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血裔-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炎武无奈之下只能伸出手来:“把脉把脉,赶紧的,我还着急回去看书呢。”

    程孝廉笑着走了过来:“顾老先生,身体怎么样啊。”

    顾炎武猛地站起身来:“殿下,你可算是来了,你看看这个小子,把我当成什么了,挨个给我把脉,是不是风寒我自己还不清楚么?”

    程孝廉感受了一下屋子里的温度,倒是还算温暖,看了一眼张鹏:“我说这屋子挺暖和的,怎么还让顾老先生生病了?”

    张鹏还没说话,顾炎武猛地站了起来:“这事怨不得他,前天夜里院子里月色很好,我去看了看,没注意就受了点凉,没什么事,吃几服药就好了。倒是殿下你,才要注意身体,这书院弄这么多大夫做什么,还不如送到殿下身边有用。”

    程孝廉笑了一声挥了挥手:“你们暂且下去吧。”看着周围的大夫离开了屋子,程孝廉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然后笑了一声:“顾老先生,你就别管我了,我身边有的是大夫,今天来是跟你商量个事。”

    听到程孝廉说正事了,顾炎武也不再纠缠这件事,赶紧打起了精神看着程孝廉:“殿下,有什么事尽管说。”

    程孝廉咳嗽一声:“咱们大明现在占据了四川,陕西和甘肃三个省,其中四川和陕西都是富饶之地,养兵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我又让张勇去了宁夏,下一步路该怎么走,还要请教顾老先生。”

    顾炎武哈哈大笑:“殿下,你这可算是问道于盲了,我这一辈子只会读书,偏偏就不会行军打仗,这打仗的事情还是问别人去吧。”

    程孝廉盯着顾炎武:“这句话必须要问顾老先生,这天下人希望我下一步收复哪里?”

    说实话,现在程孝廉手里的地盘和兵力都多了,说话也硬气了许多,如今的选择多了,他却不知道如何行军了,他能打的地方太多了,从宁夏东进西攻都可以,从陕西出潼关便是山西,攻下了山西便是京畿重地,或者夔门外面还有耿尚联军在虎视眈眈,现在打他们抢下两湖的一部分地盘也不是不可以,选择多了,倒是不知道该怎么打了,问别人提出来的都是战术,所以程孝廉才想到来问顾炎武。

    顾炎武沉吟一下,缓缓地开口说道:“我不是个懂兵的,要不然当初反清复明也不至于屡战屡败,所以我只能告诉你打这些地方的后果,具体的事情还要你自己拿捏。”

    说着他喝了一口茶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攻打山西,然后夺取京畿重地,咱们大明便立刻就会声震天下,到时候复国不过是举手之间的事情了。”

    (本章完)

第566章 商榷() 
说到这里顾炎武叹了口气:“只是这不过是咱们美好的愿望罢了,咱们要是表现出对京畿重地有一点想法,满清肯定会把重心放在我们身上,到时候吴三桂就会获得喘息的机会,咱们虽然有三省之地,但是说到底咱们根基未稳。吴三桂喘过气来,要是对咱们动了手,咱们再无翻身的机会。”

    程孝廉苦笑一声:“我也知道这种情况,就算咱们打败了蔡毓荣,还会有张三李四跳出来。只要满清还有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派到山西和京城的路上,咱们就得一直和他们耗下去,满清现在虽然四面楚歌,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咱们要想耗死他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顾炎武点点头:“剩下两条路便很清楚了,一条路是北上进攻宁夏,一条路是东面进攻两湖,但是这两条路依然有很大的风险存在,其中最大的风险便是蔡毓荣,不论咱们做什么,明年一开春,他必定要进攻潼关,到时候咱们就有两线作战的风险。可是若是不进攻,咱们可就被动了。”

    程孝廉一皱眉:“如何被动?”

    “老朽虽然在书院教书,但是也时常关注天下大势,听闻前些日子吴三桂手下大将李本深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人斩杀,战机稍纵即逝,咱们若是一味被动防守,一旦满清灭了吴三桂,到时候咱们还是必败无疑。”

    程孝廉苦笑一声:“如今倒好,咱们打也不是,守也不是。”

    顾炎武嘿嘿笑了一声:“殿下说错了,老朽倒是觉得这是咱们大明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殿下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度,咱们大明就能在这天下纷争之中渔翁得利,到时候复兴大明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程孝廉自言自语道:“把握好其中的度?”

    顾炎武笑了一声:“我只能给出这么多建议了,至于殿下具体怎么办,老朽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全靠殿下自己拿捏分寸。老朽只等着殿下的好消息就是了。”

    程孝廉一捂自己的脸:“老先生对我这么有信心么?”

    顾炎武哈哈笑了一声:“自从崇祯皇帝被人逼死在了北京城,老朽第一次对一个人这么有信心,殿下可不要让老朽失望啊!”

    程孝廉得到了消息,立刻回到了府中招齐了手下的谋士,开始商议大计。虽然逼近年关,但是可没有什么放年假之说,敌人绝对不会因为放假就放弃攻打你。

    所以必须尽早把计策定下来,然后不断地商讨完善,这样过了年关,才能迅速出兵,不至于耽误了以后的事。

    陈承安和贾胥他们相继赶到了这里。

    程孝廉咳嗽一声:“刚刚我去了一趟书院,顾炎武老先生对咱们的军事策略给了一些建议,现在把你们叫过来就是为了商讨一下能不能行得通。”

    看众人都没有什么说话的意思,程孝廉接着说道:“咱们开春之后有三条路能走,第一条就是进逼山西。但是这一条路风险很大,很有可能咱们就得在山西被满清耗死。”

    陈承安点了点头,便是同意这个说法。

    “然后便是其他的两条路,第一条路便是北上夺取宁夏,第二条路便是东进夺取两湖。但是这两条路也有不少的风险,毕竟开春之后蔡毓荣肯定要进攻潼关,一旦咱们分兵,到时候潼关没有援兵,咱们就得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孟轲这个时候也随着程孝廉回到了成都府,所以开口说道:“我倒是觉得你们多虑了,潼关自古天险,瞿嵩钖又是守城的高手,潼关城粮草充足又有王继勇在咱们这边,民心所向,咱们守上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这个时候陈承安摆了摆手:“孟将军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想法,我仔细看过锦衣卫的情报了,满清朝廷之所以把蔡毓荣调了过来可不是因为他马屁拍的好,在两湖的时候,蔡毓荣可是挡住了吴三桂的数次攻势,这个人不容小视。咱们不能如此冒险,一旦他攻破了潼关,咱们无险可守,到时候其他计划夭折不说,陕西也得陷落。”

    听到他这么说,罗森点了点头:“我觉得陈先生说得有道理,咱们虽然要打开局面,但是必须要防好蔡毓荣,看轻敌人等于害了自己。”

    贾胥咳嗽一声:“这样的话,难道咱们就一直等着人家打咱们?要知道满清现在的重心还是在吴三桂那边,要是吴三桂万一挺不住死了,满清立刻就会摧枯拉朽地打败吴三桂的军伍,到时候主力来到潼关前,咱们还能打得过他们么?”

    程孝廉皱了皱眉头:“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了,我是要你们提出决策来,每个人提一个自己的想法出来。大家进行判定,陈承安,你先说。”

    原本都是陈承安最后说他的想法,但是这一次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程孝廉让陈承安先说,也算是打开局面。

    陈承安被点到名字倒是不怎么意外,开口说道:“我认为咱们应该先拿下宁夏,虽然宁夏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是拿下宁夏有两个明显的优势,第一,宁夏现在乱成一团,张勇又本来就是西北方面最大的将领,由他来进攻宁夏相对来说,比拿下两湖容易一些,这样咱们也能有足够的兵力对付蔡毓荣。”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第二便是咱们目前不能挑动吴三桂脆弱的神经,一旦咱们对两湖动兵,吴三桂恼羞成怒之下说不定就派人来夹击咱们,到时候咱们腹背受敌,难以支撑。况且两湖经过了几年的征战,富足程度已经不比往昔,拿下他还会引起吴三桂的强势反弹,所以咱们慎重为好。”

    陈承安说完了之后看了一眼周围的人:“这只是我的一些粗鄙的见解,诸位若是有不同意的地方尽管说出来,咱们再商榷便是了。”

    这个时候贾胥抬起了头:“陈先生说得都很好,只是有一点,我还要问一句,咱们拿下宁夏有什么好处?”

    (本章完)

第567章 定计() 
陈承安听到了这句话,笑着看了一眼周围的人:“众所周知,宁夏的兵将素来凶悍,当初的西夏便是以宁夏中心建立的。这些年宁夏兵将虽然表现得不尽人意,也不过是因为没有好的将领带着他们。一旦咱们拿下宁夏,便得到了数万悍卒。而且宁夏往北便能打通蒙古的通道,蒙古未必对满清心服口服。”

    听到这里众人点点头,宁夏的兵卒确实凶悍,拿下了宁夏不但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能稳步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时蓄势待发,一旦有什么变故,立刻就能组织起兵力进行反击。

    孟轲挠了挠头:“宁夏的仗都让张勇打了,我又做什么去?”

    贾胥哈哈笑了一声:“孟将军尽管放心,只要大明一日没有光复河山,你就有打不完的仗。”

    在场的人齐声笑了起来,最终定下了军事战略,先拿下宁夏,然后蓄势待发,等天下大势变化再做其他的打算。

    军令很快传到了张勇的手中,张勇看着军令苦笑不已,他已经不是刚入伍的热血小兵了,自然知道了叛变的人在哪儿边都讨不到好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既然当初选择了大明,就算再投回满清,康熙也不会饶了他。

    别人不了解康熙的性子,张勇可是专门了解过的,康熙这个人绝对是一个足够宽容的主子,但是前提是在你有用的情况下。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立刻就会粉身碎骨。

    况且打宁夏也不算是个苦差事,一开始张勇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程孝廉脑袋一热让他带兵去打山西,就算他张勇有十颗脑袋也得交代在那里。

    既然不是最坏的结果,坦然接受就是了,宁夏还有不少他的老部下,这趟差事还不算是太难。

    而王继勇也将训练了两个月的新兵拆成两半,一半交给了瞿嵩钖让他镇守潼关,另一半则是给了张勇,倒不是说程孝廉小气,不愿意给张勇精锐的步卒,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张勇的身份是败军之将,就算是程孝廉想要给他一些精兵,那些人未必肯听他的。训练好的新兵更容易听他的话,也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而另一边,瞿嵩钖也开始挖掘潼关的各种守城工具,翻遍了县志,把前辈们守卫潼关的战例全都研究了一遍。

    潼关破城,有七八成的原因是祸起萧墙,明白了这一点,瞿嵩钖便开始仔细安排,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守在重要的位置上。

    瞿嵩钖守城将就稳扎稳打,基本不会放过一点疏漏,所以在蔡毓荣还没有攻打潼关的时候,他自己带着人先演示了一遍。

    当他带着兵马到了城外仰望潼关城的时候,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硬攻,第二个想法就是找些熟悉路的山民带着他翻到潼关城里面去。

    有了这个想法他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一边让手下的将士在周围的村落之中寻找知情的乡民来问一问有没有上山的小路,另一方面开始将城外的树木全部锯断搬进了城中。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蔡毓荣在潼关城外找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很快打探消息的士卒便赶了回来,他们从乡民的嘴中确实套得了一些消息,确实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能够直达潼关城但是路面险峻又太窄了,只能容纳小股军伍,就算他们出现在城中,也不过是暂时引起慌乱,对大军造不成威胁,除非是大军本来就人心惶惶了。

    不过就算是这条小路,瞿嵩钖也不打算给他们留下,立刻派出了小股人马从潼关城爬上了那条小路,然后挖空了进城的一段路,这样的话,就算蔡毓荣的人想要偷袭进潼关城,首先就会掉进陷阱之中,只要惊动了城里的弟兄,那就一切都好说了,而且这条小路安排了人马日夜轮番盯着,绝对不会让人有偷袭进城的机会。

    数着日子,年关就到了眼前,古代与现代不同,从腊月开始便开始准备过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几乎所有的人全都不再干活,全都在家里准备过年。

    成都府的人更是如此,街上的小商小贩基本上已经不出摊位了,布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