国的内情,那么赵国自然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渠道反过去了解匈奴的情况。

    此时此刻的匈奴,东边有更加强大的东胡,西边有死敌月氏,南边又有赵国的小弟林胡,日子过得其实并不好,而且也算不上强大。

    后世大名鼎鼎、一度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汉朝心腹大患的匈奴帝国,如今只不过是北方大草原上一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罢了。

    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乃是挛鞮氏部落,在挛鞮氏之下则是须卜氏和呼延氏两大部落,再然后是最近几年来飞速崛起的兰氏部落,以及其他杂七杂八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部落。

    这就是所谓的匈奴本部了。

    虽然此前并没有和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