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中,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沐英和傅夕歌的到来。

    主将傅友德见沐英与傅夕歌走进帐中,脸上一喜,抱拳道:“沐将军,你来得正好,本帅正要下令大军强渡白石江,给敌军来个迎头痛击,正缺你这个先锋官呢。”

    沐英听傅友德要强渡白石江,忙心下一紧,发话阻止道:“不可不可,大军万不可在这个时候选择渡江。”

    “为何。”众人惊声问到。

第56章 铁马金戈踏边城【4】() 
傅友德欲立刻进兵过江,大破北元,被沐英如此一阻,心中自感奇怪,故问道:“将军莫非有何计策,还请见言。”

    沐英淡淡一笑,环首四顾,瞅见全是亲近之人,便无了顾忌,与傅友德道:“傅帅可否记起大军出发之时,皇上与众密谋之言。”

    “皇上之言,当然不敢有忘,将军此言何指?莫非另有深意?”傅友德心下骇然,想到沐英之话,初发之景便历历在目,于是他陷入沉思,从头记来。

    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

    同年八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惠宗赶回大漠,元朝灭亡。

    而此时的云南还在元朝梁王的统治之下,为了巩固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政权的稳定,因多年战争消耗,所以明王朝无力对云南边陲用兵进行武力征讨。就于公元一三七二年,朱元璋派遣使臣王袆入滇劝说梁王和大理国段氏降明,允许梁王保持元代的旧封号和待遇,并许可段氏仍为“大理国王”,朱元璋想以此达到和平统一云南的目的。

    王袆受朱皇帝之命,从南京起程赴云南,王袆到达云南,见到梁王后,向梁王说明朱皇帝统一云南的决心,如果抗拒不降,明王朝大军一到,梁王君臣就将“悔无及矣”的后果,梁王“骇服”,产生降意。

    但就在这时,“北元”(元顺帝之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逃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所建立的临时“北元”政权)使臣来到云南,逼迫梁王交出王袆,北元使臣将宁死不屈的王袆杀害,朱元璋随即再次派遣吴云为使臣,到云南说服梁王降服明王朝,竟然也被北元使臣所杀害。朱元璋想和平统一云南的愿望落空。

    公元一三八一年,即朱元璋的洪武十四年,明王朝政权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的治理,明王朝政权得到巩固和稳定,经济实力恢复,人力充沛,物力充裕,用兵武力征伐云南的条件成熟。九月,朱元璋任命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统帅,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副将军,统率三十万明王朝大军进军征讨平定云南,实现全国统一。

    朱元璋在三十万大军出发之前,亲自查看地图,了解云南的山川地形,险关要塞。

    朱元璋并和熟习云南的谋臣商讨作战方案,亲自布署用兵战术,亲授进兵方略,朱元璋对统帅和将军们说:“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以规进取。联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扼塞。取之之计,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咽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查地形,出奇取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破之必矣。”三十万大军出兵离开南京那天,朱元璋亲自出马为大军摆酒饯行,朱皇帝希望他的明王朝大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速战快速统一云南。

    而此刻傅友德想到朱元璋的告诫,心中自也有惧意,此刻未有摸清敌情便要冒险急进,着实迫切了些。

    想到此处,他不禁把钦佩的目光投向身边的沐英,抱拳道:“将军一言,真是当顶棒喝,惊醒友德,此刻实在不宜冒险急进,而适合迂回包抄,声东击西,故可大破敌军。”

    沐英与蓝玉相互对视,微笑点了点头,他道:“傅帅此言甚是,咱们现在就去排兵布阵,准备进攻吧。”

    傅友德抚须微笑,凝视着眼前这员文武双全的猛将,不禁感慨颇多,想想这一路杀来,王师所向无敌,其中大功诸多归他沐英莫属,难怪圣上如此信任于他。

    话说明军将士出征后,长江之上,旌旗蔽日,鼓乐喧天,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循江而上,军行之处,所向披靡,十一月克普定,十二月下普安,年底逼近滇东重镇——云南曲靖。

    而这三场战事,却也是精彩迭出,奇险万方,端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自六月朱元璋派吴云入云南招降把匝瓦尔密,把匝瓦尔密不但不降,而且还把朱元璋特使给斩杀,吴云死后,朱元璋大怒,北元政权却得寸进尺,命蛮子与平章完者不花出征大明,兵犯湖广周边,同年七月,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右副军,蓝玉为左副军,率兵三十万,分三路进发,意欲一整覆灭北元。

    就是这年十月,沐英奉命领兵五万,抵达贵州,沐英,字文英,鹰眼神利,细剑眉,定远人,为朱元璋义子。

    贵州屡遭北元侵扰,沐军抵达,百姓无不欣喜,贵州太守袁克率兵出城相迎,沐英留兵三万屯于城外,领兵两万入扎城内,袁克随后便把数月来北元军行踪禀知沐英,沐英没做言语,少顷,吩咐袁克道:“袁大人,本将欲召见慕容正,你可否替我寻找到他?”

    袁克闻之,答道:“回将军,下官见闻浅薄,不识此人,教我如何去找。”

    沐英对袁克道:“湖广米商慕容正,大名鼎鼎,袁大人可嘱人寻之,不日必可寻到。”袁克闻罢,忙维诺,遵命而寻此人。

    过了数日之后,袁克果真寻找到沐英说的这人,而且引慕容正到于沐军帐中。

    慕容正,字忠仁,平眉耳大,鼻挺而厚,应天府人,其人生有一女为慕容霜儿,乃峨眉派弟子也,而慕容霜儿与沐寒烟同为师姐妹,正因为此着,沐英才会特意差袁克寻找慕容正,但至于寻找慕容正所为何事,他自有一番打算。

    沐英见那慕容正到得帐中,欢喜之至,忙与其执手相坐,问道:“贤弟许久不见,最近可尚好?”

    慕容正忙谢道:“劳烦兄长记挂,你我之间应该有四年未曾相会了吧?”

    沐英剑眉一挑,笑道:“此番征讨北元,为兄有事相委,还望贤弟出手相助。”

    慕容正听罢,点头道:“兄长尽言,小弟若能做到,定当尽力。”

    沐英喜笑,与慕容正道:“因为大军远伐,粮草不足,还望备粮备药以军用。”

    慕容正闻之,豪爽答道:“此易也,为国家出力,乃草民该做之事,今沐兄既然已开口发话,小弟岂有不遵之理。”

    沐英大喜道:“今粮草非足,有贤弟相助,可谓解为兄一难也,此战若胜,大功归我贤弟你。”

    慕容正摇头道:“你我兄弟之间,再谈这个,岂不见外?”少顷,他又问沐英:“不知兄长还有何难处,竟还如此皱眉?”

    沐英苦言道:“为兄差一个熟悉云南地形之人,却难寻也,实在让为兄苦恼。”

    慕容正听罢,大笑道:“此事简单,小弟有一门客,姓张名兴字可友,蜀中名侠士,因当初杀平章完者不花妻弟,所以投奔小弟。此人久在蜀中,最熟地形,明日小弟即可将其引荐与兄长。”沐英大喜,又留慕容正于帐中叙旧一番。

    次日,慕容正便引那张兴至沐英之前。

    沐英当然以礼相待,殷勤之至,他问张兴道:“云南昆明的屏障是何处?”

    张兴思略一番后答:“蜀中山林险阻,多河交汇,曲靖为云南东南咽喉,如果据此,云南唯有北上一路。”

    沐英听罢,沉吟片刻后又问:“张兄对蜀中山林可熟否?”

    张兴坦然道:“熟。”

    沐英问他:“在曲靖之后可有易进难出的地形?”

    张兴思考一会,答沐英道:“有,往曲靖西北二十里处有一长蛇谷,如果在此谷两端各设一猛将驻守,纵是万人也难杀出其谷。”沐英闻罢大喜,遂留张兴于帐中,摆酒款待,以留大用。

    又过数日之后,沐英召众将商议战,他先发话道:“傅将军郭都督此刻已引军于成都南下,蓝将军押赴粮草稍迟,吾领兵先至贵州,兵贵神速,不可枉费,曲靖乃北元咽喉,占之,三路齐下,云南必破。然占曲靖,须先破普定普安,不知诸将有何妙计?”

    他属下桑敬献言道:“普定四周山林无数,我军可用火攻,敌出以伏兵袭之,必可大破。”

    另一将曹子泰又道:“如果我军用火攻敌,敌军必会杀出,到时两军相交,可先攻破敌城后方,如果城破敌军必乱,敌军一乱,此战便可轻松取胜。”

    沐英点了点头,又问左右:“依众位之计,那普安又怎破?”

    旁边的孙恪献计道:“如果要进攻普定,必然会向普安求援,依末将看,可以用诈兵之计。”

    沐英思量,竟也如梦初醒,他笑道:“依众将之计,本将也觉得可以采纳,桑敬引五千兵马于左,曹子泰引五千兵马于右,吾于中三路齐攻,不日必可拿下此二城,城破之日,沐英亲自给各位将军请赏。”

    沐浴话语激昂,中气十足,已有那必胜之把握,众将领命,各自回去准备,已做好全力打下这二城之打算,为白石江一战,创下坚定的基础。

    其实任何战役的成败关键,不在于你如何兵强马壮,而是在于你是否注重细节,细节到位,处处困难即可迎刃而解。

第57章 铁马金戈踏边城【5】() 
这一日,明王师大军三路围城,普定守将刘奎见沐军人多势众,唯有坚守不出,而且忙修书向普安守将求援。

    明军围攻三日,刘奎却只是坚守不出,像乌龟一般蜷缩在城中,沐军见势佯退,同时沐英命徐达之子徐辉祖领精兵五百隐藏于城后,如果见夜火起,便可破城后门,孙恪却领三千兵马猛攻普安。

    普定守将刘奎看见沐军退去,以为沐军不欲久攻而挥兵退走,便心中大安,正欲举城庆贺,岂料到了夜间,城外三路火攻,亮如天明,刘奎赶忙聚兵灭火守城,但却为时已晚,徐辉祖见夜火大亮,便率兵爬墙入城,斩杀城头守卒。

    那刘奎看见后门被攻破,连忙引兵来攻,而沐英率大军正在中路猛攻,同时左右两路引兵以援徐辉祖,刘奎眼见城快守不住,唯有弃城以投普安,连夜弃城带兵赶至普安,刘奎在普安城外自报旗号得已入城。

    可谁知那城门刚开,只闻一声巨响,城外突然有两路兵马袭来,刘奎赶紧策马奔逃,哪知城门内却是张恪引兵攻来,张恪策马上前,暴喝一声,一刀斩落刘奎,三路齐攻,忽忽间便斩杀北元兵五千,血流满地,尸亘城郭。

    原来孙恪埋伏于普定三十里外一座山林,等待普安援兵杀出时,伏而袭之,斩杀其将,北元军未曾预料,瞬间便全全溃散,孙恪遂领军杀至普安,在城下诈称北元败军,守将毫不设疑,孙恪入城之后斩杀普安守将太守,出榜安民,坐等刘奎送上门来,刘奎一死,自此,普定普安两城皆被明军夺取。

    沐英一战便新得两城,士气登时高涨,众将进言让其乘胜追击,夺取曲靖,沐英却不纳其言,只是屯兵普安,守而不攻,又令徐辉祖孙恪各领兵一万将北元剩余残军全部驱出湖广。

    转眼便到年末,沐英移兵普安时间已有半月之久,却还是不见北元军攻来,沐英随后修了招降书一封送给曲靖平章达里麻,言词之间却极为傲慢。

    平章达里麻阅毕大怒,遂派出兵马来犯普安。

    沐英却命令诸将尽心守城,不可出城迎敌,如有违令,必须军法处置。

    众将守城三日,沐英却又命大家稍减守兵,不久又添多,反复无常,来去循环,如此这般折腾了五日,诸将全被他弄糊涂了,便纷纷问其理由,沐英却笑而不答。

    到第六日,沐英巡城而视,四下探看间,看见北元兵又添多不少,于是大喜,拍腿笑道:“吾计成也。”众将更是不解。

    沐英遂领众人回到太守府,他回府之后,即命人取来棋子,与徐辉祖对弈起来,徐辉祖用黑棋,散四方,攻势明显,而沐英只是以守周旋,却是不败,二人棋战甚久,却是难分高下,棋鼓相当,已成胶着之势。

    沐英观棋笑问身后众人道:“此棋胶着,却不知可有人能解否?”

    身后一小童闻罢,出言答道:“小侄稍明,世伯以守为攻,黑子虽散,白子引而聚之,黑子终归一处,若赢此着,胜负可定。”众人称赞,视之,乃傅友德之孙傅夕歌,话说傅夕歌发兵时便与沐英同行,因战事吃紧,却未引得众人关注,此时观棋一语,却也引得包括沐英在内的众英雄侧目。

    站在傅夕歌身后的友德三子忙替傅夕歌赔罪道:“小侄胡言,望兄长勿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