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师之中,斩杀明珠与吴三桂划江而治的话语层出不穷,饶是康熙也已经压不住这股传言了,更有不少人根本不把康熙以前的话放在眼里,朝中已经有了反叛的声音。

    此时,康熙正跪在慈宁宫的正堂,周围侍候的人都没有,甚至外面被人为控制的一点声音都没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正在台前喝茶,看也不看他一眼:“你当我说错你了是也不是?”

    “不敢,孙儿怎敢质疑皇祖母的意思?”

    这位老妇人正是昭圣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只见她不紧不慢,伸手将手中的茶杯放在了桌上:“你八岁登基,今年也有二十一岁了吧,”

    “皇祖母好记性,孙儿正是二十一岁了。”

    “年轻气盛,又是刚刚独揽大权,我若是说得多了,未免惹人厌烦,但是这件事错了便是错了,若是你想不出哪儿错了,就在这儿跪着吧。”

    由于不是很正式的谈话,周围也没有百官,所以太后直接便用了“我”字自称。

    康熙此人极其孝敬他的祖母,所以并不敢站起来,只是辩解着:“孙儿撤不撤藩,吴三桂都得反,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况且他现在虽然勉强占到了优势,但是不过是一时得意,等孙儿调集大军,吴三桂必定灰飞烟灭!”

    太后叹了口气:“可是,你晚一日撤藩,吴三桂便老一岁,他是跟我一个年岁的人了。你才二十一岁,还怕熬不死这个老贼么?”

    “皇祖母,孙儿觉得可以战胜他,没必要占年岁的便宜,若是他死了,后世岂不是要说咱们怕了他?”

    “那我问你,如今天下反了几个省?”

    “七个。”

    “哈哈,大明将天下分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如今孙儿你一道诏书下了,便逼反了七个省,果然是比你父亲强多了。”

    说到这里太后站了起来:“当初你的曾祖父,手里只有十三副铠甲,昭告天地以七大恨为由起兵,这才创下了辽东的基业。你的祖父,接过了曾祖父的基业,将辽东经营的铁桶一般,可是天妒英才,早早逝去了,我和你的父亲孤儿寡母,讨好了这个讨好那个,怕委屈了这个不肯出力,又怕好处给少了人家不服,多尔衮都做到了皇父摄政王骑到了我们娘俩脖子上!我们还是咽下了这口气,这才换来的大清的江山。”

    说到这里太后伸手一指:“为了和吴三桂争那些虚名,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七省之地烽烟尽起,若是你的祖父活着,能生撕了你!”

    康熙脸色灰白,汗水从额头留了下来,深深跪在了地上:“孙儿,孙儿知错了。”

    “知错了?知错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孙儿这就去杀了明珠,平息了朝堂和四方的愤怒,然后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等吴三桂死了再平定叛乱!”

    “放屁!”

    康熙脸色一惊,昭圣太后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如今竟然气得说出了这么不堪的词汇,看起来是气到了一定地步。

    她伸手指着康熙:“你,你若是杀了明珠,别的大臣会怎么想?当初在朝堂之上你说了要保人家,如今打不过了,就斩了他,其他人还肯用心办事么?韬光养晦?简直混账!吴三桂年纪比我都大,他会被这些东西迷惑?他恨不得明天就杀进京师砍了咱们祖孙俩的脑袋!”

    说到这里她平息了一下语气:“韬光养晦,呵呵,前方无数将士正在浴血奋战,吴三桂要是让你斩了他们的脑袋你肯不肯?”

    康熙的眼珠也红了:“可是,可是现在咱们四面楚歌,若是不安抚住了吴三桂,只怕,咱们真的要回关外去了。”

    “你想的太好了些!汉人吃过一次亏,还会给咱们机会让咱们去关外发展?他们恨不得咱们断子绝孙,所以从今天起,你记住了,你要是输了,咱们大清,就得亡国灭族!”

    “可是孙儿该如何是好?”

    “哼,堂堂大清八旗,如今连吴三桂都打不过了,说出去能把八旗列祖列宗的脸都丢光了!军国大事我不掺和,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你那些兵将打不过吴三桂还杀不得别人么?等你把他的羽翼全都剪断了,凭借着云贵那片深山老林子,吴三桂凭什么跟咱们斗?”

    康熙猛地抬起了头:“孙儿明白了。”

    “去吧,记住了,越是咱们占尽优势的时候,越不能得意。越是咱们四面楚歌的时候,越不能让人觉得咱们不行了,把胸膛挺起来,咱们大清的子孙,上马无敌于天下,下了马也照样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次日康熙在大殿下旨,加封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平浙。安亲王岳东为平寇大将军,平粤。甘肃提督张勇为靖逆将军,平陕。多罗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平蒙。湖广之地战事,以守为主,能拖就拖。

    (本章完)

第139章 拔根() 
而在康熙焦头烂额的时候,程孝廉这边已经开始着手发展势力了,接受了两千多私兵之后,他手下人已经扩张到了近四千人。

    但是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他本部阵营的人很少,想要稀释这些人稀释不了,要是全都留下,只能把他的人都带的染上了恶习。

    于是让杨有财挑了一部分人之后。他精心选出了七百人来,参杂到了自己原来的队伍之中,剩下的人全部留给了塔乌。

    塔乌眼见这种情况安心了不少,手里面有了人,底气也就能足一些,免得每次晚上外面一有异动,她就会怀疑是不是程孝廉带人杀过来了。

    但是出乎程孝廉的意料,这些人她并没有交给谢三儿来组织,而是交给了一位舅家的表哥,虽然这家人在他困难的时候没有帮忙,但是她下意识地还是觉得亲戚比较可靠。

    当然,程孝廉对这件事不置可否,反正不关他的事情,随便塔乌怎么折腾都好。而且谢三儿的身份是****大哥,要是他自己不愿意,硬派他去管理军伍确实有点不合适。

    翟嵩钖这个时候也开始带着人在城外的兵营之中训练,城里的那些大家族以为这是他们的私兵,倒是也没怎么在乎,粮食和肉食的供应从来没有落下过。

    孟养城南方有一座城池叫孟代,与孟养比起来算是一座小城,和贤礼城差不多,况且根本就没有传出孟养城被攻占的消息,所以孟代城倒是没有防备的很严密,整座城池的守军也不过三百人。

    翟嵩钖在练兵十天之后便对孟代城发动了攻击,先是伪装成孟养的守军路过,然后突然发动攻击,直接变占领了孟代城。

    这样,整个缅甸的西北全部落到了程孝廉的手里。

    而攻占了孟代之后,孟养城的人也终于觉得不对劲了,因为他们钱财很多,所以消息灵通,听闻孟养的守军攻占了孟代,立刻便找到了塔乌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塔乌自然知道程孝廉是为了去阿瓦城找仇人报仇,但是这种事肯定不能对这些人说的,所以便开口说着:“孟代城的守将跟我们本来就有仇,前去报仇有什么?”

    把一个家族的族长气得差点破口大骂,他心说这个塔兰生一世英雄,就是这孩子都是败笔,竟然没有一个成才的,只能耐心地劝解:“城主现在还小,城中的事务一切都由你做主,这我们没什么意见,但是你可知道,我们与孟代城有仇,那是我们的私仇,如今为了私仇发大军攻打孟代,传到了王都就是我们要造反的前兆。这可是要被大军讨伐的。”

    塔乌何尝不知道,但是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我自会上书和大王解释一切,你们不必担心了。”

    当天她便找来了程孝廉:“你们做这些事情可不可以动静小一点,你的仇人都在阿瓦城,又不是在孟代,你把他们打败了不敢出城了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占领他们的城池?”

    程孝廉咳嗽一声:“是不是有人说了什么难听的?”

    “今天,三四个家族的族长亲自来找我,生怕连累了他们。”

    程孝廉点点头:“你放心,他们以后没机会再跟你说话了。”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

    塔乌反应了好长时间,突然反应了过来程孝廉是什么意思,感觉一阵凉气从后背冒了出来:“来人,给我把凤桦将军叫来。”

    当天晚上锦衣卫便出动,将这三个家族全部抄家,人倒是没杀几个,家里的财宝土地全都被充公了,家族的几个主事的全都送进了大牢之中。

    然后那些银子和财宝全都源源不断送到了贤礼,给后方的锦衣卫南镇府司用来制作军械。

    城中的那些大家族立刻就开始反击,他们一看塔乌背弃承诺对其他的几个家族动手了,便知道若是他们再不动手,难逃一死,所以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杨有财在围城的时候就找到了城主府的那五十个护卫,开出了自己的条件,让他们全都加入锦衣卫之中,否则难逃一死。

    这些人没有听说过锦衣卫的名字,但是生死抉择之前,谁也不愿意选择死。而他们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对这些家族动手。

    若是他们肯动手,从此便与塔家彻底割裂开来,就算事后他们再想反复,那边面对几大家族的怒火,塔家也绝对不会容下他们,这就是程孝廉提出的少杀人多拿银子的策略,只要那几个家族人还在,手下的兵卒只能跟他一条道走到黑。

    这些人加入了锦衣卫,家人全都搬到了贤礼城,每一家都分到了十亩土地,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杨有财把他们的处境也和他们说清楚了,况且双方根本没有什么化解不开的矛盾,这些护卫很快便适应了他们的身份。

    他们从心底倒是没有觉得对不住塔家,反倒是因为塔鱼,害死了蓝晋。他们的心中已经很不满了,塔兰生治军甚严,这城主府的几十个护卫吃喝都在一起,大小阵势面对了无数,有深厚的同袍之情,所以蓝晋的死让他们对塔家十分失望,而且也谈不上背叛,所以每个人办事都算是尽心尽力。

    杨有财之所以挑选他们进锦衣卫也是看中了他们的阅历丰厚,在缅甸境内以后不管有什么事,他们大概都能应付得了,远比杨有财从中原带过来的锦衣卫办法多,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程孝廉动手的时候根本没有跟塔乌打招呼,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孟养城的家族连根拔起。而这些家族的私兵也全都在场看到了这一幕,有的人受了家族的厚恩,自然要救人,但是军令之下立斩无赦。大多数人只是当兵吃粮,拿钱打仗,从这一刻起,他们完全和家族割裂,从此归属感只属于大明咒难军。

    塔乌在城主府里抱着塔松瑟瑟发抖,她很担心程孝廉解决了城中的各大家族马上就会解决他们母子了。

    不过一晚上的厮杀之后,城主府安然无恙,到了第二天,程孝廉身边的一个亲随来到了城主府:“昨夜有人作乱,已经被我们殿下平息了,以后夫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本章完)

第140章 媚上() 
那些家族每次碰到事情往往两头下注,为人处世讲究的便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家族的延续有的时候是需要尽人事,还得听天命的,所以一夕之间,家族全部覆灭,也算得上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塔乌的压力是巨大的,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当初和塔器与塔鱼争斗的时候过来投奔的家族子弟,如今他们才发现家族一朝毁灭,塔乌竟然丝毫不能保护他们的家族,这个时候全城的人才意识到,说话算数的人好像一直都不是塔乌。

    原来他们以为程孝廉是塔乌请来帮忙的,想不到终究是引狼入室,夺得了大权。

    当然那个人还给塔乌带了一句程孝廉的话:“当初你与你的儿子性命危在旦夕,几个仆妇都能欺负你们母子,如今成为一城之主,衣食无忧,万万不要起别的心思。”

    这个时候塔乌才明白过来,也许程孝廉一开始就是在骗她,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孟养城交给塔乌,只是说的次数多了,塔乌也就相信了。

    这倒是冤枉程孝廉了,他本来是想把孟养城交给塔乌的,但是若是现在将孟养城交给了她,她必然心中会生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到时候程孝廉想要找她办事可就不容易了,她要是端起了架子,大军在前方征战,未免会误了大事。

    所以程孝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架空了她,把城中的家族一扫而光,这样办起事来都是自己人,也没有什么使绊子的心思。

    在这个时候,城中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也许程孝廉马上就要对塔乌动手了,接着便是另一个塔兰生的翻本。谁知道程孝廉偏偏没有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