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医卫-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1128章 牡丹峰之战() 
1128章

    牡丹峰之战

    青史有载:戚继光为将号令严,赏放,士无敢不用命,用兵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

    平倭督师武昌侯秦林自辽阳传檄进兵,戚继光率蓟镇新军一万五千挥师南征,日行一百二十里堪称神速,过甜水站连山关通远堡凤凰城,四日即进抵鸭绿江边的九连城

    大军片刻不停,在朝鲜地方官府协助下扩建浮桥,一天即渡过鸭绿江,三日内连克铁山定州安州,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取被日寇占据的朝鲜北都平壤!

    楼,飞檐斗拱的中式建筑,修建于条石砌成的高台之上,是平壤城内的制高点,日军指挥部便设于楼中

    此时日军第一二三军四万余兵力齐集城中,三军主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全都待在楼,又有锅岛直茂内藤如安等战国名将为羽翼

    从楼远眺城外明军阵容,只见铁甲森严吹角连营,烈烈飞扬的日月战旗分外鲜明,营地严整有不动如山之势;营外身背铁炮的骑士往来驰突,那骏马俱是土默川河套所产的良马,日军所用的战马与之相比,简直跟驴子差不多

    “戚虎痴用兵真如神也!”小西行长骇然变色

    戚继光大军行动再快,毕竟不可能超过单人独骑的密探,何况连续攻拔铁山定州,消息也就传到了平壤

    最初听说明军来了一万五千,小西行长自恃平壤城内有一二三军共计四万余兵力,准备以众欺寡,出城与戚继光作主力决战,至少消灭他突击冒进的先锋部队,试图一战而克名帅摧强敌,挫明军之锐势,涨日军入朝以来连战连捷之威风

    加藤清正当即表示反对

    他认为戚继光进兵非常快,达到了每天一百二十里的惊人速度,这可以理解为明军以数百上千人规模的精锐先锋部队高速行军,而大军随后陆续开来

    这就无法解释铁山定州等城池的快速陷落

    诚然日军在这些城池的驻守部队数量不多也谈不上什么质量,主要对猬集平壤的大军起到前出哨探的作用,可铁山等处的城池是朝鲜人累年加固过的,即使以较少的兵力驻守,也能迟滞明军的攻势

    但是战况出乎意料,铁山定州的城防在明军面前迅速土崩瓦解,甚至没有在城池陷落之后逃回报信的日军——平壤方面收到的消息全都来自城池陷落之前,说明戚继光的攻势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几处城市的驻军不仅毫无还手之力,连突围也做不到

    几百上千人的精锐部队,在城市攻防战中绝对做不到这种程度

    于是加藤清正得出了结论:戚继光并非以小股精锐快速突击,而是率领整支大军,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猛虎下山般直扑平壤!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相当可怕的程度,日军虽有数量优势,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平壤城里,依托城防与明军作战

    今天之前,小西行长还对这个结论嗤之以鼻,兵法有云:“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如果是小股精骑,日行二百四十里也能做到,但步骑炮混同的整支大军则完全不同,要安营扎寨,要埋锅造饭,要运送辎重,通常日行四十里,能日行六十里已是精锐,在日本战国百年间,就没听说过有大军日行一百二十里的

    开玩笑,本州岛就那么大,要是一天能进军百二十里,岂不是几天就打个对穿?

    不过,小西行长也没能对铁山定州的陷落得出合理解释,无法正面反驳加藤清正的结论,所以他只好老老实实待在平壤,准备等明军真正露面之后,再狠狠嘲笑老对手加藤一顿,然后出城会战

    当然在看到戚继光强盛的军容,证实被称为虎痴的名帅确实率领麾下一万五千健儿,以狂飙突进之势横扫平壤以北的军情之后,小西行长完全打消这个念头了,并且非常沮丧的在内心中承认,老对头加藤清正在军事方面,确实胜自己一筹

    他现在非踌幸没有出城去和戚继光打野战,更庆幸听从加藤清正的劝告,把素有强藩之称的松浦家,派去把守平壤城北的制高点牡丹峰乙密台

    松浦镇信是名将,他的手下擅长铁炮射击,上次祖承训率辽东铁骑打进平壤,松浦家的铁炮手射杀了数量最多的明军

    此刻的乙密台上,松浦镇信身穿带有欧洲风格的南蛮胴具足,率领手下的两千多士兵驻守牡丹峰,他看见北面的明军正掌着鼓号陆续出营集结,便下令打起了绘有家纹的青白色旗帜,以嚣张的姿态向明军挑衅

    明军列阵完毕,步骑炮各军中依次就位,一面高书平倭总兵官戚的大旗自阵后飘出,戚继光着寒铁甲旧战袍立马旗下,面貌朴实无华如老农,要不是那面旗帜,谁肯信这就是用兵如雷轰电闪的戚大帅?

    戚继光凝目矣牡丹峰,这座山峰正好位于平壤北部,高度也就二十多丈但非常陡峭,有独立的北城将其环绕,上面的乙密台要塞用条石修建,异常坚固,设有堞垛,供射手居高临下的射杀来犯之敌

    日军除了重兵把守乙密台,还驱役朝鲜民夫,在山腰山坳和山脊各处修建了牢固的工事,以便战时发挥火力战时,牡丹峰与平壤本城便可交叉射击,给明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欲取平壤,必先取牡丹峰!

    “吴惟中,骆尚志!”戚继光点到麾下两员大将的名字

    “末将在!”两员将官出列,躬身抱拳

    戚继光用马鞭指着牡丹峰:“给你们三个时辰,将此峰拿下”

    三个时辰,拿下地形险峻又有重兵把守的坚固要塞,也就是虎帅戚继光,才有这样的魄力

    不仅麾下将官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接到命令的吴惟中和骆尚志也神色不变,他们俩喊一声得令,就翻身上马,率领各自麾下的两千士兵,缓缓朝牡丹峰进逼

    松浦镇信拔出军刀挥舞,口中哇哇乱叫,尽情展示着身为武士的勇武,他麾下的日军也群魔乱舞,时不时朝天放两枪,以作挑衅

    明军保持沉默,从两员主将到军官再到麾下士兵,全都面无表情,既不兴奋,也不畏惧,好像他们不是去和凶顽的日寇作生死搏杀,而是在训练场上进行一次操演

    是的,这就是闻名天下的浙江义乌兵,戚家军的骨干老底子,当年在沿罕得倭寇溃不成军,北调蓟镇之后,于滂沱大雨中肃立演武场上,从早至晚纹丝不动,把九边的骄兵悍将震得目瞪口呆,从此对戚大帅服服帖帖

    这个时代,天下强军无出其右者!

    日军的狂呼乱叫渐渐低落,他们感觉到对面的军队有一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独特气质,在沉默的进逼中,刺刀闪耀着烁烁寒光,黑沉沉的盔甲组成了一片深海,而盔顶跃动的红缨,便如海面上无声燃烧的火焰

    没有人喊,没有马嘶,只有几千双脚踩踏大地发出的沉闷响声……

    松浦镇信的手心开始出汗了

    楼上的日军众将也变了脸色,有鬼加藤之称的加藤清正,喃喃的自言自语:“戚继光所部,狂飙进兵其疾如风,列阵而进其徐如林,连克坚城侵略如火,营垒坚实不动如山,真世之强者也!”

    戚继光到北方任职之后,对惯用的兵法有所改进,鸳鸯阵适合在南方水网多山地形,与武艺精强但各自为战的倭寇作战;到北方和动辄万人规模,擅长在平原地形上大集团会战的蒙古鞑虏对抗,则采用相应的大阵

    吴惟中部下是大批火枪手,骆尚志则统带藤牌兵长矛手和少数骑兵,他们按兵种排成较大的阵列,在阵形中央有很多用马拖着的车子——在日军眼中,那些可能是为火枪手运送火药和铅子的辎重车,待会儿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如果能把火药引爆,必定给明军造成重大损失

    牡丹峰上的日军严阵以待,他们有居高临下的地形,还有预先构筑的坚固工事,只要明军前进到铁炮射程之内,日军有很大把握占据上风

    可明军不紧不慢的前进到距离牡丹峰一佰二十步外,就停下了脚步

    这个距离,在双方的火枪射程之外,牡丹峰上的日军把手里的铁炮都攥出汗来了,愣是没明白明军准备搞什么鬼

    却见明军不慌不忙的打开那些“辎重车”前面的木制挡板,然后就露出了里面黑洞洞的炮口

    国崩!松浦镇信脸色煞白,万万猜不透,明军的车儿里面装的不是辎重,而是大炮

    吴惟中一声令下,他的亲兵挥舞红色令旗,十门中号佛郎机三十门灭虏炮五十门虎蹲炮同时震颤着发出了怒吼,炮口喷出通红的火舌,巨大的声响令山河为之震荡,风云为之变色

    本章未完,后面内容请至白

    网阅读百度一下《白金》

    白*金。首发全文字无广告超速更新

    

1129章 捷报先传戚虎帅() 
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军队风格和作战方式。

    日本民族性格喜欢从细微处着手,无论何种事情都要精益求精,插花有花道、喝茶有茶道,做什么都要搞得精细无比,反应到工匠身上,就是可以用极长的时间,极其细致的制造武器,所以倭刀、倭铳(火枪)之精湛闻名于世。

    大明在这方面就要差些,中国历代不缺能工巧匠,但明朝在国家层面实行匠户制度,匠户们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生产积极性,生活只比奴隶过得稍好一点点,根本不肯花心思制造精良的器械,同时负责的官员上下其手偷工减料,制成品就更加不堪了,很长时间里兵器的质量赶不上日本。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国土狭窄资源短缺,工匠们可以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制造一柄武士刀或者一支火枪,却不可能拿大量的铁或者铜来铸造真正的大炮,一个只能发射石头炮弹和粗杆长矛的原始火炮,就誉以“国崩”之名,被视为军国重器了。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于奇葩的匠户制度,器物精度赶不上日本,但绝对不缺铸炮的原料,何况炮的体积大、管壁厚,就算加工精度稍差些,对威力的影响也不大,匠户们乐于出品。官吏也能扣到更多油水,一门炮要当多少支火枪啊?

    于是大体上,日军善使被称为铁炮的日式火枪,明军则批量装备真正的大炮。

    秦林设在南京的兵器作坊扩建为金陵兵工厂,改革匠户制度,实行计件工资、流水线作业,生产的枪炮质量大幅提高,除了供应锦衣官校,还为工部专为蓟镇新军所设的匠作坊提供技术指导,现在蓟镇新军装备的迅雷枪、掣电枪,技术水平已优于日军的铁炮。

    同时新军延续了明军自朱元璋时代开始的大批装备火炮的传统。因为他们的统帅戚继光非常喜欢火器,戚家军装备热兵器的比例,竟比欧洲三十年后的军事改革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军队还要高得多。

    戚老虎,也是戚大炮,当年东南抗倭,戚家军就用鸟铳和虎蹲炮打死了许多倭寇,时隔二十年。戚家军的炮火再次往日寇的头顶倾泻。

    而且加倍猛烈!

    隆隆炮声中,八十门大炮同时喷射出恐怖的烈焰,大地震颤,风云激荡,炽热的弹雨以铺天盖地之势砸向牡丹峰。

    负责为明军引路的朝鲜大臣李元翼,亲眼目睹这一幕之后。以激动万分的心情在《平倭实录》中写道:“倭寇攻平壤之日,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今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

    可身处炮口之下的日军。感受就截然相反了,一团团炽热的炮口焰,仿佛来自地狱的死亡之花,冲着他们欢快的绽放。

    携带巨大动能的霰弹弹丸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一百二十步的距离,穿透夯土垒成的胸墙,狠狠扎进日军的身体。停止作用释放出的巨大动能,往往把中弹的日军掀翻,击断他的骨骼、震碎他的内脏,让侵略者肮脏的血猛烈喷溅。染红了牡丹峰的土地。

    可笑日军在平壤与明军前次交战。祖承训在错误命令指引下轻敌冒进,以适合野外冲锋的辽东铁骑去和日军打巷战。装备的三眼铳在威力和精度上都无法与日式铁炮相提并论,从而大败亏输,日军就以为明军技止此尔,在牡丹峰的阵地配置和工事修筑,都以防三眼铳,最多以防日式铁炮为基础。

    没想到明军根本不用枪,直接上大炮,第一轮炮火就给毫无防范的日军以沉重打击。

    平壤城风月楼日军指挥部,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所谓“战国名将”,一个个张口结舌,做梦也想不到会在战争中出现如此猛烈的炮火,与之相比,著名的长篠合战中,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