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当急渡淮水,以临应天府。”燕王道,“怎奈盛庸已领兵马数万,战舰数千,陈兵淮南,严阵以待,欲阻我南下,如何是好?”

    “殿下可先派员去淮安,送书给驸马梅殷,请他借道让我等前去淮南进香。”邱福说。

    “此言有理!”燕王说罢,即差人前往淮安。

    不一日,快马报道:“驸马梅殷不肯借道,且大骂燕王不遵先命,是不孝之辈!”

    “本藩此次进军,本是为少主清除奸臣。天命所归,何人敢挡?”燕王听罢大怒,“识时务者为俊杰。驸马梅殷若不早日见机归顺,则悔之晚了……”

    燕王说罢,遂作书,令将迅速送到驸马梅殷营中。驸马梅殷见书又勃然大怒,并割去了来使的耳鼻。

    “本想杀了你这叛卒,暂且留下你的口,叫你回报殿下,必须知道君臣大义!”驸马梅殷怒然说道。

    燕使没命地跑回燕营禀报了这一切。

    “如今如何处之?”燕王闻罢也无可奈何。

    “我等何不取道中都凤阳?”高炽、朱能问道。

    “此言正合我意!”燕王说道,“且派人察看凤阳军情如何!再者,昔日暗投本藩的王平将军如今如何?王平乃李景隆部下的一位智勇之士也!”

    “末将已派人察访,可惜王将军投燕之情,早已泄露,他本人已于去年被凤阳知府徐安斩杀。”邱福上前说道,“末将此番察访凤阳,又见凤阳知府徐安已拆除了浮桥,烧去了船只。我等过淮的交通几呼断绝!”

    “凤阳知府徐安实在可恶!将来必须拿他碎尸万段……”燕王大声地向诸将说道,接着又叹息道,“唉!凤阳缺少了楼橹,淮安粮草丰足,此二地都不易快速拿下,我等不如乘胜直趋扬州,占领仪征。这样一来,淮安、凤阳自然震动。待我挥兵大江之上,京师孤危,必然发生内变。此乃事半功倍、速战速胜之策……”

    众将欣然叫绝。

    “然而——目下如何渡过淮河?”邱福略有顾虑地说。

    “这……”道衍军师摸着前额,踌躇了一会后,突然叫道,“贫僧倒有一计,可能破敌!”

    说罢,道衍上来与燕王耳语了一阵后,燕王笑着示意,众将遂纷纷上前听令。

    “令朱能率轻骑二千,沿淮河北岸西行二十里觅船,快速渡河,绕到南军营垒的南边杀进!”燕王令道。

    “邱福也率轻骑二千,沿淮河北岸东行二十里觅船,快速渡河,绕到南军营垒的南边杀进!”燕王又令道。

    二将得令,各引军去了。

    “其余兵将随本藩留守本营,轮流击鼓高呼以疑敌军。同时,准备过河的一切器具……”燕王接着说道。

    众将分头去后,燕王遂号令其余将士,扑向淮岸,舣船扬筏,张旗鸣鼓,作出即将强渡的架势。南军在对岸见此情景,十分紧张,严加设防,全军力量,都用在岸上,专等燕军渡河,以便在中流拼杀。却见燕军鼓噪半日,仍未有过河的行动。于是,防备之心渐渐松懈,并回营歇息去了。

    过了不久,忽然,南军大营后方叫声骤起,无数燕军杀出,人叫马嘶,吓得南军魂不附体。主帅盛庸一直将大军列向河北,怎么也未能料到,燕军竟敢绕道南来,疑是由天而降,慌忙出帐上马迎敌,不意群马惊跃,又把他掀下,幸而有随从救起,赶紧掖登小船,仓皇逃去。这边南军群龙无首,自然大乱。后方朱能、邱福等先来的燕军又汹涌杀来,南军阵脚已乱。这时,前方抵御燕王渡淮的大军也立即溃散开来,接着,燕王趁机大举扬帆渡河,不一会,燕军大队人马,势如排山倒海,向淮南压来。

    于是,燕王扫清南军,缴获了大批军需器械和船只,拿下了盱眙,攻陷了扬州,杀死都指挥崇刚和巡按御史王彬,占领高邮、通泰、仪征等城,最后进军高资港。此时,燕军兵将已逾四十万,战舰已过六千艘,旌旗蔽日,鼓乐震天。

    燕军大队人马已临大江北岸,南朝举国震动、惊恐,建文帝在与群臣紧急计议。

    “今燕军已临江畔,京师不保,我朝危急!”建文帝泣道,并向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等说,“朕令三位临危受命,分道到各州府征兵,以防京城遭燕军袭击。”

    “臣等前往……”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等应声去了。

    “目下,各镇守将见朝廷临危,都观望不前,甚至还有在暗中以钱贿赂,有意归燕之叛徒!”方孝儒叹道。

    “陛下,请看!”黄子澄说着,拿出一叠奏章向建文帝说,“朝中六卿大臣,纷纷上奏,力图向外逃避!”

    “此时弃城逃避……如此,国中更为空虚了!”齐泰惊道。

    “朕当速颁‘罪己诏书’,以安定人心!”建文帝向齐泰、黄子澄等人说道。

    “国运已到最后关头。陛下,我等群臣当立即商议后事……”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齐声叹道。

    “正是!事已至此,朕与群臣当立即商议后事!”建文帝哭泣道,遂和众人计议。

    “今天为缓兵之计,陛下应遣使向燕王割地求和!”方孝儒道,“等四方援兵来后,再作决战。”

    “事到如今,还有何人能往?燕王也未必会答应议和?”建文帝泪流满面道。

    “庆城郡主乃燕王之姐,陛下可请吕太后出面,命庆城郡主前去江北的燕营走一遭!”方孝儒道。

    “此言极是!”建文帝哭泣道,点头称是。

    芦苇飞飞,夜色茫茫,凄惨的风声从耳边刮过。

    庆城郡主受着建文帝重托,以吕太后的名义、怀揣着吕太后的密函,星夜匆匆上船离京,乘风破浪向江北而来,官艨直抵六圩船坞旁边。

    此时,渔歌随风从六圩港飘来: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的诗句竟到六圩江渚之中!”庆城郡主闻罢,悚然回头向随从低言了一句。众人默然无语。

    庆城郡主沉默了一会后,遂命船工加快行船,星夜赶到江北燕营。

    “阿皇姐驾到……”燕王听说庆城郡主已到营外,慌忙出迎,且大哭,“想不到你我姐弟竟如此见面?”

    “皇弟莫悲伤!为姐今来,正是想了结你叔侄此番恩怨。望尔辈能静而思之,掩旗息鼓,化干戈为玉帛。尔辈何必同室操戈,致使先皇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宁?”庆城郡主也满面泪水地说道。

    “皇姐差矣!”燕王惊向庆城郡主道,“如今之势悉因少主被朝中奸臣挑拨离间所致,为弟只是为自身立命而战而已,别无他意……”

    “既然如此,皇弟且听为姐一言,双方收兵如何?”庆城郡主停止哭泣,说道。

    “皇姐莫非是来专为少主作说客的?”燕王收泪问庆城郡主道,“今朝廷负我,屡次加兵讨伐,大兵在前,我岂能罢兵就缚?今周、齐二王何在?”

    “周王已召还京师,齐王仍在狱中。倘皇弟愿就此罢兵,为姐即可奏请皇帝恕免各王!”庆城郡主道,并接着试探道,“若弟仍怕万岁加害,可否让天子割地给你,你与天子以长江为界,分而治国,如何?”

    “父皇封地,尚不能自守,岂能指望天子割地?我率兵而来,无非是要谒孝陵,朝天子,劝皇上恢复旧制,赦免诸王,严惩朝中奸佞而已,一切办妥,我即回军北去,仍守北藩!”

    “一切当慢慢处理,皇弟何不暂且先行收回兵马?”庆城郡主说。

    “不然!”燕王说,“我若不能先行办毕诸事,将来夜长梦多!皇姐之意,实为朝中缓兵之计。今日议和,明日又战,岂不是让我姐弟徒劳。弟若如此,恐无葬身之地了。弟决不能中奸臣歹计!”

    “当年为姐与吕太后力谏建文帝不杀燕王,少主仁义,欣然允诺,否则燕王如今安在?然而,为姐今日替少主过江来与燕王媾和,燕王却丝毫不让,此乃强人之为也!”庆城君主瞪眼问燕王。

    “阿姐之言差矣!如今朝中奸臣当道,本藩与少帝已成水火,本王倘若不恃强以自保,恐怕性命早已休矣!阿姐,恕本藩不能怀妇人之仁,以误大事!”燕王大声说道。

第308章 燕军兵陷铁铉坑【1】() 
“国中家中,又一场劫难难逃……”庆城郡主听罢,自忖说服不了燕王,十分痛惜地叹道,“若果如此,我姐弟难见了……”

    庆城郡主只好起身告退,燕王走出帐外说道:“回京后,为我谢过皇上,说我与他骨肉至亲,叫他从此悔悟,除去奸臣。我命大福大,虽经陷害,至今不死,不久就要进京了……”

    庆城郡主听了燕王的一番声色俱厉的话,浑身颤抖,忙失望地率众慢慢向江边官船走去。燕王一直送她到江边。

    “倘若皇弟进城,会大开杀戮否?”庆城郡主过了一会,又回头问身后的燕王,“……譬如,皇后马氏已有孕在身,皇弟可否网开一面,放其母子两条性命?”

    “除恶务尽!皇姐不能要求我自掘坟墓。姐知先皇当年收容陈友谅妃子之故事吗?”燕王面露凶相地问庆城郡主道。

    “此事……略知一二!”庆城郡主嗫嚅道。

    “当年先皇留下了陈妃阍氏,竟然是养虎为患,待陈妃阍氏遗腹子朱梓成人后,先皇封之为潭王。在朱梓将去其封地长沙时,向母辞行说‘将去封国’。母问:‘你国在何处?受谁人所封?’,梓说‘父皇封我在长沙’,母又说‘你父陈友谅早被元璋所杀,怎能封你?我所以委曲求全至今,乃为报仇呵——’于是,梓母子痛哭一场,并定下谋反之计。直到事败后,全家自焚时,犹对我先皇说,‘宁见阎王,也不见贼王’。先皇险遭陈妃阍氏母子的毒手,弟岂能再步先皇后尘,重蹈先皇复辙?”

    “同宗至亲骨肉,不可与陈氏相提并论!”庆城郡主道。

    “人虽不同,理则相当。皇姐乃妇人之见,怎度帝王将相之腹?”燕王斩钉截铁地说道,“曹操说过:‘宁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斩草除根,乃我燕王之本性……”

    “我大明国民,将大难临头了……”庆城郡主听罢,大哭而去。

    送走了庆城郡主,燕王返身回帐,和衣侧躺在床上,百感交集。过了一会,燕王又起身披衣,走到窗户前,并一手推开窗门向南而望,但见那江南远处京城,亮光隐约。

    “是灯?是火?是星斗?”燕王自言自语道。

    “大王还要外出?”侍从轻步走来问燕王。

    “不不不,尔等且退……”燕王向来人摆摆手后,又自言自语地说,“世事难料,少主遣人要与本藩讲和了!啊,本王起兵靖难凡四年,不意如今,兵达天子脚下,龙庭指日可待!”

    “朱棣不可得意忘形!尔上负先皇圣旨,下负国中亿万臣民,杀人如麻,大明岂能容尔?”突然,窗口上空一个声音响起,燕王大吃一惊,忙探头仰望,夜空深沉,却空无一人,而此声犹如发自天籁。

    “何方妖孽,敢如此骂我?”燕王瞪眼叫道,“世间事,多在人为。我与少主同为太祖嫡后,先帝本欲让我继承大统,原非少主一人可为?天下者乃英雄之天下,先帝‘削剌’故事是恨懿文太子懦弱也。本藩以强力靖难,天下有不从者——杀杀杀!本王以杀戮镇天下,有何不可?”

    燕王说罢,帐外夜风骤然呼嗖嗖地兴起。他急忙披着长袍,迎风大踏步地走到大江亭边,凭栏南眺,只见这时西风扫去了中天江月,舢艨无影,江南灯光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当夜,庆城郡主回到京城,将实情奏告于建文帝,帝急与方孝儒、齐泰等商议。

    “今燕王夺位之心,已昭然若揭,先生尚有何计策?”建文帝问孝儒道。

    “陛下不必过于畏惧,长江天险也能当百万大军!”孝儒道。

    “启奏陛下!苏州知府姚尚、宁波知府王进、徽州知府陈彦方、永清典史周缙,各率数千兵丁勤王来了!”正在此时,锦衣卫进来奏报。

    建文帝始觉宽慰了一些,脸上略露笑容。

    “速命兵部侍郎陈植去江边督军,臣即往上游召集船舶,以应敌军!”齐泰奏道。

    “爱卿说得是!”建文帝道,“卿再调盛庸、徐辉祖夹击燕军于江左!”

    “臣等领旨……”众臣各领命去了。

    建文四年夏六月初,天气炎热。

    大江南岸,从京城城北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穿过龙江驿,绕过狮子山,再到城西仪凤门,蜿蜒二十多里,人喊马嘶,兵来将往,战舰穿行,战车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