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剑-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国君是打算有大的动作了,赵衰道:“这样做好是好,但臣担心如此做法会不会让公室子弟受到冷遇,会不会会影响到君上的统治。”

    赵衰这话说的委婉,实际意思就是说,一旦你将所有的公室子弟都从军队中赶出去,会不会引起公室子弟们的激烈反对;小心他们叛乱,或者暗杀等等不利于重耳的事情。

    当然了作为一国之君的重耳当然明白赵衰话里的意思,于是说道:“寡人既然已经决定做此事,就不担心公室子弟的反对,相反如果此时不做这件大事,往后公室子弟在军中的实力越来越大之后,再想改就更难了。”

    重耳话里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趁着公室子弟在军中的势力还不算大的时候,就赶紧改革,等到他们羽翼丰满之后再改革可就难上加难了。

    看来君上是把什么事情都想好了,赵衰道:“既然君上已经把什么都想好了,那就改吧,臣一定会鼎力支持君上的举措。”

    “好,寡人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来来来,坐下说话。”听完赵衰的话,晋公重耳高兴的说道。

    二人走进偏殿,坐下后,晋公重耳对赵衰道:“寡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把晋国所有的军队划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一将一佐,今后中军将就是国家的执政大人。爱卿以为如何?”

    很显然,晋公重耳是做好充分的准备了,既然这样乃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赵衰当然会支持了,“君上的想的甚是周全,把军队的权利与行政的权利分开,相互挟持的弊端,臣以为如此甚好,可以一试。”

    听完赵衰的认可,晋公重耳有些得意,毕竟作为一国之君自己能够想出治国理政的办法来,多少也算是对国家和百姓的贡献,自然有些得意了。

    “不过对于这六位晋军将佐的人选,寡人一直拿不定主意。想听听爱卿的意见。”

    听完国君的话,赵衰笑着说道:“将佐的人选问题乃是晋国重大的人事变动,应该由君上您乾纲独断,我一个臣子怎好建言。君上,臣还是避开的好。”说罢赵衰准备离开。

    重耳就知道赵衰这个人很懂得进退的一个人,该他说的他说,不该他说的他一定不会说,现在的事情太重要,赵衰知道他不该说话了。

    眼看着赵衰准备离开,晋公重耳说道:“爱卿莫走,寡人今日能请你来,就是想好好同你商议一下试管晋国命运的的大事。你若走开,寡人又该问谁呢?既然这样,那寡人就直接跟你说了,寡人准备用你为中军将,并由你来挑选将佐人选。”

    赵衰愣住了,他不知道国君为何要在这个时候用自己为中军将,也就是晋国未来军中的元帅,国君要把晋国的军事指挥权交给自己。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君上,此事万万不可啊!你若用臣为中军将,狐偃大人将如何安排;还有在军中极具威望郗谷将军等人如何安排?切不可因为臣一人的利益从而影响到晋国军队的稳定,那将对君上不利,对晋国不利啊!”

    提到狐偃,晋公重耳的脸上漏出复杂的神情。这个人怎么说呢?他是自己的舅父,也对自己很忠诚,但是为人做事总有一点让他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狐偃做事有些霸道了,认死理,在有些事情上固执己见,许多时候让晋公重耳都难以下台。

    一个容易认死理的人,他的上级一般是比较难以驾驭的,这一点晋公重耳有着深切的感受。

    现在晋公重耳想借着这个机会把狐偃拿下,或者说是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把几十年来对自己最为忠诚的好兄弟赵衰用在中军将的位置上,让他来协助自己执掌军队。

    “哎,爱卿,不瞒你说对于狐偃我有其他的用处,你就不要费心了。”重耳不想把自己对狐偃的不满说出来,便委婉的对赵衰说道。

    君上不说,赵衰也不好再问,但是既然君上问起了赵衰关于中军将的额人选问题,赵衰便说道:“君上,郗谷五十余岁,守学弥敦。从军几十年来,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在曲沃的几十年里,关切百姓生活,有极高的人望。臣请君上用郗谷为中军将。”

    郗谷?

    赵衰推荐郗谷?

    郗谷确实是晋国军中不可多得的将领,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非常到位,在军中的威望也是一等一的好,若用他为中军将,应该能够服众。“好,寡人同意你的意见,用郗谷为中军将。何人佐之?”

    “郤溱。”

    郤溱乃是郗谷的弟弟,也是晋国军中一位非常有名望的将领,赵衰推荐他为郗谷的副手,看来也是有着长远的考虑。

    重耳点点头,算是同意了赵衰的建议,“爱卿,寡人看中军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下面我们说说上军的事情,若爱卿不愿意为中军将,那寡人就用你为上军将如何?”

    赵衰笑了笑,“臣跟随君上在外流浪了几十年,对国内的事情并不甚了解,何以能当上军将呢?鄀君上要问臣上军将的人选,臣以为狐偃最为合适,毕竟他既是君上的舅父,又是晋国最有权势的家族的子弟,人望声誉远在臣之上,请君上用狐偃为上军将。”

    “既然你推荐狐偃为上军将,那下军将的人选一定要由你来担任,你切莫要推辞。”这一下重耳再也不答应赵衰的要求了,要他务必答应作为下军将。

    赵衰苦笑一下道:“臣在军中并没有带多长时间,又不熟悉军中事务,君上为何非要臣在军中担任职务呢?君上这么做,分明是在为难臣啊!”随后赵衰有说道:“臣知道君上对臣的关爱之心,但是若要想让晋国发展,就必须用切合实际的人选,臣建议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

    先轸?

    栾枝为下军将,应该没有什么,毕竟他也是晋军中很不错的将领。但为何这一次赵衰专门提出了先轸这个人选为下军佐,难道他真的有什么超凡脱俗的本领吗?

    对,这个先轸还真有超凡脱俗的本领。

    “爱卿为何要专门提出由先轸为佐?”对于先轸这个人,重耳并不算是太熟悉,现在赵衰专门提出由先轸为下军佐,重耳能不好奇吗?

    “君上,先轸这个人臣还是有些了解的,若论战功郗谷肯定是不二之人,但是要轮谋略,郗谷还真不如先轸。在我们晋军中先轸的谋略一定是最好的,请君上用之,日后就可见分晓。”

    听着赵衰的分析,重耳郑重的点头道:“赵衰啊赵衰,你怎么就只看到别人的好处,就没有看见自己的功劳呢?你若不在军中任职,寡人将如何安排你呢?”

    “臣还是担任晋国大夫的好,只要能够为君上出谋划策,臣知足矣!”

    哎………

    晋公重耳一声叹息。

第455章 晋国的抉择(上)() 
春秋时期的宋国与晋国并不是邻居,中间还隔着曹国、卫国等好几个国家,要想过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这也正是楚国生气的原因,中间隔着那么多的国家,你宋国还要背叛楚国,去远远的跟晋国结盟,这分明是在打楚王的脸,楚王不生气才怪呢?

    但是楚国生气归生气,宋国还是要跟晋国结盟,毕竟宋国与楚国之间有杀父之仇,就算宋公王臣再无能,也不会忘记这个仇恨的。于是乎冒着被灭国的危险,他也是跟定晋国了。

    “驾………”

    “驾…驾………”

    马车已经跑的很快了,但是赶车的人还是不断的快马加鞭向前冲去。但是亡国在即,公孙固能不心急吗?能不快马加鞭吗?此时的他恨不得一下子飞到晋国绛都去。

    晋国绛都。

    在信息很不发达的春秋时期,虽然此时的楚盟五国已经发兵三万进攻宋国,但是远在大河北岸的晋国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毕竟那个时候的所有消息都要考人来传送,来回跑一趟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宋国使臣公孙固赶到绛都的时候,都已经是晚上了。

    “快开城门,快开城门………”

    幸好是夏天守城的将士本身就睡的晚,刚刚睡下就被城下的叫喊声给吵醒了。守城将士睁开惺忪的眼睛,很不情愿的朝下忘了一眼,“你谁啊!这深更半夜的喊叫什么叫?”

    “我乃是宋国的使臣,有要事向晋公禀报,快快打开城门。”

    听到宋国来使要找国君,守城将士不敢怠慢,赶紧开了城门,放公孙固等人进入城中。

    进城之后,公孙固并没有直接进入晋国王宫,而是直接向狐偃府上奔去。他知道此时已经是深夜,即便是到了晋国王宫,也未必能够见到晋公,还如趁着这个机会把事情说与狐偃,请他给给出出主意,兴许会对事情的发展更加有利一些。

    夏日的夜晚,狐偃睡得也比较晚,仆人一叫他也就醒了,赶紧请公孙固在客厅见面,“哎呀呀,有什么重要事情,非的让大司马深夜来访呢?”

    “上卿大人,宋国遇到大事了,还需要你大力帮助啊!”

    “哦?这个时候,能有什么大事呢?还请大司马说明白些。”

    随后,公孙固就将楚国伐宋的事情说与狐偃。

    狐偃听罢,惊得嘴都张大了,“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想必大司马此次前来就是为了请求晋国出兵救宋而来?”

    “对,宋国生死存亡之际,想请晋国出兵救宋,还望大人从中斡旋。”

    听完公孙固的话,狐偃想都没想的说道:“宋国现在是晋国盟国,既然有难,晋国理应出兵相助。不过现在天色已晚,还请司马大人在我府上休息一晚,明天一早我们上朝面君。”

    第二天一早,当狐偃带着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一行走进晋国大殿的时候,晋公重耳以及晋国的文武大臣都已经在大殿内等候他们了。

    见到晋公。公孙固赶紧拜道:“宋国使臣公孙固拜见晋公,请晋公看在我家先国君当年待君上不薄的情面上救救宋国。”

    还没说什么,公孙固就直接请求晋国来救宋国,在场的晋国大臣自然都愣住了,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同样,晋公重耳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吃惊的对公孙固道:“公孙司马快快起身,有什么事情起来说话不迟。”

    公孙固没有起身,而是跪倒在地对晋公重耳道:“晋公有所不知,夏四月初,楚国联合陈国、郑国等五国发兵三万向宋国而来,现在已经接连下了宋国南边的三座城池。臣来晋国的时候,楚盟联军已经打到了商丘附近,恐怕这个时候楚盟的大军已经将商丘围住了。晋公,宋国危亦,宋国危亦。臣奉我家国君之命特来绛都请晋国发兵救援,不然宋国只有死路一条了。”

    什么?

    楚国竟然发兵三万攻打一个小小的宋国,难道这不是灭国还能是什么?晋国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样。吃惊之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晋公身上。

    晋公重耳同样是吃惊不已,就在晋国开始进行军事改革的时候,自己的盟国宋国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情,这这这该怎么办呢?

    “大司马快快请起,宋国的事情寡人已经知晓,还请大司马先回馆驿稍等,容我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听完晋公的话,公孙固再次拜道:“晋公,诸位大人,宋国生死存亡就在旦夕之间,还请你们救救宋国,一定要救救宋国。”

    说罢公孙固起身,对着晋国君臣一一作揖,“拜托晋国,拜托大人了。”

    从里到外,公孙固一一拜了过去,直到消失在宫门之外。

    公孙固走后,晋国的大殿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事出突然,令人有些措手不及,该怎么办呢?

    “诸位爱卿,宋国面临灭国,我们该当如何?”晋公重耳问道,话音刚落,狐偃就起身出列。

    受人之托,为人解忧。

    狐偃既然已经接受了公孙固的请求,自然要提宋国说话了,“君上,诸位大人,救不救宋国首先要看宋国为什么会面临灭国呢?弄清楚这个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该不该出兵了。”

    很显然,狐偃这个话说到了问题的根源上,晋国君臣都静下心来,注意听他的意见。

    狐偃继续道:“宋国之所以面临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年初,宋公王臣前来绛都为我家君上祝寿引起了楚国的不满,这才导致了楚国联合其他四国一起向宋国发兵。楚国这样做实质上是在教训宋国的同时,要向其他国家看一看,如果他们敢背叛楚国就会向宋国一样被灭掉。君上,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啊,如果我们此时不救宋国,今后,那个国家还敢与晋国联盟呢?如果一个盟国都没有,晋国还凭什么称霸中原呢?所以臣建议我们一定要救宋国,以彰显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