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伊拉克风云-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战斗进行到10月24日的黄昏时,帕萨扎德赫中将接到了关于伊朗第4装甲师被敌人合围和右翼预备队被全歼的通报。面对着毁灭性的局势,帕萨扎德赫中将只能无奈而愤怒的将通报揉成一团废纸。他被迫转移了指挥所,但到当天夜间,附近突然响起的密集炮声让他不得不匆忙地另找更安全的地方。他的指挥部被迫撤到了巴士拉地区边缘的马拉什克地区。

    10月24日当天,仍然在侯塞纳工业区艾因化工厂附近作战的第65师开始攻击伊朗部队盘踞的各个建筑物。当天天黑前,各支部队肃清了化工厂东部的敌人,尔后进入工厂西边,完成了对敌人的合围。伊朗部队不想就此放弃这个经过激烈争夺的地方,因此进行殊死的抵抗。10月24日夜间,伊拉克部队再度发起攻击。机枪声、火箭弹爆炸、手榴弹近战一直持续到清晨。经过激烈的近战,到清晨时,艾因化工厂里的伊朗部队被全部肃清。随着65师的反击,到10月25日,65师基本占领了侯塞纳工业区。

    此时第65师占领侯塞纳工业区不久,立足未稳,如果帕萨扎德赫中将下定决心,让巴士拉城区部队全力撤退突围,那么还有可能突破第65师的防线,安全撤出巴士拉地区。

    但他犹豫了——如果想加快撤退的速度,他必须放弃经过艰苦奋战,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占领的巴士拉城区,必须扔掉所有重型的耗油严重的武器装备,大量精锐的酋长坦克和自行火炮都将成为敌人的战利品,而且他的油料补给已经严重短缺。因此他下令各支部队坚守,他仍然幻想着这是伊拉克方面的一次临时性的突击行动,意在迫使他的部队后退,以恢复被占的部分阵地。他没有想到刘明的意图是彻底歼灭这支精锐的伊朗部队。

    10月26日,第1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第67师的支援下,攻入侯塞纳工业区,并与在此奋战多日的第65步兵师会合。

    同一天,伊拉克第29师和第6师在阿克扎瓦克以北会师,并联合组成了一支强悍的突击队,向巴士拉方向疾进,彻底切断了伊朗部队南逃的道路。

    此时被合围的伊朗南线集群,包括第二军的3个师,其总兵力共计7万人左右。伊朗人的这支强大的装甲部队被伊拉克军队的7个师共计11万多人如铜墙铁壁一般合围起来。

    到了此时,弹药不足,燃料奇缺,面对四面八方的猛烈攻击,帕萨扎德赫中将和他手下的将军们才意识到,那位有着“阿拉伯汉尼拔”之称的库赛阿卜杜拉是想彻底的围歼他们!

    伊朗最高统帅部也意识到了局势的危险,伊朗武装部队司令拉夫桑贾尼亲自下令,命令南方战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被围的第二军。

    10月27日起,巴士拉战区伊朗中线部队放弃了对面前的伊拉克第十六军的进攻,开始向西南方向的亚苏尔地域发起强大的突击。伊朗突击集团仗着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开始向巴士拉以南推进。他们频繁地使用坦克和重炮,凭借火力优势进行突击。然而,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伊拉克第9人民步兵师,这支名义上是师,但实际编制高达3万人的强大部队是不会这么轻易让面前的敌人得逞的。他们一面撤退,一面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使伊朗人遭到巨大的损失。

    这时被合围的伊朗部队又打起了精神,发动了突围攻势。帕萨扎德赫中将和他手下的将军们,每时每刻都在等待与前来解围的部队相互靠拢配合攻击的命令。

    但这一天终究没有到来,第9人民步兵师无愧于他们的威名,他们顽强的抵抗住了伊朗中线集团的进攻。伊朗部队遭受了巨大损失,遗尸遍野,到处堆满被击毁的技术装备。从欧洲购买的霍特反坦克导弹和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给伊朗坦克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毒刺防空导弹也让重新出现的伊朗前线战机吃尽了苦头。伊朗中线集团用了整整4天的时间,才向巴士拉方向推进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中线的第9人民步兵师和第十六军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对此刘明也分常了解,但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包围圈中的伊朗部队困兽犹斗,凶悍异常,伊拉克方面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再进行围歼行动,决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

    1982年11月1日,秋天的寒风吹拂着巴士拉的大地,伊拉克官兵们在寒风中静静的等待着,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灼热的火焰。今天——他们要与入侵巴士拉的伊朗侵略者做一个了断!

    上午八时二十分,随着刘明一声令下,炮兵奉命开始炮击。数千门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上百门火箭炮巨大火光映红了天空。在炮声的怒吼中,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在天空被火光吞没,大地在炮声中颤抖——在这壮阔场景中,十万伊拉克大军在数百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盘踞在巴士拉地区的伊朗第二军部队发动了雷霆一般的强大进攻!

    公元1982年11月初,伊拉克取得巴士拉保卫战胜利!伊拉克军队围歼伊朗南线装甲集群,歼灭俘虏伊朗官兵7万余人,缴获坦克装甲车等技术装备数千辆(件),伊朗第二军军长,南线装甲集群司令帕萨扎德赫中将被俘!

    随着南线部队的被围歼,伊朗高层震惊不已,伊朗南方军区部队全线后撤。伊拉克部队胜利收复巴士拉及阿拉伯河以西所有失地。有道是: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第131章() 
巴士拉保卫战结束了,伊朗南方部队在伊拉克军队的反攻下退回了阿拉伯河以东地区,并进一步后撤至两伊边境附近。巴士拉战区的形式已经转危为安。

    在这种形势下,没有等待巴格达传来的嘉奖令,刘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此时的刘明,已经不是那个流亡海外的考察团团长,而是一个战区的司令官,一个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他指挥着包括第三军、第16军,第9人民师,第25装甲师,第13装甲师以及第65、67、106三个步兵师以及整个南方军区的空军、后勤、炮兵、工程兵等全部单位,总数超过二十万人的庞大部队。同时他还掌握着整个南方地区的行政大权,包括巴士拉省(省会巴士拉),穆萨纳省(省会塞马沃),济加尔省(省会纳西里耶),米桑省(省会阿马拉)以及与沙特阿拉伯交界的阿舒里耶山区。

    如果能彻底控制手中的力量,他将拥有与萨达姆分庭抗礼的能力。趁着萨达姆的注意力还放在巴格达方向的保卫战上,刘明开始了自己的掌权行动。首先就是军事方面!

    “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唯一专业。”

    刘明的脑海中回响着马基雅维利的名言,开始了自己对军队的清洗。大战过后,大规模的清洗自然会动摇军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刘明受过了中国几千年历史政治斗争的熏陶,这些东西自然难不倒他。他的行动隐蔽而彻底!

    他借战后论功行赏之机,抢在巴格达命令到达之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动,所有有功人员都进行了奖赏。所有不忠于他的军事将领都被提升,调到了一些非作战部队的岗位上,而出自于第9人民师及忠于他的军官,则被提拔成了各支部队的军事主官。同时刘明打乱了自己的军队的配制,将大量的第9人民师士兵充当士官进入了其他部队,就近影响各支部队的士兵。

    尽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个人崇拜已经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类思想的进步已经超越了这种原始的统治方式。但刘明连续领导军队取得胜利,挽救战局于危难之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这份声望在军队内部,会使得年轻士兵很容易产生对这位同样年轻将军的崇拜,这使得刘明的清洗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胆敢对抗如日中天的库赛将军。刘明顺利的控制了整个南方军区的军事大权。

    当军队落入他手中后,行政大权的控制就不再是件难事!巴士拉省已然全部在他的控制之下,巴士拉市长阿布杜尔阿齐兹因在巴士拉保卫战中出色的组织能力和与军方良好的配合,更重要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对刘明的效忠之意让刘明给了他一个好位置——巴士拉省高官。这让阿布杜尔阿齐兹兴奋不已,发誓加倍的向刘明尽忠。

    而穆萨纳省和济加尔省在刘明军事管理的命令下,也被迫和刘明合作,两省的行政权力很快被刘明攫取,萨达姆和乌代在这些地区的势力做出了一些不合作的行为,但迅速被刘明以军事和行政的各种手段所压服,两省的高官很快被撤换,由亲刘明的当地力量所替代。

    唯一遇到较大阻碍的是米桑省,高官借助驻扎在当地保卫阿马拉的忠于萨达姆的军队的支持拒绝对刘明低头,刘明的回复是派出空军战机在阿马拉城市上空巡逻,而陆军机械化部队从侧翼将阿马拉城市包围,美其名曰:支援阿马拉保卫战!

    阿马拉的军政首脑们一时欲哭无泪,伊朗人都退走了,你还来支援什么保卫战啊?所有交通和物资运输全部断绝,天上有战机来回盘旋,地上有坦克虎视眈眈,而萨达姆总统阁下又忙于保卫巴格达而无暇他顾——这可如何是好?

    僵持了三天后,就在刘明打算动用毒蝎特种部队,突击阿马拉市政大楼时,阿马拉的军政首脑们派人上门宣布妥协,南方军区军队进入阿马拉,彻底控制了整个米桑剩

    公元1982年12月初,巴格达方向的保卫战结束,伊拉克军队在萨达姆的亲自指挥下,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守住了曼代利和拜德拉两地,击退了伊朗军队的进攻。但在胜利时刻的萨达姆,却突然发现自己在伊拉克南部的统治已经被自己的儿子库赛阿卜杜拉所取代。

    尽管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依然没有忘记预防自己的这个强势的儿子,但他暗地中的行动在刘明强大的军事手段前土崩瓦解,没有丝毫作用。对抗是要讲究

    实力的,在压倒性的军事实力面前,暗中的阴谋和手段没有丝毫的用武之地。萨达姆很愤怒也很无奈,但他纵容乌代对南方军区的清洗严重动摇了他在那个地区的威信,而南方历来也不是他统治严密的地区,他的统治的根本在北方,在基尔库克!

    此时的萨达姆只能用一种复杂的心态看整个南方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入刘明的手中,他不是没有想过像上次一样将这个儿子再度打入冷宫,但形势已经变了,此时的库赛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地方诸侯,已经轻易动不得了。

    虽然他召回库赛时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但他始终坚信,将南方交给库赛总比交给波斯人好的多,毕竟库赛是他的儿子,是伊拉克人!而且在萨达姆的心中,对拥有如此强势的一个儿子,也是有着几分骄傲之情的!

    “也许——阿卜杜拉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天赋真的比他的哥哥要强一些!”萨达姆的头脑中突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建设历来比毁灭更艰难!

    在刘明稳住了南方的战局和政局后,他开始了对南方的工业建设。首先到达伊拉克的是来自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专家组和工业技术人员,他们将按照先前刘明和其公司总裁克劳斯施布里奇的协议,为伊拉克建立瓦利德坦克的生产大修线。

    为了保证这些德国专家技术人员的安全,刘明将生产厂的地址放在了伊拉克中南部,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穆萨纳省省会塞马沃,这里远离战区、风景如画,是个发展工业生产及高科技产业的好地方。

    刘明集中了南方四省与此项目相关的大量科技及工业人员,随同德国专家组进行学习。瓦利德坦克并不复杂,只是t…62型坦克的改进型而已,但对于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伊拉克来说,它仍然是一件极为复杂而精良的机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吃透相关的技术。

    发展一型改进型的坦克并不是最终目的,刘明的目的是借助瓦利德坦克的改进,初步建立一支伊拉克自己的工业设计及技术研发队伍,并带动相关的工业发展,为伊拉克未来的现代化武器设计生产奠定基矗

    为了提高伊拉克的工业水平,刘明特地请德国专家组考察了南方几省的工业情况,看到简陋粗糙的生产设施和连坦克履带都生产不出来的伊拉克工厂,德国专家所能做的只能是摇头和叹气。

    刘明并不着急,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万事开头难”,也有句话叫做“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当年新中国建国时一穷二白,靠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和自己的艰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