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侯爷-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中锡整军再战霸州,这一时间内的朝野目光全都被刘瑾吸引过去了,没有多少人关注霸州的战事。

    或者霸州战事不值得大家关注,哪怕朝廷的大军曾经在霸州经历了一次惨败,但是霸州民变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谁也没想到,转眼之间霸州乱民竟然发展到了步骑十万之众,而且颇具章法,士气旺盛,悍然击败了朝廷大军!

    马中锡兵败如山倒,霸州乱民一鼓作气攻下了永清,威慑京师!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惊!

    张知节听完锦衣卫的汇报也是大吃一惊,谁也没有想到一起民变竟然发展到了这种程度,由于刘瑾的错误举动,已经失去了平乱的最好时机。

    现在已经不能用乱民来形容了,步骑十万众,历经两番大战,这哪里还是乱民,这是十万颇具战力的军队!

    事实上确实如此,两番大战轻松打败了朝廷大军,刘六、刘七等人士气大振,已经不复以前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了,反而觉得朝廷也不过如此!

    他们打出了“直捣幽燕之地”,“重开混沌之天”的旗号,立五军,列二十八营,野心昭然若揭!

    张知节赶到乾清宫的时候,大学士、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等重臣已然商议多时了,大殿里一片嘈杂,吵的厉害!

    皇上好不容易召集群臣议事了,这几年来头一次啊,大臣们心里头也都火热,都想着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

    张知节站在后面默默观察了一番,大臣们分为了两个阵营,一方认为京营战力不济,当调边军入内剿匪!

    另一方认为边境上鞑靼一直虎视眈眈,若调边军入内,鞑靼若是趁势侵边,两边作战更是不妙,当以京营兵力平乱方为上策!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吵得不可开交,张知节偷偷瞄了眼正德皇帝,见他正皱着眉头冷眼看着,显然已经十分不耐烦了。

    正德皇帝确实心里十分不耐烦,他已经耐着性子听他们吵了半天了,却什么章程都没有吵出来!

    正德皇帝不耐烦的抬眼乱瞄,终于见到了正缩在后面的张知节,正德皇帝站起身来沉声道:“你们商议着吧,朕出去透透气!”

    说罢,径直向大殿外走去,走到张知节那里的时候给张知节打了个眼色,张知节只好在众人的目光中跟着正德皇帝走了出去。

    出来之后正德皇帝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苦笑道:“吵了半天了,什么结果都没吵出来!若是等他们吵出结果来,怕是早就晚了三秋了!”

    张知节听了也只能苦笑,正德皇帝走了几步,转身看着张知节道:“刚刚你也听到群臣们的争论了,你怎么看?”

    张知节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了,他知道他的回答一定会给正德皇帝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不得不慎重!

    思考了一会儿,张知节这才沉吟道:“臣觉得,倒是不必从边镇调兵!鞑靼一直在边境虎视眈眈,从未安稳过,边镇也一直很吃力!若是调边军入内平乱的话,鞑靼一定不会消停的!若是霸州尚未平定,边镇也乱了起来,那就更麻烦了!”

    正德皇帝点头道:“这么说,你是赞成由京营负责平乱了?”

    张知节沉吟道:“臣倒是觉得,不止是出动京营平乱,应当双管齐下!”

    正德皇帝惊讶道:“此话怎讲?”

    “皇上,臣觉得民心思定,不思乱!但凡有条活路能过得下去,百姓是不会造反的,谁也不想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过日子!所以,臣建议皇上降旨,减免京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赋税。”

    “这些地方被刘瑾祸害的尤其厉害,安抚一下老百姓,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叛乱了!这是釜底抽薪之策,而且叛军肯定也会军心不稳的!”

    “然后再择一能臣良将整顿军务,前往平乱,将会容易的多!”张知节沉吟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当然,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反正朝廷已经从刘瑾府上抄了几百万两白银,不差减免的那点儿钱粮!

    正德皇帝越听眼睛越亮,而且他听出了张知觉的潜台词,朝廷现在不差银子,只要减免了赋税,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叛乱了,这就代表着事态得到了控制,哪怕是平乱再失利了,情况也不会比现在变得更糟的!

    正德皇帝激动的上前拍着张知节的肩膀,笑道:“知节,你真是朕的智诸葛啊!他们吵了半天还不如你的这双管齐下的点子透彻!”

    “皇上谬赞了!臣也不过是瞎说而已,这治国之策还是六部阁臣们擅长!具体行不行,还要和群臣商议一番才是!”张知节连忙谦虚道。

    正德皇帝听了嘴角扯了扯道:“指望他们?算了,走吧,回去瞧瞧去!”

    正德皇帝觉得张知节说的这个双管齐下的点子十分靠谱,所以心情也好了很多,带着张知节心情大好的回来了。

    自从正德皇帝离开了之后,群臣反而吵得更加热闹了,见到正德皇帝回来了,这才又稍稍安静了些。

    正德皇帝回到龙椅上,一屁股坐了下来问道:“怎么样?商量出来了个结果来了吗?”

    群臣一时安静了下来,正德皇帝笑吟吟道:“没有啊?朕倒是有个双管齐下之策!”

    (本章完)

第371章 大牛() 
正德皇帝登基之后一直都是一副不着调的样子,所以群臣现在听到皇上竟然想到了一个什么法子,都是一副茫然的神色,没听错吧?

    正德皇帝看到下面群臣惊愕的样子也不恼怒,反而一股得意洋洋的样子,笑道:“朕决定减免京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赋税,具体的由内阁拟个章程出来!”

    “民心思定不思乱!减免赋税,就没有人再附逆造反了,叛军也会军心不稳!朕再择一能臣良将,整顿京营提督军务平乱。此番双管齐下,必能奏效!”

    正德皇帝洋洋洒洒说完,下面的大臣们,听完之后面面相觑,他虽然没有想到减免赋税的法子,但是毕竟都是饱读诗书之辈,稍一思索就品出来了这法子的妙处。

    这法子确实很靠谱!群臣们没有想到一直不着调的正德皇帝竟然想出了这么个两全其美的策略,一时之间都呆了。

    正德皇帝得意洋洋的说完了,正准备接受群臣的赞美呢,结果竟然见到群臣都呆在了那里,不由皱眉道:“怎么?朕说的有何不妥之处吗?”

    群臣听到了正德皇帝的语气中有不满之意,都反应了过来,大学士李东阳首先开口道:“皇上所言甚是,这双管齐下之策甚妙啊!”

    大学士都开口了,刚刚还在吵翻天的群臣瞬间变得其乐融融了,纷纷出列赞赏起来,一时之间马屁如潮,拍的正德皇帝兴高采烈,好不得意!

    正德皇帝高兴了一会儿,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吩咐道:“平乱万分火急,内阁要尽快拟个减免赋税的章程出来才是!”

    李东阳出列回道:“皇上放心,臣等回去必定连夜拟出章程来!这平乱之人,臣推举兵部右侍郎陆完提督军务前往霸州平乱!”

    正德皇帝笑吟吟道:“这个嘛,朕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李东阳听了十分诧异,没想到皇上不但想出了平乱之策,还想出了平乱之人。李东阳满怀期待道:“不知皇上属意的人选是?”

    正德皇帝笑吟吟道:“提督神机营、三千营张知节!”

    张知节在后面听了大惊之色,这是什么鬼?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直接就定了我?!

    由不得张知节不大惊失色,领兵打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那可是关系着数万乃至十数万人的性命,马虎不得!

    张知节至今连兵书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指挥打仗了!他虽然提督三千营、神机营,但是只是督促他们勤于练兵,这可和带出去打仗全然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张知节是大惊失色,那群臣就是直接懵逼了,让张知节领兵去打仗,什么鬼?张知节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虽然他带着张永、谷大用等人扳倒了刘瑾,可是那是凭着皇上的信任,不是凭的什么能力!这和打仗可不是一回事!

    不是他提督军营就真的成了将军了,这张知节不学无术,还不知道读没读过兵书呢,就算读过兵书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正德皇帝为何突然决定了派张知节提督军务呢,主要是缘于对张知节一直以来无所不能的盲目信任。再加上他曾经亲眼见过神机营在张知节手上变成了威武雄壮之师。

    既然空闲之余练兵练得这么好,那打仗的水平肯定也不差。所以正德皇帝心里决定下来了,择一能臣良将那肯定非张知节莫属啊!

    正德皇帝这样想群臣可不这样想。虽然大家对于张知节扳倒了刘瑾肃清了朝政十分赞赏,一般的事情也就不跟张知节计较了!

    像皇上给张知节加了个太子少保衔,多少大臣辛劳一辈子都得不到啊,却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顶在了头上,多少人艳羡不已啊!

    群臣虽然觉得张知节年纪轻轻加封太子少保不妥,但是想想张知节也算是有大功于社稷,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和领军打仗毕竟不是一码事,此事可不能捏着鼻子认了,兵部尚书刘宇当即出列沉声道:“皇上,贼兵势大不可小视,张知节虽然年少有为,但是毕竟阅历不足,又从未领军过,还望皇上另择能臣良将!”

    兵部尚书掌管兵事,此时出言反对非常够分量,但是接下来不止兵部尚书,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也出列反对。

    最后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出列道:“皇上,兵者乃国之大事,不可儿戏!如今贼势愈演愈烈,朝野期盼王师克定不宁,望皇上选派能臣良将,一举平定地方,还山海一个安宁!”

    “兵部侍郎陆完乃是二甲进士,学富五车,更是精通兵书,久在兵部任事,颇通战事!还请皇上三思!”

    李东阳说完之后,群臣齐齐俯身高声道:“还请皇上三思!”张知节在后面十分突兀,群臣俯身应和,他在后面俯身也不是,不俯身也不是,十分尴尬。

    张知节虽然被几位朝廷重臣炮轰,倒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有几分尴尬!毕竟他自己都觉得正德皇帝的这个决定有几分草率,更何况朝中大臣了!

    毕竟自己年轻识浅,不是什么将门虎子,更是从没有表现出什么卓越的领兵能力,充其量不过中规中矩的练过兵,若是因此满朝文武为了迎合皇帝而毫无意见,那岂不是大明堪忧!

    张知节没有生气,但是正德皇帝却是脸色铁青,肺都气炸了!前面张知节提出的双管齐下之策还赢得群臣大肆赞赏,怎么自己提议张知节领兵就都反对起来了!

    正德皇帝怒哼道:“你们在这里吵吵嚷嚷的半天了,也没见你们提出什么平乱之策!刚刚那双管齐下之策就是张知节提出来的,朕觉得很有见地,你们听了不是也都说好吗?”

    “满朝文武没能提出个可行的策略,张知节提出来了,这还不是能臣良将吗?你们身为朝中大臣,要忠公体国才是,不能想着嫉妒贤臣!”

    下面的群臣听了都十分吃惊,没想到这双管齐下之策竟然是张知节提出来的!

    (本章完)

第372章 金蝉脱壳() 
吃惊归吃惊,该争的还是得争!虽说这张知节能提出双管齐下之策也算有几分见识,但是这和领兵打仗毕竟不是一回事!

    群臣还待要争,正德皇帝站起来道:“行了,就这样吧,此事朕意已决!散了吧!”

    正德皇帝站来,转身大步向着后殿走去,李东阳急了,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急声道:“皇上,皇上,且听老臣一言!”

    正德皇帝停了下来,李东阳见状松了口气,正准备组织语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没想到正德皇帝转过身来道:“张知节,你随朕来!”

    说罢正德皇帝头也不回的去了后殿,李东阳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群臣皆怒目而视张知节,虽然张知节刚刚对朝廷有大功,但是在这国之大事上也不能退缩!

    张知节被群臣怒目而视,不由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这叫什么事儿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又没求着皇上让我领兵平乱!

    但是群臣可不是这么想的,毕竟那会儿正德皇帝带着张知节出去走了走,大家也都看到了,自然都以为是张知节趁机求皇上派他领兵的!

    这时候解释不清了,也没时间解释了,张知节只能无奈的拱拱手追着正德皇帝去了!

    张知节和正德皇帝相继去了后殿,群臣这才面面相觑感到十分无奈!皇帝都走了,群臣也只能议论纷纷的散去。

    兵部尚书刘宇仍然感到十分不甘心,在后面拖了两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