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笑冒牌诸葛-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士答道:“这个,我们不敢问,但把他们暂时拦在营门。他们说有机密大事,要亲见大人禀报。”

    肯定有问题,只怕这俩人已经降了敌军了,要不在怎么从敌人的营地穿过来?我倒看看他们能说出什么来,何平一挥手:“带他们进来。”

    两名曲长被带进来,参见何平后,都表示有机密事相告,请屏退左右。

    “不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这里没有外人。”看着他们有些躲闪的眼神,何平已经确信这两人是叛徒了。

    “这──”两名曲长看看众人,又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怎么开口。

    何平轻哼一声:“说吧,有什么就直说吧,既然你们已经投降叛敌来作说客,有话就不要憋着,那样岂不是有负你们的使命?”

    此话一出,站在两侧的侍卫和部将们立即神色大变,一个个拔刀出鞘紧张起来。

    见何平把话挑明,两名曲长心里一横,索性挺直腰杆正色回话:“大人,我们是奉命前来禀报军情的。”

    何平轻轻一摊手:“好,请说。”

    两人再次对望一眼,点点头,一个就说开了:“大人,杨昂将军已经在三天前回到南郑了。”

    这句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众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怎么这么快就回南郑了?难道杨将军抛下我们不管了吗?”

    何平也不敢相信,这当儿跑回南郑去干什么?难道这么快就被敌人打败了?这不可能啊,就算败了,也应该是在后营坚守啊?难道他把后营人马都撤走了?

    “杨昂将军带了多少人马回南郑?”何平其实害怕知道答案。

    “几十骑而已。”

    “那后营的将士呢,还在那里坚守吗?”

    “后营两千多人,加上杨昂将军从这里带走的一千五百人,总共自行从西路逃回南郑一千多,死了一千多,降了一千多。”两名曲长横了心,话回得干脆利落。

    众人顿时乱了,有的哇哇大叫,有的冷汗直流,也有人不相信,拔刀上来要砍了这两个叛变投敌扰乱军心的家伙。

    “那敌军现在有多少人?”何平想知道杨昂为什么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两名曲长一楞:“这个,我们怎么可能知道。”

    “你们怎么会不知道?你们不是已经投靠他们了吗?”

    “那个,确实不知道啊,大人您会把自己军情告知一个新降之人吗?”两人觉得何平问话有违常情啊。

    算了算了,何平长叹一声,没想到战情转变竟如此之快,近四千人,竟然几天时间就烟消云散,这也太快了点吧,自己在这里坚守,凭着这山道地势,每天战损还不到十人!

    杨昂三天前就逃到南郑,算起来,他也只是五天前才离开这里的啊,也就是说,他从这里到南郑,一百多里地,总共才用了两天时间!这么快,真让他怀疑他还在路上打过仗,要谁来说谁都不敢相信,除非是路上毫无阻拦,还有人拿鞭子在后面赶他还差不多!

    这汉中大军,以前不是长年把刘璋手下庞羲所部打得落花流水的常胜队伍吗?怎么一遇到刘备的人马,转眼就成了烂泥?

    两名曲长见何平气色已消沉,从怀里掏出信来:“大人,益州的诸葛军师托我们捎有书信给您。”

    何平让侍从接过,打开一看,正是葛良写的劝降信:

    子均,现在你军已经远离南郑,被我军前后夹击于偏远之地,悬军于荒野,何不早日投诚,以求保全军将士之性命?

    杨昂领军无方,两日便失地两百里,损军四千有余,如此无能之辈,子均兄弟总不应该再指望他还能领兵前来相救吧?

    左将军仁政爱民,志在匡扶汉室,张鲁割据之人,怎能阻挡天下百姓期盼国家一统之宏愿,子均兄弟何不趁此时机弃暗投明,共谋大义?……

    何平久久不语,是啊,再跟着杨昂这帮饭桶一起干,实在是没什么指望了,想想人家,这么快就要打到南郑了,这样的对手,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正犹豫间,又有军士持信进来:“大人,前方黄权部下将一封书信用箭射入我方营寨,请大人过目。”

    何平接过一看,竟然和葛良写来的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忙问军士:“这信,真的是从前方黄权那边射进来的?”

    军士连连点头:“是的,是我亲眼所见。”

    中间隔了好几座山好几千敌军,他们竟然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前后军行动一致,王平彻底被他们的情报通信效率折服了,当下把两封信传下去,对那些还在紧张不知所措的将领们道:“你们也看看吧,这仗,反正是没法打了。”

    (本章完)

第139章 再遣伏兵() 
何平率余下的汉中守军投降,葛良前后军得以贯连,黄权迅速率领后军把辎重运住前军,和葛良合兵一处,再一起与魏延会合。

    葛良把俘获的汉中军士集中到一起,对他们宣布道:“南郑就在眼前,如今险关不存,张鲁必将被我军迅带击破。我们主公刘左将军仁义爱民,不愿强人所难。虽然几天前,我们还彼此杀得你死我活,但现在我宣布,相信我们必将占领汉中的人,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作战,那些不太相信的人,现在可以回家去和家人团聚,我们绝不强留。”

    众将官一听这话都有些急了:“军师,您这不是放虎归山吗?我们总共才五千人马,要是再把这两千多敌军放回去,帮助张鲁守城,那我们还能拿下南郑吗?”

    葛良镇定道:“大家放心,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回去的,我们这么快就突破米仓道,还会有几个人相信张鲁守得住汉中?”

    被俘的汉中军士们顿时议论纷纷,不敢相认有这样的好事,许久仍没人站出来表示要回去,众将这才放下心来。

    葛良却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再次重申道:“我说了,大家放心,愿意回家的,我们绝不为难你们。”

    谁知道呢,说不定人家这纯粹就是想逼大家表忠心,一旦表示回去,就会被马上砍了脑袋也不一定,汉中军士仍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

    这怎么行,葛良把那两个被派去劝降何平的曲长找出来,问他们:“你们对这些军士的家庭情况知情吗,有没有什么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八个月女儿要抚养的,要是有的话,把他们找出来,劝他回家去。”

    两名曲长不知道葛良到底要干什么,不过既然吩咐下来,倒还是在心里排查了一番:“没有军师说的那么困难,平民之家,没几个人家老母可以活到八十岁的。不过,倒有那么两个,家里穷,父母年纪也大,孩子又小,留在家里照顾的兄弟身体又不好。”

    “那你们赶快去劝劝他们啊。”葛良正需要人带头。

    魏延忍不住说了句:“人家愿意跟着我们攻城,军师倒是想尽办法把人家赶回去与我们为敌。”

    两名军士正牵挂家里人,在曲长的劝说和保证之下走了出来,表示想回家。

    葛良又继续对余下的人大声道:“大家放心,凡是家中有老弱病残亲人需要照顾的,我们都能理解,绝不会为难你们!”

    有人带了头就好办,不一会儿就陆续有人站出来,需且越来越多,竟然达到了降军的一半之多。

    葛良满意了,吩咐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天的干粮,最后大声宣布:“让大家回去照顾家人,其实我也是不得已。实话告诉大家吧,我们早就和许多南郑城中百姓及大户人家联络好了,到时候里应外合,打下南郑只是几天之内的事情。但你们都已经是真心归顺左将军的明白之人,我们不希望城破之时太混乱,伤了你们的家人,所以放你们回去,其实就是为了让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他们免遭兵祸!”

    降兵们领了粮食陆续回去了,葛良问魏延:“这几天砍的树够了没?”

    魏延回道:“够了,而且有些也比较干了,到了汉水边扎成木排,渡过六千人马,应该也就是半天时间了吧。”

    葛良点头:“那就好,赶紧做饭,吃完大军拔营出发!”

    魏延乐不可支:“原来军师早在南郑城里安排了内应,早说嘛,那样我根本就不会在这里停那么久,一口气就跟着杨昂跑进城去了。”

    “你想得美。”葛良给他一瓢冷水,“哪里来的内应,我们刚打下益州没多久就来打汉中了,哪有时间去找内应。内应哪里那么容易找的。”

    何平很意外,刚才还以为杨昂速败也是困为军中有葛良的内应呢。

    魏延张着大嘴:“军师,刚才您自己亲口说的城里有内应!”

    “骗他们的。”葛良得意道,“我就是想让他们把这个消息带到南郑城里去,要害得张鲁不敢睡觉。”

    “那些军士,大部分都不是城里人。您这一遣散,绝大部分都是跑回乡下哪个村里去种地了。”何平好心提醒道。

    葛良一楞:“啊?是我想错了,那,总还是应该有不少人回到城里去吧?他们都是杨昂的部下啊。”

    “只怕杨昂现在回去,都自身难保了。”魏延免不了插句嘴。

    何平忙道:“汉中小地方,张鲁其实手下也没多少人可用,现在又自身难保了,杀杨昂只怕更加难以控制局面,应该还是要用的。”

    “那就好,那就好。”葛良放下心来,“张鲁不会随便杀杨昂,杨昂也要保住自己的实力,这样那些军士跑回去后,就算会被监禁起来,杨昂也会想办法保住他们的。再说,总会有人想出办法,躲过张鲁的盘查的。”

    魏延仍然觉得可惜:“把他们留在这里增强我们的实力岂不更好。”

    “唉,”葛良叹气道,“这些都是新降之人,人心不稳。我们本就人少,再分心去看管他们,还不如干脆放他们回去帮我们做宣传呢,即便是那些跑回乡下的人,也会对我们占据汉中后迅速稳定民心起到不小作用的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们懂吗?

    说完又对何平道:“子均兄弟你不要起疑心,我不是说你啊。你本就是巴西人嘛。对了,听说你本姓王,什么时候准备改回来啊?”

    何平忙回道:“既然军师吩咐,我这就改回来吧。从今以后,我就叫王平了。”

    黄权站出来帮葛良说话了:“宽以待人,正是左将军一贯为人,为了主公早日在汉中树立恩信,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觉得是英明的。”

    葛良道:“好了,不讨论这个了,去吃饭,抓紧时间进军。我们现在其实就是孤军深入。前面黄权将军还问我为什么不在后面两处路口留兵守护。我说不用,这么点人,冲到这么远了,就没打算留退路,要么一股作气拿下南郑,要么就战死在这里!”

    心里却在说,好吧,其实我没告诉你们,里面有些人就是我特意安排他们混进城去的好嘛,不多放那么多人回去,能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吗?

    (本章完)

第140章 夜渡汉水() 
杨昂一路狂奔逃回南郑,真把张鲁给惊呆了:“米仓道道路艰险,相比金牛道更加易守难攻,为什么你败得这么快?”

    杨昂羞愤不已:“一时疏忽,被那诸葛亮遣兵从悬崖密林绕到背后,两面夹击,才有如此大败。”

    “你、你、你!”张鲁气得发抖,“就算他有小股兵力绕到你们后面,你有前后两营,不也是反过来可以前后夹击他们吗?怎么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全军覆没,就剩下你带着这么几个人回来吧?”

    我就是这样想的!杨昂觉得骂得冤,不这么做的话,现在可能还把那些偷袭的敌军困在山谷之中呢。

    事已至此,阎圃觉得更多责怪也没用,劝张鲁道:“大人,现在还是赶紧想想怎么对付即将兵临城下的敌人吧。”

    正如王平所预料的那样,张鲁气归气,还真没打算把杨昂怎么样。杨家是他在汉中立足所依靠的大族,如今重要将领都是由杨家人出任,眼下更是需要依靠他们的时候,当下只是问杨昂:“那诸葛亮一路敌军真的只是五千人?”

    “应、应该是吧,也、也许不止。”杨昂一路不断被伏击追杀,脑袋一直晕乎乎的,自己都不敢相信以前的情报了。

    这,这都算什么事啊,张鲁都懒得跟他说话了,只问阎圃道:“敌人已经兵临南郑,是不是赶紧让杨白出兵,阻止他们渡过汉水?”

    杨白闻言赶紧站出来接话:“在下愿随杨昂将军领兵出城,拒蜀兵于汉水之南。”

    到底是杨家人,还是要维护一下杨昂的地位。

    张鲁也只好点头:“这南郑县城本就依汉水而建,你们先去城外扎营,待敌人半渡之时可出兵攻击他们,如果战事不利,可速速退回城中坚守,我再派人让张卫分出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