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笑冒牌诸葛-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敌人还有投石车这么个攻城利器,好在司马懿早分析过了,这种东西用来守城也是不错的,必须得抓紧时间大量制造。

    (本章完)

第391章 分头奔忙() 
曹丕抓紧时间调派军队来洛阳周边助守,在各处要地都驻守重兵,仿佛在整个洛阳周边树起了铜墙铁壁。

    没办法,蒋济说的对啊,要是刚当上皇帝定都洛阳,就被逼得迁都逃离,那天下肯定就成了刘备的了,他最终也没地方可呆啊。

    和曹丕不同,这时的刘备却是异常的兴奋,除了大胜仗,他动员天下吏民一齐打击曹魏的诏书,各地响应的热烈程度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不光是他以前的统治过的豫州、徐州,就是老家幽州地区,都有人暗地里送信过来,表示愿意提供粮草物资,协助季汉大军光复中原。也不知道那么老远,他们是怎么那么快得到消息的。

    连葛良都深感意外,看过不少人评价历代皇帝,都说刘备打仗不行,人格魅力却几乎是古今少有,还真不是吹的啊,照这形势发展下去,攻打洛阳的行动只怕很快就可以展开了。

    唉,其实仔细想想也是,历史上蜀汉就算被无用的阿斗统治,最后还有那么多忠勇之士舍生忘死,而曹魏被司马氏篡权夺位的时候,连出来说句话的人都没有几个。

    更何况,如今刘备集团出征连连告捷,相信有识之人都应该料到不出意外,天下迟早是刘备的了,这个时候还不赶紧现身出来投靠谋个前程?

    众官员齐声向刘备道贺。刘备还要谦让一番:“这都是各位将士心存汉室,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换来的。”

    众人忙表示:“陛下英明,众望所归啊。”

    刘备心里美得不行,但还嘴里是赶紧把目标转移:“这都是大司马、大将军用兵如神,威震天下得来的。”

    葛良也只得赶紧道:“这都是托陛下的洪福。”

    关羽倒懒得客气:“为陛下赴汤蹈火,至死方休!”

    众人也赶紧跟着喊:“万死不辞!”

    “唉呀,你们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死不死的。”刘备忙劝阻大家,要大家多说吉利话,却又拿着那一堆各地来的降书和联络信件,看来自己一直坚持待人以宽,还是蛮有成效的嘛。

    随即又有感而发:“此前还担心出偏师到豫州和兖州等地,孤军深入恐遭不测,现在看来,大司马说得对,到了那边去,积极联络各地义军,完全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什么?要派偏军出去?这是大好事啊,独领一军,到处接收降地和义军,事成之后,一般都会成为独镇一方的大员!

    “陛下,末将愿领军前出。”

    “陛下,下官不才,愿为陛下分忧,深入敌军重地。”

    众文武争相表态请命,一时间闹哄哄的,互不相让。

    不好!刘备暗中一跺脚,这一辈子都谨言慎行,怎么今天偏说漏嘴了,难道是高兴过头了?这怎么行,洛阳还并没有拿下来,天下还有大半没有平定呢。

    唉呀,算了,说了就说了吧,反正据情报,敌人已经有不少援兵又聚集到洛阳周边来了,这出击的偏师奇兵,这两天也该出发了。

    “大家不要急,不要急。大家的忠心和勇气我都明白,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我正在和大司马及大将军商议,明天举行宴会,确定人选。”刘备站起身来,把右手往下轻轻压两下,请大家先安静下来。

    第二天,刘备果然大宴群臣。酒过三巡,一些将领又急着问偏师将领人选。

    刘备先让张嶷站出来,向他举杯:“将军自从为大司马所举荐,跟随大司马多次屡建奇功,譬如攻打汉中,就是你和现征北将军魏文长,跟随大司马一起,翻山越险,果断穿行于敌后,冒险疾行,一举拿下南郑,为夺取汉中立下头功。”

    张嶷忙回话:“那都是大司马指挥的。”

    葛良偏要再把张飞拉进来:“他是车骑将军推荐的人。”

    刘备摆摆手,表示他知道底细,继续对张嶷道:“在大将军上次北征樊城的时候,又是你率军劫断敌人退路,亲手斩杀江东派来偷袭的大将数员,使敌人遭受重创,夺回夏口,从此不敢再觊觎荆州。”

    张嶷不敢当:“这、这全都是大司马指挥的。”

    葛良也学刘备的样子,暗中对张嶷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凭你杀了敌方好几员大将,早就可以破格提拔了。

    刘备继续道:“这一次两路北伐,又是你和征北将军分头出险地,一人夺取潼关,一人夺取武关。而你兵出武关,袭敌后方,对此次我军占领宛城起了很大作用。”刘备最后总结道,“将军多次建立奇功,功不可没,现特封你为平北将军,即日起率军绕行北上,穿插到敌人后方。希望将军再建奇功。刘备等着你的好消息。”

    刘备早就看好张嶷,但感觉似乎葛良有些舍不得放,就一直没主动提出来。

    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刘备是不可能说出口的,那就是张嶷长得比较比较普通,个头不算矮,但也绝不能说高大;面相不丑,但也绝不能说他帅。

    一句话,放到人群中,一般不会有人注意他。张嶷不属于关羽、张飞那种让人一见面就折服的人。

    偏偏这人又明事理,料因果,处事果断。

    这样的人,平时藏着点,关键时候放出来使用,倒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众人都被张嶷的战绩所折服,当下没有人吵吵嚷嚷出来和他争。

    这结果虽然是此前早就商量好了的,葛良也还是替张嶷高兴,最起码,以后要是再和魏延共事,魏延想耍赖,就不能用官职来压制张嶷了。

    当然,更主要的是,夺取天下在望,以后除了善战的武将,更需要这样能断大事的人出来治理一方,现在到了必须充分显露其才能的时候了。

    说完张嶷,刘备又让马忠站出来,对他举杯道:“如果让你率军东出豫州、徐州,你认为应该怎么行事?”

    马忠有些意外,毕竟此前还没单独领军出征过啊,不过还是立即回话:“陛下仁名在豫州、徐州深得人心,如果是我前去,自然应该向陛下学习,不徇私情,宽仁待民。不过,现在东出,是孤军深入敌境,众敌环视,遇事不可迟疑,应该明辩忠奸,果断处置。对于那些真心相迎的,自然应该以礼相待,协助他们据守以待大军;对于迟疑观望的,尽量不要去打扰;对于死心维护曹魏的,则应该智勇并举,能迅速解除的,迅速出击,暂时无力解除的,则将之孤立。”

    “而且,”马忠充分认识到东出的困难,“那边与江东相近,现在各地响应陛下诏令,孙权一方可能又会趁乱起事。江夏那边有刘磐将军严守,敌人可能没有机会下手,但徐州这边,将会是敌我交错,形势复杂,不能不防。”

    “说得太好了!”刘备脱口称赞。自从马忠被葛良和张飞推荐到自己身边后,刘备就发现此人身上与自己有许多相似之处,宽济有肚量,忿怒不形于色,遇事不乱,处置果断,因此非常喜欢,将他留在身边,不断提拔。

    葛良提出让马忠领军东出,刘备觉得也好,马忠智勇双全,让他单独立功,也正好可以服众。

    “好!分清是非黑白,明白轻重缓急,这东征将领人选,就交付给你了!”刘备正式封马忠为安东将军,即日领兵东出。

    一下子越级提拔两个人,众官员将领免不了互相惊叹几句,嗡嗡之声四起。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足为奇,上一次在汉中破格提拔魏延时已经惊叹过了,习惯了。

    总是越级提拔当然不好,刘备也得给大家更多的理由让大家心服,当下又提醒张嶷和马忠:“你们这一去,要纵横敌区几千里,可是攻取洛阳才是头等大事,我们本来又兵力少于曹魏,所以不能给你们太多的人马,每人暂时只能派遣五千。你们觉得有困难吗?”

    哇!众人又是大呼意外,这么大的官,只能带五千人马啊?这和一般的将领没有多大区别嘛。

    “定当尽忠竭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马忠和张嶷连忙表态,心里明白,在这样的重要关头,要是出动几万人马的征战,也轮不到他们头上来。

    再没有心怀不服的人了,这么点人马,想要完成那么重大的任务,自己掂量一下,还是太难了,就别争了吧。

    第三天,马忠和张嶷就领军出发了,随即,关羽也率军去攻打许昌了。

    葛良也要走了,向刘备请假,说想回成都去看一下。

    这让刘备太意外了,这与曹魏决战在即,正是要找你共同商量大计的关键时刻,你怎么突然想要回成都去呢?

    葛良凑近了,轻声到刘备耳边说道:“我……”

    “啊?”刘备更觉得惊诧,大声问道,“不会吧?”

    葛良有些不好意思:“陛下不会怪罪我吧?”

    刘备只有惊喜的份:“这,这这这,这太意外了!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你说的真的真的是真的吗?”

    (本章完)

第392章 魏延遇阻() 
各路人马分头行动,最早开始出发的魏延已经无奈停下来了。

    自从领军从潼关风陵渡过黄河,袭取蒲坂津魏军后路,并得到马超所赠三千战马之后,魏延行动速度就更快了,趁虚抢占安邑,助高翔夺取陕津北岸,然后又掉头北上东进,直扑并州上党郡。

    大司马出的主意不错嘛,舍弃敌人重兵防御的洛阳,趁虚直扑邺城,虽然远了点,一样可以建立奇功。

    邺城那个地方,是曹操称公称王的老巢,即便现在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曹氏宗族及夏侯家人还有许多留在邺城,如果拿下邺城,必定使曹魏内部大乱。

    而且,如果洛阳势危,曹丕肯定会退守邺城,那样的话,岂不是断了他的退路?

    嗯?邺城空虚,那里大都只剩下他们的家眷了吧?那这一去,岂不就是欺负人家的夫人和孩子?有点说不出口吧?

    唉,管他呢,守备空虚正好,难道千里奔袭,倒希望遇上敌人强兵固守?就象直扑函谷一样,空欢喜一场?

    他率部疾行,翻越一座座山岭,恨不得一日之内就兵临邺下。

    作为后续的徐庶却似乎有些不急不忙,气得他不停地派人催促。

    徐庶却向他叫苦,说你倒好,得了三千战马,也不能分一半给我,我这里全是步卒,还带着大部分的辎重物资呢。

    魏延哪会再舍得把马送给别人,三千多战马他还嫌少呢,恨不得有七千就好,那样的话,他就连一个步卒都没了,全是骑兵,赶到邺城,那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了。

    关中之战,就因为马超的骑兵多,纵横驰骋,出尽了风头,现在该轮到我魏延啦!

    奔袭,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他率领三千骑兵在前,连自己的步卒都拉下了。

    只是这并州境内,山连着山,峰谷林立,道路崎岖难行,实在是快不起来啊。

    而有时为了翻山越涧操近路,他的无当飞军士卒反而还抱怨马匹是累赘,不如步行轻装轻松飞越。

    等他赶到壶关时,并州刺史梁习和上党太守李休早就已经集结兵力在那里等着他了。

    这李休本是汉中张鲁部下司马,当年张鲁割据汉中,曾经对张鲁说汉中甘露降临,汉家赤气已衰,黄家当兴,你拥有几万雄兵,汉中又有四面险塞可以固守,不如自称汉宁王,尝一尝当王的滋味吧。

    阎囿却劝阻张鲁不要称王,害得李休想当个相爷之类的愿望没得逞。

    后来众人因为劝张鲁不要理刘备而投降曹操,被曹操封为关内侯,带到邺城居住。再后来曹丕被继承魏王,在各地制造祥瑞,李休又准备以天象来进表劝说曹丕称帝,却被李伏抢了先。

    李伏原来也是张鲁手下,为曹魏右中郎将,抢先上表说当年在汉中就听人说过,天命应在曹丕身上,曹魏应该称帝,还说这是孔子的书上说的。曹丕得书高兴得要死,命他把言论公之于众。

    虽然李伏抢了头功,但曹丕制造异象来证明自己受天命,还是对这些会利用宗教制造舆论的原五斗米道教的半仙们予以封赏,李休也就被任命为上党太守了。

    李休这时已经老得快不行了,还能官至郡守,倒也高兴了一阵子,不想天下突然又形势大变了,季汉大军夺取雍凉,继而出河东郡,一路就朝他这里杀过来了。

    而领军的将领,竟然就是当年抢入汉中,夺了南郑县城的那个叫魏延的家伙!

    真是冤家路窄啊,我好不容易躲得远远的,你这阴魂不散的家伙,竟然这么快又跟上来了?我李休的命就这么苦?

    他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