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他曾经能和程孝廉称兄道弟,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当初刘邦和樊哙一块啃狗肉的时候未必没把他当成一辈子的兄弟,到最后下旨杀樊哙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犹豫。

    程孝廉苏醒之后便看到了站在眼前的杨有财,咳嗽了一声:“朕睡了多长时间了。”

    杨有财脸色一喜:“已经有三日了。”

    “朝中没出什么大事吧。”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传来,只是大夫说过了,陛下的身子虚弱,要多休养一些日子。”

    程孝廉苦笑了一声:“这种时候哪儿有时间休息,这两天需要批改的奏折怕是已经堆满桌案了吧。”

    “陛下,朕私做主张,在你病的这两日里去找了一次陈先生,那些奏折都被他们几个拿去给出主意来,最后陛下你选出他们的意见批红便是了。”

    “杨有财你这个狗屁主意简直是臭不可闻,朕还算是勤勉的听到你这主意都不想干活了,若是朕的后代之中朱氏血脉觉醒了,他们非得把批红的权力交给司礼监,到时候不又是大明灭亡之前的样子了么?”

    杨有财猛地跪在地上:“当初太祖皇帝勤勉如此也免不了后世惫懒,陛下有句话说的挺好的,好的制度让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让好人做坏事,既然想到了这一点陛下给后世定下规矩就好了,这些事情臣不动,臣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按照大夫的叮嘱让陛下养好身子。”

    说着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这一次是咱们运气好,满清的军伍还在蓟州镇,周朝的军伍还未出动,若是他们兵临城下了,陛下突然病倒,这北京城怕是当即就要被人打开城门给献了出去。”

    程孝廉无可奈何:“朕口渴了,端杯水过来。”

    杨有财自知自己的劝解起了作用,嘿嘿一笑从地上爬了起来赶紧倒了杯水过来:“陛下,咱们当初就说过这种事,你还年轻,咱们有大把的时间跟他们耗下去,但是身子骨要是落下病根,那可就成了后周世宗柴荣了,到时候天下平定了却成了人家的天下,岂不是天底下最大的恨事。”

    “你今日怎么这么多话?”

    “臣可是担心说服不了陛下。”

    “哼,把他们批过的奏折拿过来朕看一眼,过了中午朕要出门去走走,这几日没露面,那些北京城的老臣们还不知道想什么呢。”

    事实证明这世上绝对没有不透风的墙,程孝廉病危的消息都传遍了这些臣子的耳朵了,只是这些人久经风浪,绝对不会这些传言就做些小动作,能够在朝代更替之中保下命本来就不容易,还能继续做官绝对是有些本事的,谁都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举妄动,否则轻则脑袋搬家,重则身死族灭。

    (本章完)

第八百九十三章 割不断() 
?    程孝廉出现在所有臣子眼前的时候,北京城的那些臣子全都长出了一口气,多亏自己沉得住气,陛下看起来虽然有些病色,但是与大限将至根本就谈不上联系,若是当初听信传言,今儿可就没勇气站在这里了。

    “朕前两日偶感风寒,这北京城可是比成都府冷多了,朕第一次过来过年还不太适应,不知道诸位大臣家中煤炭可还充足?”

    下面的大臣齐刷刷跪倒了一片:“多谢陛下关怀,臣等家中富足,火炭够烧。”

    程孝廉点点头:“都站起来说话,大明朝不是满清,你们也都是十年寒窗,又在朝中为官多年,没有要紧的事情不要跪来跪去的,把自己的骨头都跪没了。”

    下面的臣子赶紧应着:“谢陛下隆恩。”

    “朕这几日身子不适,又赶上了多事之秋,以后但凡是下面送上来的折子,内阁先给出批复文书由朕统一批红,今日在朝堂之上便立下大明的规矩,但凡是后宫之内有人敢动这支批红的笔,人人尽可杀之!”

    其实程孝廉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打消那些臣子的顾虑,生怕他们觉得大明又会走上原来的轨道,紧接着就赶紧和太监拉帮结派,到时候大明又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虽然不排除太监之中会有好人,但是当他们掌握了权力之后,是不是好人可就难说了,中国的史书便是有这么一个毛病,喜欢给人盖棺定论,一个人是坏人,他这一辈就只做坏事了,就算是做好事也是别有用心,尤其是太监,更加从进宫之后就没什么好心眼。

    变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做一辈子好事很难,同理做一辈子坏事也挺不容易的,这是他们大多没有读过圣贤书,也不学孔孟之道,仁义这两个字大多数并不在意,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掌握了权柄之后没有底线才是最恐怖的。

    既然程孝廉这么说了,最少在本朝里是没有大臣愿意与太监打交道了,毕竟许多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些太监都不是不孝之人,也都看不起他们。

    没过几日便传来了大周朝廷的消息,听闻夏国相和胡国柱生了间隙,程孝廉笑着点点头,历史上这两个人便是间隙不断,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吴三桂早起兵一年,想不到阴差阳错之下他们两个人差点成了过命的交情。

    不过程孝廉可是了解,这过命的交情只适用于底层的百姓,人的位置越高考虑的东西就会越多,除了一起在战场上拼出来的情谊,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过命的交情了。

    所以传播了一些谣言过去,在周朝危难的时候两个人还能携手共进退,一旦周朝摆脱了困局,立刻就会分道扬镳,开始为自己的阵营争取利益。

    不过朝廷里边争斗不耽误外面的攻势,周朝点齐了三万兵马奔着山东而来,打定主意要趁着大明出了乱子占些便宜。

    远在山东的袁宗皓可没有闲着,山河军经历了这么多场打早就不是吃素的了,虽说是马上要过年了,他们依然迎头而上,准备狠狠教训一番来犯之敌。

    程孝廉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孔家的人怎么样了?”

    杨有财咳嗽一声:“陛下将他们全都迁到了河南,他们倒是很受当地的百姓欢迎,听闻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世,都对他们十分恭敬,臣还是建议让他们远离人群免得惹出什么乱子来。”

    程孝廉摆摆手:“总不能把他们送到山上去,孔圣人的名号确实大,这些人若是知进退便在河南好生待着,若是不识好歹想要弄出什么乱子来,不还有陈先生的岳父家可以安置么,朕若不是看着孔二叔的面子,一准将他们赶出大明去,一帮投机分子,于国无用,他们才是天下文运衰落的根本,若不是有他们做表率,朕就不相信当初元朝也占据了中原,汉人血性未失,到了清朝怎么就成了这幅样子。”

    说到这里他又问了句:“孔二叔怎么样?”

    “孔大人还是心软,一边忙着京中的事情一边私下派人前去照料孔家人,要不然前几日臣也不至于只找陈先生一个人。”

    程孝廉叹了口气:“世事难两全,要说看在孔二叔的面子上确实应该让孔府的人享受前朝的殊荣,但是朕做不到,私情是私情,朕可以不杀他们,但依然让他们做衍圣公门都没有,他们若是学不到圣人的风骨,便不要顶着这个名头坏了大明的风气。”

    杨有财也不再劝说,实话说他也有些看不起这些人,当初大明风雨飘摇,但凡是受过大名恩惠的那些士族都出了些力气,但就偏偏是孔府,一个为大明战死的人都没有,国家养士二百载不就是等着这一日么,既然你不肯卖命,又何必养着你。

    孔毓昱这些日子也很为难,自从他在山东回来便知道大明朝廷不会厚待孔府了,前面先是出卖了大明,后面大明中兴的时候又不愿意出力气帮忙,只想着用一封文书打发朝廷,朝廷是这么容易打发的么?

    况且他一直都知道程孝廉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绝对不会容忍有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只是没有想到程孝廉竟然真的敢把孔府连根拔起,当时那个情境他自然不能站出来求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家人的照顾,血脉亲情是怎么都割不掉的。

    只是孔毓圻拒不见他,也拒绝了他送来的所有东西,他要让天下人看看,孔圣人的后代被人逼成什么样子了。

    这寒冬腊月的,饥寒交迫,孔府的一些孩子都被冻得生了病,看着孔毓圻发青的面容,谁也不敢过去劝说什么。

    孔毓圻注定要失望了,那些河南府的百姓听闻他的身份都很尊敬他,也愿意拿出自家的粮食给圣人的后代吃,只是绝不肯说大明一句坏话,用他们的话就是:“自从打仗以来,去年是我们第一次吃饱饭的一年,朝廷上的事情我们不懂,只是知道大明的皇上是个好皇上,跟着大明皇上走能吃饱肚子。”

    感谢书友大明永历皇帝朱柚榔投出的月票、感谢书友沉闷的空气投出的月票,谢谢支持!

    (本章完)

第八百九十四章 感悟() 
?    图海望着眼前的蓟州镇露出了不解的面容,他也弄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入关的时候他也跟着打过仗,汉人的军伍总得来说都是一个样子,就算是表面上看着再光鲜,也是银枪镴枪头。

    常年的失望导致了汉人的军伍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他们的主将基本都在喝兵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军中都有皇帝派来的监军,这些监军不是宫中的太监就是朝中的文官,太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追求了,就想弄点银子给自己养老。文官,不贪的都在史书上面写着了,剩下的那些都是朝中的惯例,所以外出监军都是一项肥差。

    这兵卒的粮饷都被贪污了,当兵吃粮,连粮食都被吃了,谁还愿意卖命,所以一直以来大明最强的军伍是辽东军事集团,因为他们饷银拿的足,自然愿意卖命打仗。朝廷大部分军费都倾注在了辽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辽东的将领大多手下的这些军伍大多是私兵,也就保证了他们绝对不会缺吃少喝。

    其他的军伍向卢象升的天雄军之类的,大多数都是兵源好或者依靠将领的个人魅力,天雄军因为主帅卢象升战死沙场迅速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图海面对的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军伍,以前在陕西与王屏藩交战的时候他没有改变对汉人军伍的印象,后来明朝趁虚而入他也没有觉得是汉人的军伍变强了,只是觉得明朝的军伍运气好,碰到了朝中有人给自己使绊子,每次攻势还没有打足就被迫撤兵了。

    但是到了今日他才开始真正正视眼前这支明朝军伍,早就不是几十年前的那支明朝军伍,几年之间他们已经成为了大清的劲敌,如今竟然能够依靠城池与大清军伍打成一个胜负不分,这已经是大清许多年没有遇到的情况了。

    手下的副将看了图海一眼缓缓地开了口:“大帅,眼看着天色要黑了,今日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

    图海点点头:“鸣金吧。”说着他又看了这副将一眼:“费扬古,你说这明朝的军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他身边的正是当初调到河南代替他的董鄂妃的弟弟,当初满清撤出关外的时候是主动撤离的,所以费扬古也有时间带着留下了人马故布迷阵,带着心腹军伍撤出河南,当初那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带着大队人马撤离,他能逃得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对于他的逃离,康熙也没有过多地怪罪,毕竟是朝廷放弃了他,他还能挡住明朝军伍不少日子已经是有大功了。而康熙也认为他晓畅军事,便派到了图海身边给他做副将。

    费扬古脸色有些古怪:“说实话末将之前一直没有见过明朝军伍什么样子,一直在江浙之地与周朝的军伍交战,直到后来代替将军成为河南大将军之后,才与他们接触,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这个样子了。”他一直不想提起河南之事就是担心图海听到了会尴尬,毕竟他可是以替死鬼的身份赶赴河南,要不是运气好根本回不来,而旨意还是图海交接的。

    图海倒是不以为然,笑了一声:“我倒是忘记了,咱们大清入关之后你才出生的,没见过以前的明朝军伍,我跟你说那个时候只要有一百个弟兄,就敢冲着一万个明朝军伍杀过去,他们根本就无心作战,在我们眼里都和肥羊没什么区别。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父亲跟我说的,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估摸着也差不太多。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汉人的军伍软弱可欺的,一直到后来碰到王屏藩也没有改变这个印象。”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那个时候我的父亲跟我说这天下本就该是咱们满人的,他们汉人连打仗都不会,凭什么占领这么好的江山,想不到才过了没多少年,咱们也不会打仗了。”

    费扬古无奈地笑了一声:“大将军怎么如此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